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易译注之下经:归妹卦第五十四(䷵)

归妹〔1〕:征凶,无攸利〔2〕。

【注释】

〔1〕归妹:卦名,下兑(☱)上震(☳),象征“嫁出少女”。案,归,指女子出嫁;妹,女子后生之谓,犹言“少女”(见《泰》九五译注)。本卦下兑为少女、为悦,上震为长男、为动,犹如女上承男,欣悦而动,故为“归妹”之象。《王注》:“妹者,少女之称也,兑为少阴,震为长阳,少阴而承(“承”阮刻作“乘”,据《校勘记》改)长阳,说以动,'嫁妹’之象也。”

〔2〕征凶,无攸利:指卦中二至五爻均失位,三既不中正又以阴乘阳,故戒以“征凶,无攸利”。《集解》引虞翻注,释“无攸利”曰:“谓三也”,“失正无应,以柔乘刚”;《周易义海撮要》引陆希声曰:“四爻失正,故'归妹,征凶’。”

【译文】

《归妹》卦象征嫁出少女:要是行为不当往前进发必有凶险,无所利益。

【说明】

卦辞言“凶”,并非否定“归妹”一事,而是作《易》者“因象设诫”,说明“少女”出嫁须“正”,然后有吉。故孔颖达曰:“'征凶,无攸利’者,归妹之戒也。”(《正义》)

《彖》曰:归妹,天地之大义也。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归妹,人之终始也〔1〕。说以动,所归妹也〔2〕;“征凶”,位不当也〔3〕;“无攸利”,柔乘刚也〔4〕。

【注释】

〔1〕人之终始:指人类能终而复始地生息繁衍。以上六句举“天地”、“万物”因阴阳交合而蕃生说明“归妹”的意义。《王注》:“阴阳既合,长少又交,天地之大义,人伦之终始。”

〔2〕说以动,所归妹也:说,即“悦”,指下兑;动,指上震;所,犹言“可”,《释文》:“本或作'所以归妹’。”《重定费氏学》:“《经传释词》云'所,犹可也’,此当从'可’训”,“'所以’者,'可以’也。”这两句以上下卦象有“悦而动”之义,释卦名“归妹”,谓因悦而动正可嫁出少女。

〔3〕位不当:释卦辞“征凶”,指卦中二至五爻居位不当。《正义》:“此因二、三、四、五皆不当位,释'征凶’之义。”

〔4〕柔乘刚:释卦辞“无攸利”,指卦中六三以阴乘阳(参见卦辞译注引诸说)。

译文】《彖传》说:嫁出少女,这是体现天地阴阳的弘大意义。天阴地阳不相交,万物就不能繁殖兴旺;嫁出少女,人类就能终而复始地生息不止。由于欣悦而兴动,正可以嫁出少女;“往前进发必有凶险”,说明居位不妥当;“无所利益”,说明阴柔乘凌阳刚之上。

《象》曰:泽上有雷,归妹〔1〕;君子以永终知敝〔2〕。

【注释】

〔1〕泽上有雷,归妹:释《归妹》下兑为泽、上震为雷之象。《程传》:“雷震于上,泽随而动;阳动于上,阴说而从:女从男之象也,故为'归妹’。”

〔2〕君子以永终知敝:永,用如动词,犹言“永久保持”。这是说明“君子”观《归妹》之象,既明夫妇之道宜于“永终”,又知当防止淫佚,不可敝坏此道。《重定费氏学》引丁晏曰:“永者,夫妇长久之道,'永’,则可以有'终’;敝者,男女淫佚之行,'敝’则必不能'永’,自然之理也。思其永而防其敝,君子有戒心焉。”

【译文】

《象传》说:大泽上响着震雷(欣悦而动),象征“嫁出少女”;君子因此长久至终地保持夫妇之道并悟知不可淫佚而敝坏此道。

【说明】

卦辞云“征凶,无攸利”,《大象传》谓“知敝”,两者均寓戒义,适可对照。

初九,归妹以娣,跛能履,征吉〔1〕。

【注释】

〔1〕归妹以娣,跛能履,征吉:娣,音dì,古代以妹陪姊同嫁一夫,称妹曰“娣”,犹“侧室”;跛能履,辞义与《履》六三同(见该爻译注),此处喻“娣”以“侧室”助“正室”。这三句说明初九当“归妹”之时,最处下位,上无正应,犹随姊出嫁而为“娣”;但有阳刚之贤,能以“偏”助“正”,犹“跛能履”,故“征”而获“吉”。《正义》:“妹而继姊为'娣’,虽非正配,不失常道;譬犹跛人之足然,虽不正,不废能履,故曰'跛能履’也。'征吉’者,少长非偶,为妻而行则凶焉,为娣而行则吉。”《程传》:“刚阳在妇人为贤贞之德。”

【译文】

初九,嫁出少女作为侧室,宛如足跛而努力行走,往前进发可获吉祥。

《象》曰:“归妹以娣”,以恒也〔1〕;跛能履,吉相承也〔2〕。

【注释】

〔1〕以恒也:恒,常也。《东谷易翼传》:“初少女,且微而在下,以娣媵而归,乃其常也。”

〔2〕吉相承也:《周易集说》:“相承者,佐其嫡以相与奉承其夫也。”

【译文】

《象传》说:“嫁出少女作为侧室”,这是婚嫁的常道;宛如足跛而努力行走,说明初九的吉祥在于以偏助正相与奉承夫君。

【说明】初九“跛能履”,是十分生动的喻象。胡瑗解释说:“能尽其道以配君子,而广其孕嗣以成其家;犹足之虽偏而能履地而行,不至于废也。”(《周易口义》)

九二,眇能视,利幽人之贞〔1〕。

【注释】

〔1〕眇能视,利幽人之贞:眇能视,辞义与《履》六三同(参阅该爻译注),此处喻九二嫁夫不良,勉力相从;幽人,幽静安恬者(参见《履》九二译注)。这两句说明九二当“归妹”之时,阳刚居中,有“女贤”之象;但上应六五阴柔不正,犹配不良,故以“眇能视”为譬,并谓“利幽人之贞”。《本义》:“九二阳刚得中,女之贤也;上有正应,而反阴柔不正:乃女贤而配不良,不能大成内助之功,故为'眇能视’之象。而其占则'利幽人之贞’也。幽人,亦抱道守正而不偶者也。”

【译文】

九二,眼盲而勉强瞻视,利于幽静安恬的人守持正固。

《象》曰:“利幽人之贞”,未变常也〔1〕。

【注释】

〔1〕未变常:《来氏易注》:“一与之齐,终身不改,此妇道之常也。今能守幽人之贞,则未变其常矣。”

译文】

《象传》说:“利于幽静安恬的人守持正固”,说明九二未曾改变严守节操的恒常之道。

【说明】

《楚辞》常发“美人香草”之怨,与九二爻义有合。来知德云:“幽人无贤君,正如九二无贤夫。”(《来氏易注》)

六三,归妹以须,反归以娣〔1〕。

【注释】

〔1〕归妹以须,反归以娣:这两句说明六三处下卦之极,失正乘阳,有欲求为“室主”(正室)之象,故在须待;但不得其位,不可冒进,宜回头俟时嫁为侧室。《王注》:“室主犹存,而求进焉,进未值时,故有'须’也;不可以进,故反归待时,以娣乃行也。”

【译文】

六三,少女嫁出后引颈期盼成正室,应当反归待时,嫁作侧室。

《象》曰:“归妹以须”,未当也。

【译文】

《象传》说:“少女嫁出后引颈期盼成正室”,说明六三的行为不妥当。

【说明】

“须”字之字义,《易》家有不同解释。以下三说可备参考:(一)《释文》曰:“荀、陆作'嬬’,陆云'妾也’”,今查帛书《周易》亦作“嬬”。(二)朱熹引或说,释“须”为“贱女”,谓:“须,女之贱者”(《本义》)。此本《史记·天官书》“婺女”张守节《正义》:“须女,贱妾之称,妇职之卑者也。”(三)尚先生据《易林》等资料,以为“须”当释为“面毛”,指六三面长须毛,形容可怖,故反嫁为娣(《尚氏学》)。

九四,归妹愆期,迟归有时〔1〕。

【注释】

〔1〕归妹愆期,迟归有时:愆,音qiān,超过。这两句说明九四刚居柔位,下无其应,犹“贤女”延期未嫁,静待良配。《本义》:“九四以阳居上体,而无正应,贤女不轻从人而愆期以待所归之象。正与六三相反。”

【译文】

九四,嫁出少女超延佳期,迟迟未嫁静待时机。

《象》曰:愆期之志,有待而行也。

【译文】

《象传》说:九四超延佳期的心志,在于静待时机而后行。

【说明】

俞琰曰:“爻辞言'愆期’,而爻传直述其'志’,以见'愆期’在我,而不苟从人。盖'有待而行’,非为人所弃也。'行’谓出嫁,《诗·泉水》云'女子有行’是也。”(《周易集说》)

六五,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1〕;月几望,吉〔2〕。

【注释】

〔1〕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帝乙归妹,喻六五尊高而下配(参阅《泰》六五译注);君,《正字通》“夫称妇曰'君’”,此处指六五“嫁为正室”;袂,衣袖,句中借代“衣饰”。这三句说明六五高居尊位,下应九二,犹帝乙嫁出少女;位贵下嫁,德尚谦逊,故虽为“正室”,其“袂”俭朴,不如“侧室”美好。《本义》:“六五柔中居尊,下应九二,尚德而不贵饰,故为帝女下嫁而服不盛之象。”

〔2〕月几望,吉:几望,月将满圆,喻六五德盛不盈。这是别取一象,说明“归妹”之时,尊贵能谦、美盛不盈,必吉。《程传》:“月望,阴之盈也,盈则敌阳矣;几望,未至于盈也。五之贵高,常不至于盈极,则不亢其夫,乃为吉也。女之处尊贵之道也。”

【译文】

六五,帝乙嫁出少女,正室的衣饰,却不如侧室的衣饰美好;(品德适到好处,譬如)月亮接近圆满而不过盈,吉祥。

《象》曰:“帝乙归妹,不如其娣之袂良”也;其位在中,以贵行也〔1〕。

【注释】

〔1〕其位在中,以贵行也:《大易缉说》:“上二句举爻辞,下二句释之也。言五居尊位而用中,故能以至贵而行其勤俭谦逊之道也。”

【译文】

《象传》说:“帝乙嫁出少女,其衣饰不如侧室的衣饰美好”;说明六五位尊而守中不偏,虽高贵却能施行谦俭之道。

【说明】

六五之吉,在于谦柔居中,“以上下下”。故爻辞云“月几望”、“袂”不如娣良,而《象传》特称“中”、“以贵行”。

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无攸利〔1〕。

【注释】

〔1〕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无攸利:实,句中指“筐”中之物;刲,音kuī,割杀,犹言“屠”;“承筐”、“刲羊”,当指“夫妇祭祀”之事,古代贵族婚礼有献祭宗庙的习俗,《礼记·昏义》:“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郑玄曰:“宗庙之礼,主妇奉筐米”,“《士昏礼》云,妇入三月而后祭行”(王应麟辑《周易郑康成注》)。这几句说明上六处《归妹》之终,位穷无所适,下又不应于六三,犹如女子承筐无实可盛,男子刲羊无血可取;既“无实”、“无血”,难以献享,则夫妇祭祀之礼未成,譬喻“妹”无所“归”,故“无攸利”。《来氏易注》:“凡夫妇祭祀,承筐而采[插图]者,女之事也;刲羊而实鼎俎者,男之事也。今上与三,皆阴爻,不成夫妇,则不能供祭祀矣。'无攸利’者,人伦以废,后嗣以绝,有何攸利?刲者,屠也。”

【译文】

上六,女子手奉竹筐,无物可盛;男子刀屠其羊,不见血腥:(夫妇祭祀之礼难成,)无所利益。

《象》曰:上六无实,承虚筐也。

【译文】

《象传》说:上六阴爻中虚无实,正如手奉空虚的竹筐。

【说明】

上六处穷极之位,犹“妹”居过高,无所适从。故爻辞特发物极必反之义,以为“归妹”之诫。李道平曰:“曰'女’,曰'士’,未成夫妇之辞;先'女’后'士’,咎在女矣。故'无攸利’之占,与彖繇(即卦辞)同。”(《纂疏》)

【总论】

《归妹》以“嫁出少女”主一卦之义,说明“男婚女嫁”是人类繁衍的根本因素。用《礼记》的话来说,就是:“天地合,而后万物兴焉;夫昏礼,万世之始也。”(《郊特牲》)然而,卦辞却谓“归妹,征凶,无攸利”,其理何在?原来,作者是为所“归”之“妹”设置诫辞,即强调女子出嫁必须严守“正”道,以“柔顺”为本,成“内助”之功;反此而行,必为凶兆。可见,本卦一开始便反映着古代礼教对女子的“约束”性质。六爻所揭示的意义,正是围绕卦辞而发:初安分卑居“侧室”,二嫁夫不良“守贞”,四“愆期”待时而嫁,五“贵女”谦逊下嫁,此四爻虽地位不同,但均合“妇德”故无凶有吉,其中六五最为纯“吉”;至于三、上两爻,或有非分之念,或处穷高之所,故一“凶”,一“无攸利”。诚然,此卦大旨亦非拘限于“嫁出少女”一事;归根结底,还是阐发“天地阴阳”的“恒常不易”之道:申明“阴”以“阳”为归宿,则天地和合,万物繁殖。因此,《彖传》所谓:“归妹,天地之大义也;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正是本卦义理的核心所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易经》白话读卦-54《归妹卦》
《易经》导读(一百十一)——第54卦《归妹》卦(上)
《易经》讲义(第29讲)
54-雷泽归妹卦
易经“出嫁”的智慧
刘大钧《周易古经白话解》【经传合辑版】第五十四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