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易译注之下经:中孚卦第六十一(䷼)

中孚〔1〕:豚鱼吉〔2〕,利涉大川,利贞〔3〕。

【注释】

〔1〕中孚:卦名,下兑(☱)上巽(☴),象征“中心诚信”。《正义》:“信发于中,谓之中孚。”

〔2〕豚鱼吉:豚,音tún,小猪,“豚鱼”犹言“小猪小鱼”,喻微隐之物。此句以信及豚鱼,譬喻“中孚”之德广被微物,故获吉祥。《正义》:“鱼者,虫之幽隐;豚者,兽之微贱。人主内有诚信,则虽微隐之物,信皆及矣。”《程传》:“孚信能感于豚鱼,则无不至矣,所以吉也。”

〔3〕利涉大川,利贞:此言有“中孚”之德则利于涉险,利于守正。《正义》:“既有诚信,光被万物,万物得宜,以斯涉难,何往不通?故曰'利涉大川’;信而不正,凶邪之道,故利在贞也。”

【译文】

《中孚》卦象征中心诚信:(诚信到)能感化小猪小鱼,(故而)可获吉祥,利于涉越大河巨川,利于守持正固。

【说明】朱熹曾经辨析“孚”字与“信”字意义的区别和联系,说:“伊川云'存于中为“孚”,见于事为“信”’,说得极好。因举《字说》'孚’字从爪从子,如鸟抱子之象;今之'乳’字,一边从'孚’。盖中所抱者,实有物也;中间实有物,所以人自信之。”(《朱子语类》)此说颇可参考。

《彖》曰:“中孚”,柔在内而刚得中〔1〕;说而巽,孚乃化邦也〔2〕。“豚鱼吉”,信及豚鱼也〔3〕;“利涉大川”,乘木舟虚也〔4〕;中孚以利贞,乃应乎天也〔5〕。

【注释】

〔1〕柔在内而刚得中:柔,指六三、六四;刚,指九二、九五。此以中四爻的结构释卦名“中孚”。从全卦整体看,两阴正居其内,犹如“中虚”至诚;从上下卦看,两阳分处其中,犹如“中实”有信,故谓“中孚”。《程传》:“二柔在内,中虚为诚之象;二刚得上下体之中,中实为孚之象:卦所以为'中孚’也。”

〔2〕说而巽,孚乃化邦也:说,指下兑为“悦”;巽,指上巽含“和顺”之义。这两句又以上下卦象再释卦名“中孚”之义,谓上下交孚,则其信可以“化邦”。《程传》:“上巽下说,为上至诚以顺巽于下,下有孚以说从其上。如是,其孚乃能化于邦国也。”

〔3〕信及豚鱼也:此释卦辞“豚鱼吉”。《程传》:“信能及于豚鱼,信道至矣,所以吉也。”

〔4〕乘木舟虚:木,指“舟”,上巽为木、下兑为泽,故有乘舟之象;虚,此处亦指“舟”,“木舟虚”三字合称“船”。本句释卦辞“利涉大川”。《尚氏学》据王应麟辑《郑康成易注》,认为古“舟”又名“虚”,指出“'木、舟、虚’三者平列为义,皆船也”。案,《王注》释“舟虚”为“舟之虚”,《程传》云“卦虚中,为虚舟之象”,于义亦通。

〔5〕乃应乎天也:此释卦辞“利贞”。《正义》:“天德刚正,而气序不差,是正而信也。今信不失正,乃得应于天,是中孚之盛,故须济以'利贞’也。”

【译文】

《彖传》说:“中心诚信”,譬如柔顺处内能够谦虚至诚而刚健居外又能中实有信;于是下者欣悦、上者和顺,诚信之德就能被化邦国。“(诚信到)能感化小猪小鱼(故而)可获吉祥”,是说诚信已施及于猪、鱼微物;“利于涉越大河巨流”,是因为此时能像乘驾木船那样畅行无阻;中心诚信而又利于守持正固,是因为应合“天”的刚正美德。

【说明】

本卦中二爻阴虚,前人多以为此象蕴含着“诚信”须以“中虚”为本的哲理。《重定费氏学》引曾国藩曰:“人必中虚不着一物,而后能真实无妄。盖'实’者,不欺之谓也。人之所以欺人、所以自欺者,以心中别着私物也。不欺者,心无私着。是故天下之至诚,天下之至虚者也。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是之谓虚,是之谓诚而已矣。”

《象》曰:泽上有风,中孚〔1〕;君子以议狱缓死〔2〕。

【注释】

〔1〕泽上有风,中孚:释《中孚》下兑为泽、上巽为风之象。《正义》:“风行泽上,无所不周;其犹信之被物,无所不至,故曰'泽上有风,中孚’。”

〔2〕议狱缓死:指“君子”效法“中孚”之象,广施信德,乃至慎议刑狱,宽缓死刑。《程传》:“君子之于议狱,尽其忠而已;于决死,极其恻而已,故诚意常求于缓。缓,宽也。于天下之事,无所不尽其忠;而议狱缓死,最其大者也。”《尚氏学》:“议狱缓死,欲孚及罪人而向善也。”

【译文】

象传》说:大泽上吹拂着和风(犹如广施信德),象征“中心诚信”;君子因此以诚信之德审议讼狱、宽缓死刑。

【说明】

《折中》引徐幾曰:“《象》言'刑狱’五卦。《噬嗑》、《丰》,以其有离之明、震之威也;《贲》次《噬嗑》,《旅》次《丰》,离明不易,震皆反为艮矣。盖明贵无时不然,威则有时当止。至于《中孚》,则全体似离,互体有震、艮,而又兑以议之,巽以缓之。圣人即象垂教,其忠厚恻怛之意,见于谨刑如此。”此说比较五卦《大象传》关于“刑狱”的立说依据,可资参考。

初九,虞吉,有它不燕〔1〕。

【注释】

〔1〕虞吉,有它不燕:虞,犹言“安”,《仪礼·士虞礼》郑玄注:“虞,安也。”燕,通“宴”,亦“安”之意;有它,有应于他方,此处指应四。这两句说明初九以阳居《中孚》之始,能安守诚信则吉;虽与六四有应,但九二在前为阻,欲“有它”往应则不得安宁。《集解》引荀爽曰:“虞,安也。初应于四,宜自安虞,无意于四则吉,故曰'虞吉’也;四者承五,有它意于四,则不安,故曰'有它不燕’也。”《尚氏学》:“'有它’谓不安于初,不顾二阻,而它往应四,则'不燕’也。”案,《王注》训“虞”为“专”,谓:“为信之始,而应在四,得乎专吉者也;志未能变,系心于一,故'有它不燕’也。”可备一说。

【译文】

初九,安守(诚信)可获吉祥,别有它求则不得安宁。

《象》曰:初九“虞吉”,志未变也〔1〕。

【注释】

〔1〕志未变:《集解》引荀爽曰:“初位潜藏,未得变而应四也。”

【译文】

《象传》说:初九“安守(诚信)可获吉祥”,说明不欲它求的心志未曾改变。【说明】初九处“勿用”之位,能慎守诚信而无所求,必获吉祥。《折中》引项安世曰:“初九安处于下,不假它求,何吉如之?”

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1〕;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2〕

【注释】

〔1〕鸣鹤在阴,其子和之:鹤,喻九二;阴,山阴,喻九二处两阴之下;其子,喻九五。这两句说明九二阳刚居中,笃实诚信,声闻于外;九五处上,亦以诚德遥相应和。《本义》:“九二'中孚’之实,而九五亦以中孚之实应之。”

〔2〕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我、吾,均指九二;爵,《说文》“饮器”,《说文通训定声》“凡酒器亦总名曰'爵’”,此处借指“酒”,故《折中》云“好爵,谓旨酒也”;尔,指九五;靡,《释文》“《韩诗》云'共也’,孟同”。这两句进一步说明二、五以诚信相互感通,犹如以美酒共饮同乐。《尚氏学》:“尔谓五,言二、五共此爵也。”

【译文】

白鹤鸣叫在山的背阴,它的同类声声应和;我有甜美的酒浆,愿与你共饮同乐。

【说明】

陈骙《文则》以为“《易》文似《诗》”,并谓:“《中孚》九二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使入《诗·雅》,孰别爻辞?”此说颇有见地。从这则爻辞看,不仅句式整齐,偶句谐韵,而且形象鲜明生动,上两句“鹤鸣”、“子和”,与下两句“我爵”、“尔靡”,又见“比兴”情调。这类现象在六十四卦的卦爻辞中颇为多见,是研究先秦诗歌史的重要资料。

《象》曰:“其子和之”,中心愿也〔1〕。

【注释】

〔1〕中心愿:中心,犹言“内心”。指五、二以真诚的意愿相应和。《程传》:“谓诚意所愿也,故通而相应。”

【译文】

《象传》说:“白鹤的同类声声应和”,这是发自内心的真诚意愿。

【说明】

《系辞上传》引孔子语释本爻之义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其旨在于揭明心念真诚,虽远亦能相应,即程颐所谓:“至诚感通之理。”(《程传》)

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1〕。

【注释】

〔1〕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敌,《集解》引荀爽曰“三、四俱阴,故称敌。”罢,谓“疲”,《尚氏学》:“罢、疲通,音婆,下与'歌’叶。”此言六三阴柔失正,与四为敌,有存心不诚而躁动之象,故击鼓欲进;但四位柔正,三不能取胜,只得疲惫而退;又惧四反击,不免忧惧悲泣;而六四守正,不加侵害,遂无忧而“歌”。《王注》:“以阴居阳,欲进者也。欲进而阂敌,故'或鼓’也;四履正而承五,非己所克,故'或罢’也;不胜而退,惧见侵陵,故'或泣’也;四履乎顺,不与物校,退而不见害,故'或歌’也。不量其力,进退无恒,惫可知也。”

【译文】

六三,(存心不诚)前临劲敌,或击鼓进攻,或疲惫败退,或(惧敌反攻而)悲泣,或(因敌不侵而)欢歌。

《象》曰:“或鼓或罢”,位不当也。

【译文】

《象传》说:“或击鼓进攻、或疲惫败退”,说明六三居位不妥当。

【说明】

六三不当位,自树其敌,遂有“鼓”、“罢”、“泣”、“歌”之象。正如人心不诚,私念杂起,往往多方钻营,言行无常,但终究徒劳无益。《折中》引刘牧曰:“人惟信不足,故言行之间变动不常如此。”

六四,月几望,马匹亡,无咎〔1〕。

【注释】

〔1〕月几望,马匹亡,无咎:几望,月亮将满未盈(见《归妹》六五译注);匹,配也,指初与四阴阳互应。此谓六四处“中孚”之时,柔顺居正,上承九五,犹如“阴德”方盛而不盈,遂有“月几望”之象;既已专诚事五,则不可分心应初,故必如马亡其匹、与初割绝,才能“无咎”。《本义》:“六四居阴得正,位近于君,为'月几望’之象;马匹,谓初与己为匹,四乃绝之,而上以信于五,故为'马匹亡’之象。占者如是,则'无咎’也。”

【译文】

六四,月亮接近满圆,良马亡失匹配,不致咎害。

《象》曰:“马匹亡”,绝类上也〔1〕。

【注释】

〔1〕绝类上:类,指初九;上,用如动词,犹言“上承”、“上从”。《程传》:“绝其类而上从五也。”案,尚先生以“类”为动词,谓“类上即承上”(《尚氏学》),于义亦通。

【译文】

《象传》说:“良马亡失匹配”,说明六四断绝其配偶而上承九五。

【说明】

本爻的义旨是:当“中孚”之时,禀“阴顺”之德,诚信必须专一。故六四须“绝”初,才能承五,《折中》谓:“孚不容于有二”是也。

九五,有孚挛如,无咎〔1〕。

【注释】

〔1〕有孚挛如,无咎:挛,牵系(见《小畜》九五译注);如,语气助词。此谓九五阳刚中正,为《中孚》之主,能以诚信广系“天下”之心,则“天下”亦以诚信相应,故无所咎害。《折中》引胡瑗曰:“居尊而有中正之德,是有至诚至信之心,发之于内而交之于下,以挛天下之心;上下内外,皆以诚信相通,是得为君之道,何咎之有?”

【译文】

九五,用诚信牵系天下之心,无所咎害。

《象》曰:“有孚挛如”,位正当也。

【译文】

《象传》说:“用诚信牵系天下之心”,说明九五居位中正适当。

【说明】

《彖传》称“孚乃化邦”,正指此爻。胡炳文曰:“六爻不言'孚’,惟九五言之,九五'孚’之主也。”(《周易本义通释》)

上九,翰音登于天,贞凶〔1〕。

【注释】

〔1〕翰音登于天,贞凶:翰,高飞,“翰音”犹言“飞鸟鸣音”。此谓上九居《中孚》之极,诚信衰而虚伪起,遂有“翰音”虚升于天之象;但毕竟具备阳刚本质,故爻辞又设守“贞”防“凶”之诫。《王注》:“翰,高飞也;飞音者,音飞而实不从之谓也。居卦之上,处信之终,信终则衰,忠笃内丧,华美外扬,故曰'翰音登于天’也。”《正义》:“信衰则诈起”,“若鸟之(“之”阮刻作“于”,据《校勘记》改)翰音登于天,虚声远闻也”。案,《集解》引虞翻注,谓“鸡称翰音”,可备一说。(《东坡易传》)

【译文】

上九,飞鸟的鸣叫声响彻天宇(虚声远闻而信实不继),必须守持正固以防凶险。

《象》曰:“翰音登于天”,何可长也!

【译文】

《象传》说:“飞鸟的鸣叫声响彻天宇(虚声远闻而信实不继)”,这种虚声怎能保持长久呢?

【说明】

九二“鸣鹤在阴”,上九“翰音登天”:一笃实一虚伪,恰为反照。苏轼曰:“九二在阴而'子和’,上九飞鸣而'登天’,其道盖相反也。”

【总论】

孔子曾经反复以“信”德施教,《论语》二十篇屡屡强调这一宗旨,如“敬事而信”(《学而》),“主忠信,徙义崇德也”(《颜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政》)等均是。《中孚》卦,正是阐明“中心诚信”的意义。卦辞用“感化小猪小鱼可获吉祥”,喻诚信之德应当广被微物,并称此时利于涉险、利于守正。卦中诸爻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其理:初安于下位以守信,二笃诚中实以感物,四专心致诚而不贰,五广施诚信而居尊,这四爻虽处位不同、阴阳有别,但皆为有“信”的正面形象;而六三居心不诚,言行无常,上九信衰诈起、虚声远闻,则为无“信”的反面形象。六爻最受推崇的,是二、五两爻。九二取“鸣鹤在阴,其子和之”为喻,贾谊由此推得“爱出者爱反,福往者福来”(《新书·春秋》)的论旨。至于九五所取以“诚信”牵系“天下”之象,更蕴含着对“有国者”必须“取信于民”的期望,与卦辞申言:信及“豚鱼”、感化万物的观点相合。刘向论曰:“人君苟能至诚动于内,万民必应而感移。尧、舜之诚感于万国,动于天地,故荒外从风,凤麟翔舞,下及微物,咸得其所。《易》曰:'中孚,豚鱼吉’,此之谓也。”(《新序·杂事篇》)可见,《中孚》卦所发“诚信”之义,既泛及一般的社会道德,又兼及特殊的政治伦理。那么,在研究我国古代社会的伦理思想中,尤其在探索“信”这一道德范畴的历史渊源时,本卦实可提供一定的资料依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易经第六十一卦风泽中孚
《易经》导读(一百廿六)——第61卦《中孚》卦(下)
61第六十一卦 中孚卦
《易经》白话读卦-61《中孚卦》
刘大钧《周易古经白话解》【经传合辑版】第五十八卦
诚信第十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