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实力出场】| 乐俊玉作品:孙女学方言
01


孙女从七个月断奶开始,到牙牙学语,再到蹒跚学步,一直由我带。我们是本地人,向孩子讲的是石骨铁硬的宁波——北仑方言,因此孩子一开口说话自然就和我们大人一模一样:“饭拗不其跌落,老天菩萨响雷要打煞格(饭不要掉地上,天上菩萨打雷要打死的)”;“倷呜咙介重阿啥啦?我不倷吵调觉类(你嗓门这样响干吗呢,我被你吵醒了)”……这些很土很土的方言,会很自然地从她嘴里蹦出来。
上了幼儿园后,周围的小朋友来自天南地北,有山东、河南、天津、广东……过了一段时间,孙女讲的本地话变得不土不洋了,取而代之的讲普通话倒很纯正了。因为老师都说普通话,所以又一段时间后,孩子在家里说出来是就是洋泾浜的北仑话了。我儿子为此焦急,他很看重家乡话,认为走遍天下不如宁波江厦,对孩子来说,普通话和方言一样也不能缺少。这样,以后无论去哪里读书工作,只要听到乡音,就会亲如家人。


02

为强化孙女的本地方言,我写了一个方言快板,让她一字一句跟我学。那年她虚岁七岁,还未上小学。我这是一段对口快板,我和她两个人说,每人一段必须背会。我俩打起竹板进行排练,既有节奏又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记住。小孩记性好,学得快,而且因为是正宗的北仑方言,后来这个快板在社区演出也很受欢迎。特别是里面说到,“阿拉阿娘(奶奶)掏老古,下山老绒(老婆)交关苦,头戴手巾布、脚踏黄泥路,一年到头落泥涂……”还有“小小年纪养生(童养媳)做,日打夜扭真罪过……”这些方言从一个少儿口出嘣出来,让人忍俊不禁!
此时,北仑电视台正好有一个栏目《我要上电视》,我就带着她去报了名演这个快板,后来播出效果还真不错。我想这下好了,孙女在家总能用方言交流了。


03

可是,虽然这方言快板她背得滚瓜烂熟,但没想到几年过去了,她平时仍一直用普通话与我们交流,叫她改说方言,只见她吃力又拗口,说着说着,一不小心又变成普通话了。唉,让她讲方言怎么就那么难呢!记得唐朝诗人贺知章曾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诗人直到老了都乡音未改,可我家孙女怎么还没离家就改乡音了?叫她不讲普通话改讲家乡话,简直用了九牛二虎之力都难拉回!真是环境改变人啊!于是我也就泄气了,看来,她的普通话是讲定了。


04

可是今年暑假,孙女忽然又用方言与我交流了,而且原本洋泾浜的北仑话不知不觉又回到正宗的韵味上来。我暗暗高兴,就问她为什么又变了?孙女很认真的告诉我:“放假去看望外公外婆,我对他们说话,可是见他们没什么反应,只是呵呵笑着,说是听不懂。外公外婆都80多岁了,身体又不太好,外公耳聋外婆文盲,他们听我说话像是哑巴听戏,我忽然就觉得老人挺可怜。后来我通过写字与外公交流,再努力用拗口的方言对外婆说话,看他们俩特别高兴,我也高兴极了,甚至有小小的成就感!我想,方言还是不能丢掉!”
听孙女这样一说,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她有那样一片心呢!我很欣慰——孩子越来越懂事了!




本栏目主编:张仿治

排版:阿娜尔古丽


05


作者简介:乐俊玉,1947年12月生,老知青,后招工到宁波北仑商业公司直到退休。系《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宁波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北仑戏曲家协会》会员。曾在《浙江民俗故事》、《宁波文艺》、《山海经》等刋物发表过民间故事。爱好音乐戏曲,曾获省、市、区各级戏曲比赛二等、三等奖。2010年代表北仑参加上海世博会甬剧演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乡音里的呼唤
太原话、大同话、山西方言到底有多少种?
我们遗失的仅仅是方言吗?
方言:留住声音中的乡愁
宁波北仑迎恩寺
乡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