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写在女儿一周岁又九个月(1)

妈妈,我在哪?

妻子闲着无事,逗女儿开心,搬出结婚时的婚纱照与女儿欣赏。望着照片兴叹“时光不饶人哪!”其实也才过去两年,自己心里倍感妻子感叹的惊诧,更觉尘世转逝变迁的急剧。事物瞬间变化莫测,容颜改换更旧代新,再加上照结婚彩照时人都是经过婚纱馆技术人员精心装扮的。当然,美中有足了。

妻子一旁无端感慨,女儿却在一旁笨拙地提翻着厚重的婚纱照精装本,指着照片一会儿喊“爸爸”,一会儿喊“妈妈”。翻腾了一段时间,突然停止了叫唤,集中注意力在每页间寻觅着什么。将照片从头翻至尾,竟然冒出一句:“妈妈,我在哪?”妻子一阵开怀大笑后,精灵而又婉转地说:“在妈妈的肚子里。”确实,那会儿女儿正在温存的孕育当中,妻子的妙答,女儿只是眨巴着双眼似乎并不十分满意这个答案。妻子只好,将话题岔开:“妈妈漂亮,还是爸爸漂亮。”女儿微笑着噜噜嘴欢快地答道:“妈妈漂亮。”

教育感言:我们都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孩子小的时候都很会问为什么?可是一旦长大反而不问!是他长大明白了许多事吗?不是。相反孩子长大了,好奇心更强,更想知道他所不知道的事。只是我们成人在不厌其烦的回答后,首先选择了放弃。孩子持之以恒地问,但终得不到成人的解答或只是敷衍。最终,孩子就不问了。坚持的是孩子,而不能坚持的却往往是我们大人。

爸爸,笨蛋哦!

夜里,属于工作之外闲适。自己规律性的内心遵循——两个小时阅读、写作,一个小时娱乐,看看新闻、听听歌曲、玩玩游戏。女儿下午睡足了觉,晚上吵着玩。妻子只好多放任半个小时。女儿跑至身旁,吵着要推移鼠标,无奈之下,妻子只好抱着女儿站在身后观望我玩网游。

或许是不习惯在身后有人的情况下玩游戏的缘故,手下的角色老被对手PK而牺牲,气得我大呼小叫。女儿望着我的“丑态”,突然出声:“爸爸,笨蛋哦!”“咦!谁教的!呀,是我自己。”平时,女儿摔倒爬不起来,我会在一旁孩童般的幸灾乐祸——“芸芸,是笨蛋哦!芸芸,是笨蛋哦!”真没想,今日被女儿逮住机会反击了。只是女儿如何明白笨蛋的含义,且适时适地的适用上的呢?自己捉摸不透。

教育感言:或许这只是一个小小的玩笑,却深深地告诫我。教育无处不在,不能单认为只有教育时刻才是学习。孩子无处不在学习,无处不在模仿。成人的不经意,正是孩子潜移默化的内化过程,作为父母应及时注意自己在孩子的面前,直至内心都必须一致的以身作则、表里如一。

****(母亲姓名略),夹!

女儿虽才一岁多,可聪明与善言语可是名声远播,四邻八亲的在母亲与妻子的夸耀下,都羡慕不已。当然,成人总爱在他人面前显示自己的优势,母亲与妻子也不例外,常爱在外人面前显耀一下女儿的才能。女儿高兴时,倒是愿意背起唐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唱起闽南歌曲《天黑黑》,不高兴时任凭天雷轰鸣,高山蹋陷,也不肯开口。

这日,儿时玩伴结婚宴请全家,母亲事先带着女儿赴宴。宴席上更是大加“吹捧”女儿的聪明与乖巧,惹来宴席上无尽的笑声。女儿也时不时蹦出一句句“名言”引得众人捧腹大笑,为宴席增添了第十三道大菜——欢乐巨宴。

上菜了,其他人都整理好碗筷,动手、动筷、动嘴,而母亲由于抱着女儿动作自然缓慢。女儿望着众人吃开了,一急之下大声喊道:“****(母亲姓名略),夹!”直呼母亲的姓名,知道是父亲这样称呼母亲的,一副冲锋上阵,阵前先锋发号司令般的凛然气魄,女儿学得有模有样,却不知父亲那股农村大男子主义根深蒂固到了骨子里,在座所有人皆笑翻了天。其实,平时偶尔手头急事,没及时回应女儿的叫唤,“爸爸”在女儿嘴里便成了我的名字。

教育感言:炫耀与夸奖,从一个层面来说是赞扬与欣赏,但是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也可能是损害与不负责任。孩子在正面与负面影响下成长,那么作为长辈更应理清对与错给孩子带来的是何等的冲击。赞扬与劝慰是同时存在的,也是同时出现的。只有平衡表扬与批评,帮助孩子取舍对与错,那才是教育孩子最终的目标。

不是木麻,是木马

闽南人分不清普通话中的二声与三声(阳平、上声),且由于闽南话音的关系,许多闽南人的一口“闽南普通话”常被戏称为“地瓜腔”。

侄女已经上初中,女儿很喜欢和她玩耍,每每回家嘴里头总念叨着要与侄女玩。

侄女常逗女儿,要带她去坐木马。由于语音不准,女儿便跟着将“木马(mǎ)”读成了“木麻(má)”。我及时纠正读音“不是木麻,是木马。”女儿多次重复后,改过了读音。

数日后,母亲有急事无法看顾女儿,妻子只好携带女儿前往单位。一旁妻子的同事打趣道:“等会儿,带你去坐木麻(读音不准)。”女儿毫不客气地回应道:“不是木麻,是木马。”众人哈哈大笑,唯有那位逗趣的同事独自尴尬。教育感言:女儿正是学习语言阶段,正确的引导与学习是十分有必要的。在知道孩子学习了“粗言粗语”或学错了语言时,不用担心,更不应该用打骂的方式吓唬孩子要其不说或改过。这样反而是暗示孩子,反而是加深孩子对“粗言粗语”的深化。应该在平淡中告诉孩子“不是XXX,而应该说XXXX。”这样重复多次后,孩子自然会欣然接受。

2007.1.11.(首发红袖添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乘旋转木马的孩子|本雅明
【从小被父母贬损、辱骂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讲道理,当然好,但是有时候真不得不用上粗暴。
聊斋故事:少女嫁给一匹马,婚后十分幸福,其实他不是普通的马
再叫一次爸爸 转载
世界上最重要的三个女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