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假如你的孩子受到了伤害,合法权益到不得维护,你会选择以暴制暴吗?

孩子对于父母来说是无可取代的,倘若受到别人的欺辱,绝对是不可忍受的,但是当合法权益到不得维护时,你该怎么办呢?

其实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影视剧中,我们总是会看到那些为了孩子,走上以暴制暴之路的事情。

从法律的角度看,这类父母的所作所为是不对的,但是从情感上来说,我们又为他们暗中加油鼓劲。

每当有这种微妙的情感体验时,我们或多或少都会对社会或者国家有着深刻的反思,这显然是有意义的。

今天掌柜的就给大家推荐那些,电影中为了孩子而选择以暴制暴的父母的故事,假如孩子受到了伤害,你会选择以暴制暴吗?让我们一次性的反思到底。


一部不过瘾,两部不够看,三部才满足,好片连着看第003期

第一部:蚯蚓

这是一部2017年上映的关于校园霸凌的韩国电影,故事非常虐心,请大家观影前带好纸巾。

影片主人公是一位得了脑瘫的父亲李元术(金正均 饰),他和女儿李子若(吴艺雪 饰)相依为命,住在一个靠扑鱼为生的小岛上。

他们的日子虽然清贫却很快乐,直到女儿考上了首尔的贵族艺术高中,他们的命运都发生了改变。

一开始李元术为女儿实现心中的理想兴奋不已,身边的亲朋好友也前来祝贺,总之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但是一所贵族艺术学校,上学所需的费用那可是相当高的,一时间父女俩陷入了困境。

从小疼爱女儿的李元术最终还是下定决心,和女儿搬到首尔,以贩卖女性内心为生,供养女儿李子若上学。

本来这看似会是一段非常励志的故事,但是不幸的事情接踵而至。

从小在民风淳朴的小岛上生活,因为在唱诗班长大,所以她的音域很高,在学校里很快就崭露头角,但是也因此被以惠善为首的女同学们嫉恨。

这些女学生多数是富有家庭出身,都看不起子若的出身,不仅嘲笑她的穿着,还跟踪她到处宣扬她有个脑瘫的父亲,靠卖内衣为生,这让李子若很苦恼。

一开始子若不想被同学们嘲笑而埋怨父亲,但是后来又心疼为了自己整日忙碌的爸爸,坚强好胜的李子若苦苦的反抗者校园暴力,不想却遭到了更加残酷的回击。

那些欺负人的女学生们,先是自己动手霸凌,发现不起作用时,就找来男同学帮助,他们先后多次将子若带到家中进行暴打和性侵,个中情景简直令人发指。

最终忍受不了这种无休止的折磨,年纪轻轻的李子若自杀了。

这对一个脑瘫父亲来说无异于世界末日,坚强如他先是到社会各界去伸冤,但是这个社会是不会理会弱者的声音,尤其是贵族学校更是隐瞒真相,最终他们惹恼了李元术。

李元术先是找到知道女儿内自杀情的女同学,逼问出了真相,然后找到了所有参与的男女同学,他把这些男同学一个一个的都给杀了,而把所有的女同学全都用硫酸泼了脸。

看到这里我想大家心里一定很不舒服,这部电影显然把受害者对于施暴者的愤怒演绎到了极致,同时也以最强有力的呐喊控诉着整个社会,倒逼着每一个人去关注这类事件。

电影显然拍摄的不够深刻,因为它很多时候是靠泪点来支撑的,但是最后的以暴制暴却给人大快人心的感觉,它刺痛了观众的神经,也拷问着整个社会。

一个人该有多么的无力,才会想到用自己的生命对抗暴力?

第二部:囚徒

其实类似《蚯蚓》的电影有很多,但是这类电影多数都是站在弱势群体的一方,很少涉及施暴者一方。

导演编剧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电影题材本身就很敏感,如果再去呈现施暴者的心里过程,就会冒着更大的风险。

但是电影《囚徒》可谓是非常的大胆,它把施暴者与受害者的心理都来了一次详尽描绘,另外还有警察的全程参与,其中每一方的心理路程都得到了清新的呈现。

影片主人公是木匠凯勒(休,杰克曼 饰),在一次家庭聚会时,他的小女儿安娜同小伙伴乔伊莫名的失踪,两个家庭冒着大雨寻找了好久都没有结果。

不就之后他们开始向警方寻求帮助,经过多方的巡查,很快案件的负责人洛基(杰克,吉伦哈尔 饰)就将目标锁定在了一名叫艾利克斯的男子身上。

艾利克斯是有很大的嫌疑的,首先在案发现场他的车就停在那里,其次,在警察的追捕中,他开着车躲在了偏僻的角落并试图逃跑。

但是不幸的是,由于证据不足,警方不得不在四十八小时之后释放艾利克斯,甚至还有人制造舆论说,警察徇私枉法抓错了人,顶不住舆论的压力,最终还是释放了嫌疑人。

对警方失望透顶的凯勒决定靠自己的力量寻找女儿的踪迹,他私自关押了嫌疑人艾利克斯,并进行严刑拷打,希望能够得到女儿的失踪信息。

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找到了绑架女儿的罪魁祸首,此人正是艾利克斯的母亲,而艾利克斯并不是他的儿子,她的儿子早在十几年前就被别人绑架杀害了,艾利克斯其实是她绑架来的。

看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了,这部电影的施暴者同时也是一个受害者,只不过曾经的受害让她心理扭曲,从而转变成了施暴者,而我们的受害者主人公其实也误打误撞的成了施暴者。

这就像是一个轮回,显然这是一个悲剧。

电影中案件的负责人洛基是整个事件前因后果的见证人,他目睹了受害者受到的创伤有多大,也亲历了施暴者的所施加的暴行有多残忍,同时也窥见了司法机构的失灵与不作为。

可以说电影《囚徒》是对“为人父母为了孩子走上以暴制暴之路”的全面解析,影片充满了人道主义关怀,不仅对受害者,还有对施暴者的同情都有所显现,当然这些都是早客观冷静地前提下。

到底谁才是施暴者,谁又是受害者?

本期新片推荐第三部:三块广告牌

如果说你说看《蚯蚓》视角太单调,不够深刻,而看《囚徒》又要杀死很多脑细胞,那么电影《三块广告牌》可谓是吸取了这两者的精华,做到了精辟而又深刻。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在一个小镇上,女儿在遭到奸杀之后,案件过了好几个月警方没能找到肇事者,主人公米尔德丽德(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 饰)决定以三块广告牌为起点问责公权力,倒逼警方继续调查案件。

这三块广告牌就像一石激起了千层浪,它首先触及到的是警察局长以及整个执法机构,由于身受癌症的折磨,不堪双重压力的警察局长最后选择了自杀,再次把话题推到了沸点。

但是局长的死却让她陷入了众矢之的,再加上后来的火烧警察局,除了警察,整个社会舆论都开始指责她,甚至她的家人也反对她的所作所为。

之后随着警察威洛比的参与,以及新任警长的到来,小镇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众多人物相继被卷入血腥暴力的纷争之中。

想必这里不做更多的剧透,你也能体会到这部电影透出来的黑暗色彩有多浓重。

影片里的警察局长其实是深知整个案件是有问题,执法机构的腐败和不作为,这水太深了他也是有心无力,做出自杀的举动,其实是他对女主最后做出的一点贡献,毕竟只要有人继续关注案件,总会有真相大白的那一天。

后来新任局长免职警察威洛比也是为了暗中帮助女主调查案件,他们可以说是暗地里达成了共识,靠执法机构查明真相已经不可能了,只能以暴制暴。

就女主的所作所为我们冷静下来想一想,就会发现女主其实是一个非常睿智的人,她有别于《蚯蚓》里的脑瘫父亲,也不像《囚徒》的孤胆英雄父亲。

她先是倒逼警察去有所作为,在最终受阻后,又成功的联合了警察(虽然被免职)再次有所作为,即便她最终由一个受害者变成了施暴者,却也是拉着警察作陪,至始至终她都在借力打力。

更重要的是女主所作所为对观众来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甚至我们都会为之激赏,不可否认女主的作为很极端,然而在电影设置的语境下却是有效的。

主人公是受害者,却没有显现出弱者的身份,反而站在了制高点,借助道德和舆论推动事件的发展,就像一个拷问着,不仅在电影里如此,也对现实中的我们有效。

电影《三块广告牌》的故事是荒诞的,却戏剧性的戳中了观众的痛点,在这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以开放式的结尾结束时,让我们不得不去思考如何为人父母。

假如你看了以上三部电影,你很可能会陷入一种思考困境,这也是很多为人父母的困境:

假如你的孩子受到的伤害,你该何去何从?当合法权益到不得维护时,你选择以暴制暴吗?


END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面字体穿越:

第1期:当你还在谈论同性恋的时候,人家已经玩起了「跨性别」游戏

第2期: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些「人兽恋」比你的初恋美多了

-投稿或商务合作-

请加微信:yangbobo20131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50部高智商犯罪电影03《囚徒》
劳月夜聊205期:暴力的悲剧和警察的困境
女儿被家暴寻求母亲庇护,母亲:回去,贤婿拿了二十万给你弟当彩礼
林志玲被家暴入院?现在,更严重的后果来了
想在153分钟内不留遗憾?请试着认真思考一下这四个观点
这样的遭遇,比性骚扰更恶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