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波里庇乌斯《历史(下)》 课堂笔记

17-08-27

韩潮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0900     

第六卷特殊处出了功能外,还在于会大量出现其它卷没有出现的东西

对智者、哲学家而言,机运不过是幻象。对普通人而言,诉诸天命。希腊人口数量减少,普通人说这是天命;波里庇乌斯说,文明进步、生活奢靡导致生子意愿减少。在可以用理性解释的地方,不诉诸天命。

哲学意义上的“自然”,“可预见性”

第六卷可能是不断书写、修正的,

关于罗马会不会衰亡:针对是否能摆脱循环强理论(完全摆脱循环)        

文本解读         政体循环论(图)

6.2-6.9

希罗多德书中是三种政体;到波里庇乌斯变为六种。

每种常态的政体都有其衰败形式(变态),一常一变,

君主制(王政)-僭主制(僭政) Monarchy-Tyranny

贵族制-寡头制 Aristocracy-Oligarchy

民主制-暴民制 Democracy-Ochiocracy

六个变化分两种,每对前一种为常,后一种为变

如何切入该结构的?

1.我们凭什么说一种东西是王政,一种东西是僭政?

什么决定了一个事物的性质?我们怎么言说?

 2.如何区别常与变?

君主制(自愿和理性)-僭主制(暴力和恐惧);

贵族制(德性)-寡头制

民主制(崇拜神明、照料双亲、尊敬长者、遵守法律)-暴民制(未直接说)

 此六种界定与亚里士多德大不同。

第一,亚里士多德认为民主制不好,有学者认为“民主制”概念因时间发生了变化。直到十九世纪,民主制在西方都并不作为积极方面被言说。没有法国大革命,按英美传统来看,民主制可能永远被踩在脚下(卢梭和洛克对雅典的重新评价;联邦党人对民主制的讨论)。

第二,对常、变界定不同。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标准是否关注公共善。波里庇乌斯将虔敬视为民主制内涵因素之一;而《理想国》第八卷对民主制的批评,认为民主制最大缺陷就是因其平等而缺乏虔敬。

现代政体主要以自由与威权划分;

君主制的标准(自愿和理性)是核心,这个标准可以用来分析下面两对政体。(留意:同学们,现代人是民主的产物,无法喜欢“统治”二字;倾向认为没有绝对权威)君主制和僭主制是关于政体的结构性讨论,后面两对则是身份特征描述;但最根本的在于自愿、理性两个标准。          

为什么会有所谓循环?         

1.波里庇乌斯在第六卷中使用了某种生物学模型吗?

2.什么是政体循环的内部动力?

3.循环的运动是怎样的模式?

生、长、盛、衰 6.5将国家、政体与生命体直接联系 

  该生物模型有三个不同版本 生长盛衰是第一种;

第二种是 ;最后一种是“衰败”。该版本是简化的,

不足以说明说有政体循环论都是衰败的。

一种政体取代另一种政体,不单纯是生长的过程。

同层级变化(如王政到僭政),仍然是一个人的统治,可能是衰败过程;

而非同层级变化(如寡头到民主的变化)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衰败,

是人类学或社会学意义上的革命,生物学无法解释。

波里庇乌斯为什么这么做?他是哲学家,自然的爱好者;

我们很难想象对他而言,历史是一个自足的领域,背后有自然法则支配。

6.9-6.10

  两次提及自然法

波里庇乌斯对自然法做了修正,在此意义上自然法等同于自然演化。

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

1.波里庇乌斯在第六卷中使用了某种生物学模型吗?

存在,简化的;为什么会有,乃因历史不是自足领域。   

 第一模型:君主论模型

6.5 对政治社会起源的探究  古代循环论里的“灾变论”(柏拉图法律篇);大洪水后幸存下的人的聚合,乃因人先天的脆弱。一个人是脆弱的,必须形成团体。人类社会起源中最早何以是君主制,君主制三阶段(人类聚合起源到出现君主。

从君到王在动僭主

6.6  “人与其它也受不同之处在于人是唯一具有理性能力的动物。”“理性",注意,此处理性的内涵与现代意义不同,指的是”记忆“。紧接着,记忆之后是”感恩“。  人中之杰、功勋转化为对功勋的记忆与感恩,如此,moarchy便会变为king,人们自愿接受其统治,具有了自然权威性;

接着第七节,讲世袭的产生,对家族的认同,仍然是基于理性。选举制的基础仍然是理性。概念内涵的修正;真正意义上的理性主义者,不会将感恩,仅仅类似于承认。 

波里庇乌斯之所以能建立其混合政体论,主要工作就是将高大上的东西修正到非常低的标准上去。一个相信自然法的人和相信;一个人相信天道,一个人相信的是与天无关的,仅仅是情感认同,本身并不够高,不是它不好。

王政的解体,后代与民众区隔开来、追逐私欲,此时王政变为僭政。开始了瓦解的第一步,于是阴谋颠覆开始成形,而这些人并非最邪恶的人,反而来自最高贵、勇敢的人。

族制即出现,人民出于感激,又把自己命运托付给他们;仍然是自愿,带有意志色彩。经过不断的失望,人民不再相信他人,而视自己为希望。感激原则在此变更为对民主、平等的追求,而其后代习惯于平等、言论自由,所以不再珍惜,暴政出现,暴力及强制统治的政府再次出现(希腊史;今天“人民”不能等同于“平民”;人民主权偏向多数人,希腊则是更直接的多数人。如何对待城邦里的有钱人?)。

循环的落脚点何在?回到 King?书里阙如,“会重新再度找到一位主宰及主人”。

韩潮:君主制是野蛮到文明的起源,到暴民统治,实际上可视为复归于野蛮。但这个过程是否和人类社会起源的过程一致,我们不清楚。社会起源是三阶段;后面则只是一阶段里的两种。      

1050休息             

1101       

政体循环论仍然讲的是中介,最终要落脚在混合政体论。二者并非分开的,循环论、混合伦的理据是否同一?六种政体的循环,何以变为三种政体的混合?

僭主希望被称为国王,寡头希望被称为贵族,人民希望把自己的放纵称为自由。只有一方害怕一方,才会产生契约。人的脆弱性和混合有关。人相互之间的畏惧构成了混合。

所有的单纯都有衰落,混合政体里没有统治者,没有谁居于核心位置。统治这个词在一定程度上被修正了。若不独占,则所有东西互惠制衡,古代的混合政体与现代三权分立,看上去非常相似,实际上。。。现代三权分立是在国家层面讲的,混合政体则是社会力量的平衡。

平衡是因畏惧,国王怕人民,人民怕元老院;当我们言说平衡,我们很难联系到畏惧。循环的原则里也有畏惧,波里庇乌斯是不是在把一个很低很低的东西视为其政体论的基础?

为什么没有把理性、互惠、感恩当做基础?设想,“和谐社会”,罗马和谐社会,君主间相互感恩好不好?帮助-回报的逻辑里,蕴含着某种形式的平衡。施舍和帮助都在培养依附关系,我在给你帮助,你要不要给我回报?社会学上无法拒绝回报。《孟尝君列传》,门士何为?今日慈善活动。强烈的强化施舍与被施舍,需要你和他一起欢呼。

恩义关系,读西塞罗《论义务》,此书对中世纪欧洲影响较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更大。 

如果恶不能让一个东西毁灭,那它就是不朽的。不正义无法毁灭灵魂,所以灵魂是不朽的。内在的恶可以转化,混合政体之于波里庇乌斯,正如灵魂之于柏拉图。

《理想国》第十卷609A        

  混合政体的引入与希腊罗马之别          

 罗马政体考古:建城传说 狼孩

6.11首句 薛西斯跨海到希腊。。。

(史为前480年,同时,罗马驱逐十人团)

人民可以选举,但选出的都是贵族。该机制保证了人民的权利,同时保证了贵族的。。。留意执政保民官。          

罗马的政体   

 罗马是什么政体?这是一个连罗马人自己也回答不了的问题。

6.11没有政体,没有统一政府。

罗马权威在执政官,权力在人民。

阿伦特一篇文章对权威与权力做了区分。          

 执政官的权力(图)

 罗马权力结构两个优势 

蒙森;再没有比认为罗马政体的优良之处在于君主、贵族和民主因素。。。

对波里庇乌斯的批评:

1.      忽略罗马大量的官僚,如监察官、财务官、praetor(副执政官或执事官),忽略了特里布斯大会(Comitia Tributa)、森都里亚大会(Comitia centuriata)、平民大会(Concilum plebis)的区别。

2.      执政官远远称不上君主制成分,只能算作贵族的一个部分,执政官单独和元元老院对抗根本不可能成立;

3.      忽略了罗马的非正式等级制度。随从、庇护制。二十世纪罗马史研究重大突破在于,引入人物志方法的引入。婚姻(而非财产等)在政治中的巨大影响。法权层面,现代人如何看罗马政体?  

罗马的贵族制与冰原理论Frozenwaste theory 

罗马没有任何阶层流动。被少数世袭寡头所控制,这些世袭。。。

波里庇乌斯的贵族制倾向

6.51让我们回到文本,在第六卷的最后部分,波里庇乌斯将罗马政体与其他政体比较时,他其实确认,罗马混合政体之所以优于迦太基混合政体,是因为在罗马,最优秀的人即元老院在做决定,而在迦太基,人民已经可以主导了。   这表明,

其一,波里庇乌斯其实是确认了罗马的贵族政体性质;

其二,混合政体中仍旧存在着谁来主导的问题。

其三,波里庇乌斯赞许那种贵族占主导地位的混合政体,并认为这是混合政体的高峰。

自身内部存在变化,理论上给我们的刺激在于,贵族制内部变化。如此,可以进一步提出:混合政体会衰败吗?罗马会衰败吗?即混合政体究竟能否摆脱政体循环论?

6.10看,似乎摆脱了,从6.11看。。。

迦太基的毁灭和西庇阿的眼泪。“西庇阿看到这个城市,它自建立以来,已经繁荣了七百年,过去曾经统治过这样多的土地、岛屿与海洋。。。”(阿庇安《罗马史》上)

罗马陷落 410年,455 西部的混乱,特别是罗马的劫掠,使我极为震惊,就像人们常常说的,我甚至忘了自己叫什么。我很长时间保持沉默,知道这是该哭泣的时候。””攻下了整个世界的城也被攻下了“”每日每夜,我想的都是全人类的安全。每当我的朋友们都被抓了,我也总想到自己被抓了···当世界上最亮的光熄灭了,当罗马帝国的首都动摇了,整个世界会随着这一个城而灭亡···谁能想象得出,罗马在对世界的征服中强大起来,却会毁灭,既是各民族的母亲,也是各民族的坟墓?“——圣哲罗姆

中华帝国的衰落。

李猛正在做合法性研究          

1225结束    


                            笔记|云秋 编|西子

                                        第60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罗马帝国的崛起》(一)波里比阿所说的混合政体是什么?
迦太基被夷为平地,波利比乌斯的混合政体
古罗马共和政体为什么会走向覆灭
罗马共和国的政治生活——以公元前190/189年为例的考察
自考本科《西方政治制度》复习
古代世界的共和主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