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诸葛亮生前最后一计,遗言“抬棺往南,绳断便葬”所谓何意?

诸葛多智而近妖。这是鲁迅先生读了《三国演义》后对诸葛亮的评价,在演义中,诸葛亮几乎是被神化了。比如赤壁之战,诸葛亮借东风一说,就纯属子虚乌有,火烧赤壁是周瑜和黄盖的功劳,反而被加在了诸葛亮的头上。因此还衍生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俚语,诸葛亮沐浴焚香,登坛做法,呼风唤雨,就像上古时候的巫师一样装神弄鬼。所以说,有时候对艺术形象的过分夸张,反而是一种败笔。

同样,诸葛亮的死,也充满了种种神秘色彩。尤其是在民间,作为三国智谋卓绝的第一“神算子”,诸葛亮更是神乎其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谈,甚至能“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简直就是无稽之谈。建立在诸葛亮“通神”这一基础上,民间产生了种种毫无根据的传说。

据《三国演义》所述,诸葛亮六出祁山,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据守,一年有余。司马懿坚守不出,诸葛亮事必躬亲,积劳成疾,一病不起。诸葛亮夜观天象,见主星晦暗,料定自己命不久矣。于是嘱咐姜维作帐前守护,自己作法祷告上天,希望能够延长寿命,不期魏延闯入,踏灭主灯, 命中该绝,诸葛亮无法挽回自己的生命。

诸葛亮临死前,将平生韬略传授姜维,并暗授机宜,留下锦囊妙计,斩杀魏延,吓退司马懿。同时向远在成都的刘禅上表,推荐继任者。

民间传言,诸葛亮在写给刘禅的上表中交代后事,身死之后,让四个军健抬着棺材往南出发,一直走到拴住棺材的绳子断了的地方,就地下葬。对于这一莫名其妙的安排,引来了无数好事者的纷纷猜测,诸葛亮临终遗言,“抬棺往南,绳断便葬”的用意到底是为什么?难道也是像曹操“立七十二疑冢”一般,是为了隐瞒安葬的地点,以防后世之人或者仇家掘坟盗墓吗?

如果诸葛亮死前真的如传言一般做出这样的安排,原因无他,无非就是防止盗墓而已。后人穿凿附会,甚至将这个传言叙述得栩栩如生。话说刘禅谨遵诸葛亮的遗言,安排了四个军健一路抬棺往南,还不准文臣武将沿路送葬,四个军健一路走啊走,走了两天两夜,实在是累得不行了,绳子还是好好的,一点要断的迹象都没有。这样一路抬下去,非得把人累死不可,于是四个人一合计,耍了个小聪明,把绳子人为割断了,就将蜀汉丞相诸葛武侯草草下葬,回成都复命去了。

四个军健回到成都,刘禅产生了疑问,固定棺木的绳子都是新的,怎么可能这么容易就断了?于是将四个军健拷打一番,四个军健吃打不过,从实招来,刘禅一怒之下就杀了四个人,至此就没有人知道诸葛亮安葬在什么地方了。

以上民间传言纯属无稽之谈,不仅愚弄了大众,还愚弄了刘禅和蜀汉的一班文武大臣,连带着也侮辱了诸葛亮的智商。如果用这样的手段来防止安葬的地方被人知道,那么也太瞧不起堪称三国第一“神算子”的诸葛孔明了。

诸葛亮身后事的安排,演义中是这样描述的。魏延被杀之后,杨仪等从五丈原退军,扶孔明灵柩到成都,后主引文武官僚,尽皆挂孝,出城二十里迎接。后主放声大哭。上至公卿大夫,下及山林百姓,男女老幼,无不痛哭,哀声震地。后主命扶柩入城,停于丞相府中。其子诸葛瞻守孝居丧。费祎奏曰:“丞相临终,命葬于定军山,不用墙垣砖石,亦不用一切祭物。”后主从之。择本年十月吉日,后主自送灵柩至定军山安葬。后主降诏致祭,谥号忠武侯;令建庙于沔阳,四时享祭。

诸葛亮遗言,交代得很清楚很明白,身死之后,命葬于定军山,一切从简。

对于诸葛亮的身后事,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也有相似的记载:与司马懿在五丈原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所以说无论是正史还是演义,诸葛亮死后安葬在定军山是确定无疑的。也就不会存在什么“抬棺往南,绳断便葬”,虚虚实实避免后人掘坟盗墓的无稽之谈了。再说了,三国时期的人,修养普遍还不错,加上诸葛亮在川蜀地区普遍受人尊敬,并不存在什么被掘坟盗墓的可能。

道听途说的无稽之谈,不必当真。即使是《三国演义》中,因为逃不出儒家的框架,也存在着很多有失偏颇的谬误之处。以史为鉴,后人在研究过往的历史,还是要有一种严谨的态度,还历史一个真相。

END.

纵论三国,漫说水浒。我是博书君,欢迎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诸葛亮死前遗言,为什么要4人抬棺往南走,绳断处便下葬?
今日头条
诸葛亮死前遗言,为什么要4人抬棺往南走,绳断便下葬?
三国死亡事件调查——魏延之死
三国蜀汉官制制度介绍 蜀汉官员等级划分 AD221—263
《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五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