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郭进拴|美轮美奂的《印象·刘三姐》

郭进拴|美轮美奂的《印象·刘三姐》

中新网桂林5月18日电(赵琳露)“唱山歌嘞,这边唱来那边和……”5月18日晚,广西桂林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复演回归。此前因疫情原因,《印象·刘三姐》演出停演一个多月。

《印象·刘三姐》由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导演,梅帅元总策划。传承自广西歌仙“刘三姐”的传说,将漓江沿岸的自然风景、渔民村民的生活劳作、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等,通过视觉效果和艺术编排进行融合与呈现。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印象·刘三姐》园区将“刘三姐文化印象博物馆”作为配套设施对外开放,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打卡。作为第一座关于刘三姐文化全门类的博物馆,“刘三姐文化印象博物馆”将涉及刘三姐文化、歌谣、故事、艺术形态、民族风俗、现象热潮、新闻资讯等文献与藏品进行了系统化地梳理与展陈。

据介绍,为了让更多游客感受到传统民族文化的魅力,《印象·刘三姐》园区主题活动“印象研学季·惠享民族风”已于5月10日正式面向游客。入园的游客除了可以参观博物馆,还可以参与民族风情互动体验活动,亲身感受特色民族歌舞。

作为全球第一部全新概念的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自2004年正式公演以来,年接待国外观众达到了100多万人次,成为广西乃至中国的旅游名片之一,也带动了演出地阳朔的旅游业发展。

“桂林山水甲天下”,天下人皆知,如今再加上老谋子的倒腾,《印象·刘三姐》更成为桂林的招牌景点。人说不看《印象·刘三姐》不算到阳朔,这话虽然有些夸张,但是也不无一点道理。看着那百米江面上翩翩起舞的舞者,如诗如画。飘逸的山歌声忽远忽近,恍如仙境,妙不可言。

对于老谋子的作品,一贯抱着观望的态度。作为一代人称“鬼才”的导演。他的作品不能用情节或内容来评价,只能用视觉感官来体会,场面就是它最大的卖点。至于有没有艺术性,就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了。

《印象·刘三姐》以举世闻名的桂林山水实景作为剧场,位于广西阳朔县漓江与田家河交汇处。江面上可以随意变化的中心舞台,以12座连绵起伏的山峰为背景,方圆近两公里的漓江水域,打破了传统演出在剧院有限空间进行的局限,堪称是“人与上帝共同的创作”。江面上设置的两个移动大屏幕,穿插播放电影《刘三姐》的经典场景和山歌,以此为主线,演出融合壮族风情、漓江渔火等元素创新组合,配以变幻莫测的灯光,创造出天人合一的境界。每场演出仅约1个小时,但却使观众大饱眼福。和笔者一同观看的一位文友不禁赞叹:“这样的演出确实是从未见过的!”

惊艳的“天体浴”表演是演出的焦点。笔者看到一份《印象·刘三姐》宣传画页,其中有一幅照片,里面有20个正在漓江上沐浴的美女,有的身披透明的薄纱,有的一丝不挂。水镜晨妆,风解罗衫,山水间的袒露,勾人魂魄。但这只是彩排时的镜头。真正演出时表演“胴体艺术”的却只有一个。听说她是广西某学院的一名在校生,名叫王予嘉,今年18岁。表演时,她披着一缕轻纱,乘着一条小船,由远而近,飘然出现在梦幻般的江面上。

在5分钟的时间里,她做着一些舞蹈、洗头的动作,完全的裸体表演持续几十秒钟。《印象·刘三姐》“漓江女儿天体浴”的一幕场景中,“漓江女儿”王予嘉不着一物的天体表演成为整场表演的焦点。

有位记者朋友是这样描写的:日前,见到了来南宁参加广西电视台春节晚会的王予嘉,对她进行了独家采访。请她谈谈出演“天体浴”的经过和感受。一脸灿烂笑容开朗性格的王予嘉愉快地接受了采访。下面是王予嘉的自述:

那一天,因为接拍一部广告片,我到一家著名工作室去化妆,有位老师跟我说,我的形象蛮适合一场演出,让我去试试看。事后我知道,张艺谋希望找一个女孩作为《印象·刘三姐》的形象代表,但条件十分严格,除了青春靓丽、能歌善舞外,还要是广西本土的壮族姑娘,同时具有渔家女儿水的灵性和纯洁,并提出了用浴女表现渔家人民生活的想法。创作组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秘密选秀。

我能从200多名参选人中被选中,我很兴奋,但我也知道,这是我的艺术事业的一次挑战。对于进行不着一物的天体表演,我没有丝毫的心理负担和顾虑:那是展示人体的美,很天然。在浮台上的感觉很好,我真的觉得自己像仙女下凡。我知道,只有五分钟的演出可能会成为整场表演的焦点。

刚到山水剧场的时候,演出正在紧锣密鼓地排练,王潮歌导演亲自给我讲戏,很快我就进入了角色。记得那场演出,我刚刚站在演出的小舟上,突然间下起了狂风暴雨,观众席依依稀稀有观众离场,站在江中央的时候,那瞬间风吹雨打在我身上,刺骨的寒冷,我的耳边响起高潮的部分,我的一股勇气把我身上的每一寸肌肤、每一个细胞,包括每一个动作完成到了极点。我疯狂地陶醉在演出里,那真是太美了。退场的时候,我的脚早已冻得麻木走不动了,一位工作人员把我背到了化妆间,用暖风机烘了很久我才慢慢有了知觉。我看到十多个德国观众看完之后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他们说这场演出不仅仅是精彩的演出,它很完美,当时我也激动地哭了。

《印象·刘三姐》是一场中国史上的视听奇迹,为了这个演出,张艺谋导演付出了五、六年的心血和精力,比张导拍的任何一个戏都投入。他是一个天才的、执着的、伟大的导演。在《印象·刘三姐》的演出过程中,经过张导的严格要求和指导,我在灯光、音乐和自然山水间感受到导演的艺术思想,使我对角色的认识和表演努力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印象·刘三姐》实景演出,已经成为一个在全球演艺界都受到追捧的演出模式。但人们可能不知道,《印象·刘三姐》策划人梅帅元,已经成功策划制作了诸如《道解·都江堰》、《禅宗少林》、《越南越美》等八个实景演出项目。梅帅元是全国知名的小说家、剧作家,也是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的广西壮剧团团长。他创作的“印象”系列,现在已经成为风靡全国的概念。

在目前公演的实景演出中,可以说,《印象·刘三姐》深得少数民族文化之赐。在策划制作《印象·刘三姐》之前,梅帅元已经与诗人杨克合作发表了中国最早的寻根文学宣言《百越境界——花山文化与我们的创作》。百越是广西少数民族的古代称谓,花山则承载着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图腾。在这篇文章中,梅帅元明确提出了用现代意识观照民族生活的观点,他是这样表述的:“在你的作品里,打破了现实与幻想的界线,抹掉了传说与现实的分野,让时空交叉,将我们民族的昨天、今天与明天溶为一个浑然的整体。这个世界是上下驰骋的,它更为广阔更为瑰丽。它是用现代人的美学观念继承和发扬百越文化传统的结果,如同回到人类纯真的童年,使被自然科学的真变得枯燥无味的事物重新披上幻觉色彩。”

显而易见,早在20多年前,梅帅元就已经用文学形式演绎着广西的少数民族文化。他创作发表了在当时颇有影响的中短篇小说《流浪的情感》、《红水河》。在这些小说作品中,漓江美丽的自然风光、广西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以及当代中国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得到了独具一格的表现。就“刘三姐”这个题材而言,如果说当年电影《刘三姐》,是通过挖掘广西壮族山歌文化获得了成功,那么,今天的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则是借助刘三姐这样一个壮族神话人物,对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做了一个整体的演绎。在演出中,壮族山歌、侗族大歌、苗族舞蹈、瑶族工艺,这些广西少数民族艺术得到了原生态的呈现。

人们都喜欢称《印象·刘三姐》为一台视听盛宴,对演出中的红色印象、蓝色印象、白色印象、金色印象津津乐道,红绸过江、天女沐浴等场景更是给予了观众极大的感官享受。然而,所有这一切音响画面,并非来自创作者的面壁虚构或迎合观众心理的虚幻想象,而是来自广西百姓生活的写实表现。作为一台视听盛宴,虽然《印象·刘三姐》给予了观众极大的感官享受,但它并不只是广西少数民族艺术的形式组合,它的魅力在于制作人对广西这片土地少数民族生活理想的深刻理解。在演出中,我们可以看到原生态的广西壮侗苗瑶各民族原生态的生活画面。他们的劳动场面如捕鱼,他们的日常生活如赶圩,他们的重要庆典如婚嫁,当然,也少不了他们的艺术或者娱乐,如对歌。

我读过不少梅帅元的小说,深知梅帅元对广西这片土地的认知是全方位的。他朝圣过拥有神秘崖壁画的花山,他行走过壮族人的母亲河红水河,他考察过流光溢彩、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漓江。他的朝圣、他的行走、他的考察,不仅使他获得了丰富的感性体验,而且使他获得了深刻的理性认知。这些来自生活本身的经验,给予了他文化的深度和文艺的广度。那些扑朔迷离的花山神话,那些源远流长的红水河传说、那些跌宕起伏的漓江故事,当它们与壮族、侗族、苗族、瑶族,还有仫佬族、京族、水族、毛南族等广西各民族的传统风俗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当它们在那样一个超过一平方公里的漓江山水舞台上得到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的呈现时,这应该是一个怎样的视听奇观,应该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奇迹?

雨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刚到演出现场,演出就开始了。绚烂的灯光犹如彩霞映在江面,整个江面像舞动一条红色的长绸,作为背景的几座青山在灯光的映照下透出灵气,一名红衣垂髻女子,手撑油布伞,乘一叶小舟踏歌而来…….。啊,是歌仙刘三姐。此时,秋雨仿佛也被三姐的歌声所陶醉,停止挥舞它的雨袖,静静倾听三姐的歌声。“山歌好比春江水…….。”歌声由远至近,又随着小舟渐渐地远去,渐渐消失在烟雨蒙蒙中。江面也随着三姐的离去变得阴郁,四周寂静,只有雨丝的沙沙声,远远的江面闪烁着几点若隐若现的渔灯。

一切是那么静谧。突然,“哗”音乐响起,数百道灯柱打在江面上,数百条竹排手牵红色长绸形成方阵,渔者脚踏竹排,犹如浪里白条穿梭在道道红色的波浪上。场景十分壮观。岸上,数百条火焰在雨幕中跳跃,照亮了半边天。少女们在岸上载歌载舞,江风送来原汁原味的壮族山歌,手中舞动的红伞在灯光的映衬下,分外妖娆。伴随着她们身上的银饰舞动发出的悦耳的声响,让人觉得“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突然,一切又消失了,犹如梦幻一般.水波荡漾,只见三姐踏着一叶小舟,缓缓地飘向远去……消失在水天一色的天边。

雨小了,风住了,一切变得如此的宁静,场内数千名观众仿佛已经被山水凝住,沉浸在田园山水中。“月亮”出来了,一轮下弦月飘落在江面,月中一名女子,翩翩起舞,四周繁星点点,背景音乐缓缓响起:“世上只有藤缠树,哪有树缠藤……”。原来是“三姐定情”的场景,“女为悦己者容”,三姐轻解罗衫,梳妆打扮,纯洁的胴体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下,散发出迷人的魅力……18名少女,也同时轻解罗衫,长发飘飘,如天仙下凡,构成一条鹊桥与三姐遥遥相对。山歌再次响起,啊,是那段“恋就恋……你我定百年……奈何桥上等三年……”天地都为之动容,顿时倾盆大雨,水天连成一体,形成天然的水幕。众女如出水芙蓉,更显清丽脱俗……场外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衰……

观后,久久不能从“画中”出来。对于这场雨中的《印象·刘三姐》,动人之处莫过于它的场面宏大壮观,尤其在雨中,那种犹如天地为之动容的感觉更是千载难逢的。而舞者为艺术献身的的勇气,也让我们感动,面对千万观众的天体浴,没有丝毫的扭捏,猥琐,给人一种高雅艺术的享受。如果说桂林是一幅画卷,而张艺谋就是一名成功的画师。《印象·刘三姐》就是他成功的水墨山水画。

看了《印象·刘三姐》,我一直在想,我们平顶山能不能把我们的观音文化也搞成一台这样的实景剧呢?只需设定几个原则就可,如演出尽量少扰民,政府尽量少花钱,内容和风格尽量体现鹰城特色,场地尽量综合利用……

我们平顶山拟充分利用白龟湖(应改为观音湖)这个“天然剧场”,引进或移植《印象·刘三姐》一类的城市形象秀。我们可以组织一群文化人前往广西阳朔观看《印象·刘三姐》,并考察有关制作细节,尽快形成一致的意见。

首先,我们要解决的是平顶山需不需要这么一个秀?据了解,国内许多城市都有“印象类”城市秀,有的较成功,有的并不怎么样。或者是同一个秀,可能商业上很成功,但评价上却各说不一。在某种意义上,如果没有白龟湖这个平台需要综合利用,那么需不需要城市秀可以交给市场去考虑。在我看来,有白龟湖这么一个看台,如何应用就产生了可否精心打造一台实景歌舞剧《千手观音》这样的现实考虑。

其次,从《印象·刘三姐》来看,可能是同类城市秀中影响最大、操作最成功的项目。相比其他各种思路,对这类城市秀进行切合实际的移植值得考虑。一方面,不管叫《印象·平顶山》、《印象·千手观音》或是叫其他什么,在周边集聚了平顶山最现代化的一些元素,又与沙河母亲河紧密联系,看台体系做秀的功能没有问题,硬件上完全可以支撑这个城市秀的创作需要。但这个城市秀在文化内涵上应该如何表达,则要创作团队花更多心思,并在艺术表达上有所创新,体现平顶山特色。另一方面,在商业模式上的突破,是这个城市秀能否持续存在的主要动因。如果这个城市秀不能减轻政府维护白龟湖的负担,甚至是加重负担,则这个城市秀不可能长期存在。

再次,操作层面应该注意的问题也是创作团队和政府部门要面对的。一是主创人员的选择。《印象·刘三姐》有一个专业化的团队操作,张艺谋的个人号召力不仅凝聚了这个创作团队,而且也为后来的市场宣传提供了条件。平顶山要有意向请知名导演出任这个角色,这是合理的,但主创人员一定要有对平顶山地域文化十分熟悉并有独到见解的人士参与。二是资金的筹措。如果团队把眼光盯上政府,其成功的可能性要大大降低,但由政府提供前期投入来启动则是合理的。因此,要有一个较好的商业模式,引进投资商,并在一定时期里形成赢利。三是演出团队的组织。

《印象·刘三姐》主要是当地五个村的村民出演,后来利用场地开办了艺术学校,则有一些学生参与。就平顶山白龟湖来讲,有些演员可出自东滍、西滍、北滍等村,也可与平顶山学院、河南城建学院及其他艺术院校联合。四是白龟湖及其他设施的综合利用。由于白龟湖不止看台,还有沙岛等其他部分,因此,既要解决看台体系的利用,又要考虑其他设施的利用。白龟湖地处平顶山市新城区,可能不便于像《印象·刘三姐》那样几乎天天上演,风雨无阻,那么演出周期时间的确定要有合理安排。其他设施是否用于商业用途,哪些可以免费开放给市民,这些是很难从《印象·刘三姐》中得到启发的,从这个角度上讲,平顶山白龟湖的创作比阳朔漓江的平台更具挑战性。

总之,以科学的态度来看待白龟湖的综合利用,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还是有可能为白龟湖《印象·千手观音》找到一条较好出路的。不要太心急,要从容设计,大不了最后把它拆了,回归市民游乐观光休闲公园的最初定位。有了这个底,什么都好办,可以大胆想、大胆试!只需设定几个原则就可,如演出尽量少扰民,政府尽量少花钱,内容和风格尽量体现鹰城特色,场地尽量综合利用……

郭进拴,1958年5月出生,笔名"智泉"、"郭笑"。河南省汝州市临汝镇鳌头村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1987年毕业于中国文学函授大学,1993年结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作家班,1998年结业于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1980年参加工作,曾任《乡音》主编,《豫西报》副刊编辑,《风穴文艺》《沧桑》执行主编,汝州市作家协会第一副主席兼秘书长,河南省平顶山市文联创研室主任,平顶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华夏风情·观音文化》执行副主编,《大香山》执行主编,《河南报告文学》主编,《鹰城》《尧山》总编辑。现为《文艺界》《智泉流韵》《文学艺术家》《豫西作家》总编辑,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平顶山学院客座教授,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会长,中华网络作家协会第一副主席兼秘书长,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会员,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文艺创作专业委员会委员。策划并组织了中国作家石人山笔会、中国作家温泉笔会、全国网络作家西安笔会、全国报告文学学会年会、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会、天龙山笔会、中原不锈钢笔会、宝丰肖旗笔会、皂角树笔会、平顶山市首届报告文学大赛、“圣光杯”、“中原不锈钢杯、“天晟杯”、“金庚杯”、“孝贤杯”、“慈善杯”、“全国战疫”征文、“老区建设杯”征文大赛等全国、全省、全平顶山市的大型文学活动,发现和培养了大批文学新人,推出了一批精品力作。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1年加入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一级作家。著有长篇小说《美女山,美人河》《村魂》《观音菩萨传》《风雨龙潭情》《命运》《天地人心》,散文集《六十岁说》《童趣儿》《汝州风貌》《乡情老更深》《人间真情》《新城美韵》《月是故乡明》,长篇报告文学《磊裕烽火》《湛河大决战》《从市长到死囚》《运锦之路》《岁月芬芳》等共60余部,累计发表作品2500多万字,有194篇(部)作品获奖。其中《湛河大决战》获全国庆祝建党80周年优秀报告文学一等奖,剧本《无品乡官》获《中国作家》一等奖,《鹰击长空》获《人民文学》二等奖,长诗《寒夜哭母》获《文艺报》一等奖等。1992年获河南省首届优秀文学组织工作者奖。2005年被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授予全国优秀宣传干部荣誉称号。2011年被世界科教文卫组织聘为“世界科教文卫组织首席艺术家”,2013年被世界科教文卫组织评为金奖艺术家,业绩被收入《大不列颠艺术家百科全书》大型社科文献典籍,发行全球。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文化工作者。个人传略被收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辞典》《中国作家大辞典》《世界名人录》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创】再观印象刘三姐
七绝·观《印象·刘三姐》(外一首)
桂林,刘三姐给你一个水画大写意
现场感受“印象刘三姐”
印象刘三姐|吉林地理
广西阳朔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旅游攻略来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