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郭进拴|建水风情录

郭进拴|建水风情录

云南建水县,古称临安。当年,"临安之繁华富庶甲于滇中。谚曰金临安,银大理,言其饶也。其地有高山大川,草木鱼螺之产,不可详述,又有铜锡诸矿,辗转四方,商贾辐辏。"这是古人说的。有朋友说,退休后回家赋闲,将祖传的四合院老宅重新维修,画栋雕梁,恢复旧貌。还收拾出客房两三间,置竹子、金鱼、怪石、古董若干,名曰"静庐"。我和几位鲁院的作家班同学前去小住。每日起来,就在花厅前面读书一阵,在东厢房写字若干,到太阳照到照壁,花厅深处李家的祖先牌位一一亮起来。才慢慢磨蹭到街上,喝一碗过桥米线,就去城里面逛。建水还保留着几片老区,小巷像蜘蛛网一样,四通八达,朱门大院,小家独户,比比皆是。

只是朱门大院,都成了大杂院,土改的时候就四分五裂了。有一院的花厅,隔成两半,两家人住,六扇雕花门,一家分三扇,院子中间砌起墙来。
一幢幢(座座)保护完好的富家庭院,座落在小路深巷中,古墙旧瓦,形态各异。就连党校的招待所也不例外,亭台楼阁,雕梁画柱,前院后宅,三进三出,不是门口有招牌,还以为走进了哪一家酒店。全国第二大的建水文庙也正在这条街上,浓郁的儒家文化百年前就在这个边陲小镇上安家落门,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使其变成了一座滇中的文化名城,中原文化在这里得到了传承和发扬。此时我们才发现自己的肚子正在咕咕叫,提醒应该首先解决肚子的问题。

一打听,方知古城西门的臭豆腐很有名,我们慕名找到了西门。清远楼正是建水古城的西门,同样高大雄伟,我们仰望着古楼吃了一顿别有风味的小吃。顺着古城街道走,路灯不是很亮很密,映衬在古老的街上,相得益彰。铺面多数大开,游客不是很拥挤,和丽江比起来,少了几多繁华,多了分悠静,反而觉得更有韵味。天色已晚,只得去找住宿的地方,但古城内的客栈早已客满。一个当地人告诉我们,建水大道的宾馆很多。让我们去那边找找看。建水大道,是一派现代化的街道,宾馆林立,很快就找到了下榻的酒店。

第二天早上,我们首先去游览了昨日路过的文庙。一进门,便看见一位银须飘拂,孩童般天真的抚琴老叟-孔子,夫子伫立在此处,对我们莞尔一笑。紧接着是一大片湖泊,周围环绕的古树苍劲古朴。左边的殿宇,经典雅致,保存完好,整个庙宇的建筑精细,景色优美。

建水孔庙是我国继山东之后的第二大孔庙。占地114亩。历史上,建水地处蛮荒之地,这么大规模的建筑群,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经了解得知,明朝统治者夺取政权后,为了巩固边疆的统治,随军迁来大量内陆人,在此安家落户。儒家思想得到了传承,中原的文明便在此地生根发芽。几百年来。经过历朝历代的多次扩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儒教兴邦,这里一度成为滇南地区的文化中心,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以前听说过建水的建筑很有特色,究其原因,是汉文化和民族文化高度结合的凝练和提升。

离开孔庙,我们接着参观了朱家花园,原认为只不过是一处小小院落,没有什么稀奇之处。建筑并不高大,但细细观看,慢慢品味,却能发现其特色。其精巧玲珑的建筑非同一般。灰瓦青石木梁木柱,给整个庄园增添了几多古韵,半边的建筑群都是按八卦方位布局。竹、兰、梅、桂四院单独成院,又院院相连。绣楼也很鲜明地显示出大家闺绣的品味,渗透着浓重的中原文化。

每座小院的房顶都是外高内低,雨水从四周落下,相通地下的水泵,最后汇总于前院,流入池塘,真正应了那句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古训。园内的有眼古井也很有特色,井口完全是用石头刻出来。井口园园的高出地面很多。既卫生又雅致,据说此井的特殊之处是井水水位高出地面。于是井口的侧面有一个孔,让多余的水排出来。后院还有水上戏台,供主人消遣娱乐。整个建筑群都是精雕细刻,结构严紧,繁华之中张显出主人的阔卓、富有。


朱家花园可以看到不同于其他地方的西南边陲的清代民居,独自游览就可以感受到前屋主的用心设计,但如果想要更深入了解,一定要跟随导游,听其讲解。我们这次游览朱家花园就是跟随了一个旅行团的导游,深入了解了眼前这座震撼的花园其历史变迁,时代更迭。这些历史解读,更加深了我对这里的记忆,以至于离开建水一年多,想到朱家花园,仍然会为它经历的沧桑历史而感叹。

园内增设了朱家历史简介,朱家始祖在明朝时期从湖南迁入此地,历经几百年的发展。谨言慎行,遵规守矩,从事农耕,注重教育,是当地最有名的书香门弟,经过资金积累,开始经商,创立矿业,发展跨国贸易,在明末清初。拥有矿井多处,商铺多处,为这个千秋家园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20世纪初建成这个滇南最大最美的庭园,人称滇南大观园。朱家花园与个旧的锡矿业息息相关,个旧的锡业为建水一带的私家花园的兴起,起到了推波助浪的作用。从另一角度看,朱家花园也折射出了一部个旧锡业的历史。

朱家盛于乱世,败于乱世。以朱朝英为代表的朱家,从参加辛亥革命起家,支持参与周大麻的起义,倒戈袁世凯,帮助唐继尧制军,几经沉浮。最后却败于匪徒的混战之中。朱家花园是一个历史的产物,也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展现了建水民国时期的一段发展史,虽然建水仍保存着民族风情,但它已不是建水文化的主流,因为有汉方文化的传播,孔子儒家思想的发扬光大,大规模的祭孔活动。建水深藏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民族风情以及众多的、至今保留完好的古建筑、古文物、古遗风等十分丰富。

那里有四个城门,而每个城门都有特色:东门有雄关楼、西门有井源泉、北门有山峦秀、南门有溪水流,风光各异。

城中文物众多,四处飘逸着古风,遍地散发着古韵,真有看不尽的美景,说不完的往事。

因此我对建水神往已久,苦于不能成行。这次终于如愿以偿。

我们是从东门进入建水。老远就看到了,有“小天安门”之称的朝阳楼,其风格,与北京天安门如出一辙。却比北京天安门早建28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虽历经多次战乱和地震,仍旧巍然屹立。

建造朝阳楼的工匠是师傅,建造天安门的工匠是徒弟,所以朝阳楼是三层,天安门只有两层。这是古人师徒之间,尊师重道的礼让表现。

“小天安门”正面顶层飞檐下,悬挂着“雄镇东南”四字的楷书巨匾,为清代书法家涂日卓所写,虽然笔力雄健刚劲,但并非极品。

背面顶层飞檐下悬挂的是“飞霞流云”四个繁体狂草。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狂草笔法龙飞凤舞,潇洒飘逸。很像是唐代书法大家怀素的杰作。因为草书中,我最崇拜的就是怀素的狂草,所以熟悉他的墨迹。

可导游却说:那四字是草圣张旭的杰作。我真的不敢相信。我研究过这两人的书法,张旭的狂草雄健刚劲,没有这样潇洒飘逸。

不过张旭是狂草的创始人,这是不争的事实。张旭性好酒,他把满腔热情倾注在书法的点画之间,如醉如痴,如癫如狂。竟能从担夫争道、歌女舞剑上获得灵感,创造出的狂草,跌宕起伏,动静交错,变化莫测,表现出开阔的胸怀和丰富的想象力,人称“草圣”并有“张颠素狂”的说法。

怀素继承发扬了张旭的狂草,兼收各家之长。他的狂草,如行云流水、旋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变幻自如,其状惊世骇俗。所以我认定是怀素的笔迹。

怀素自幼出家,聪明好学,一日九醉,时人称醉僧。因买不起纸张,就在寺院附近一万多株芭蕉树中,站对着蕉叶书写。严寒酷暑全不顾,写完一处又一处。风雨为他洗刷掉写过的墨迹,写完一轮又一轮,从不间断。终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李白曾作诗赞曰:“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山中兔……”

“张颠素狂”的事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在一个目标上,达不到专一,狂热的程度,是成不了大器的道理。

至于“飞霞流云”四字,究竟谁写,行家心中自有分寸。既然众人早有定论,张旭就张旭的吧,也许张旭后来受到怀素的影响,书法有所创新也说不准吧?

看完城楼上的书法,进入城中。穿行于古城的大街小巷中,有点奇怪的是,这里不像其他名胜区那样,满目全是经商的,连正常的店铺也不多。幽静的街道,别具特色的古建筑,给人全新的感觉。

不经意间会看到一眼眼老井,包含着极深的文化内涵,形成了独特的古井文化。

老井分布在城内,比较密集。即使同一街巷的井水,滋味也不相同,这证明地下分布着不同的矿物质,导致了有的甜、有的涩、有的咸。水井的形状五花八门,有单眼,双眼,三眼、四眼井。形状上有方形、圆形、菱形、扇形、月牙形等等。
建水多燕子,燕子洞中,朝阳楼上,寻常百姓家,无处不见燕子的身影。这里虽不是温柔缠绵之乡,然而“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毕竟使人低徊。下雨的日子,只宜避开车马杂沓,置身清静之处,遣发幽古之思。城里的文庙,朱家花园,城外的张家花园,泸江河上的双龙桥,都值得去看。

文庙始建于元代,是中国南方规模最大的一座。进了太和元气坊,一派森严气象,孔子铜像肃然而立,背对一顷碧水,十亩青荷,任门前车马来去,市声起落。朱家花园有“滇南大观园”之誉,庭院华美自不必说,前厅外,有一戏台,隔着水池而望,感觉有些迷离,风生水起,尘埃落定之后,戏中的人与看戏的人,聚散离合,文事武功,都成了过眼云烟。


据说这一方文运昌盛,都得力于水好。建水至今还有许多古井,水脉丰美,绵延不绝。大概水质优良,利于智力发育,因为所以,科学道理。梨园街西头的溥博泉,俗称大板井,“水味之美,贯甲全滇”,早晚仍有卖水的三轮车拉往城中出售。城里各处,仍有一些供应开水的地点。同去的女友是喝自来水长大的,感慨之余,忽然良心发现,自觉地提了水壶,站在“供应开水”的门内,主动要为人民服务。在她温存的凝望中,仿佛时光倒流,定格于一张晚清民初的旧照,照片中的女子与我有前生今世的约定,在二十一世纪久别重逢。
因为水好,饮食就好,小吃佳味,难以尽数。米线细滑,草芽鲜嫩,烧豆腐也是一流。在孔庙附近的一个巷口,有卖小吃的店铺,其中一样,叫做“豆浆糯米”,用豆浆与糯米饭同煮,别具独到之美,作早点极好。

离开建水后,仍然想念不已,遍寻昆明城中而不得,只好揣摩“豆浆糯米”的配方,亲自下厨忙活一番,无奈口感相差甚远,遂告研制失败。以前孔子在齐国听了音乐,三月不知肉味,其中境况,于我心有戚戚焉。
这里的红墙古城,青石小巷,宅院老屋给我们诉说着远古的故事。中原文化在这里扎根发芽,开花结果。明代有文进士30人,武进士23人,文举人288人,武举人29人。清代有文进士33人,武进士15人,文举人412人,武举人355人。当时,有“临半榜”之称,即云南科举考试中榜者中,建水就占了一半。

这些数字让我们今天的人听起来也瞠目结舌、敬重万分。我耳边仿佛听到了古老书院朗朗的读书声,眼前呈现出6佾礼议的宏大场面。那种韵味是古老的,深切的,温馨的,熟悉的。让我们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去重新体验这座古城的韵味,感受我们华夏文明的深厚和源源流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比天安门还悠久的城楼在建水
友情转载原创摄影作品《云南建水古城朱家花园掠影》
《国内游记 • 西南篇》——云南 • 建水古城
云南最儒雅的古城
建水,中国人古典生活的活化石
游记: 《滇东南之旅》(二) 一一抚仙湖、建水古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