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河南】《智泉流韵》主编郭进拴原创散文《大峪行》

           汝州市大峪镇是我们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的创作研究基地。

    2017年3月20日,是个雨后新晴的好日子。我与出席中国汝州女娲文化研讨会的30多名专家学者,在大峪镇党委书记范强立带领下,到大峪参观考察。一路上,范强立向专家深入介绍了大峪镇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及大峪镇党委政府对女娲文化的总结、挖掘、整理和传承的工作成果。他表示,大峪镇将会认真听取和采纳各位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积极打造好、宣传好、继承好女娲文化遗产。女娲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发端,是中华文明的根和魂。几千年来,女娲文化对民族品格的培育,民族精神的锻造,民族文化的繁荣都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汝州作为女娲封地和活动的核心区域,深入发掘女娲文化内涵、梳理女娲文化脉络对汝州文化事业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他希望各位专家能充分利用这个交流平台,为打造汝州女娲文化品牌深入地进行交流和探讨,为成功创建“中国女娲文化之乡”给予支持。

              汝州市大峪镇之北的天熊山即古老的女娲寨上的补天峰相邻处,有两处女娲泉,相传是女娲补天时用龙拐戳出的水池。圆圆的两池清水终年不涸。是中国风水文化中典型的″天池水”。书称天圆地方,一般祖山者才有之。系龙行贵地,即该山或周围必山之贵兼秀,必有风水宝地也。先秦古书《世本》记″女氏,天皇封弟娲于汝水之阳,后为天子,因称女皇。”天熊山即是女娲族生活的主要根源地,是中原女娲文化的发祥地。正因有天池水,山上至今还有几十户山民过着较原始牛犁马驮的农耕生活。近年公路硬化山顶,与南山坡汝州娲皇文化传承基地融为一体,是人们朝拜人文初祖女娲,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风水宝地。

       现存体系完整的女娲文化胜迹和有关专家研究结果表明,汝州市女娲文化的根源性、民间性、丰富性、原创性、传承性十分突出;大量证据表明,汝州市是中国女娲文化的发祥地和传播地。

      我的老朋友樊忠义先生,1944年生于汝州市大峪镇班庄村樊家庄,自学毕业于河大中文系,当过解放军战士、教师、记者,系汝州市申报娲皇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传承人之一。他退休十年,笔耕不辍,以渊博的学识、优美的文笔、崇高的品德先后被乡镇政府和市里报社杂志社聘用。业余时间,长期致力于搜集研究整理大峪山区名胜古迹传说,作品于2009年印刷成册出版。他为挖掘优秀的历史文化和大峪乡和汝州市旅游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他的成就被大家认可,得道多助,各级相关部门都为他的研究给予精神支持和各种声援。现在,他自主自发筹资20多万元,先后成立了“天熊山炎黄文化书院”、“汝州市娲皇文化传承基地”等机构,并以其七十高龄日夜守护在高山之巅的建设工地上。。。。。。 其民间文化传承精神、个人的乡贤情怀实在是感人之深!

    2014年3月23日,我曾与中共平顶山市委政法委副调研员高宏亮一行驱车来到汝州市大峪镇,在大熊山半山腰参观了抗日战争纪念馆和炎黄文化书院,并向炎黄文化书院捐赠了《乡情老更深》、《人间真情》、《赤子情怀》、《箕山小吏》等价值5000元的图书。还和院长樊忠义先生进行了亲切的交流和访谈,双方达成了共建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大熊山文化书院创作研究基地的协议,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将组织作家深入大熊山采风创作,力争写出一批歌颂正能量的精品力作。今日老友重逢,我被樊忠义先生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当即又捐款一千元,以表达我对他的一片敬意。

       樊忠义先生向我们介绍说, 由于女娲治世有方,天皇伏羲才将汝水北岸的广大地区封给妹妹女娲(也是妻子)全权管理,其后共工作乱,被女娲率大臣大鸿、祝融等追逐,共工怒撞天熊山,后有女娲登天熊补苍天之事。山顶西部最高处有女娲的补天台遗迹,上有女娲庙,庙旁有女娲泉,自古为寨内山民所用。

        补天台向南延续一岭凤凰岭。岭上一坪凤凰坪,也叫封王坪。这里是女娲部族造屋群居的主要生活区。伏羲去世后,中原各部落首领在这个坪上,推选女娲为统领中原的“女皇”(首领),坪中有封王台和女娲书画台。书画台,也叫伏羲八卦台,传说伏羲女娲曾经在这里画八卦、造六书、初创文字,附近有毛(笔)岭和笔架山。老南海西南岸有伏羲女娲的“皇印”山。

       由于伏羲女娲姓风,东寨门南下一山岭,叫风王岭。岭中数洞叫风王洞。这里金矿石、铁矿石储量大,民间说是羲娲二祖留给后代的“金山”。汉代志书称:古时阳城曾在此山设置炼金、铸铁督察官。岭旁过风口有两尊四丈高的石人,呈手拉手状。相传是伏羲女娲滚石相合成夫妻的证婚石。二石人间一石洞,是二祖的“洞房”。天熊山前黄涧河畔的老婆地,是女娲抟(tuán)土造人的地方。河的源头处有个女娲潭,也叫娃娃鱼潭,说是女娲在潭中洗澡时,生了数不尽的娃娃鱼。鱼儿跃出水潭,经日晒变成人,女娲还嘱咐两条大鱼在水中修炼三千年后变为圣人,必须从岭东四十五里的马峪川河洞走出去,有人在那里迎接。三千年后,二鱼真的修炼成圣人,从女娲潭下洞中来到马峪川洞口,果真有二位男女老人在这里等候。二老给二圣取名鲧(gǔn)和大禹(鱼),还送给天书和治水工具。后人称这河叫禹洞河,二山洞叫鲧王洞和禹王洞。还说为大禹他们起名送天书的就是天皇伏羲和人皇女娲的英灵变化的。

        天熊山南坡山腰有女娲洞和伏羲洞,曾经南北相通。乾隆《大清一统志》和《登封县志》称:“登封县南三十里小熊山有通往汝州二洞,深不可测。”这二洞就是羲娲二皇在这里生活的主要住处。人们还传说,伏羲女娲后来转世为神,在大峪地区特别是天熊山一带,有好多他们显灵行善的故事。 为了挖掘整理和弘扬女娲这一优秀民族文化,在汝州市和大峪镇领导及热心人士的支持下,我们在天熊山腰古老的女娲宫遗址处,创建女娲文化传承基地,根据前人“女娲洞前古有女娲泉”的传说,我们按预测定点于2003年农历腊月初一,在洞下方挖出了潜于地层的女娲泉。解决了建设用水和山下500人的饮水困难。

       当天下午,我们又在大峪镇党委书记范强立带领下,观赏了万亩野生杏林。润饰在连绵三十多公里的靳马线沿途,形成了奇怪的旅行景观。只见漫山遍野杏花怒放,处处飘香,与山村、古寨、梯田、油菜花相映成趣,组成了一幅幅秀美的山乡风光图。

      我喜欢在春季欣赏大自然,因为这时,举目望去,都已是绿荫荫的一大片,有翠绿色,墨绿色,黑绿色,茶绿色,绿的山,绿的水,不得不使人感到心旷神怡。

然世界此刻是如此的美丽:到处放射着明媚的阳光,到处炫耀着五颜的色彩,到处飞扬着悦耳的鸟叫虫鸣,到处飘荡着令人陶醉的香气。这是绿的世界、花的海洋。

焕之四望云物,光明而清鲜,一阵暖风吹来,带着新生、发展、繁荣的消息,几乎传达到每一个细胞。

      春天鸟语花香,春天气候宜人,空气清新,天空晴朗。太阳出来了,它的万道金光愉快地温暖着万物,温暖着我们的面颊,那么温柔,那么亲切,就像是妈妈爱抚儿女一样温柔敦厚!春天是个魔术师,谁比她更神奇,谁比她更美丽,她用魔杖拍拍天空的脸庞,天空顿时露出了笑颜,明媚的阳光给云朵镶上金边,她用魔杖碰碰大山的肩膀,群山马上睁开惺松的睡眼,脱去灰色的冬装,换上鲜艳的衣裳。

      在树林里,许多的小鸟在自由自在欢乐地飞翔着,高兴起来,便唱出清脆悦耳的曲子,和煦的春光吹拂着小溪,溪水忽然被一阵悦耳、动听的笛声所牵动,放眼望去,一群顽皮的小孩子正用垂柳的茎做柳笛呢!他们吹出了心里的幸福和快乐。

山野泛着青,柳条抽出了新芽。一声春雷响过,那贵如油的春雨也淅沥沥的落下来。漫山遍野笼罩在轻纱样的雨雾里,清新,湿润,如画一样的美丽。

       这个春天注定我会和一场杏花的花事相遇。车过山谷,转过山的那一边,一片灼灼盛开的杏花倏然出现在我们眼前,远看洁白一片,近视花瓣间有隐隐约约的淡粉色,清雅素洁像淡妆的西子。这美让我猝不急防,惊艳了我的双目。好老天故意把这样洁净的美,恩赐给这宁静的山谷。正如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咏杏五绝诗:“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

  杏花烟雨江南,我没见过,可以想象那柔美妩媚让多少人情动心欣。北国春天的杏花更多是热烈和奔放的,也许是北国的春风总是带有点点寒意,才让这杏花开得如此热烈。不管这个春天如何冷,这杏花还是一如既往地来到人间。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的这首《游园不值》可以说是脍炙人口了。写庭园里的杏花都能让人那么深切地感受到杏花的盎然生机,试想山中一片花海中的杏花会让人生出多少热烈的情怀和无端的欣悦。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其实宋祁玉《玉楼春》里描写杏花的诗句,一样让人顿生出春天的柔美之情和生机勃勃之感。不管杏花曾让多少诗人吟咏和赞美,都没有大峪这万亩花海带给我的美是那样的别致,这里的杏花是白里带着一点点淡粉色,这里的杏花也许单朵的看很平常,可是一树一树的花朵展现在你面前那就是另一番景致。也许是因为这大峪杏花白色成份多,点缀着一点点粉色,看上去不媚不艳不娇,让你的心只能感受到清纯和明净。

 杏花是古老的花木,公元前数百年问世的《管子》中就有记载,因此,至少在我国已有二三千年的栽培历史。它既能采果又能赏花,在果木生产和城市美化上都处重要地位。

 盛开时的杏花,艳态娇姿,繁花丽色,胭脂万点,占尽春风。居家庭院中如成列种植,春日里红云朵朵了,非常壮观动人。也适于单植赏玩,如和垂柳混栽,在柳叶吐绿时,相互辉映,更具鲜明的色彩。十多年以上的老杏树,姿态苍劲,冠大枝垂,若孤植于水池边,在水中形成古色古香的倒影,趣味无穷。

  杏花有变色的特点,含苞待放时,朵朵艳红,随着花瓣的伸展,色彩由浓渐渐转淡,到谢落时就成雪白一片。“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这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咏杏五绝,他对杏花的观察十分细致。

 王安石在《北坡杏花》诗中,也把杏花飘落比作纷飞的白雪,他欣赏了水边的杏花,感慨的咏道:“一波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清水绕杏树,岸上花朵,水中花影,各显芳姿,水旁杏花是多么的美丽!



  相传,我国古时的杏花还有多色的,比如:粉红色、梅红色、红色等等。《西京杂记》中记叙道:“东海都尉于台,献杏一株,花杂五色,六出,云仙人所食。”《述异记》一书中也谈到,天台山有五色的杏花;六瓣,叫仙人杏,核内双仁。在国内,曾多次请教园艺界前辈,都说听说过五色杏花,但都未见过。从植物学角度看,杏属蔷薇科,应是五瓣花。古书中的六瓣杏花恐怕是误传。

杏花在我国传统中,是十二花神之二月花,足显地位之高!


  唐诗人王涯的《春游曲》专写杏花,“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在江边大片的杏林里,一夜春风催开了杏花,万树颜色深浅不同的杏花照在一江清碧的春水之中,江边杏花林,水中杏花影,互相映衬,春意倍加浓郁。江边的杏花,水中的杏花,我无缘结识。我想这大峪山中的杏花也自有其别样的生动和绚丽,在北国硬朗的春风中,杏花这份执着和坚忍一如北方女子的豪爽和大方。山风轻拂花枝颤,彩蝶在花间飞舞,山野的安静越发彰显杏花的热烈和生机勃勃。

  我们还亲眼目睹了这里的一棵杏树之王的真容。这株古杏树为清朝末年所栽。此树枝干粗壮,树冠圆形,虽然年久,但仍生长茂盛,年年开花结果,多时结果50公斤以上。每年3月底到4月初,杏花盛开,春色盎然。果实6月成熟,直径3厘米,皮黄色,略带红。这棵杏树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有一枯死的树枝,今年也回光返照,不仅发了新枝,还开了花,堪称一大奇景。

   在大峪的万亩野杏林漫步,我心深陷,情飞扬。不经意的一瞥,多少美丽的情感在杏花枝头绽放,紫陌红尘情思远,倾刻间,在杏花的眸子里,那清香,在山间,在枝头,飘落成一首首婉约的宋词。尘世间,还有什么比这意外的相遇更让我惊艳呢?

  碧霄有路得相逢,春风无意杏林芳。千树万树花枝盈,且伴青山醉春风。在这个春天,让我沉醉在大峪镇这片花海里,不问今夕是何夕,不问红尘紫陌事,且听风吟,且伴杏花,心无尘埃,身在世外,溶于自然,让心纯净如这杏花的淡然和安恬。

  当我们依依惜别大峪的万亩杏林时,我完全沉醉在了浓如醇酒的意境之中。我不仅面对大山高呼:美哉,大峪!!

   (郭进拴,汝州市临汝镇鳌头村人,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平顶山学院客座教授。现任平顶山市文联创研室主任,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会长,一级作家。已发表作品两千多万字,多篇(部)作品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文艺报》等国家级报刊发表并获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河 南 | 史淑琴:女娲出汝地(三章)
鄄城县杏花岗的民间传说之一盘古大殿
地理赏析 临汝之州,河南汝州
大发现:扶桑日月图彩陶缸
河南最失落的城市 坐拥百里煤海被誉“汝瓷之都” 现仅为县级市!
泛览山水名胜 细说鹰城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