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总第1052期】郭进拴丨刘庆邦和他的《家长》


刘庆邦和他的《家长》

刘庆邦,1951年12月生于河南沈丘农村。当过农民、矿工和记者。著名作家,现为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委会委员。著有长篇小说《红煤》《断层》《远方诗意》《平原上的歌谣》等五部,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走窑汉》《梅妞放羊》《遍地白花》《响器》等二十余种。短篇小说《鞋》获1997至2000年度第二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神木》获第二届老舍文学奖。根据其小说《神木》改编的电影《盲井》获第53届柏林电影艺术节银熊奖。曾获北京市首届德艺双馨奖。

著名作家刘庆邦是文坛常青树,年近七十而笔耕不辍。他三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新著《家长》甫一问世,便赢得了广泛关注。这部作品写了一个名叫王国慧的母亲,为了儿子何新成的成才费尽心思,但她只将注意力放在儿子的荣誉和成绩上,而对儿子的内心却很少注意。儿子缺少良好的家庭环境,出现早恋倾向时,又不能从父母那里得到很好的引导,最终出现了精神障碍。

以王国慧为代表的中国家长是一种独特的存在,他们望子成龙,可对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心灵问题,解决方法往往失之简单。孩子如同小树,能否健康成长跟周围的土壤密切相关。何新成从一个优秀的学生一步步下滑,直至出现精神问题,大家都是一个无恶意的共谋。也许,教育只是这部书的一个隐喻,作家真正关注的是人格完善,以及与之相关的道德法则等问题。

从农村到城市一路走来,何新成生性善良,又敏感、脆弱。从照顾赵老虎到何怀礼虐猫,再到与周丽娟的朦胧恋情,何新成始终怀有一颗璞玉一般的童心。对赤子之心的抚摸,对真实天性的体恤,是许多优秀小说的共同的内核。这个内核洞悉人性,观照世相,不啻是一缕救赎的亮光。从这个角度说,《家长》中的何新成是一种向善,也是一种呼唤,呼唤真与美的魂兮归来。

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以何新成上学为主线贯穿整个故事,是一幅《清明上河图》式的生活画卷,也是当下众生的心灵史,笔法老道,寓意深刻。好的小说往往是指涉灵魂的。作家遵循心灵的契约,把《家长》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放置在既定的场域,让他们或喜或悲,或歌或哭,一个动作几句对话就能让读者明了人物的内心。这部书看似家常,但功力深厚,思想内涵深沉厚重,且有一种宽广的悲悯情怀。对内心的深层挖掘,对存在的终极追问,使小说有了一种灵魂之深。这一点使这部书远高于其他小说。

《家长》是贴着人物写作的典范。小说从王国慧母亲走亲戚写起,直至麻玉华离开何新成结束,每一个细节都极为真实生动,塑造了王国慧、何新成、何怀礼和麻玉华等一系列人物典型。作家有一种化平庸为神奇的能力,许多本来十分平常的小事儿,一旦到了他的笔下,都变得有趣并且耐读。有时,我分明觉得人物已然从字里行间站了起来,一颦一笑都如在眼前。作家做过农民、矿工和记者,生活的经历给了他无尽的财富。书中的人物对话,既接地气,又有生活的元气,且有明显的地域色彩。通过这些对话,我们可以想见人物的音容笑貌,触摸人物的性格。另外,作家也有很强的幽默感,不少地方都写得令人莞尔。

《家长》带给我的不仅是一种共鸣,还有一种震撼。很多时候,我愿意把《家长》视作一面镜子,通过它来观照家长和学生,观照像我这样的读者,以及生活中更多的层面。《家长》写出了真实无欺的教育现场,有美好的青春,有脆弱的心灵,还有生存的局限。我们都是世界的孩子,未来的路上,我们会一直成长并且前行。如果我们能洞悉世风之变,且能守住自己的内心,那便是我们阅读《家长》的又一收获了。

2019年12月22日,第二届南丁文学奖颁奖典礼在河南省文学院举行,著名作家刘庆邦凭借长篇小说《家长》获得大奖,成为第二位南丁文学奖获得者,并获得奖金10万元。

评委会给予刘庆邦的授奖词是:刘庆邦从关注中原乡土和矿区生活开始步入文坛,对底层人物有着感同身受的认识和细致入微的书写。其小说讲究语言、注重细节、洞悉人性,因而在图像视频充斥的电子时代依然保持着独特而恒久的魅力。刘庆邦尤以短篇小说写作为人称道,有着“短篇王”的美誉。近年来,他以长篇小说写作持续吸引着文学界以至全社会关注的目光,《遍地月光》《黄泥地》《黑白男女》等均是为人称道的佳作。新作《家长》聚焦当前令无数家长重视甚至焦虑的教育问题,以文雅而不失幽默的语言,通过一个个生动的细节,由社会问题延及家庭问题、情感问题、伦理问题,并进而深入探讨人的生存本相和人性本质,对促进人格完善和精神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显示出刘庆邦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深切的社会责任感。

颁奖典礼上,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说,河南又叫中原,中原就是天下之中,这块大平原,在地理意义上是平原,在文学意义上是高原。所以,南丁文学奖是一个关于河南的奖,是一个关于河南籍作家的奖,也是一个站在中国文化高原上的奖。

当天,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江凌出席颁奖典礼。何向阳、王守国、邵丽、周大新、李佩甫、刘震云、鲁枢元、张宇、何弘、高金光等著名作家、评论家和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的相关领导以及中原作家代表相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时刻。

据悉,南丁文学奖由河南省文学院主办,瓦库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出资设立。目的为纪念南丁先生在中原作家群建设和文学创作方面的重要功绩,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中原作家群创作的繁荣兴盛。首届南丁文学奖得主是著名作家周大新。

刘庆邦的长篇新作《家长》从教育的角度写中国家长,从家长的角度来看中国教育,阐述“可爱、可敬、可悲”的中国家长的焦虑和教育的误区。小说的主线可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王国慧对儿子的教育极为热衷,最终反而将孩子逼到精神失常。故事是从农村开始的,讲述一个农村家庭农转非之后的生活变化,主人公之一是女主人国慧,她是一个一心扑在孩子身上的家长,聪明长相好看的农村女人,为了孩子当上三好学生,去到老师家里送礼,在情爱和理智面前,理智战胜了情欲。

随着丈夫到了城市之后,给孩子办理转学,为了孩子的成绩,她煞费苦心,甚至孩子交什么样的朋友,她都要干预,不过,她自己通过送礼送钱,当了上居委会干部。还通过类似的办法,把丈夫从采煤矿井下,办理调动到了调度室,她的孩子通过努力,考上了重点高中,吗,美好生活,似乎给他们家招手。然而“家家一本难念的经”,孩子考上重点高中之后,因为感情问题,孩子精神出现问题,她尝试过转学,也找过名老中医,最终想到的办法是“人病还需人药”梦就是让孩子早结婚。

找对象不敢挑三拣四,找了农村进城打工的,但是,结婚后,媳妇立马发现问题,这媳妇也不是省油的灯,婚前就和打工的小老板勾勾搭搭,婚后不守妇道,最终离婚了。

我难过的是,一个重点高中的中学生,精神出现问题,家长无课。

我也曾是一名高中生的家长,在作品中,看到了很多我们家长的影子,能激起共鸣。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就能概括我们的心情。有一段时间,孩子学校作业多,我的孩子每天作业写到很晚,我很难过。但是没有更好的办法。

王国慧一直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人身上,到了文末又将希望赋予第三代身上,为教育问题花尽了心思。小说写到她为了儿子一个“三好学生”的奖马不停蹄找人解决、为了孩子转学屡次求人送礼、为了提升语文成绩参加作文辅导班,为了提升成绩将孩子整个假期都安排为课外辅导。特别是,对儿子的情感问题没有采取合理的方式处理,导致最后儿子精神失常的结局。这是典型的中国式家长的焦虑,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眼中只有成绩,横加干涉孩子的一切自由,殊不知孩子的身心健康也十分重要。

正因为教育面临不少问题,近来有不少小说聚焦这一主题。鲁引弓的《小舍得》将教育问题上升为一种阶层焦虑,对家长们面临的补习、学区房、升学考试等问题进行了全景展示。黄宗之、朱雪梅的《藤校逐梦》指向海外留学书写。央歌儿的《音乐老师毕高芬》书写了一位教副科的老师当班主任的故事,由此串起初中阶段学生的面貌、家长的状态和教师生存状态,同时阐述子女成长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也是一部聚焦教育主题的作品。於可训的《才女夏娲》则将笔伸向高等教育,书写博士的求学经历。

《家长》叙述的故事虽已常见,但在具体叙述的时候,作者很好地进行细节的书写,使得本来俗套的教育故事变得引人入胜。刘庆邦对小说细节特别重视,他也多次强调细节对小说来说至关重要。《家长》就是对此创作理念的绝佳呈现,小说中乡土的风貌、城市的进程、人情的冷暖、人性的复杂、无边的欲望等一步步呈现出来。开篇对王国慧结石疼痛的描述就极具细节化呈现,特别是亲生母亲的到访,遇到邻居的骂街,孩子的不快,自身身体的疼痛,全部堆积到一起爆发出来,细节逼真,将生活的窘迫感一下子跃然纸上,有切肤之痛的感受。在王国慧即将要去城里的消息传出后,各色人物的登场祝贺也将乡村的人伦关系进行了最为细节化的描写,祝贺、羡慕、嫉妒各种心理,妯娌之间、邻里之间,包括当事人自己,各种刻画十分精妙。在开始的时候,王国慧对离开故乡还有些许的不舍,对进入城市还有芥蒂和担心。到后来,城市彻底将她磨平,不愿意让儿子回乡下,怕沾上不好的习惯,她自己衣锦还乡的时候,已经是彻头彻尾的城市“贵妇人”形象了。

时下,百科全书式的小说创作成为常态,特别是阅历丰富的作家们,刘庆邦当过农民、矿工和记者,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丰富的生活经历给予了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素材,他把自身经历加以提炼,创作了一大批激荡人心、脍炙人口的作品。在《家长》中,除了教育主题,小说开篇还连续涉及了人情伦理、计划生育政策、校园生活、城乡差距、校外辅导、社会案件、婚外恋等话题。

同时,该小说对现实批判的力度丝毫不减。刘庆邦对民间的原欲一直有着独特的书写,《家长》依旧在延续,小说对人类欲望沟壑无法填平的书写仍较多,小说中的大部分人物都被无尽的欲望裹挟着。

刘庆邦的《家长》通过王国慧教育孩子失败的经历,再一次将教育问题提了出来,小说所书写的因教育不当导致孩子精神失常的事件在生活中较为常见,媒体也有过报道,作者对此进行的反思,最终还是对教育模式和教育观念正常化的一种探索。

刘庆邦结合他新近创作的长篇小说《家长》,集中谈了创作体会:

不分男女,人只要生在世上,只要生孩子,就会成为家长。你不结婚,不生孩子,跟家长也有交集,因为你的父母就是你的家长。“千门万户瞳瞳日”,只要有家,就必定有一家之长,可以说家长无处不在。矿长是相对煤矿而言,家长自然是相对孩子而言。一个人有没有孩子,会有很大的不同。或者说当一个人有了孩子,会面临极大的改变。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双重意义上说,孩子的出生,改变了父母神经元的连接与重设,使父母对孩子的每个方面都极其敏感,没有什么东西比孩子的命运更能让家长操心操劳。在所有家庭难念的经当中,对孩子的抚养和教育,恐怕是最难念的经之一。人类与其它野生动物不同,那些动物教会孩子奔跑、捕食、生存就行了,就推出去不管了。人还要负责对孩子进行教育,进行长期的、艰苦的教育。从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和付出而言,每个家长都可尊,可敬,可点,可赞。其实孩子也是一样,因血缘相连,孩子对父母的每一个面部表情、声音语调,以及行为评价,也高度敏感。这种父母与孩子之间错综复杂的关联互动,构成了在整个教育总量的链条中占有重要环节的家庭教育。密集的、带有强烈干预性的家庭教育,会影响甚至决定孩子的一生。

在人才激烈竞争的物质时代,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成为社会精英,在竞争中胜出。于是,他们不遗余力地对孩子施加压力,减负的呼声越高,他们对孩子压迫越重,以致“直升机父母”、“割草机父母”、“扫雪机父母”、“气泡纸父母”等层出不穷,使天下父母成为21世纪最焦虑、最恐惧、最疯狂,也是最可怜、最可悲、最可憎的生态群体。

我们的小说总是要写人,人从来都是小说的主体。但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都有自己的参照系。如同白云是天空的参照,水是岸的参照,风是树的参照,孩子也是家长的参照,而且是最好的参照。只有在孩子的参照下写人,才能撩开社会的帏幔,进入相对封闭和神秘的家庭内部,写出人的生存本相和人性的本质,把人写活,写立体,写丰富。

我们的小说总是要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最紧密、最长久、最稳固、最不可更改的关系。当然,夫妻关系也是人类最亲密、最重要的关系之一。但比起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来,夫妻关系不是血缘关系,不一定是固定的,有时是可以更改的。虽说父母和孩子有着生与被生的血缘关系,但孩子既然出生,既然脱离了母体,就成了单独的生命个体和生命存在。从生命个体的角度讲,谁都不能代替谁,父母不能代替孩子,孩子也不能代替父母;父母不能代替孩子的成长,孩子也不能代替父母的衰老;父母不能代替孩子的活,孩子也不能代替父母的死。不但不能代替,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般美好,那般和谐,有时是代替和反代替,控制和反控制,教育和反教育,出现的是对抗、冲突和撕裂的情况。正是这样的人类关系才更深刻,更惊心动魄,更值得书写。

我们的小说总是要找到自己,写出最深切的生命体验。托尔斯泰讲过小说创作的三个重要因素,一是宽阔的胸怀,世界性的目光,深刻的思想;二是深切的生命体验;三是属于自己的独到的精当的语言。我个人认为,在这三个重要因素中,深切的生命体验应是重中之重,核心因素。因为生命体验是基础,是感性的东西。从感性出发,才能上升到理性。同样,有了生命体验,才用得上语言为体验、情感和思想命名。任何一件文学作品,里面有没有作者的生命体验,作者自己心知肚明,读者也能判断出来。只有作者拨动自己的心弦,才能触动读者的心弦,引起读者的共鸣。作为家长,生命体验常常不是主动得来的,是被动得来的,不是你想体验就体验,不想体验就不体验,而是你不想体验也得体验。如同你当上了爸爸或妈妈,一旦当上就套牢了,再也推卸不掉。人世间的好多事情就是这样,主动体验终觉浅,像是隔着一层什么。被动体验因不可逃避,带有强制性,才更加铭心刻骨。

对于《家长》这部长篇小说,故事情节我就不多说了。我要说的是,小说里肯定有我自己当家长的生命体验。我父母是我的家长,我和妻子是女儿、儿子的家长,现在我的两个孩子也都成了家长。我当家长的亲身体验当然很多,有的体验还相当深刻。请允许我举两个小例子。有一次我参加儿子的家长会,当班主任老师点名批评我儿子时,我有些按捺不住,从座位上站起,当场为儿子辩护起来。一般来说,家长们在老师面前唯唯诺诺,都很顺从,巴结老师唯恐不及。我不但反驳了老师的批评,还辩得慷慨激昂,情绪激动,让老师和家长们都大为吃惊。还有一次,因搬家需要给儿子转学。而新家附近学校教导处的女主任百般刁难,不接受我儿子转学。儿子正上小学,不转学就无学可上。我一时感到绝望,竟嚎啕大哭起来,哭得非常丢丑。哭过之后,我没有再跟女主任说一句话,转身就走了。类似这样迫不得已的、强烈的生命体验和情感体验都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记忆里。在写以家长为主体的小说时,我怎么可能不融入自己的体验呢!

在对孩子教育的问题上,不光我自己是这样,我的兄弟姐妹、同学同事,还有好多亲戚朋友,差不多都是这样。我们爱孩子,疼孩子,愿意说到孩子,孩子总是我们说不完的话题。孩子带给我们快乐,带给我们希望。但一说起对孩子的教育,似乎每个家长都有说不尽的艰难,倒不完的苦水,弄得生儿育女好像并不是生命之福,而是生命之痛,真的,不管是比较优秀的孩子,还是不太优秀的孩子,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大家都念过难念的经。更让人痛心的是,也不得不承认的是,有的家长因对孩子持续施加的压力过于沉重,孩子不堪承受,最后酿成了悲剧。不必讳言,我这部长篇小说写的就是一场悲剧,就是以悲剧而告终。

我在前面说过,家庭教育是教育总量链条中的一个环节。不管这个环节多么重要,它还只是一个环节。构成链条的环节还有很多,如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传统教育,现代教育;自然教育,劳动教育;成功教育,失败教育;正面教育,反面教育;言语教育,行动教育,等等。所有的教育加起来,才形成了教育总量,形成了综合教育。在教育总量当中,每一种教育都不可忽视,不可或缺。或者说各种教育互相关联,相辅相成。教育过程中,有时这种教育占主导,有时那种教育占上风。有时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育互相矛盾,甚至是互相抵消。孩子接受某种教育正接受得好好的,又一种意外得来的破坏性教育,使前面得来的教育前功尽弃。我的意思是说,一旦对孩子教育失败,不能把责任都推到家庭教育上,各种教育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作家写小说,一般不喜欢别人对号入座,对号会引起不愉快,甚至会招致不必要的纠纷。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发表后,就有人主动对号,说小说写的是某某人,或者说小说写的就是对号者自己。鲁迅先生否认了对号者的说法,他说他写的不是某一个人,而是把许多中国人的国民性集中在某一个人身上。鲁迅先生这样做,既使作品中的人物有了个性,也有了普遍性。向鲁迅先生学习,我的写作在追求个性的同时,也在追求人性的普遍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不反对读者在读这部小说时对号入座。也许读者真的能在《家长》中找到自己。

《智泉流韵》文学平台从2019年12月6日起执行新的投稿事项,具体如下:

(1)凡是给《智泉流韵》投稿的作者必须首先要加执行主编的微信18537586630,以便了解详细情况和文章推广。

(2)《智泉流韵》文学平台免费提供发稿服务,要求投稿者必须是原创首发,强调首发。不是首发不予刊登。投稿超过15日未被推发,可由作者自由处置作品去向。

(3)投稿者除了文章正文以外,文末附个人简介(特别是微信号、电话、地址)和生活照一张。投稿者专用邮箱1493061055@qq.com 。

(4)平台实行稿酬赞赏制,赞赏费的50%发放给作者,另外50%留给平台运作经费。

(5)稿酬按自然月发放,满一个自然月后结算,一个自然月过后一律不再做任何结算。稿酬以红包形式发放,单篇文章月累积稿酬不足20元(包含20元)的不再发放稿酬,留给平台做运作经费。

(6)平台实行阅读奖励制,单篇文章单月阅读次数超500次将获得纸刊《文艺界》入选免费发稿资格。

                                 《文艺界》编辑部

《智泉流韵》微信文学平台

心家缘作文—优秀作品

中林雕刻—作品展

济善阁微信平台


郭进拴,笔名智泉。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会长,平顶山学院客座教授,《智泉流韵》原创文学公众平台创始人,《文艺界》杂志社社长、总编。已出版《湛河大决战》《磊裕烽火》《洪流滚滚》《美女山,美人河》《六十岁说》《童趣儿》《人间真情》《命运》《我的鳌头》《村魂》《观音菩萨传》《风雨龙潭情》《壮歌风云路》《月是故乡明》《岁月芬芳》《新城美韵》《乡情老更深》等五十六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父母教育孩子要扬长避短
对孩子教育,家长千万不要发泄!
世界名人家教智慧 18 时间是我的财产
儿子考试倒数第一!父亲一番话,惊动教育部!改变儿子一生!
【家教百花园】错怪儿女之后
若你有儿子,尽量陪孩子读这几本书,胜过花一万块上补习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