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郭进拴|雁门关抒怀
  【郭进拴原创】雁门关抒怀

  

  

  




金秋时节,我们慕名来到了雁门关。
我国有十大名关,顾名思义是我国历史上起到重要作用的十大著名军事关口,在历朝历代的保卫战役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赢得了地位,它们分别是
山海关潼关嘉峪关居庸关友谊关雁门关紫荆关剑门关娘子关武胜关。它们以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著称。雁门关位于山西省代县县城西北的雁门山腰,历朝历代都是拱卫京都、屏护中原的兵家重地。
雁门关周长二里,墙高二丈,石座砖身,雉堞为齿,洞口三重,曰东门、西门、小北门。东门上筑楼台,曰雁楼,门额嵌石匾一方,横书“天险”(即“天险”)。雁门山地处险要,历来是兵家鏖战之地。战国李牧,秦汉名将蒙恬,卫 青,霍去病,李广,唐薛仁贵等都曾在此鏖兵。抗战时雁门关战役,平型关战役也都在此附近。

许是为了增添旅游氛围吧,城墙上,一面面写着杨字的旌旗在劲风中猎猎作响,风过处,隐隐传来杨家将戏曲的音乐与唱词。但即使没有这些,这屹立在崇山峻岭之上,沉寂在千年劲风中的古老城墙,早已饱含天地时光赋予的沧桑与壮美,在无言中,震撼着人们的心魂!

慢慢走下城墙,沿斜坡踏上归途。风,愈加劲烈,阳光下,映得红叶如血。放眼望去,蓝天如洗,青山如翠,阳光挥洒在斑斓的秋色上,温暖而平和,偶尔几声清脆的鸟鸣,夹着隐隐的笑语之声,一片祥和。只有强劲的风,吹得旌旗猎猎,松涛阵阵!不知何时,耳边,有“呜呜”的风声,如哨声,却又不那么尖锐,是风声,却又不那么激烈,只是“嘘——嘘——”的,婉转的,轻轻的响着,幽深绵长,不绝如缕。一时惊奇:这旷野 之风,竟有如此婉转之声!然松涛阵阵,旌旗猎猎,分明有更强劲的风声!我摇了摇头,以为是幻听,“嘘——嘘”的哨声依旧!路边有块巨石,上刻着''雄关锦绣’’四大草书。游人都从这里顺山路往上爬。山路颇陡,路两边都是大怪石形成的高墙。每走一步总使人感到这里一是远古,二是雄奇。50多米的路,我走的大汗淋淋,气喘嘘嘘,但终于来到关城的主城门—天险门。

  天险门是明代建筑,门高12.5米,门洞上方有额匾书《天险》二字,是武则天所题。城门上是燕楼,楼上匾额题写《中华第一关》五个大字。楼下门洞内的青石板路,是明代原物,已有六百多年。六百多年来,不知有多少志士仁人经过这里,青石板路无声地向人们述说着它多彩而辉煌的历史。值得一提的是八十多年前,日本鬼子的铁蹄,也践踏过这里,留下了它们的罪恶的兽行。
  我拾级上了雁门关城楼,第一眼便看到六门大炮,架在城墙上。大炮,它的原名叫'火铳’,又名'火筒’。它用火箹来发射石弹、铅弹、和铁弹,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当年炮声一响,便有入侵者丢下尸体,在冷兵器时代,当年这种武器算是先进的。
  大炮两边架着两面大鼓,古时候每当入侵者来到,保卫边关的官兵便立马投入战斗。据史料记载,自西周以来,这里发生过两千多次战斗,所以抚摸着战鼓,我耳边仿佛想起了厮杀声,眼前好像闪起了古代的刀光剑影。
  离雁门关不远处是地利门,地利门上是宁边楼,又名六郎庙,是为纪念北宋名将杨六郎而建。楼高12米,1937年日军队来到这里,放火烧毁了六廊庙。杨六郎一生抗敌卫国,忠心耿耿,大约日本鬼子觉得杨六郎所作所为对他们不利,所以放火烧毁了六郎庙。日本鬼子真是无恶不作。现在的六郎庙是2010年修复的。“断垣衰草野狐鸣,曾说六郎此驻兵。千载风烟锁旧垒,三军旗鼓剩荒城”,说是路过当年杨六郎镇守雁门关时候的感受。而我最早对雁门关的认识却是从《四郎探母》、《金沙滩》、《穆桂英挂帅》等京剧、豫剧、秦腔等戏曲传奇以及民间艺人的鼓词和评书中,那杨家将满门的报国心和雁门关上浴血厮杀的英雄情结,让人荡气回肠扼腕长叹。杨令公撞死李陵碑,杨七郎乱箭身亡,杨四郎流落番邦,杨六郎把守三关口,杨八姐闯幽州。七个儿子或是代君王死节,或是被奸臣害死,或是被俘招为“番帮”驸马,或是看破红尘出家五台山,为了宋室君臣 ,杨家满门在金沙滩血战成仁,力尽殉国。传唱了多少年杨家将的故事曾经感染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也使人想到那滚滚硝烟的古战场,想起那个曾经让杨家将浴血奋战的雁门关。城楼的四侧,还插着各种的红黄彩旗,其中一杆杏黄旗上还书写着“杨”字,在山风的吹拂下起伏飘扬。让人回想当年宋辽交兵,狼烟四起,杨业跃马横刀狙辽军于云州地面,旌旗舞动云飞扬,战鼓擂鸣彻四方,风云帐下英雄立马,鼓角灯前雄姿勃发,一杆枪左勾右挡尽显光华的故事来。杨业的主要功勋是镇守代州,把守雁门关。据《宋史》所载,宋太宗对杨业十分倚重和信任,以杨业任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监及代州刺史。公元980年三月,辽发兵三万攻打雁门关。杨业手下仅有数百骑兵,引兵从雁门关西经崎岖山路绕到雁门关北辽兵背后偷袭,辽兵猝不及防,大败而逃,杨业趁胜追击直至辽境,俘老幼万余口,获牛马五万计,杨业也以战功升为云州观察使仍兼郑、代二州太守。杨业在代州镇守七年,立下赫赫战功。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亲自北征契丹,以图收回幽云十六州,辽军出动10万大军进犯雁门关,杨业把大部分守军留在关内,扼守要冲,自己带少量骑兵穿山越岭经小道绕到了雁门关北部埋伏。当辽军未遇任何抵抗来到雁门关前时,突然传来阵阵呐喊,只见尘土飞扬,辽军不知有多少宋军抄了自己的后路,吓得四处逃命,宋兵大获全胜。几年后,辽国大权落到萧太后之手,宋太宗兵分三路北伐,杨业当了潘美的副将,潘杨兵发雁门关,一路势如破竹。但曹彬率领的另一路宋军在歧沟关被辽军打败,宋太宗立即下令全线撤退,并令潘杨将已攻克的四州百姓护送入关。杨业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式提出佯攻引敌,精兵要道埋伏,掩护军民安全撤退。但潘美不听进言,要杨业大张旗鼓行军撤退。杨业无奈只好率兵士打头阵,并要求潘美陈家峪派兵接应。杨业且战且腿,谁料想潘美根本没有伏兵接应,早已撤回关中去了。杨业与数倍敌军刺杀数日,儿子杨延玉战死,自己身受数十处创伤,战马中箭被辽俘虏,绝食三日,壮志未酬英灵在,捐躯赴国慨而慷。杨业是被奸臣潘美陷害而死,这在当时和后世多有评论。杨业自己就说:“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为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这里所说的奸臣就是潘美。正如北宋大文豪苏辙出使契丹,作《过杨业无敌庙》诗,云:“行祠寂寞寄关门,野草犹知避血痕。一败可怜非战罪,太刚嗟独畏人言。驰驱本为中原用,尝享能令异域尊。我欲比君周子隐,诛肜聊足慰忠魂!”苏辙在末两句点明,以晋代周处死事比杨业,以梁王彤隐指潘美,主张杀潘美以谢忠魂。现在不少的历史学家们也认为,戏剧小说里描绘的潘美陷害杨业的故事,尽管有许多夸大的虚构,但潘害杨的基调并没有错。据说杨业战殁后,雁门局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宋元守云,应诸州者,闻继业死,皆弃城遁逃”,“契丹因获杨业之胜,乃遣耶律逊宁号于越者,以数万骑取瀛州”,致使契丹乘势大军压境,曾一度攻至代州城下。由于杨业的战殁,虽不致立即导致宋廷灭亡,但“杨业死,长城毁”,给宋王朝在军事上带来严重后果。杨业死后,其子杨六郎长期率兵驻守在这里,统领句注山卜八隘口的堡寨之兵,为保卫中原地区先进的经济、文化和北宋的安全也金戈铁马,气吞长虹。当然,雁门关并非仅仅由杨家七郎八虎的赫赫战功建构而成。雁门关的历史,比杨家将故事要悠久得多。据关下镇边祠的相关史料统计,三千多年来,雁门古塞,胡汉相争,群雄逐鹿,战事连绵。从公元前4世纪起到20世纪,这里前后发生过规模战争1700余次。战国时期李牧镇守雁门防备匈奴,曾采用“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的策略,“大破匈奴十余万骑”,使匈奴此后十数年不敢南下而牧马。秦皇“扫六合”后,谴大将蒙恬将兵三十万,出雁门,将匈奴赶到阴山以北,并“北筑长城以守藩篱”。
  雁门关景区有30平方公里,我站在楼边的城墙上往下看,关外游人如织,有好几千人,导游们,一手扬着小旗,一手拿着话筒,向游客们讲着雁门关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我再远处一望,古城墙无边无际向东延伸着。峰火台高耸入云,展示着雁门关苍凉,凝重,雄浑,磅礴的边关风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家将老令公杨继业之死,谁之过
杨家将的后代去哪了?其中一支割据地方600年,历经三个王朝
杨家将真相揭秘
“杨家将”遗事故址散考——经典名篇故地新考之十五
武则天在雁门关写下“天险”两字,天字的解释,让人知道她的厉害
山西代县雁门关里的辽宋传奇(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