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郭进拴|延安行
【郭进拴原创】延安行

  




   我去过很多地方旅游,但延安是我心中一直向往的地方。
   2020的金秋时节,我终于来到了红色革命圣地延安。
       延安,这块神秘、神奇又神圣的土地上,大自然以鬼斧神工般的创造力注入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灵魂,党中央毛主席在那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全国人民夺取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圣地。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在这里开创了中华文明的先河,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部落联盟国家,令所有中华儿女为之魂牵梦绕,使之成为华夏民族的圣地。还有驰名中外的大禹治水的首功之处壶口瀑布,多资多彩的黄土风情文化等等。
寻梦千里,穿越浩瀚,带着心中缱绻的柔情和奔涌的铁血,我走近延安,一种沁入骨髓的敬畏终于变成踏实的亲触,激情早已在胸中蠕动,多年向往延安的千千情结,此时在黄土高原的劲风里纵横翩飞,不顾远道而来的疲劳,我扑向延安。

那是一个怎样的黄昏啊,一首鼓舞过无数仁人志士的歌谣仿佛从天边传传来;“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到处传遍了抗战的歌声。”我静静地站立在宝塔山下,历史的烽火狼烟已经朦胧在我的眼前。疾风骤雨的1935年,一群衣衫褴褛的军队来到这里,鞍马劳顿,安营扎寨,思考中国革命的前途与命运,决策抗日救国的办法与策略。这就是艰苦卓绝的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来到延安的时刻。此后漫漫十三载,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十三年间,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这座古城,惊天地,泣鬼神。

延安,只能仰望!

我怀着敬畏之心在延安的土窑洞前迤行。从凤凰山到清凉山,从杨家岭到枣园、王家坪,一孔孔如同一座座丰碑,无声地站立在黄土高原的群山深处,此时无声胜有声。当我走进去窑洞,听讲解员娓娓道来历史的细枝末节,再抚摸那仿佛还散发出热度红光的油灯,心灵便骤起震颤。后人们俗称的“五大书记”曾在这里进进出出,运筹帷幄;毛泽东曾在这里写下许多篇光辉著作。1938年春,在凤凰山麓,他写下对抗战时局产生重大影响的著作《论持久战》,当时中国国内出现了”亡国论”和“速胜论”的论调。有些人认为“战必败”,也有些人幻想单纯依靠政府、军队和外援能迅速取胜。为了纠正人们的错误认识,毛泽东指出:日本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日本是一个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而中国是一个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日本失道寡助,中国能获得世界上广泛的支持与同情。因此,中国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但中国也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我第一次到延安,虽然是“几回回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但是,当我们一踏上延安红色之旅车子一起程时,我的思绪就随那飞转的车轮极不平静——我只好默默地提醒自己:“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的跳”。我不知道心情是高兴,还是快乐,绝对不是悲壮、沉重的感觉,是平静中的欣慰、圆梦,还带有见证历史、祭奠英灵的意义,更有一种庄重、敬仰,一份宁静和全心的充满意的遐思。延安的珍贵史卷,延安的高洁与延安的精神,延安的神韵,无不令我情浓浓、意切切。清楚地记得小学教科书上关于延安宝塔山的课文,那光芒四射的配图深深地吸引着我,我从心底一直仰望那巍巍宝塔山,仰望它的耸立、神圣与魅力,我甚至以为红色延安真的到处是红颜色的。在读了贺敬之的《回延安》后,“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延安的一山一水一塔一灯包括一草一木,更使延安在我的心中清晰而明亮,延安的每一寸土地都仿佛在我的心灵深处生根、开花。我尤为自豪的是大学学习历史专业,我在了解了延安革命圣地的很多很多历史和故事,包括党的七大的召开、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美国记者斯诺在延安、周总理的残臂原因,以及杨家岭中央礼堂,延安的窑洞,还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足迹,还有延安的地理位置延安的简要历史,等等,延安城照在我心中。在我一次偶然注意到贰元人民币的背面就是延安宝塔山的风景时,更使我梦想去延安,“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的飘,革命万里起高潮!宝塔山下留脚印,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王家坪、枣园、杨家岭,是红色延安的经典之处。我们乘车来到背靠脑畔山、面向延河水的王家坪延安革命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毛泽东铜像,气势雄伟的纪念馆主体建筑,就坐落在毛泽东铜像的后面。

      周恩来说过:“一个党史陈列,就是一部党史教课书。” 陈列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内的3.5万多件文物,无声地再现了那段难忘的岁月。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历尽千难万险到达陕北,荒凉偏僻的黄土高原从此成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从这里走出,毛泽东思想体系在这里日渐成熟,第二次国共合作在这里酝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由此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1935年到1948年的十三年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领导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培育出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杨家岭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城西北2.5公里处。1938年11月,中央办公厅、中组部、中宣部等中央机关由延安城内迁至杨家岭,一些中央领导同志先后在这里居住。

       半山腰的一排窑洞,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同志的旧居。毛泽东旧居是三孔坐西向东的窑洞,中间是办公室,两边分别为他的寝室和工作人员住处。

       当年,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居住在这些窄小、简陋的窑洞里,工作之余像农民一样耕种一块小小的菜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他们在如此艰难困苦的环境下运筹帷幄,指点江山,决策于千里之外,使中国革命这艘航船终于驶向成功的彼岸。

       窑洞的斜对面,是中央大礼堂,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中共七大就是在这座中西结合的建筑里召开的。党的七大使全党实现了思想、政治和组织上的空前团结和统一,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走进林木茂盛的枣园,只见一棵棵挺拔的枣树晃动着翠绿的叶子,在春风里飘曳。园内的20多孔窑洞、100余间瓦房在树木的掩映下更显得安静。

      1943年10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往此处,给这座昔日的地主庄园涂上了一片庄严的红色。

       绿树环绕之中的中央书记处小礼堂,是一座苏式建筑。当年,中央书记处在这里举行过各种会议,党的七届一中全会有关人事布局的决策、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重大决定等就是在这里作出的。枣园的油灯,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征程。

      在枣园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粥时等人住过的旧居里,大都摆放着一辆纺车。看到这些纺车,老一辈革命家当年身体力行参加军民大生产运动的场景仿佛出现在我们眼前。

       枣园西山脚下一处简陋的土台,是毛泽东在张思德追悼大会上发表《为人民服务》讲话的地方。从那时起,“为人民服务”开始成为中国人民共同拥有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以其厚重的思想内涵和巨大的精神感召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平复了激动的心情,我们前往宝塔山,宝塔山因山上建塔而得名,是革命圣地的标志和象征,一条崭新的柏油路从城区直通宝塔,贺敬之著名的诗句“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手搂住宝塔山”几个醒目的大字苍劲有力,雕刻在半山腰的石壁上,公路坡陡路弯盘旋而上,来到宝塔山上,宝塔气势磅礴,宏伟壮观,平面呈八角形,九层高楼阁式砖塔,塔碑简介:总高约高44米,始建于唐代。在塔底的两个拱门的门额上刻有“高超碧落”“俯瞰红尘”字样。可以看出这里曾经是香火旺盛的佛教之地,宝塔经过炮火的轰炸,战争的洗礼,一千多年的岁月侵蚀,如今巍然耸立,不能不说是个奇迹。传说中塔底下埋葬着“锁骨菩萨”,经过后期的修缮,现在已成为一处公园,有卖小吃的,卖纪念品的,照相处等商业活动,山上有摘星楼,范公井,嘉岭书院还有烽火台等古迹,其中以范仲庵题刻的“嘉岭山”和“胸中自有数万甲兵”隶书摩岩刻字最著名,山上视野开阔,站在塔上可以鸟瞰延安整个城区,空气清新,苍松翠竹,绿树成荫,是融自然,人文,历史文物和革命旧址为一体的著名风景名胜区。
从宝塔山下来已是傍晚时分,我们将要离开这片红色圣地,驻足良久,感慨之情难以言表,每一处旧居都有叙不完的故事,每一处遗址都是一本厚重的教科书,每一寸土地都密密麻麻的写满历史......宝塔山是圣地延安的标志,宝塔山是光辉历史的象征。历史选择了延安,延安铸就了辉煌。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13年,是一叠永不褪色的老照片,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信天游,是一部波澜壮阔的革命史,是史学家、文学家们用浓墨重彩之笔永远也书写不完的历史奇迹。一张张珍贵照片、一件件历史文物、一段段感人故事、一场场实体教学,把我的思绪又拉回到了那个峥嵘艰难岁月,让我的心灵接受了一次革命圣地的红色洗礼与滋养,责任感和使命感得以增强。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培育的伟大时代精神,是当年抗大精神、整风精神、张思德精神、南泥湾精神、白求恩精神、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和劳模精神等原生态精神的总结与升华。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在巍巍宝塔山下听老红军讲故事,感受到了革命的艰辛。当年在杨家岭,来延安采访的美国记者斯特朗看到毛泽东的住处后曾感叹:这里没有讲究的陈设,但住着头脑敏锐、思想深刻的人物。走在小路上,我感受到了老一辈革命家艰苦朴素、勇往直前、团结奋进的精神。面对现在,我们在创业的道路上,更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最后进行集体留影,感悟到在新的历史时期,缔造新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珍惜着祖辈们用生命换来的大好河山必须用实际的行动和执法工作激励着大家奋斗前进。

 今天我们学习延安精神,首先就是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立德修身的首选,学习老一辈共产党人坚定信念、顽强斗争的大无畏精神,做到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虔诚而执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至信而深厚,不忘初心,奋斗终身。其次就是要学习老一辈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既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又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要勇于克服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思想,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善于用开放的、创新的思维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再次,就是要学习老一辈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要牢记使命、继续前进,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保持延安时期的忘我精神、科学精神和昂扬斗志。最后,就是要学习老一辈共产党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扎扎实实工作,把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到服务单位、报效祖国的实践中。
   登上宝塔山已夕阳西下,如血的残阳染红了宝塔。我抚摸着那些被风霜磨砺,焰火熏黑的宝塔的古砖,抚摸着呼啸的枪炮子弹留下的痕迹,不能不浮想联翩。塔上的每一块青砖,每一个弹洞,都承载着曾经经历过的那个时代和人物,记忆着曾经发生的惊天动地的故事,倾情讲述着叱咤风云的壮举……

  转身北望,蜿蜒曲折的延河像天际飘出的一条游龙,从层层叠叠的山峦间流来。滚滚延河,滔滔流水,曾经激荡着全国老百姓的眺望与期盼。无尽的黑暗是如此沉重,夜幕一样笼罩着神州大地,而在陕北山区的延河边,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相继召开,升起了照耀着中国的“红星”。满怀报国之志的热血青年,眺望着祖国西北角耀眼的北斗星,外国友人看到了陕北高原闪闪的红星,中外记者找到了中国的命运和方向,于是,全国知名的作家、记者来了;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白求恩、露易斯、斯诺、史沫特莱、马海德来了;就连张学良、赫尔利都怀着不同的心情来到延安,站在延河边上感受它的热风寒霜……我们现在虽然无法揣摸他们当时的心境,但可以想见,谁也不敢漠视这小小的延河。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中国历史必将在这里改写,旧制度行将被延河的浪花卷去……

  走进延安,就像走进一部厚重的诗史,博大精深,璀璨夺目,让人一辈子都读不完,读不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游延安之感受
延安印象
陕北行2020.9——(7)红色延安
【三秦文学】赵仲强:【 我来延安圆红色梦想】(散文 )
【军旅散记】李仁清‖到延安
【龙江作协】苗常育︱延安,一方偌大的舞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