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郭进拴|读何建明的三本书
【郭进拴原创】读何建明的三本书
近日,中宣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公布2021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的通知》,公布2021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何建明长篇纪实文学《诗在远方》入选。
引人瞩目的是,何建明作品《大桥》(漓江出版社)和《革命者》(上海文艺出版社)分别在2019年和2020年入选了全国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大桥》《革命者》《诗在远方》三部佳作连年入选,让何建明成为——独一无二的全国主题出版重点作品“三蝉联”作家。
《诗在远方》 2021年3月
宁夏人民出版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诗在远方》该书以东西部扶贫协作积累的成功经验——“闽宁经验”为创作命题,深刻诠释了宁夏各族干部群众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模式的推动下,团结一心、接续奋斗,苦干实干、久久为功,最终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诗在远方》生动讲述“山海情”
2021年初,主旋律电视剧《山海情》一时成为爆款,剧中马得福、白麦苗、凌教授、马喊水、杨县长等人物可圈可点、形象丰满。而这些感人至深的角色与故事,大多出自《诗在远方》的真实原型。
2021年北京图书订货会
《诗在远方》亮相2021年北京图书订货会,被评为优秀主题图书,陈列于主题馆党建读物、脱贫攻坚精品出版物展区的显著位置进行展示,该书的新书发布会、出版座谈会、读者分享系列活动被组委会评为“十佳文化活动”。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的长篇报告文学《诗在远方——“闽宁经验”纪事》在第34届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举行新书发布会。本书由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宁夏人民出版社、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福建人民出版社联合推出。
《诗在远方——“闽宁经验”纪事》聚焦脱贫攻坚,以东西部扶贫协作积累的成功经验——“闽宁经验”为创作命题,讲述宁夏各族干部群众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模式的推动下,坚决扛起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团结一心、接续奋斗,勇于担当、主动作为,苦干实干、久久为功,最终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诗在远方——“闽宁经验”纪事》通过谢兴昌、孛云峰等一个个奋进的身影,通过“'吊庄’——扶贫的革命性创举、走出大山之路、戈壁滩上的梦想、家园是汗珠和心血垒成的、'村’至'镇’就是一部史诗……”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将闽宁对口扶贫25年历史进程中平凡故事、重大事件进行艺术化再现。
为打造经得起时代考验的文学精品,2019年7月、2020年6月,何建明两次在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薛文斌的陪同下,深入乡镇、企业、医院、学校等地采访,通过实地走访、采风和查看文献资料为该书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对宁夏、对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悟。
《诗在远方——“闽宁经验”纪事》新书发布会后,还分别举办了该书的出版座谈会和阅读分享会。何建明在会上分享了创作感受,并与来自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人民大学、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研讨。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移民代表、企业家代表、挂职干部等也分享了他们的人生故事、挂职经历等。
除了《诗在远方——“闽宁经验”纪事》的新书发布活动,本次图书订货会上,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在参展区还推出了《仲叔其人》《出路》《有声有色的水科普读物》《中国当代诗歌年鉴》(2019卷)《中国品格》等书籍的相关文化活动。“文学就像一把火,将你的热血燃烧;文学就是一首诗,将远方的你拥抱……”5月6日下午,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来到宁夏大学文学院,以“诗与远方”为题与青年学生分享他的创作体会。本书由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为打造经得起时代考验的文学精品,2019年7月、2020年6月,作者何建明先生两次在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薛文斌的陪同下,分别到宁夏固原、同心、红寺堡等市县进行采访,深入乡镇、企业、医院、学校、移民家中采访80多人,收集图书资料100余册、报纸80余份、刊物50多种、会议资料200多件。期间,到福建进行深入采访。通过实地走访、采风和查看文献资料为该书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诗在远方——“闽宁经验”纪事》通过谢兴昌、孛云峰等一个个奋进的身影,通过“'吊庄’——扶贫的革命性创举、走出大山之路、戈壁滩上的梦想、家园是汗珠和心血垒成的、'村’至'镇’就是一部史诗……”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将闽宁对口扶贫25年历史进程中平凡故事、重大事件进行艺术化再现,展现了“闽宁携手、山海情深”的人性光芒,镌刻着属于“闽宁经验”的记忆。
东西协作,山海情深;闽宁相连,同梦共圆。为持续探讨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形成的宝贵经验——“闽宁经验”在文学创作和主题出版中的实践,引起无数文学创作者和出版者对“闽宁经验”这一重要时代课题的高度重视和继续关注。
谁为“山海情”续写华章?谁为读者奉献了更多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5月7日由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海峡出版发行集团主办的《诗在远方——“闽宁经验”纪事》出版研讨会在银川悦海宾馆会议中心召开。
《诗在远方——“闽宁经验”纪事》由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先生倾力而作的长篇报告文学精品。作者以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成功经验——“闽宁经验”为创作命题,以史诗性的笔法描绘、诠释了宁夏奋斗者和福建帮扶者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模式的推动下,团结一心、接续奋斗,勇于担当、主动作为,苦干实干、久久为功,最终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一伟大斗争的感人故事和光辉历程。
研讨会上,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杜银杰为研讨会致辞,韬奋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聂震宁以及两省区出版集团负责人结合《诗在远方——“闽宁经验”纪事》一书的创作实践,分别从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新性提升主题出版影响力等方面做了主旨讲话和发言,希望文艺界能深入分析“闽宁经验”这一时代课题,精耕细作,创作出更多能立时代潮头、发时代之声、抒人民之情,传播中国价值、体现中华精神,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优秀作品。
本书作者何建明先生以《诗在远方——“闽宁经验”纪事》的创作为例,分享了他在收集资料、实地调研、深入思考进行创作过程中对于“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的理解,结合书中一个个温暖的瞬间阐释了脱贫攻坚精神的实质、内涵,展现出了作品“凝心聚力、以文化人、育德养心、涵养正气”的文化作用,揭示了其蕴藏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副主任李朝全、中国作家协会小说委员会副主任胡平、作家出版社原总编辑张陵、《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邓凯、宁夏大学副校长郎伟、著名作家马金莲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扶贫办巡视员、书中原型人物代表马振江分别做了主题发言。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诗在远方——“闽宁经验”纪事》是一部为生民立心、为时代立传的报告文学佳作,有思想、有深度、有内涵、有趣味。作者以饱满的感情、激扬的文字、本色的人物、鲜活的故事建构了“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这一宏大的时代母题,以史诗性的笔法书写了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人民的幸福感、自豪感、获得感,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展现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不负人民的初心使命,同时也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了生动的中国案例、中国智慧、中国经验。《诗在远方——“闽宁经验”纪事》让“闽宁经验”这条康庄大道熠熠生辉,体现出作品鲜明的时代性、人民性。围绕中心、贴近现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学作品,这正是新时代作家创作的重要方向,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主题出版作品。新时代脱贫攻坚写作,已由原来少数作家的游击作战,变成了大部队的集团冲锋。作家们以永远在路上的精神,用报告文学的新作力作,见证并致敬进行中的脱贫攻坚伟大事业。何建明至少有三部长篇报告文学,记录他所关注的脱贫攻坚风景和风景的创造者。《山神》雕刻的是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黄大发的本真形象,这位脱贫攻坚中的中国“硬汉”,带领村民修筑“天渠”,改变山村的面貌。《时代大决战——贵州毕节精准扶贫纪实》,是一部特写恒大集团毕节扶贫模式的深度报告。
最近一大早从上海赶到银川的何建明,顾不上午休,便到宁夏大学与爱好文学的青年学生座谈。在宁夏大学副校长郎伟、人文学院院长胡玉冰陪同下,他首先参观了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原创文学基地。随后,他结合自己的作品和写作实践,从发现与积累、写作与想象、文学与人生等多个角度,与同学们分享了创作的心路历程和成功经验。“每个人都能成为文学家”,何建明的讲座,使得有写作兴趣的学生深受鼓舞,也加深了学生对文学的印象和理解。讲座后,何建明还与学生进行了现场互动。
“文学大讲堂”是宁夏大学人文学院的一项系列品牌讲座,以文学为主题,不定期邀请全国知名文学、文化名家来校授课,引导学生和青年文学爱好者积极参与读书活动,发现生活之美,以青年视角认识和理解文学与人生的关系,以文学创作发现和抒写中国故事。
在今天的“文学大讲堂”之前,何建明被聘请为宁夏大学客座教授。
《革命者》 2020年6月
上海文艺出版社
《革命者》是一部献给革命先烈的正气歌,一部高扬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精神,为民族和国家构筑前进灵魂、注入精神动力的“四史”教育重要读本。全书紧扣“革命者”的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斗争历史,塑造了血肉丰满、英勇伟大的革命者群像,彰显了共产党人信仰至上、慨然担当、舍身为民、矢志兴邦的伟大精神。
该书入选中宣部“优秀现实题材文学出版工程”,被列为“庆祝建党百年”重点献礼书。并被评为2020年度“中国好书”、中宣部2020年全国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并获得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正式开展,《革命者》与《党建》和《中国共产党简史》等一并展出。
芭蕾舞剧《我的名字叫丁香》
情景舞剧《囚车上的婚礼》
改编自《革命者》的芭蕾舞剧《我的名字叫丁香》、情景舞剧《囚车上的婚礼》在全国各地演绎英雄的爱情故事,舞动着爱与信仰。
《大桥》 2019年5月
漓江出版社
港珠澳大桥被业界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被英国《卫报》评为“新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何建明实地探访了竣工前后的港珠澳大桥,用采访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工程师林鸣团队的第一手材料及非虚构的写作手法,真实纪录下港珠澳大桥建造历程,带领读者走进港珠澳大桥以及创建它的中国工程师和工人们,为读者解密世界上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是如何建成的。展示了新一代桥梁建设者广阔的胸怀和崭新的精神面貌。
《大桥》获得2019年度中国版协30本好书,2019年度”十大非虚构好书,并获得广西第十五届“五个一工程”奖,入选中宣部2019年全国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何建明,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劳动模范,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物,博士生导师。
当代中国报告文学的领军人物,曾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四次获得“徐迟报告文学奖”、五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四十余年来创作并出版五十余部文学作品,代表作有《浦东史诗》《山神》《南京大屠杀全纪实》《国家》《忠诚与背叛》《部长与国家》《根本利益》《落泪是金》等。十多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多部作品被译介到国外。
港珠澳大桥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它的建设创下了多项世界之,“非常了不起,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这条腾飞在伶仃洋上的钢铁巨龙,一桥连三地,让天堑变通途,是中华民族在“一国两制”下实现的一个伟大胜利。
本书以非虚构写作手法和现场采写的第一手资料,带您走进港珠澳大桥以及创建它的中国工程师和工人们,为您揭秘这座“海上长城”的核心控制性工程岛隧工程——地标性建筑东、西人工岛和世界上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是如何建成的。
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这不是一座普通的大桥,而被称为“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整个工程的核心与难点在于中间一段6.7公里长的海底隧道,以及深海之中连通海底隧道的两个人工岛。《大桥》一书正是以此为核心,何建明以文学性非虚构手法和现场采写第一手资料,揭秘这座“海上之城”及世界上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是如何建成的。
“选用'大桥’这个题目,包括两重含义:它既是世界上最大的桥,又代表中国的民族精神,意味着中华民族走向世界,走向富强。”何建明在现场细致讲述了大桥修建过程中,林鸣先生等工程师们种种攻坚克难的故事,这些不为人知的细节生动彰显了中国人的智慧与自信,也彰显了中国人凭着怎样的努力,用改革开放以来的科技创新精神为自己正名,积极参与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
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总编辑曹光哲表示,相信此书不仅能为读者带来精彩的“中国故事”,亦能见证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程,书写人类改造自然的宏伟业绩。
漓江出版社总编辑张谦说,从《落泪是金》到《中国高考报告》到《国家行动》,何建明用一支笔写就“一个人的国家史”,和这些作品一样,《大桥》同样是一部视野高阔的文学精品。
港珠澳大桥集桥梁、隧道和人工岛于一体,建设难度之大,被业界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也被英国《卫报》评为“新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它的建设创下了多项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这条腾飞在伶仃洋上的钢铁巨龙,一桥连三地,让天堑变通途,是中华民族在“一国两制”下实现的一个伟大胜利。
最长的跨海大桥
· 最长的钢铁大桥
· 最重的钢结构桥梁
· 最长的海底隧道
....
港珠澳大桥“幕后”
在聚焦辉煌的同时,大桥建造的幕后故事亦有人问津。“中国纪实第一支笔”作家何建明深入大桥岛隧工程现场,以总工程师林鸣为切入点,编写《大桥》一书,讲述了大桥控制性工程岛隧工程建设中的种种困顿与曲折,以及建设者们凭借勇气和智慧克服困难最终达成目标的艰难历程。以林鸣团队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采用非虚构的写作手法,何建明幽默睿智的刻画了发生在港珠澳大桥身上丰富多彩的故事。如:
“10个亿,牵出一头金牛”
“第一次深海接吻的味道”
“千人走钢丝与海底绣花”
作为第一部岛隧工程项目组官方认可的纪实文学作品,书中全面展示了新一代桥梁建设者广阔的胸怀和崭新的精神面貌,是大桥全面竣工后采写的第一部“真正的《大桥》”、“好看的《大桥》”、“代表中国精神的《大桥》”。
港珠澳跨海大桥这一项旷世工程印证了国家经济和科技实力的强大,《大桥》真切地展现了这个国家的建设者们胸中蕴积的强大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奋斗意志。这种精神缔造了祖国今天飞速发展进步的动人面貌,今后也必将谱写出更为华美的篇章。
不久前通车的港珠澳跨海大桥,堪称世界桥梁建造史上的奇迹。这座跨越茫茫伶仃洋海面的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仿佛一条海上长城,将祖国大陆珠海与香港、澳门两个特区连接为一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以其超大的建筑规模、空前的施工难度以及顶尖的建造技术而享誉世界。这样令人惊叹的旷世奇观,无疑值得给予文学方式的关注。何建明的新作《大桥》,便是一部描绘这项伟大工程以及它的建设者们的力作,作品灌注了作者饱满的激情,读来让人心潮澎湃。
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由桥梁、人工岛、隧道三部分组成,其中的岛隧工程,是大桥的控制性工程,需要建设两座面积各10万平方米的人工岛和一条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实现桥梁与隧道的转换,是大桥建设技术最复杂、难度最大的部分,极具挑战性。《大桥》正是围绕着这项核心工程,以采访岛隧工程的总指挥和总工程师林鸣为主要线索,充分而深入地描述了这一工程的艰苦卓绝的建造过程,展现了建设者们高尚动人的精神情怀。
港珠澳大桥是按照120年的使用寿命来设计的,对工程质量有着严苛的要求。另一方面,大桥所跨越的海域地质、水文、台风等自然环境和气候情况十分复杂,大大增加了工程的难度。建设者们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克服了数不清的艰难险阻,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这跌宕曲折、不乏戏剧性的过程,经由作者生动的描绘,鲜明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读来有一种强烈的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原本专业性很强的知识,被作者用形象生动易于理解的语言加以表达后,也变得清晰晓畅,毫无障碍。
譬如作为岛隧工程的主体构成的海底沉管,被称为“海底航母”,体量巨大,每一节就长达180米,重达8万吨,要将33节这样的庞然大物,在海底无缝衔接起来,确保滴水不漏,其难度可想而知。这是一个“千人走钢丝”般的工程,对精密性、协同性的要求极高,不允许有丝毫纰漏,任何一个微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功亏一篑,必须用如履薄冰般高度警觉、全神贯注的姿态,来对待每一项工作中的每一道工序。围绕这些,作品都有着十分细致的描写。如何让巨大的沉管安全平稳地卧在如丘峦一般凸凹不平的海底,就是一个巨大的技术难题,全世界都没有可资借鉴的先例,建设者们只能在长达两年的时间中反复探索实验,终于成功。在海底几十米深的泥床处,再向下挖出深达数十米的基槽,填垫上大小、功能不同的两层石块,放置沉管后,再覆盖上碎石块,就像给沉管盖上一层被子。整个操作过程就仿佛“海底绣花”一样精致细腻,而沉管也像是睡在舒适的“席梦思”上。这些出自建设者之口的生活气息十足的比喻,读来让人产生深刻的印象,而作者形象生动的描绘,也将技术的力量和魅力给予了富于美感的呈现。
对于以记人述事为主要目标的报告文学来说,人物描写是否鲜活生动,是衡量作品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尺。在精彩的叙事呈现之外,《大桥》中的人物刻画同样令人称道。最具光彩的形象当然是岛隧工程的总指挥和总工程师林鸣,在作者浓墨重彩的笔下,他个性鲜活、栩栩如生,读来如闻如睹。他的情怀与担当、坚韧和果断、智慧和勇气、执著精神和创新意识,这些突出的人格特质,都得到了充分和深入的展现和发掘,在一个个考验智慧和勇气的选择中,在一次次力挽狂澜的决策中,生动而强烈地凸显了出来。“风险和成功总是相伴而行”,“工程有多大,工程师的担当力和胸怀就有多大”,面对施工中的一个个难关和困境,这些出自他口中融合了信念和哲理的话语掷地有声,给同伴们和整个建设团队以有力的激励,最终攻克难关取得胜利。岛隧工程能够如此成功,与有这样一个杰出的带头人密切相关。
这也是一个英雄的群体。在这一项超级工程的施工现场,闪现着众多建设者们的生动面孔。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拼搏奉献,将自己的心血灌注进大桥建设的一个个环节中。这些都是通过具体的人物、故事乃至细节来体现的,因而饱满扎实、感人至深。像负责沉管预制工作的女工程师张宝兰,离开年迈的母亲和正在读中学的儿子,在一个远离陆地的海岛上整整工作了5年。她熟悉沉管制作的每一道工序,整日整夜地守在浇铸现场,耐心细致、操劳不已,因此被同事们戏谑地称为“接生婆”。当那些圆满坚实、充当大桥脊梁的沉管牢固地安卧在海底时,她内心深处也激荡起一种自我价值实现的喜悦和自豪。
整部作品中,自始至终激荡着一种精神,如同伶仃洋中汹涌翻卷的波浪。它是一曲信念、意志和拼搏的颂歌,是对建设者们炽热的爱国情怀、高度的职业荣誉感的忠实记录。正是这种对于人的情感精神世界的充分描绘,让这部作品具有一种感染、感动和启示的力量。所有的行动,都是在这样的精神统领、激励之下展开的。在个体之上,又有整个团队的齐心协力、互相扶助、共襄盛举。他们身上的这种精神,也正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以具体可感的方式呈现出来。
读《大桥》,难抑激动,备感振奋。因为这一项旷世工程印证了国家经济和科技实力的强大,更因为它真切地展现了这个国家的建设者们胸中蕴积的强大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奋斗意志。这种精神缔造了祖国今天飞速发展进步的动人面貌,今后也必将谱写出更为华美的篇章。
《大桥》
国家之重器
作者:何建明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05月
ISBN:9787540786625
定价:45.00元
编辑推荐
一、港珠澳大桥核心控制性工程岛隧工程、林鸣
港珠澳大桥创下了多项世界之最,本书以港珠澳大桥的核心控制性工程岛隧工程为核心,以总工程师林鸣为切入点,介绍了林鸣主持大桥设计与施工的先进事迹,同时讲述了大桥控制性工程岛隧工程建设中的种种困顿与曲折,以及建设者们凭借勇气和智慧克服困难最终达成目标的艰难历程,展示了新一代桥梁建设者广阔的胸怀和崭新的精神面貌,以及火热的大海劳动场景,中外工程师结下的浓浓情谊,等等。
二、何建明最新长篇巨著
作者何建明被誉为“中国纪实第一支笔”,系中国报告文学协会会长,曾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四次获得“徐迟报告文学奖”、五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 奖。此次何建明深入大桥岛隧工程现场,通过采访林鸣团队的第一手资料及非虚构的写作手法,带读者领略港珠澳大桥的地标性建筑东、西人工岛及世界上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是如何建成的。
内容简介
港珠澳大桥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它的建设创下了多项世界之,“非常了不起,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这条腾飞在伶仃洋上的钢铁巨龙,一桥连三地,让天堑变通途,是中华民族在“一国两制”下实现的一个伟大胜利。
本书以非虚构写作手法和现场采写的第一手资料,带您走进港珠澳大桥以及创建它的中国工程师和工人们,为您揭秘这座“海上长城”的核心控制性工程岛隧工程——地标性建筑东、西人工岛和世界上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是如何建成的。
作者简介
何建明,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劳动模范,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物,博士生导师。
何建明是当代中国报告文学的领军人物,曾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四次获得“徐迟报告文学奖”、五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四十余年来创作并出版五十余部文学作品,代表作有《浦东史诗》《山神》《南京大屠杀全纪实》《国家》《忠诚与背叛》《部长与国家》《根本利益》《落泪是金》等。十多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多部作品被译介到国外。
目 录
001/序曲三幕
001/第一章 酬志伶仃洋
035/第二章 林鸣一绝:定海神针
071/第三章 东岛、西岛,一年与三年之差仅是时间吗?
085/第四章 10个亿,牵出一头“金牛”
101/第五章 这里也有“你死我活”
125/第六章 心血孕育“海底航母”——沉管
141/第七章 刚柔中间方为道
163/第八章 娇“闺”如何待“嫁”?
173/第九章 第一次“深海接吻”的滋味
191/第十章 窗口、心口,与大摊的血……
205/第十一章 海之难,谁之错?
225/第十二章 台风无情亦有情
251/第十三章 千人走钢丝与海底绣花
273/第十四章 让全体落泪的E15
309/第十五章 完美的最终接头
351/第十六章 将深情留在蔚蓝的大海上
“中国城市街头的第一滴血”,“南京路上的街头烽火”,“上大——为何是一座革命熔炉?”,“理想主义者只求生命之花的美丽绽放”,“青春,你轻轻地来此,匆匆地远去”……在“七一”中国共产党的生日前夕,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用笔塑造革命者群像的《革命者》一书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这也是何建明继《浦东史诗》《第一时间——写在春天里的上海报告》后,何建明在沪面世的又一部长篇纪实文学著作。"
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革命者》是一部献给革命先烈的正气歌,一部高扬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精神,为民族和国家构筑前进灵魂、注入精神动力的"四史"教育学习读本。全书紧扣"革命者"的主题,从第一位牺牲在上海街头的年轻党员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牺牲的烈士,革命者前仆后继……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斗争历史,塑造了血肉丰满、英勇伟大的革命者群像,以鲜活的事例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一命题,彰显了共产党人信仰至上、慨然担当、舍身为民、矢志兴邦的伟大精神,诠释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深刻内涵。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将史实与抒情相结合、历史回叙和现场感并重,聚焦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牺牲的革命先烈。这是一批年轻的革命者,无论是一年内相继牺牲的、才华横溢的陈延年和陈乔年兄弟,笑对敌人屠刀、视死如归的王孝和,在刑场上举行婚礼的蔡博真、伍仲文,历尽坎坷、初心不改的何孟雄,还是拥有两个博士学位、精通多国语言、牺牲后几十年才被组织找到、追认为烈士的许包野……他们的青春之花定格在革命激流中,英烈们用初心垒起的精神丰碑令人景仰。作品还披露了许多少为人知的英烈故事,将烈士留下的书信、日记,原汁原味呈现在读者面前,以强大的感染力撼动人心。革命家刘伯坚、李硕勋临刑前留下的珍贵家书,舐犊情深,让人见之落泪,"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革命家王一飞在戎马倥偬中写给妻子陆缀雯的家书,温情备至,展现了一位革命者的侠骨柔肠,这些镌刻着历史痕迹的书信,让读者真切感受到了为革命信仰抛却俗世幸福的革命者的伟大。书中还有十余幅由著名画家张安朴绘制的插画,开篇第一幅插画以人民英雄纪念碑为素材,全书最后一幅插画以龙华烈士陵园《无名烈士》雕塑为素材,首尾呼应,致敬所有为革命事业做出贡献的英雄,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遗爱般般在,勿忘缔造难",也让读者的阅读感受更丰富、更立体。"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革命者》塑造了革命艰苦年代伟大的英雄群像,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和信仰坚定的革命者精神让读者心生崇敬,也鞭策我们攻坚克难。全书深刻揭示回望来时的路,才能看清脚下的路,坚定前行的路。上海文艺出版社还将在纸质图书基础上,以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发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课程,为"四史"学习教育提供生动学习材料,推动"四史"学习教育更加有声有色、入脑入心,以出版传承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奋斗、辉煌的精神密码、精神图谱。为英雄立传、为时代写真、为人民放歌,近年来,上海文艺出版社致力于优秀现实题材原创作品出版,从"开天辟地""翻天覆地""顶天立地"等维度,接连推出了《革命者》《浦东史诗》《第一时间——写在春天里的上海报告》等优秀纪实文学力作,呼应时代主题,反映时代强音,写出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信仰坚定、视死如归的英雄群像,写出了三十年来浦东几代建设者投身改革、锐意进取的创业史诗,写出了今天人民城市团结一心、抗击疫情的时代赞歌,持续引发热议。《革命者》重点还原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至抗日战争爆发之前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由于国民党反动集团背叛革命,成千上万的革命者几乎在一夜之间被逮捕和枪杀,那时的上海血流成河,烈士的尸体随处可见……然而,革命者不仅在敌人的残暴和淫威面前没有屈服,反而在血泊中奋起,表现出了对党、对信仰、对共产主义的赤胆忠心。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几天,中共江苏省委(在上海驻地)要求迅速恢复已被敌人破坏的中共南京市委工作。时任国民党江苏省部中共党团书记的中共党员侯绍裘,授命奔赴“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南京,与刚刚被任命为中共南京市委书记的谢文锦等党员骨干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展“反蒋运动”。正当他们在谋划革命行动时,会场被敌人发现,侯绍裘、谢文锦等9名江苏省、南京市委负责人随即被捕,不日被敌人杀害后扔进了秦淮河。牺牲的9名烈士中,有两名是女性,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21岁。像这样的惨烈事件,在当时的中共江苏省委和南京市委不止发生过一次,中共南京市委前后8次被敌人摧毁,中共江苏省委也先后3次被敌人“掘底”。1927年5月底,陈独秀的大儿子、原广东省委负责人陈延年被中央紧急调任江苏省委出任新的省委书记。上任第一天,陈延年就被敌人抓捕,一周后被枪杀。之后的几个月里,江苏省委又连续被破坏。陈延年的弟弟陈乔年在哥哥牺牲不足10个月时,从北京来到上海,出任江苏省委组织部长,由于叛徒出卖,不久又牺牲。一年中,党的总书记陈独秀痛失两个儿子,他们牺牲时年龄都只有二十七八岁。当时,就连以蒋介石为首的敌人阵营也对前仆后继的革命者刮目相看,说这些共产党人“年纪轻轻”“意志坚定”,能“干成大业”。他们的牺牲怎不叫苍天垂泪!《革命者》还用相当长的篇幅,控诉了国民党反动派骇人听闻的杀戮暴行。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的那段日子里,同属中共上海中央局领导的中共浙江省委,形势同样极其严峻,革命者每天都面临着生死考验。仅8个月时间,浙江省就有1805名革命者被捕,其中932名被杀害。浙江省委机关遭破坏的程度与江苏相似:1927年6月至1929年4月,不到两年先后更换了10位省委书记或代理书记,其中有8位书记牺牲,平均年龄不到30岁。由于他们都是英年早逝,多数人甚至连名字都不被后人所知。一位叫王家谟的省委书记,是9任书记中年纪最小的一位,就义时只有21岁。他的遗骸是由其母亲独自推着木轮车,运回宁波象山老家,安葬在丹城西门外大坑门口的一个山麓上。牺牲的浙江省委书记张秋人,与恽代英、萧楚女并称“广州三杰”,是位极有影响的青年革命领袖。1927年9月,中央决定派遣张秋人去杭州赴任浙江省委书记。此时的张秋人刚在上海结婚,但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带着新婚妻子前行。临行前,张秋人对身边的同志说:“此次去赴任,我的头看来是要被砍在杭州了。但为了完成重建浙江省委的重任,我必须去!”到杭州后的第3天,也是张秋人上任省委书记的第一天,为了掩护身份,他特意穿着西装,携妻子来到西湖边,准备与党内同志接头。就在这时,他被两个曾经在黄埔军校学习过的反动学生盯住了。见无法甩掉“尾巴”,张秋人迅速脱下鞋子和西装,纵身一跃跳进了西湖,把一份藏在内衣里的浙江省委组织机构和党员名单塞在湖底的淤泥里。张秋人浮出水面后被反动军警逮捕,关押在浙江陆军监狱。1928年2月8日,张秋人被敌人执行枪决,时年29岁。……文学要书写民族最闪光的精神,那就是革命者的精神。《革命者》既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用信仰凝成的生命绝唱,用初心垒起的精神丰碑。《革命者》中,有名有姓的英烈人物就有250余名,其中不少都是20岁出头的年轻革命者。无论是笑对敌人屠刀、视死如归的王孝和,在刑场上举行婚礼的蔡博真、伍仲文,还是历尽坎坷、初心不改的何孟雄,无不让读者真切感受到革命者如何为信仰毅然牺牲自我。作品还披露了许多少为人所知的英烈故事,将烈士留下的书信、日记,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以强大的感染力撼动人心。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6月2日,黄竞武等13位革命志士遗体在南市车站路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监狱中被发现。黄竞武是千千万万在上海牺牲的革命者之一。作家以倒叙笔法切入,将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直到上海解放前,在这片土地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者的故事一一呈现。何建明说:“上海这个城市是英雄的城市,革命的城市,更是可以让革命成功的城市。这块土壤具备革命的基因,这里的革命者包括每一位上海市民,直到今天依然能感受到这种革命基因的延伸和提升。文学要书写民族最闪光的精神,那就是革命者的精神。”如果说写《浦东史诗》,何建明是笑着的歌者。那么写《革命者》,他的笔触就格外严谨冷静。“上海的每块砖、每块土,黄浦江、苏州河都流淌着烈士的鲜血。革命者留下的精神财富就像高入云天的摩天大厦,滔滔不绝的黄浦江水一样,在人的精神长河、在城市的精神长河里流传、流淌。”
以文学的形式重述早期党史,在当代文坛尚不多见,《革命者》融合了文学的感染力与史料的真实性,在历史的缝隙中穿梭,由点及面,充满感人肺腑的力量。《革命者》一书还配有画家张安朴绘制的11幅插画,致敬所有为革命事业作出贡献的英雄,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遗爱般般在,勿忘缔造难”。今年6月,《革命者》入选中宣部2020年全国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除了纸质出版物,出版方还将以《革命者》为蓝本,开发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系列课程,丰富“四史”学习教育的素材。
作者介绍:
郭进拴,现为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会长,平顶山学院客座教授。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1年加入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已出版《湛河大决战》《磊裕烽火》《洪流滚滚》《美女山,美人河》《六十岁说》《童趣儿》《人间真情》《命运》《我的鳌头》《村魂》《观音菩萨传》《风雨龙潭情》《壮歌风云路》《月是故乡明》《岁月芬芳》《新城美韵》《乡情老更深》等六十余部。多篇作品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文艺报》发表并获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央党校出版集团推出《何建明红色三部曲》
全国第七届(2022年)“谷雨诗会”海内外华语作品大展:刘俊杰
当代诗人66号金属《拥 抱 春 天》入选《新世纪文学》继续添加中).....
谈何建明的报告文学:开掘生活中的真善美
何建明:格局与修炼,决定一个作家的文学高度
生活的真实远比文学更精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