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了生命的延续
发布日期:2012年12月05日
【字体:  
9月25日,吉林省松原市中心血站献血屋。
16号粗管针从胳膊上的静脉血管刺进去,殷红的血液汩汩涌出。血流顺着透明塑料管奔涌,带着热乎乎的体温流入血袋,血袋下的电子计量器开始显示数字:50ml,100ml,200ml……5分钟后,采血量达到400ml。
献血的是个健壮、敦实的小伙子,他叫张德智,松原市国税局一名普通税务人员,这已是他第42次无偿献血。如果把他历次捐献的全血和血小板折算成血液,他已累计献血8000多毫升,相当于一个成年人全身血液量的两倍。
爱的奉献:“我献出的血液挽救了一条年轻的生命”
“鲜红的血液缓缓流进躯体,
生的希望被重新燃起。
血是生命,
让分娩的母亲在阵痛中坚持;
血是灵魂,
给垂危的生命重返人间的力量……”
这是一位无偿献血志愿者写的诗,在松原红十字会组织的一次晚会上被朗诵过。张德智说,这首诗他只听了一遍,就能够把它背诵下来。
张德智第一次献血是1995年。那年8月,中专毕业的张德智进入松原市国税局工作。松原市直机关组织义务献血,张德智抢在前面报了名。这个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抱着一份单纯的愿望,他只想通过这种方式,为他人、为社会做点什么。一份红皮的无偿献血证上记录了他第一次献血的日子:1995年9月14日。那年张德智22岁。
当年冬天,张德智回农村老家过年。没想到这个年过得并不愉快,家人知道他献血的事以后齐声反对。父亲对他一阵呵斥,断不允许。母亲担心地问他:“娃,抽血亏元气。你是独生儿子,还没娶媳妇,伤了身体咋办?”张德智耐心地给父母做工作,告诉他们按规定献血对身体没有任何伤害,但父母还是坚决不同意。父母都是纯朴而执拗的庄稼人,张德智理解父母的心情,只好口头上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1996年4月的一个晚上,张德智从松原电视台节目里了解到当地血库告急的消息,电视里说了一句话:“您献出的一滴血可以挽救一条生命”。张德智内心一震,头脑里浮现出医院垂危病人输血的画面。第二天,他早早来到血站,献了第二次血。这一次,他没有告诉任何人。
从那以后,张德智坚持每年都参加无偿献血。如果单位组织献血,他就积极报名参加,单位不组织,他就主动到血站无偿捐献。这一坚持就是17年。久而久之,血站的工作人员都熟悉了这个质朴、憨厚的小伙子。
松原市中心血站副站长许井彦回忆,几年前,松原市中心血站O型血告急,血站向全市近300名O型献血者发出求助短信,收到短信的时候张德智正在农村老家办事,他第一时间赶往献血屋。
另一次,张德智接到松原市中心血站打来的求助电话,前郭县第五中学一名高中生受伤昏迷,急需输入大量O型血。时间就是生命。张德智二话没说,立即从工作单位赶往松原市江北献血屋,献出了400ml血液。因为张德智及其他几位O型血志愿者捐献的血液,伤者得以及时输血抢救,从而脱离了生命危险。伤者的父母感激不尽,要给献血者送锦旗,写感谢信。张德智笑呵呵地说:“什么都不要,重要的是挽救了一条年轻的生命,值!”
爱的坚持:“只要身体允许,我会坚持献血到55岁”
平时总是笑呵呵的张德智其实经历过人生的困境和低谷。2005年10月,他7岁的儿子被检查出患过敏性紫癜,这是一种难以治愈的血液病。随后,张德智经历了一生中备受煎熬的一段日子。
松原市的医生建议他带儿子转院去哈尔滨治疗。就在他带儿子离开松原的第二天,曾因脑血栓先后4次住院的父亲因担心孙子,情绪焦虑,脑血栓再度复发不省人事,也住进了医院。孤单无助的母亲由于急着下楼去找人帮忙,从楼梯上摔了下来,面部和手臂多处受伤。
父母没有经济来源,没有医保。儿子长期在哈尔滨住院治疗,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沉重的经济负担几乎把他压垮。为了给孩子和父母治病,以及偿还欠下的债务,2006年,他忍痛卖掉家里唯一的住房,一家五口挤在60平方米的租来的房子里,一住就是3年。
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单位领导和同事给了他无私的帮助和关心。有物质上的支持,有情感上的关怀,有精神上的鼓励,它们像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着张德智的心,支撑着他走出人生的低谷。幸运的是,经过两年多的辗转治疗,儿子到2007年底完全康复,父亲的病情也逐渐好转。终于从困境中走出来的张德智,带着一颗感恩的心,要以更大的热情回馈社会。
张德智说,带儿子住院这段特殊的经历,也让他对“您献出的一滴血可以挽救一条生命”这句话有了更深切的感受。儿子在哈尔滨市中医院血液病房住院期间,同病房一个患白血病的孩子,一出鼻血就血流不止。还有一个中年患者,身体衰弱到连筷子都拿不住,抵抗力很差,一见风就感冒。他们都是因为做化疗后,血液里的血小板迅速下降,只有正常人的十分之一。血小板是人身体内部的“止血专家”,血小板数量太低,会导致小伤口出血不止,甚至会引起内脏或颅内出血,危及生命。这个时候,病人急需输入血小板治疗。
血小板一般通过志愿者捐献成分血来采集。献成分血与献全血不同:从一只手臂进针后,血液通过一次性管道流入密封的血液离心机内,离心后将需要的血小板等成分保存在一个血袋中,而将其余血液成分回输到献血者身体,采集、分离、回输,直至采够一个治疗量。献一次全血只需几分钟,献一次成分血需要一个多小时。由于对成分血采集方式不了解,很多人担心血液回输造成交叉感染,不愿意献成分血。加上血小板保存期短等原因,造成血站库存血小板长期处于紧缺状态。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张德智决定捐献成分血。松原市中心血站血源管理科科长许兆贵记得,2010年的一天,血库接到松原油田医院通知,一位白血病患儿急需输入血小板。负责血源管理的许兆贵立即与和患者同血型的自愿者联系。张德智很快赶来,二话不说,捋起袖子抽了一个治疗量的成分血。此后,他坚持每隔半年献一次全血、一次成分血,全年固定献血4次。无偿献血,成了他人生中的一项重要使命。
松原市中心血站党支部副书记陈艳红介绍,拥有280万人口的松原市,每年需要4吨以上血液,相当于2万人次献血,才能保证全市临床血液供给,而这些血液全部来自于自愿者的无偿献血。陈艳红说:“每当血库库存血液告急的信息发布出去,像张德智这样的自愿者就会踊跃赶来,奉献他们的一片爱心。”
为了让自己保持健康的体魄,以便更好地帮助别人,张德智对平时的饮食起居都做了严格要求:忌烟酒,少食油腻,不熬夜,按时作息,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张德智说,每次献血后,虽然头一两天会感觉疲惫,但心情总会特别愉快,因为他知道自己献出的血液在延续生命,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感到幸福和快乐呢!
“无偿献血不分贫富贵贱,只要有爱心和健康的身体,人人都可参与。”张德智说,他会一直坚持下去,直到献血法规定的年龄上限——55岁,“既然你献出的血液能够挽救他人的生命,为什么不坚持下去呢?”
爱的延续:“我要做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事——捐献骨髓”
2007年12月的一天,张德智背着家人来到吉林省血液中心输血医学研究所采集骨髓样本,当他在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书上签下自己名字的时候,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这之后,他偶尔向家人提起打算捐献骨髓的事,却遭到他们的极力反对。妻子说:“一年献4次血就够了,不要再献骨髓。你是家里的顶梁柱,对父母要尽孝道,对孩子要尽职责,如果你有什么闪失,这个家也就完了。”
张德智理解妻子,但想起那些生命垂危的人,因为捐献者的一点勇气、一点牺牲,就能给他们带来生的希望时,他一如既往地选择了坚持。他在心里默默地对家人说:“原谅我没经过你们同意,违背了你们的意愿。这次又让你们失望了。”至今家人仍不知道他要捐献骨髓的事。但他说,到了配型成功,需要捐献的那一天,善良的家人会慢慢理解并支持的。
他一直企盼早日捐献骨髓。因为只有供者和受者的配型完全相同才能实现捐献,几率只有百万分之一,目前中华骨髓库里有150万名捐献者备案,但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只有3050例,需要进行骨髓移植以拯救生命的患者在全国数以百万计。张德智说,如果有一天自己能配型成功,捐献骨髓拯救他人的生命,那将是他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最让张德智高兴的是,通过十几年来一点一滴的影响和沟通,家人对他无偿献血的态度已经从反对转变为理解、支持。他的行为也无声地影响着儿子。一天,14岁的儿子郑重地对他说:“爸爸,我要将无偿献血作为我的成人仪式,我18岁生日那天就和你一道参加自愿献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41岁的他18年义务献血46次还签了人体器官捐献志愿书
血小板降为 0 的患者,接到了一个电话:2 万有血
榜样 | 滴“血”之恩,当涌血相报……
【原创】张继炼:给你一个礼物,生命|生命•健康•行为系列随笔(8)
医生25年献血9万毫升 坦言“只是一种习惯”
致那些用生命的等待热血而不得的人们:“对不起,我尽力了.......该你努力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