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4年经济形势与财税政策走向分析

2014年经济形势与财税政策走向分析

来源:中国税务报 作者:单晓宇
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是:全球经济总体乐观。美国经济已经走出低谷,开始缓慢复苏。预计1年左右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完全退出。欧洲经济已经走出衰退,开始“脆弱”复苏。日本经济出现复苏,但不稳固。对于我国来说,外部经济环境是近两年来较为良性和宽松的。目前国内经济总体平稳,结构调整加快,增长速度略有下降。关键问题是如何认识经济增长速度的回落,把握增长速度的合理度,找准选择宏观政策的标尺。我认为,2014年经济增长的合理度应在7.6%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应控制在3%以内。
  
  我国宏观政策的基调是正确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维持“稳健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不变。稳健货币政策保持中性偏紧。积极财政政策包括结构性减税、控制赤字规模、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四大要点。
  
  需要强调的是,积极财政政策与财税改革的制度建设应统一。政策与制度建设的统一,是使短期政策与长期目标一致起来,避免短期政策牺牲改革和制度建设。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营改增”的思路选择。关于“营改增”有两个思路:全部营业税改为增值税,或将部分行业的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其中第二种思路,即在我国维持增值税和营业税并存格局,不彻底取消营业税,有以下几个理由:
  
  一是两轮“营改增”改革已基本解决了不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复征税问题,除了金融业外(该行业税制有特殊性,需要专门研究和处理),继续扩大“营改增”的必要性不大。
  
  二是其余一些行业的税收征管难度很大,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的成本和必要性值得慎重考虑。
  
  三是两轮“营改增”改革对地方财政影响有限,大约不超过地方税收的10%左右,尚在地方财力可承受范围之内。中央财政可以通过各种微调方式弥补地方收入缺口,中央和地方财力分配格局可以在总体稳定的条件下作适度调整。这样就可能不需要对中央和地方财力分配关系乃至地方税体系作大的变动,体制调整的成本和震动性都比较小。
  
  四是从国际视野看,税制的稳定和简化是最优税制的重要原则,保持增值税与营业税并存局面有利于税制的相对稳定。
  
  五是从国际做法看,增值税在各国有多种模式,各国都是根据本国国情选择和变通增值税制度。根据我国人口和企业数量众多的国情特点,应多从税收征管成本考虑增值税模式的选择问题。
  
  我建议重视第二种思路,实行增值税与营业税并存的税制设计,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的范围应控制在部分行业中。
  
  第二,结构性减税的重点应是小微企业、现代服务性行业和新兴战略性产业。对其余产业和地区性减免税优惠政策应进行系统性的清理整顿。
  
  第三,在推进财税制度改革中,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整合财政资金资源。尤其对于专项资金和专项转移支付的资金,沉淀在财政金库的存款资金应进行重点清理整顿。
  
  第四,着眼制度建设解决政府债务风险防范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地方“第一大税”营业税退出历史舞台
全面营改增惠及960万纳税户
“营改增”开创了哪些新局面
我国金融税制演进:基本轨迹、主要特征及改革取向
“营改增”的意义、前景与建议
柯伟明:近代中国包税制的演进与税制转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