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想成为富婆必看|如何正确的“搞钱”和培养“财商”?

关于我的一切和有用的推文在这里都可以找到哦!

前几天我在网上看到有个全职妈妈发的帖子,让人心里凉的透透的。

大致是老公突然和他说,以后要建立一个家庭账户,夫妻二人每个月都要均等的出生活费,存一笔钱进去当成家庭的花销账户。她作为全职妈妈,老公会从自己的工资里面拨1万当成她的收入。

可是她说家里的房贷就2万多,如果让她也出一半的话,就是1万3千,老公给她发的“1万块钱工资”连房贷都不够,更别提生活费了。

老公回答:那我不管,我目前就只能付你这么多了。

如果孩子上辅导班,那也一人出一半。如果一个人比较强烈想让孩子去,另一个人不太乐意,那么意愿强烈的就出70%的学费。

十几年的夫妻,两个孩子,妻子为了顾家当了全职主妇,耽误了职场晋升的机会。多年的丧偶式育儿后,还被嫌弃不会赚钱不会持家,最后被算计的清清楚楚。

(翻了半天没有找到那个帖子,姐妹们感兴趣的可以去小红书搜搜,也许原po删掉了)

其实我也发现个问题,粉丝里面大家最关心的除了感情问题,其次就是怎么理财。

(说的好像我接下来要推荐理财产品一样……放心,没有没有啦,这篇是经验分享帖!)

我里面也插入了几本关于“培养理财思维”书籍的思维导图,大家可以仔细看看。

其实现在的女性已经没那么渴望爱情了。

为啥?

上面的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啊!更别说你们只是谈恋爱,还没有婚姻和孩子的舒服。

相信如果在“发财暴富”和“桃花满满”二者之间择一,大多数女性都会选择前者吧。

因为爱情是锦上添花,搞钱才是终身事业。

如果让我当个单身的富婆,整天和姐妹吃喝玩乐,逛街旅游,日子也太美好了吧!

反之,为了家庭牺牲全部的自我发展,买个护肤品都要看老公的脸色,这种谨小慎微的日子有个啥意思呢?

你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之前爆火的一个词“深圳女孩”。后来成为了“搞钱女孩”的代名词。

作为改革开发的前沿城市,深圳这个城市已经牢牢地打上奋斗者的标签,越努力奋斗越幸运,就连公交站台广告墙上都打着“来了就是深圳人”这样的口号。

尤其是下面这个图片让我印象深刻呀,虽然没有去过深圳,但看到这张宣传图,竟然莫名神往。你想要的安全感,其实就是“经济独立”呀!

在深圳职场人单身率达到62.4%,加班恋爱不如去冲KPI。

 “搞钱”这个词虽然很直白,但却很接地气。它不是形容物质、势利,而是代表着当代女性的独立。

由于自媒体平台能够轻松传递信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好像能看到一些“天选之子”的人。她们看似赚钱很容易,运气也非常好。

但这些我们所见的“幸运儿”只是所谓的幸存者偏差,大多数人都是通过艰难的学习和打拼来积累财富。作为一名普通人,我们很难拥有一夜变富的运气,但我们可以慢慢培养变富的能力。

为什么当代女性爱“搞钱”?

爱搞钱,一直不是个贬义词。能搞到钱那是本事,是实力的表现。

在社会里面摸爬滚打的女性们,应该能深刻的了解经济独立的重要性吧?

原因一:精神&经济独立

现在的女孩要求的不仅是精神独立,还有经济独立。

一份收入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还是一份生活的底气,更重要的工作是逼迫你成长最好的途径。

原因二:社会压力大

当代女性的压力真的很大,国家放开三胎,专家倡导自己带娃,医院鼓励母乳,社会要求你要独立不能脱节。

这点我是有一些发言权的,虽然澳洲的整体情况没有国内这么卷,但作为妈妈,我们必须面对教育子女的问题。

在家庭中,依旧是妈妈承担更多带孩子的重任。这对全世界的女性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挑战。

但在这个过程中,钱多傍身,没有坏处。“搞钱”不仅仅是赚了多少钱,更重要的是社会对你价值和能力的认可,继而转化成生活的勇气。

“搞钱”的打开方式——培养财商

什么是财商?

财商这个词,是由财商之父罗伯特清崎提出的,代表着财富与自由。

如果你看过几本理财书,就会对这个词非常熟悉。因为“财商”是理财书籍里的重点高频词汇,也是理财书籍主要给我们输入的理念。

财商是一个人认识金钱和驾驭金钱的能力,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在对金钱的应用和把握金钱的规律方面的认知。

大家渴望更好的物质生活,但很多人又缺乏创造财富和管理财富的能力。

想要获得更好的物质生活,不能靠单一的储蓄,因为市场有通货膨胀,社会也在不断变化,唯有通过学习提高财商才有可能跑赢通胀、保留财富。

 如何培养财商

最简单、最入门的是读理财类的书籍,我读过很多理财类书籍,带我入门的是《穷爸爸富爸爸》这本书。我把思维导图放在下面了:

作者Rober在出版这本书之前,已经财富自由,早早享受退休生活。

这本书通过故事的方式向大家传递理财和投资的观念,简单易懂,常看常新。

看这本书时,我还处于理财小白阶段,书中并没有教我如何投资,更多地是传导一种思维方式:先从精神富起来。

当年读完这本书后,我对理财才有了个新认知。

理财是一项系统工程,投资不仅仅是在金钱方面,还在时间、健康、教育上。

例如:

① 要不断地购买资产,而不是购买负债

-那么如何区分资产和负债呢?

-资产是把钱装进你口袋的东西;负债是把钱从你口袋拿走的东西。

在日常生活中人人都买东西,但买什么决定了你未来的财富状况。

例如,你刚花1000买的鞋子,等你穿到脚上,这双鞋100都不值。即使你买的名牌包包也是,别被洗脑说能保值,你去闲鱼上看看是否保值了?

个别真的能保值的限量款,你看你能买到吗?

但若是购买真正的资产股票、债券等,也许就能让这1000元在未来产生效益,这就是钱生钱。把自己兜里的每一块钱当成你员工,当这一元成为你的资产项,它就是你的雇员,一年365天为你工作,努力挣钱,而且它还可以带来更多一元钱。

回头看看,我在通过用奢侈品来证明自己的那段时间,也恰恰是自己内心最匮乏,思想最不安的时刻。

所以需要假借外物来掩饰自己内在的动荡与虚弱。

② 理财观念的转变

钱存在银行的利息赶不上通货膨胀,二十年后的2000块肯定没有今天的2000块值钱。就拿十年前与现在做对比,你也能发现通货膨胀有多厉害。

所以,存银行理财的方式真的不太适合未来的市场,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学习理财和投资,这个理财观念一定要转变。

③ 做好资产的配置

可以将每个月的收入固定的百分比用来储蓄,一部分用来开支,还有一部分作为心愿储蓄。

这样做有几个好处,一是控制了支出,二是能实现自己的小心愿,最重要的一点是,有了自己的固定储蓄,这笔储蓄可以用来投资,还可以以备不时之需。当然,尽可能不要动用这笔储蓄。

④ 用BOSS的角度要求自己

我们不仅仅只需要一个专业技能,还要把自己当做一个公司去经营,去学习会计、投资、市场、法律等多方面知识的综合,才会对增长财商有所帮助。

只发展一项技能,做到精且专,如果顺应市场还OK,一旦整体环境变成对你所拥有技能并不友好的情况,那么你未来的路只能越走越窄。

同时我们还要进行自我管理和人际管理,用“BOSS”的角度要求自己。

⑤ 学会驾驭风险

最先吃螃蟹的人是要依靠勇气的。

风险与收益成正比,学会驾驭风险也是我们做理财需要跨出的一步。

投资基金、股票,首先得明白自己的能力上限在哪?能接受什么样的风险?

如果不清楚市场,盲目投资,不清楚目前自己在做什么,这种投资方式我们一般叫“赌博”,实在无法赞同。

想要在投资中获得成功,就得用自己的知识、财商来减少意外、降低风险。

在投资理财的把控风险的过程中要做好这几点:

做好风险对冲,剩下的才以收益作为首要考虑。

每个人承担风险的能力不同,所以在正式进行理财投资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其中的风险。

✅ 考虑好自己的抗风险能力,确定好首要目标。

我知道很多朋友会跟着一些博主大V买基金,但是千万不要完全照搬照抄。适合他人的不一定合适你,一定要拥有理性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他人保持借鉴的态度即可。

✅ 克服强迫症。

我说的这个强迫症很多人都有,就是账单一出就必须马上还,毕竟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无债一身轻”,但这种强迫症完全没必要。

就拿花呗来说,明明离还款期限还早,也无任何的利息,但很多人还是忍不住还上。

钱最大的价值是可以用来增加资本,记得优先把钱支付给自己,保证不逾期就足矣。这些许压力也许会让你在金钱方面打开思路,有提前还款的习惯的不如先试试改掉。

“你永远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这句话我非常认同。

我们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对这个世界认知的体现,而所亏掉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有缺陷。哪怕靠运气赚了一点钱,最后也会以自己的“实力”赔掉。当财富超过自己的认知时,就会变成一颗绿油油行走的“韭菜”。

所以,提升自己的“财商”才是“搞钱”之门正确打开的方式,说到底,理财是对自身的打理与磨砺,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下面就给大家推荐几部我看过的理财纪录片,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有所收获。

《金钱与我》

这部纪录片只有短短六集,记录的是专业的理财专家帮助个人解决财务问题,时长很短但干货却不少。

剧中的都在自己忽视的、不经意的习惯中产生一系列消费问题。理财专家会根据每个人的特点给每个人设置小挑战,以此来纠正他们的消费习惯。

纪录片里有财务困扰的需要存养老金的个人、想攒钱买房的情侣、为子女存教育基金的父母……这些问题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问题,所以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我们虽然无法照片中理财专家给的解决办法,但可以学会各种省钱小tips。

而且看完纪录片也给我提醒了两点:

定量支出,零碎不起眼的支出加起来也会很庞大;适度购买,不要因为囤积而浪费。

《Rich Brother, Poor Brother》

这是一部时长只有四十多分钟的纪录片,讲诉同父同母的两兄弟,哥哥富甲一方,而弟弟却是一个住在房车里的流浪汉。

影片的开始就展示两人生活的差异,让观众带着疑惑,为什么拥有相同的出生和智力,兄弟俩却如此不同?

从我自己看完后的角度剖析,我认为有这几点原因:

① 对待财富的思维方式,哥哥与弟弟迥然不同。

哥哥曾答应给弟弟买一艘船,但最后却没有能实现承诺,这件事情也成为兄弟两人的隔阂。

白手起家的哥哥能够一步一步打拼成千万富翁,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了解财富的增值方式,只有把资产配置到能够产生更多价值的地方,财富才会越来越多。

买船则属于我们上面提到的购买负债型的消费,一方面是因为船属于消费品,并不能产生额外的价值,买了它并不能让自己变得更富而是更穷;另外一方面,有了船之后,还需要一系列配套的东西,还有各种维护成本,这样花费只会越来越多。

(大厨最近在看码头房,我给他算了一下,临水物业一年就将近1万刀,而一艘船的维护费也4000刀左右。养一个船,相当于供一个孩子上私校的钱了!)

但弟弟却认为哥哥太过吝啬,即便很富有但仍然不敢买这种能让自己享受的东西;并且认为哥哥总是利用别人的弱点挣钱,就是个资本主义。

② 哥哥比弟弟更加自律

在自我管理方面,哥哥明显要比弟弟更加自律。弟弟热爱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没有意义,甚至愤世嫉俗的事情上。而哥哥多来年,总是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倾注在“搞钱”上。

《无节制消费的元凶》

之前推荐过几次,这是一部精心编排的纪录片,条理清晰地介绍了现在消费活动中的种种"陷阱"。

我提取纪录片中的两点,做个介绍:

① 贩卖焦虑

商家通过贩卖焦虑让大家更“卷”,进而刺激消费。这是生活中我们常见的一种营销手段,在看完这部纪录片、了解原理后,希望大家都能不再焦虑。

② 儿童心理

儿童心理是指“我喜欢这个”“我现在就要”,无需理由也不想等待,这应该就是商家口中的儿童消费心理。有些产品被捆绑上“情怀”,搭售“故事”一起卖。

例如迪士尼、哈利波特周边,对此我保持中立态度,因为有时枯燥的生活需要这些“故事情怀”来润滑~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所以,还没有理财观念的你,从现在开始,养成记账、节约、存钱,理财等的习惯,做财富的主人,每个人都可以达到经济独立。

希望看了我文章的朋友财商都越来越高呦!

朋友们记得经常来看看我呀,

可以把我设为「星标」☆~

步骤如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没野心只能一辈子当穷人 寻找捷径成为富翁
能改变人生的10个理财习惯 步步为赢
为您打开一扇理财大门(2)
提高你的财商FQ
改变你的财务人生—理财
真正的财富是拥有“现金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