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界首市的诞生丨界首市解放初期的教育情况

界首市解放初期的教育情况
界首解放以前,由于历代统治者的残酷压榨,加上不时发生自然灾害,劳动人民生活十分困苦,没有读书学习文化的机会和条件,文盲遍及城乡。抗日时期界首畸形发展,繁盛一时,城内建有公立小学3,保办国民小学3,公私立中学4,但在校学生占当地青少年比例甚少。至1946年前后,各校相继停办,城内唯有私塾20余家,塾师28,学生498人。
1947年界首解放,市民主政府十分重视教育,在对私塾进行整顿改造的同时,积极恢复创办学校。翌年6,市民主政府正式设立了文教科,随即恢复创办了豫皖苏边区界首中学和界首市立完全小学。市长乔道三亲自兼任豫皖苏边区界首中学校长,由知名人士贺升平任副校长,董种珊任教导主任,曹川林任教导副主任;另以太和人士张勉之任界首市立完全小学校长,政府派干部王开杏任副校长,李梓任副教导主任。

界首市第一小学团小组

鉴于入学儿童人数众多,居住分散,1949年界首市立完全小学又于河南岸建立分校,当年以界首市立完全小学本部改名为第一小学,分部改名为第二小学。同时政府发动群众办学,实行公办与民办并举,市内出现办学热潮。至1951年全城先后创办了勃勃小学、建国小学、树人小学、复兴小学和工人子弟学校。时6所小学共33班,学生1655人。市郊农村也普遍办起了小学,翻了身的贫苦人民的子女,从此有了上学的机会。随着公办、民办、民办公助小学的兴起,私塾在全市逐渐消失。
1952年小学由政府统一接收,民办改为公办,民师转为国家教师,工资由国家拨款,办学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市内小学6,人学人数增至2700,为61个班。同年,分别改工人子弟学校与树人、建国、复兴小学为界首市第三、四、五、六小学。
建民小学——19512月创办,位于城内沙河南岸的碑楼街。1950年冬,由碑楼街干部戴明恩、西平街干部刘春芳牵头,公安派出所所长刘书进支持,经市文教科批准创办民办建民小学,刘春芳为负责人。开始设一、二、三年级3个班,80多名学生。1952年扩大到4个班,学生160余名。1953年扩大到6个班,200余名学生。后并入第二小学。
勃勃小学——1948年底,市文教科员史波(1949年秋任科长)找刘明理谈话,要他在沙河北岸、城西部办一所小学,市长乔道三,宣传部长曹川林也曾和他谈话鼓劲。经筹备,学校于19492月开学,取名为界首市民办勃勃小学,开始共3个班,分设在市政府院内和张庄一处地主的房子里。1949年秋,两处合并在一起,借用义善堂公所(一教会组织)作教室,增设5个班。1950年由市政府接收,并入工人子弟学校。
建国小学——创办人即第一任校长陶廷襄。1950年秋,陶廷襄按当时界首市文教科的部署到郭家祠创办建国小学,得到校董会郭敏斋的有力支持。陶离开学校后,田洪凯继任校长;田调走之后,郭汝藩任校长。建国学校初期全校有一、二、三、四个年级4个班,近300名学生。1952年改为公办学校,更名界首市第五小学。这时学校有7个班,200多名学生,马怡秋调来当校长。此所学校即今界首市回民小学。
树人小学——创办于19502月。由几位热心教育的回民青年洪仁科、马志刚、杨春华、张杰等人出面协商,聘请陶廷襄任教,报请界首市文教科批准,校址初在清真寺对殿火星庙、东灶庙,办公在罗祖庙(三院四处),有3个班,学生120余人。1950年秋,动员刘当家将里门公所让出作校舍,又发展李广太、李治安、范可久、袁朝国、蔡恩普一批回民教师,刘庆武调任校长,后又调荣文思、马慈涛任校长。因学校发展较快,又在大义门南西侧借民房作校舍,由范可久负责。1952年改树人小学为第四小学,范可久负责的小学升为第七小学。
复兴小学——19507,党中元受市政府文教科委托创办,校址设在复兴街(现为工农街)一四合院中。初期有4个班,到1951年为8个班,300多名学生。1952年增至12个班,学生500多人,改名为第六小学。
界首市第五小学团小组合影
随着小学教育的普及发展,为了培养师资,提高教学质量,1952年在界首市西郊筹建安徽省界首师范学校,王犁任校长。翌年9,该校正式落成开学。界首市第六小学作为师范学校学生实习的基地,1953年遂改名界首师范附属小学,校长仍为党中元。

1953年7月28日,界首第五小学校第四届四年级毕业师生合影
在发展学校教育的同时,全市城乡广泛开展了群众性的扫盲识字运动。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1949年首次举办了文化学习班,共790人参加学习。19503,为贯彻“全国第一次工农教育”会议精神,全市兴起了识字学习热潮,一时早校、夜校、冬学、民校蓬勃发展。是年参加冬学学习的达5017,转入常年民校的2470人。1952年市政府成立扫盲委员会,下设办公室,配备专职干部,以加强对扫盲工作的指导;又于街道、市郊成立了速成识字法推广站,进行教学辅导。全市总计参加学习的6436,占当时总人口的17.3%。在机关由市委组织部直接领导也单独成立了业余文化学校,吸收缺少文化和文化水平偏低的干部参加学习,配备专职教师进行教学,提高了整个干部队伍的文化素质。

1949年4月23日,界首市第一期职工干部学校毕业留影纪念

此外,在市委直接领导下,市工会、青年团委等群众团体还分别举办了训练班,对基层干部进行了培训。其中职工干部训练班(又称职工干部学校)第一期于1949年春开办,为期10,学员92,全为各业工会基层干部,正副校长分别由市长乔道三、市委副书记王正兼任,正副教导主任分别由市委组织部长赵超、市工会筹备会主任晏万新兼任,各市委委员任教员。教学内容分为时事教育、阶级教育、工人与共产党的关系和工会的性质、任务以及党的城市工作各项政策等。通过学习,学员普遍提高了政治认识和阶级觉悟,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坚定了工作的信心,推动了职工工作的开展。此后,此职工干部训练班又举办了多期,收到同样的效果。
资料来源:《界首市的诞生》(魏嵩山主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界首市第一小学赋
校长能不能主动结识学生?
关于解放初期盛泽中小学教育状况的回忆
我这一生中的点点滴滴——(二)
追梦(91)~幸运
女教师话说“色魔”校长:拒绝潜规则很痛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