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巴基斯坦少女马拉拉:历史上最年轻的诺奖获得者

   北京时间2014年10月10日,诺贝尔和平奖公布,年仅17岁的巴基斯坦女孩马拉拉·尤萨夫扎伊荣摘这一桂冠,成为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奖得主。

1997年7月12日出生的马拉拉在巴基斯坦西北部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风景如画的斯瓦特山谷长大。马拉拉父亲齐亚丁担任一所学校的校长,一直致力于推动教育事业。塔利班武装2007年占领了斯瓦特地区。塔利班一直试图把自己那一套教规强加给民众,他们禁止民众从事娱乐活动。塔利班组织认为,女孩不应该上学,并关闭了当地的女子学校;如果没有将自己从头到脚裹得严严实实并有一位男性亲戚陪同,她们甚至不应该出门。

马拉拉的父亲开办了几所学校,收留了超过1000名学生。对开办学校的原因,齐亚丁解释:“伊斯兰教教导我们,接受教育对男女来说都是必须的,这也是先知的教义。教育是光明,无知是黑暗,我们必须从黑暗走向光明。”父亲的坚定信念影响了马拉拉整个成长历程。

2009年1月15日,塔利班发布教育法令。炸毁了100多所女子学校,并发布法令称2009年1月15日起,禁止女孩上学。身为斯瓦特国家和平委员会主席的齐亚丁,冒着死亡的威胁对抗塔利班,拒绝取消学校正常的教学。在父亲的鼓励下,时年12岁的马拉拉开始公开反对塔利班的限制。她组织成立马拉拉教育基金会,帮助斯瓦特的穷困女孩上学。马拉拉在多次演讲中挑战塔利班,质问“塔利班怎么敢剥夺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马拉拉还指责巴基斯坦总统,说如果总统的女儿住在她的小镇上,他一定会确保女子学校继续开办。

2009年下半年,马拉拉成为当地的儿童教育会主席,开始了她的政治活动。当时,英国一家新闻机构——英国广播公司(BBC)——请她撰写博文记录自己的生活。自此,马拉拉开始为BBC撰写个人网志。马拉拉给这一系列日记起了一个笔名叫Gul Makai,普什图语中意指矢车菊,同时还是当地很多民间传说中女英雄的名字。在博文中,马拉拉以儿童的视角和笔触来讲述塔利班统治下的生活,她描述了自己仅仅只为了上学而做的各种斗争。

马拉拉自述,“马拉拉”的意思是“被悲伤击中的”女孩。在BBC的“Diary of a Pakistani schoolgirl”(巴基斯坦女学生的日记)专栏中,马拉拉在生活的点滴记录中,流露出一名12岁少女超乎同龄人的、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思考。

“塔利班颁布了法令禁止女孩上学,这让我很害怕。一路上,我听到一个男人在喊‘我要杀了你’,惶恐着加快了步伐。有惊无险的是,他只是在讲电话,也许是在威胁电话那头的人。”“27人的班级,今天只去了11个,人数一直在减少。我的三个好朋友已经跟随家人,分别转去了白沙瓦、拉合尔和拉瓦尔品第。”“今天我很开心,因为政府和军方达成了一项和平的协议。今天的直升机也飞得很低,我的堂妹说,随着整体和平环境的到来,直升机终有一天也会完全降落的。下午,人们开始在街上散步。我的朋友看见我,跑过来拥抱我。她说她多么渴望能走出房间,因为她已经被关在房里好几个月了。我们满怀希望,好像女子学校也重新开学一样。”

马拉拉不停地写博客,告诉世界塔利班的真相。尽管为了保护自己的身份,博文在发表时用了笔名,但她还是逐渐成了一个公众人物。马拉拉的博客引起了美国媒体的关注,在随后的日子里,美国《纽约时报》为她和她的家人拍摄了一部纪录片。由此这个立志要当医生的小女孩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此时,斯瓦特地区的反恐行动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

 2011年,塔利班烧毁斯瓦特的女子学校。在接受CNN采访时,她说:“我有玩乐的权利,我有唱歌的权利,我有说话的权利,我有逛商场的权利,我有大声说话的权利。”“当然,让她去写博客是很冒险的”,齐亚丁告诉BBC,“但是我认为,不去揭露事实会是更大的危险,因为这样我们可能最终为这种粗暴的恐怖主义和极权主义而让步。”

马拉拉在博客中控诉塔利班暴行、提倡女性接受教育的权利,逐渐引起外界关注,但也激怒了塔利班。她在《我感到害怕》(I Am Afraid)中写道,“昨晚,我做了一个可怕的梦,梦见了军用直升机和塔利班。”谁知一语成谶。

2012年10月9日,马拉拉在放学回家时,一名身着警服的塔利班武装分子拦下她所坐的校车。枪手登上校车,厉声询问:“你们谁是马拉拉?快说,不然把你们统统毙了。”在确认身份后,朝她的头部和颈部各开了一枪,并开枪打伤了另外两个女孩。

子弹穿过她的头、颈,嵌入肩膀,15岁的马拉拉一度生命垂危。在白沙瓦市的军队医院,医生实施外科手术,成功地取出了她肩部的子弹。军方的一名消息人士告诉媒体,当局原本准备送她出国,但她目前伤势太重,不宜转院。美国白宫发言人杰伊·卡尼表示,如有必要,美军愿为这名少女提供交通和治疗。

马拉拉受袭震惊了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政府拿出10万美元悬赏枪手,民众对袭击马拉拉的枪手感到无比愤怒,并激起了一场跨民族宗教的声讨浪潮。这一枪击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起广泛关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谴责塔利班枪击一名14岁的巴基斯坦女孩,潘基文的发言人内西尔基“呼吁迅速将这一令人发指的卑鄙行径的肇事者绳之以法”。“秘书长对马拉拉·尤萨夫扎伊倡导受教育权利的勇敢行动深为感动,受教育权利在《世界人权宣言》中有明文规定,”内西尔基说。

伤势严重的马拉拉后被送往英国伯明翰伊丽莎白女王医院接受治疗。医生抢救回了马拉拉的生命,并通过手术补造她的颅骨,在她耳中植入了助听器,使她恢复了听力。很幸运,子弹没有伤到她的大脑,马拉拉最终奇迹般康复。

塔利班曾宣称对此事负责,塔利班发言人声称他们试图谋杀马拉拉是因为他们把她看做是“西方文化的代表”,而且她“反对伊斯兰教”,并说如果马拉拉逃过一劫,一定会“再想办法追杀她”。塔利班还威胁马拉拉的父亲,因为他开办的学校允许女孩读书。

为了保护马拉拉一家,巴基斯坦政府任命马拉拉的父亲在巴基斯坦驻英国领事馆担任一个教育职位,这样一来,他们一家人就能在英国这个欧洲国家开始新的生活。2013年1月4日,马拉拉康复出院。3月19日,她换上新校服,在伯明翰就近入学埃德巴斯通女子高中。

“今天你们看到了,我还活着。”马拉拉·尤萨夫扎伊在幸存后的首次采访中如是说,“这是我的第二次生命,我想履行职责,我想为人民服务。我希望每个女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教育。”

伤愈后,马拉拉继续投身于提倡妇女和儿童权益的活动中,成为争取平等教育权利的年轻斗士。在巴基斯坦,几乎有70%的男性可以读写,而女性只有40%。2010年登记入学的女性只有60%,这就意味着每三个女孩中至少有一个不上学。马拉拉说,她想成为政治家,这样她就可以推动巴基斯坦的教育体制改革,使女孩们可以自由地上学。

2011年12月,马拉拉被巴基斯坦政府授予“国家青年和平奖”,并成为这一奖项的首位得主。2012年4月,马拉拉登上《时代》杂志封面并被选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百人之一,成为仅次于奥巴马的2012年度第二大人物。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于2012年11月10日宣布将每年7月12日(马拉拉生日)定为“马拉拉日”。

2013年7月12日,在马拉拉16岁生日那天,马拉拉在联合国为“马拉拉日”发表演讲,她第一次公开讲述被塔利班袭击经过。曾经在枪口下面对死亡威胁,头部重创的马拉拉以最响亮的声音说:她永不会在威胁中后退和倒下,一定要为弱势孩童,特别是女孩发声,争取和实现平等教育权。“今天,我关注女性权益和女童教育,因为她们承受最多的苦难。”

谈到向她射击的塔利班凶手,她说,“即使我手上有支枪而他站在我面前,我不会射杀他。这是我从穆罕默德先知、耶稣和佛陀身上学得的慈悲。这是我从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King)、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和穆罕默德·阿里·真纳(Mohammed Ali Jinnah)身上学得的变革之遗产。这是我从甘地(Gandhi)、帕夏汗(Bacha Khan)和特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身上学得的非暴力哲学。这是我从父母身上学得的宽恕。这是我的灵魂告诉我的:爱好和平,爱每一个人。”

她指出:“我们的书籍和我们的笔是世上最强大的武器。”马拉拉说,“如果一代人没有拿过笔,就会接受恐怖分子递来的枪支。”对抗极端主义,最佳的方法就是教育下一代。马拉拉动情地说:“看到黑暗我们认识到光明的重要,在沉默中我们认识到声音的重要。同样地,当我们在巴基斯坦北部的斯瓦特,当我们见到枪械时,我们认识到笔与书本的重要。有一睿语叫‘笔比剑锋’。确实如此,极端主义者害怕书与笔,他们害怕教育的力量。”“一个孩子、一位教师、一本书和一支笔可以改变世界。教育是唯一的答案。教育为先”。她的努力获得广泛认同,曾获颁荷兰海牙儿童和平奖和美国哈佛大学人道奖等。

有媒体指出,如果没有一年前那次举世震惊的枪击案,现在年仅16岁的她或许还在以自己微薄的力量和有限的影响力在塔利班组织的高压统治下挣扎,在维护妇女和儿童受教育权的道路上艰难前行;她还要每天把书本藏在披巾里,经过一堆无头尸体,前往心爱的学校上学。如今,从死亡线上回来的她非但没有动摇信心,变得怯懦,反而更加坚信教育的力量,变得更加坚强。

2013年10月8日,被塔利班枪击头部、大难不死的巴基斯坦小姑娘马拉拉出版个人回忆录《我是马拉拉》(I Am Malala)。“我希望这本书能让全世界读到,这样人们就能认识到有些孩子要想接受教育是多么艰难。”马拉拉说,“我想讲我的故事,可这也将是6100万失学儿童的故事。我想让它成为这场运动的一部分,让所有的男孩子、女孩子都能得到上学的权利。这是他们的基本权利。”

如今,柔弱的马拉拉不断出现于国际舞台的各种场合,以其稚嫩的声音大声疾呼:“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止我们。我们会为自己争取权益,我们会为自己的声音带来改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7岁诺奖得主马拉拉的日记
马拉拉:欲用毕生精力争得儿童受教育的权利
枪口下的女孩马拉拉
因为话多她挨了一枪,大难不死话更多,多得17岁拿下诺贝尔奖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马拉拉:全世界的偶像 巴基斯坦的弃儿
马拉拉和萨蒂亚尔希获得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