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掷出窗外”

    在人类神会发展过程中,只有很少的文学作品能够改变历史的进程。厄普顿·辛克莱的《丛林》就是这样一本书。

厄普顿·辛克莱(Upton Sinclair,1878–1968年),美国作家、社会改革家,也是最负盛名的揭弊作家之一,创作了不少揭露社会弊端的作品。

1878年9月20日,辛克莱出生于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市,祖上是名门贵族,传到他的父亲时,家境已经破落。辛克莱的父亲以卖酒为生,收入微薄,后全家迁居纽约。少年的辛克莱一边工作,一边求学。后来在纽约市立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读书。15岁开始给一些通俗出版物写文章,靠稿费维持生活。

为了获取工人生活的第一手材料,他来到芝加哥,对这里的劳工情况进行调查。辛克莱根据其在芝加哥一家肉食加工厂的生活体验写成纪实小说《丛林》(The Jungle,也译做《屠场》),最初在1905年连载,随后在1906年成书出版。该书暴露了肉类加工企业污秽不堪、令人作呕的肮脏环境和欺骗行径。

《丛林》是一部记实性小说。当时美国社会正处于资本主义的初级阶段,资本家的唯利是图和社会管制的严重缺失,使食品安全和卫生处于令人恐怖的状态。小说题名为“丛林”就是一个隐喻——谴责资本主义制度下污秽不堪的现实及其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在美国芝加哥某地,座落着一个家族的联合畜产品加工厂。工厂具有代化大生产的优越性:生产高效率,资源充分利用,一小时可以宰杀500头牛。

来自欧州某国的打工仔得到了一份一小时挣17.5美分的工作,简真高兴得要命。然而他很快就发现这个工厂实际上是黑暗和罪恶魔窟。从欧洲退货回来的火腿,已经长了白色霉菌,公司把它切碎,填入香肠;商店仓库存放过久已经变味的牛油,公司把它回收,重新融化,经过去味程序,又返回顾客餐桌;公司的技术人员想方设法把发臭的肉类去掉异味,为此发明了添加硼砂、甘油;技术员们靠调味剂和染料就可以把同一种鸡肉做成松竹鸡、子鸡等不同品种的罐头;绵羊和羔羊肉都来自山羊身上……

更令人毛骨耸然的是,在油脂提炼车间,一个工人掉到大钢罐里,人们最后从中捞到了他的骨头,而他的肉身已被添加到驰名全国的“猪板油”!在香肠车间,仓库的生肉在地板上堆成垛,站在高处用手掌抹一把顶部,就能抹出一把老鼠屎;工厂为控制成群结队的老鼠,到处摆放有毒的面包做诱饵,工人却漫不经心地将毒死的老鼠和生肉一起铲进绞肉机的进料漏斗;车间没有专用洗手池,工人就在一个水槽里搓洗油污的双手,而水槽里的水是要配置调料加到香肠里去的;掉在地上的生肉沾满尘土和锯末,从没引起人们注意;人们早已习惯在肉锭上走来走去,甚至直接在上面吐痰,而有的工人竟然是结核病人……

“我打扮得和那些工人们一模一样,我发现只要拿着一只食品桶,我就能随处走动。”辛克莱叙述他对芝加哥肉类加工场的乔装调查。“腌渍车间的工人走来,大老远就闻到他们一身的腥臭气。他们在腌肉的同时,把自己也腌透了:先是指尖发炎,脓肿,随后指甲脱落。老工人的手指,比别人短了一截。在另一个加工车间,工人们长期在只有四尺高的架子下工作,几年下来,工人弓腰缩肩,两腿罗圈,双手摇摆,状似一只只黑猩猩在树丛里乱钻。”

辛克莱用小说的形式揭露了这些令人发指的、活生生的现实,引起了美国甚至整个西方社会的极大震动。

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也在吃早餐时读到该书,突然“大叫一声跳了起来,把口中尚未嚼完的食物吐出来,又把盘中剩下的一截香肠用力掷出窗外。

媒体及时把总统掷出窗外”这一细节披露了出去。紧接着,《丛林》引起了美国上层乃至全国人的愤怒。总统西德·罗斯福收到了全国各地寄来的许多本《丛林》,各界人士都希望总统关注美国食品卫生。

在访问白宫后,辛克莱又以连珠弹般的信件,致信总统,把来自全国公众的来电来函悉数告诉总统,揭发美国各地令人堪忧的食品安全状况,令总统不胜愤怒、感慨连连。罗斯福总统为辛克莱的牛虻式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又多次邀请辛克莱到白宫与之一起探讨,谈论小说内容的真伪和美国食品生产加工的现状,如何铲除美国社会这一病态的“丛林现状”。

《丛林》尽管是小说,然而它是纪实题材,辛克莱的几乎所有揭发都很快被独立的调查所证实。“我原来是想唤起公众的同情心,”辛克莱在他的《丛林》一书出版后说,“但一不小心我却使他们胃口大倒。”很多报道都这样说。

《丛林》在美国迅速走红。与小说的热销相反,《丛林》刚出版时,美国肉食品销量大减,出口欧洲的肉类骤然下降50%,肉食品制造业大为恐慌。小说一发表,立即招致了来自全国肉类加工商的一片挞伐和责骂。辛克莱像撒胡椒粉一样在全国媒体发表大量文章和声明,为小说中的细节作辩护。辛克莱鼓动总统,派出人员实地考察,可以证明他的小说并非虚构。虽然总统派员考察的消息被泄漏,芝加哥的食品加工业一片紧张,各工厂做了许多表面化的清洁工作。然而,考察员经过明察暗访,还是做出了“食品加工业的现状,令人厌恶”的评语。

借助《丛林》出版后舆论的压力,罗斯福求助于司法程序解决问题。1906年6月30日在参议院,具有历史性的《纯净食品和药品法》获得通过。这项新法律于1907年1月1日生效。它规定:禁止商品贴假商标,禁止在美国国内制造和运输掺假食品和药品。

1907年5月,在总统的敦促下,国会通过立法,要求所有供人食用的肉类产品在包装运输之前必须经过检查。美国组建了以威利博士(Dr. Wiley)为首,共11名专家学者组成的班子,成立了最初的“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在以后的25年里,威利博士和食品工业资本家以及一些政客作艰苦的斗争。与此同时,由于美国和整个西方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逐步走向成熟,美国的食品安全卫生管理因辛克莱及其作品《丛林》上了一个台阶,渡过了初期原生态的恐怖无序状态。

辛克莱的小说一出版,马上引起连锁反应,在很多国家引起轰动效应,很快翻译成17种文字,一时成为世界范围的热销书。据说在欧洲,辛克莱甚至比在美国受到更广泛的赞誉,被称为小说界的“美国易卜生”。他使人们懂得,“参与是一个公民应尽的职责”。通过“参与”,他们是有可能改变社会的。作为英国首相的邱吉尔说:这部可怕的书刺穿了最厚的脑壳和最硬的心。它改变了美国食品制造业,人们把1906年看作美国食品工业发生巨大转折的一年。

辛克莱原来是想通过小说反映新移民和下层劳工阶级的困苦,唤起美国公众的同情心,宣扬他的社会主义思想。小说的最后,主人公终于悟出了只有实现“企业公有化”,才能消灭这些黑暗现象和彻底改造食品业。辛克莱加入了社会主义者游行行列,并坚信:未来的工厂,是属于工人阶级的。

辛克莱自己经常称,人们误读了《丛林》:他并不希望人们将其仅仅当作“暴露肉类企业的作品,而是应当作为他刚刚开始信奉的社会主义所作的宣言。”他说:“我瞄准的是公众的心脏,但却打在了腹部。”结果却变成整顿和规范食品加工业,给美国人带来了纯净的食品。

辛克莱对自己的小说有一段评论:“我本意是要打动公众的同情心,不料却弄翻了美国人的胃口。”他不无幽默地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1967年,当新的食品法签署时,为奖励辛克莱的功绩,年迈的他又一次被邀请到白宫作证,回顾那段不平凡的历程。他说,无论做什么,“社会公正”这几个字一直刻在他心上,是他终生信仰和为之战斗的目标。在美国,许多人建议高中或大学把“丛林”列为推荐读物,让年轻一代了解美国的食品工业界曾有过的一段肮脏的历史。

到了21世纪,他的小说在美国基本被遗忘。令人欣慰的是,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名言跨越辽阔的大洋,传到了中国。2011年,复旦大学25岁的研究生吴恒和34名网络志愿者创办了一家网站,名字就叫“掷出窗外网”。

 有报道说,2012年5月3日,“掷出窗外网”因为两小时内出现25000多人次的超负荷流量,一度引发瘫痪。面对国人如此的关注,吴恒如是说:“把食品'掷出窗外’的,不应该只有美国总统,而应该是所有对食品安全不满的人。一个世纪前的美国食品生产行业处于'丛林状态’,今天的中国食品生产行业的一些角落同样处于'丛林状态’。扫帚不扫,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事情自己慢慢变好,需要外界的动力与刺激。”

“掷出窗外”不仅可以表明消费者自身对不安全食品的抵制态度,而且唤醒公众把不安全食品暴露在“窗户”外,从而引起“路人”的关注,引导整个社会抵制不安全的食品。吴恒的话掷地有声。

我们期待着吴恒的“掷出窗外”能够改变历史的进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法律博客从小说《丛林》及其影响看食品安全卫生
人人阅读 · 100多年前,他凭一己之力改变美国食品药品的安全监管制度
[转贴为了不再把香肠扔出窗外——美国总统老罗斯福力推《纯净食品和药品法》出台
重读 厄普顿·辛克莱《屠场》
《屠场》:一本改变美国食品安全史的社会主义小说
《屠场》 促使美国食品安全法案出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