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岛第93期活动纪要:大宋朝衰亡之痛

文澜读书岛2021年第23期

(总第93期)活动纪要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分享嘉宾:劳月

分享时间:2021年11月20日下午

分享地点:浙江图书馆集体视听室

录音整理:姚若渔

文字编辑:劳月


劳月:各位书友,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到文澜读书岛!文澜读书岛是由浙江图书馆主办、钱报读书会协办的一档阅读沙龙活动。欢迎大家的关注和参与!

今天这场活动是2021年文澜读书岛第23期活动,总第93期。今天是文澜读书岛宋韵系列分享的第七场阅读分享会。今天我们分享的是赵冬梅教授的《大宋之变:1063—1086》。

两个星期前,我们在南宋书房分享了吴钩的《宋仁宗:共治时代》。从那本书里,我们了解了宋仁宗在位的42年是宋朝乃至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最清明、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盛的黄金时代。而今天这本《大宋之变》正好接着《宋仁宗:共治时代》来讲述宋朝的历史。

今天没有其他的分享嘉宾了,由我来给大家分享我的阅读体会。和两周前陈谊博士的专业讲述不同,我今天完全是从历史门外汉的视角来分享的,或者用陈谊博士的话来讲,从文学爱好者的角度来阅读这本书,阅读这段历史。我只挑有意思的读,挑好玩的读,然后给大家作一点分享,仅供大家批评。

一、大宋朝由盛转衰

从宋仁宗的太平盛世,到宋徽宗手里的靖康之变,北宋灭亡,究竟发生了什么?60年间,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大宋朝,为什么突然就遭遇灭顶之灾?

赵冬梅教授的《大宋之变》以司马光为主线,深刻剖析了英宗、神宗两朝政治斗争对宋朝的伤害,认为从英宗即位到司马光去世的这24年,是宋朝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

我们首先简述一下这24年的重要事件:

宋仁宗一生有16个孩子,其中3个儿子,一个都没活下来。他不得不在宗室子弟中招了赵宗实(后来的宋英宗赵曙)为养子。有趣的是,赵宗实的父亲濮王赵允让年幼时也曾被召进宫“招弟”,后来仁宗赵祯出生,赵允让就回了自己家。

仁宗对自己的无子始终不死心,直到中风时,一直没有正式立太子。在惊惧担忧中长大的英宗,心里承受了巨大压力。登基第五天,32岁的英宗就疯了。无法大殓,无法临朝,只得由曹太后垂帘听政。接着,英宗多次称病无法临朝,又和曹太后发生了矛盾。在宰相韩琦的支持下,英宗夺回了皇权,却又陷入了濮王名义的争执。他亲政两年零八个月,讨论濮王尊崇就用去了将近两年。

1067年,英宗去世,20岁的神宗即位。当年,神宗任命司马光为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命开经筵,讲《通志》,并赐名《资治通鉴》。接着,他又召王安石“越次入对”,两次长谈,听取治国之策。王安石奏上《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勉励神宗效法尧舜,“挺身做一个大有为之君”。于是,两位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司马光和王安石走到了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央。

1068年,因为一桩普普通通的杀人未遂案,司马光和王安石有了第一次正面交锋。山东登州妇女阿云被控图谋杀死自己的丈夫阿大,致其重伤。登州知州许尊认为阿云有自首情节,判处阿云流放2500里。一时舆论哗然,大理寺介入此案,判决绞刑,但神宗批示免其死罪,判终生编管(无期徒刑)。许尊不服,上诉刑部。刑部判决和大理寺一样,并认为许尊审判失当,应缴纳罚款。许尊再次上诉,神宗命翰林学士重审。在谋杀罪是否适用自首减刑问题上,司马光与王安石意见迥异。最终神宗站在王安石和许尊一边,适用自首减刑,阿云被流放。这场交锋展示了当时官场包容大度、自由活跃的气氛,但神宗对王安石的“偏听独任”已经让人感受到独断专行的隐忧。

接着,神宗和王安石开始变法,先后推出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以及军事方面的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等,力图扭转北宋积贫积弱的局势。反对王安石的人一个一个被赶出中枢。神宗企图以枢密副使的高位,换取司马光的停止批评,但被拒绝。1071年,司马光退出中央政坛,隐居洛阳,全心全意编撰《资治通鉴》。

司马光归隐的15年,王安石全面推行变法,理财富国基本成功,财政困局终于扭转。但是,在对外征战上,宋朝依旧得少失多。1085年,宋神宗病逝。次年,王安石病逝。一直强烈反对变法的高太后垂帘听政,立即起用司马光为宰相。重新站上政坛巅峰的司马光却未能力挽狂澜,被激烈对立的新旧党之间的口水淹没。垂帘听政的高太后又缺乏治国经验,以致大宋朝在官僚集团白热化的政治斗争中一步步走向衰落。几年后,宋徽宗听任蔡京谗言,把元祐年间司马光、文彦博、苏辙、苏轼、黄庭坚、秦观等三百零九人列为奸党,将姓名刻石颁布天下,永不任用,更是将这种党争发展到极致。


二、有缺陷的伟人

司马光与王安石,就像诸葛亮与周瑜,是一生之敌。后世对两人也毁誉参半。说好的捧到天上,说坏的贬到地下。但是,无可置疑的是,他们都有伟大之处,也都有致命的缺点,是有缺陷的伟人。

司马光温良谦恭、刚正不阿,是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却不是杰出的政治家。他最大的贡献是主持编撰了294卷300多万字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精神文化遗产。但是,在政治上,司马光却是保守和幼稚的。在生命最后18个月,他走上宋朝政治舞台的最高峰,却一事无成,黯然消逝。有言官要弹劾当时的宰相蔡确和枢密院长官章惇,司马光居然劝言官等等,等他们自行辞职。因为这才是理想的政治生态,可见司马光迂腐之至。

王安石,人称“拗相公”,有远见,有胆识,有气魄,有能力。他的变法改革迅速取得成效,扭转了宋朝积贫积弱的现状。但是,他却极其固执、执拗,为人偏狭,爱走极端,任用奸佞小人,把宋朝宽容的政治风气毁坏殆尽,造成了官僚集团和士大夫的分裂。司马光评价他:“人言安石奸邪,则毁之太过;但不晓事,又执拗耳。”

看历史人物,务必一分为二。既看到他们的功绩,也看到他们的问题。既看到他们的长处,也看到他们的短处。司马光有《资治通鉴》,王安石有变法革新,就足以称为“伟人”,不必去苛求古人。

三、文人的悲哀

从司马光和王安石身上,我看到了文人深深的悲哀。

司马光是最典型的中国传统文人。他“忠信孝友,恭俭正直,博学无所不通”(苏轼语),但是却缺少动手能力,一旦让他执政,便手足无措。神宗死后,司马光就任宰相,提出缺乏可行性的役法改革方案,居然连他的学生都不赞成。南宋吕中说:“因其利而去其害,那么,两种役法都可行。可惜,熙宁年间提拔的主张雇役,元祐年间提拔的主张差役。是非曲直,全无公心,令人叹息。”

王安石是另一类中国传统文人,以振兴天下为己任,锐意全盘改革,革除积弊,但却不知妥协,爱走极端,排斥异己,最后把自己的变法也整进了死胡同。开封府知府郑獬因为一件谋杀自首案欲挑战王安石的新规,要求面君陈述自己的意见。当时任副宰相的王安石趁宰相富弼病假、曾公亮出差之机,越俎代庖签了调令,让郑獬面君的资格都没有。

从他们两人以及后来的党争看,我们分明看到“文人相轻”四个字。因为新旧党争,宋朝的士大夫阶层严重分裂,几十年难以修复。宋仁宗时代敢于直言的言官风采演变成官员阵营之间的恶意攻击。这种结党营私“翻烧饼”的恶劣风气,一直延续到明朝。这是文人致命的弱点。

再展开看宋朝的历史,正如两周前陈谊博士所说:“文人离现实比较远,很容易陷入自己构画的美好蓝图里去,执行力太差。”文人可以当言官,发发议论,但成为宰相,成为皇帝,就不一定是那么回事了。宋徽宗是个很好的文人,作为皇帝却是一个典型的昏君。司马光也是,编得了《资治通鉴》,点评历代君王得失犀利深邃,却治理不好宋神宗留下的这个烂摊子。

所以,看到文人的弱点,不去做自己做不了的事,显然是有必要的。

下面是分享时间,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

书友:刚才劳月老师讲到了文人,我突然想到以前读过的一本瞿秋白的《多余的话》。

劳月:对,他也是非常典型的文人,却是失败的政治家。

书友:我觉得读《大宋之变》最大的一点感悟是家和万事兴。在仁宗时代,政坛百花齐放,很有团队精神。言官反映问题,敢向上说。宰相主持政治议程,落地执行。皇上就是拍板人,听从各方意见。但后来的皇帝就偏颇专制了,不听别人劝。尤其是英宗,谁来劝都听不进去。仁宗不一样,能共治天下,他的倾听力是非常强的。在仁宗的共治时代,士大夫都以国家兴旺为初心,后来慢慢变成党派了。皇帝也一样,忘了天下,就为了自己的私欲或者私怨,以扭曲的方式执政。

所以,我听下来最深的三点感悟:一个是家和万事兴,另一个是千万不要忘了初心,还有一个就是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老师讲到伟人都有缺陷,团队各方力量就是来弥补个人智慧的局限。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如果只是独自执政的话,肯定会有疏漏。

我感到,读这本《大宋之变》和读《宋仁宗:共治时代》的心情不一样。读《宋仁宗:共治时代》的时候,好想回到大宋盛世。看这本《大宋之变》时,心情就一点点收紧,觉得好可惜,大片江山就这么给败落了。

劳月:我今天没怎么展开讲宋神宗,其实神宗这个人实在非常聪明。他在他父亲英宗的风波中长大,看到他父亲与太后、大臣勾心斗角,所以立志要做大有为之君。神宗自认为很聪明。他登基以后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以父亲的名义废除驸马升行制度,起到了一石三鸟的作用:替父亲挽回面子,表示英宗对伦理秩序的尊重;嘲讽那些与英宗作对的大臣礼官;更表示了自己拨乱反正,维护伦理秩序的态度。所以,他的确很聪明,而这样的人往往也特别自以为是,后来除了王安石以外,他不听任何人的意见。

曾公亮说过一句话,“上与安石如一人,此乃天也。”皇帝和王安石是一个人了,就跟天一样没办法反对。王安石罢相辞职,宋神宗就把原来的制度都废掉,宰相等于跟他秘书一样。宋朝原来是有三个宰相的,三人意见一致才可以下达决策。后来司马光上任副宰相,解决不了问题,就是因为决策权被分掉了,三个宰相不再一起向皇帝汇报,而是分别汇报,你不分管的事就没职权去管。因此,司马光的拨乱反正,最终得到了不伦不类的结果。制定这些制度的神宗是极其聪明的。一个人聪明自负到了一定地步,才听不进他人的意见。


书友:宋朝皇帝好像对文化这块相当重视,包括皇帝本身的文学修养都非常高。我很好奇的是,宋朝为何逐渐走向了重文抑武的局面?马上得天下的宋朝,为什么崇武的家风没有保持?宋朝的皇帝到了后期就这么孱弱,是什么样的文化导致的?

劳月:关于这点,两个星期前陈谊博士已经讲得非常清楚了。赵匡胤眼里晚唐藩镇割据的教训是很深刻的。正因为他本人是武将,他敏锐地感觉到武将的危险性,所以立下规矩,崇文抑武,不杀士大夫,不能让武将有执掌天下的机会。

宋朝所有的皇帝都认真执行这个祖训,坚决抑制武将的权威。虽然宋朝政治繁荣,经济发达,文化昌盛,但国家对外形象很孱弱。从北宋到南宋都是如此。崖山之战虽然很悲壮,展示了民族气节,但数万军民全部跳海而死,后人看来就太悲哀了。所以,我觉得,是历史的多种元素造成了宋朝文弱的现象。

书友:我个人觉得,造成宋朝衰亡的其中一点,在于皇子培养的不足。皇子培养的过程没有得到一个好的连续,基因性的体弱也是可能存在的。皇子的教育培训体系为什么没有得到很好的加强,反而越来越弱?

劳月:每一个朝代每一个皇帝肯定有他的个性,他不可能完美。宋朝一直是争议最大的一个朝代。过去讲的很不堪,现在又讲的很美好。有些宋史学家甚至认为,如果没有蒙古人打过来的话,宋朝也许是全世界最早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因为南宋时市民阶层已经很庞大,城市化已经很发达。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讲一个朝代一个历史时期的时候,一定要一分为二看。我很喜欢莫言获得诺贝尔奖时讲的一句话,“政治教我打仗,文学教我恋爱。所以文学更美好一些。”看一个事物,换个角度,那就是另外一种观点,结论是不一样的。我们无论看宋朝的历史还是看书,都希望这样从不同角度来看,看完以后大家会有不同的收获。

书友:刚刚您在解读的时候,有一个细节我觉得讲的特别深刻,就是宋朝时百官可以在朝廷上相互辩论,皇帝也可以驳斥一些观点,然后得出最好的结果。我觉得,当今社会就缺乏这样一种风气。如果能够听百家之言,不要一家之见,对于改进社会,改善制度,都有好处。

劳月:我曾经在机关里工作,觉得民主集中制这个东西还是非常需要的。既要民主,又要集中,二者不可偏废。像宋朝这样朝堂之上大辩论,真是看得我眼界大开。王安石的辩才真好,没有一个人辩得过他,居然还把人辩得气死。

但是,后来宋朝的民主演变到了党争,就不好了。就像现在的网络风气,只站队不站对,像美国两党制一样,不管观点对错,我就要投自己党派的票,与宋朝的党争一脉相承。

书友:我今天听了之后有一点感慨。中国的折衷、中庸,是中国文化最传统的东西。当我们站在现在来看宋代,文化也好,政治也好,各自解读都有道理。但我相信,过了一千年以后,再来评价当今的时代,也是一样不完美的。这可能就是我们讲的命和运。有很多东西,到了国家转折时期,如同北宋南宋,向下走得非常快,向上又非常艰难,谁都无法左右。作为我们个体来说,放在历史长河中,都只是一粒沙而已。我们阅读历史,只是为了服务现在,吸取其中积极向上的东西,让生活过得更美好。

劳月:宋神宗登基后,第一个想用的是张方平,但任命发出去几天,他父亲去世,他就回去守丧了。守丧三年回来,一切都变了。如果他父亲不死,再多活几年,也许就没有王安石什么事,因为张方平的能力绝对在王安石之上。王安石上位以后,张方平就失去了机会,黯然消失了。这就是历史的偶然性。

历史不能假设。它已经发生了,那就是发生了。历史就是由一些很偶然的小事情或小人物推动的,比如萨拉热窝暗杀事件推动了一战,一样的道理。

一场战争的发生,一个国家的败落,没办法避免的。所谓规律就是命运,必然发生或者必然消失,个人左右不了。我只能做好自己,心知肚明,独善其身。

书友:我觉得,宋朝那些皇帝都好可怜,宋英宗特别想当皇帝,盼到32岁终于当了皇帝,但长期被压抑的心态崩溃了。宋神宗特别想做一番大事,本以为可以做一代明君,但也走向极端,后面没能得到大家称颂。我很认同刚刚书友说的命运交错那种感觉。我觉得,作为一代君主的话,确实不应该让那种文人气质的人来担当,江山是要用武力保住的。

劳月:听了你讲的我想谈两点。第一点,身在帝王之家,就是一种悲剧。用现代人的视角看过去,身在帝王之家的人,太痛苦了。宋仁宗多痛苦?想爱谁都没办法。想耍点性子,大臣来劝说他,你是皇帝,江山在你身上,你有责任的!宋神宗想做一个跟他父亲不一样的开创新天地的人,结果最后也闹成这个样子。所以皇帝是没有自由的。身在帝王之家的女性更是悲剧人物,所有的婚姻都是政治联姻,不由自己左右。

第二点就是刚才讲到做自己喜欢的事。我学的中文系,却进了法律机关工作,完全是专业不对口。这就需要你有职业精神,讲得通俗一点,就是要对得起这份工资,认认真真地适应职业需求。最低限度,可以对得起你这份工作,然后努力把它做得好一点。除此之外,你也不要忘了自己的专业爱好。说的严重一点,你不要背叛了自己学的专业,要利用业余时间从事专业的学习和研究。一旦有机会了,像我这样退休了,你还可以回到你最喜爱的专业上来。

书友:我觉得神宗真是一位不错的皇帝。他启用了王安石,不管后人如何评论他,毕竟他的改革基本上是成功的。其次,让司马光编《资治通鉴》,留下了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正因为神宗这两大决策,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两位历史伟人。司马光和王安石背后的神宗功不可没,因为他启用了两个伟人。神宗是神仙的神,那么这是不是可能表明从谥号上已经给了他肯定?

劳月:宋神宗比他父亲宋英宗,他儿子宋哲宗都要好得多。当然因为政治环境对他的压迫,造成了他很阴暗的心理状态。但他在宋朝皇帝中是比较有作为的,比起宋徽宗,他作为皇帝而言显然更为称职。

书友:一直说宋朝宰相专政,我想问的是,宋朝宰相专政是不是从韩琦就开始了?

劳月:这倒不是,因为韩琦当宰相时,宋朝还是三省制。宰相的职权由尚书、中书、门下省分别行使。韩琦是三朝元老,在帝位交接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当皇帝掌权以后,韩琦是起不了很大作用的。仁宗朝开始有了分权机制,三省制分工明确,牵制制约机制严格。直到神宗后期,王安石罢相以后,宋神宗慢慢地把宰相的一些权力削掉了。宰相府才成了宋神宗的秘书。

宰相真正独立掌握权力,是从秦桧开始的。南宋到了宋高宗这里,废除了三省制,秦桧成了独相,开始了宰相独权。后来又出了史弥远、贾似道这种奸相。

书友:我非常喜欢宋朝的文学。不仅出了唐宋八大家,宋朝文学里还有一种血性铁骨,比如说像辛弃疾、岳飞这种气魄和胆略。宋朝的文学确实给我们很多启发。对于老百姓来讲,宋朝还是比较好的一个时代。所以我想问,怎么样的机制和制度能让政府比较好地延续或者传承下去,尽量少犯错误?

我个人理解,我们目前的制度,就相当于精英民主体制,是不是能保障最广大的普通老百姓的利益呢?怎样保障精英阶层能为老百姓代言?

劳月:刚才你讲的精英民主制度,其实就是代议制。普选制是公民一人一票全民公决。与普选制对应的是代议制,选出议员代表选民的意志。但是,两种制度各有利弊。

虽然普选制的全民公决从理论上来讲是最民主的,但实际上未必。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英国脱欧公决,52%对48%的结果,造成的是一个国家的分裂。所以后来才有了代议制民主,也就是所谓精英民主,选出议员代表公民来投票决定政治决策。

但是,所有的政治制度没有十全十美的,一定有长处,也有短处,有好处,也有坏处。大家一直认为美式民主是最好的。但刚刚昨天,美国参议院发生了一件奇葩事件:共和党议员为了阻止民主党议案表决,一口气演讲了8个小时20多分钟!美式民主的荒诞之处令人无法想象。

任何法律制度,任何民主制度,都是有缺陷的,包括我们历史上的制度。宋仁宗有宋仁宗的缺陷,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缺陷。所以这就是我们看历史应该采取的方法,不要去过度美化它。

劳月: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最后照例是下次读书岛活动的预告。下周六(11月27日)下午,在浙江图书馆二楼集体视听室,分享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张炜撰写的《斑斓志》。这是又一本苏东坡传记,也是文澜读书岛宋韵系列分享的最后一场活动。今年1月2日,我们在宝石山上分享过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下周六,我们再来看看当代作家张炜眼里的苏东坡。下周六的分享嘉宾是文澜读书岛的老朋友小山老师。他现在不仅是植物达人,更是苏东坡的铁粉,尤其热心于《苏东坡的草木世界》研究。欢迎大家的关注和参与。

谢谢大家,我们下周再见!

本文摄影:风信子、沉言静思、乔静仙、周大彬

文首题字:沈强民

文末篆刻:孙新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王安石变法挽救了北宋,利国利民,司马光、苏轼为什么极力反对?
北宋第一名臣:出任将相50载,辅佐四朝皇帝,活到91岁
司马光|我的保留曲目 不是砸缸 而是《凉凉》
北宋简史:作为最有钱的王朝,北宋为什么还会积贫积弱?
【史海钩沉】司马光和苏轼为何反对“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其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