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笔记之《家肴》:家长里短未必就不如宏大叙事

今年开始,我订了一份《收获》杂志,主要用于晚上睡前浏览。好久不看《收获》了,因为这几年很多精彩的长篇和中篇小说都在这本文学双月刊首发,口碑一如既往地好,所以去年年底时就给自己订了一份,希望能够同步看到中国当代文学的佳作。果然不出我所料,今年第三期《收获》上发表的长篇小说《家肴》值得一读,忍不住要推荐给大家。

《家肴》的作者是上海女作家唐颖。查了百度,发现她也是77级或者78级学生,写了不少小说和剧本,但我都没有看过,直到这部《家肴》感动了我。

唐颖

《家肴》之所以感动我,是因为唐颖以女性敏感的笔触,再现了具有浓厚上海风情的社会氛围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因为我的舅舅是上海人,幼时常去上海,舅舅一家也常来杭州。后来因为工作需要,更是常来常往于沪杭之间。所以,我非常喜欢也非常习惯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交了不少上海朋友。金宇澄的《繁花》,吴亮的《朝霞》,令我激动了许久,终于读到了入木三分描写当代上海生活的长篇小说。正在我等待金宇澄和吴亮的新作时,《家肴》出现在我面前,给了我意外的惊喜。

《家肴》讲述的是一个上海大家族几十年悲欢离合的故事。值得称道的是,唐颖为我们奉献了一群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一直到死都放荡不羁的元鸿,能干却絮叨不已的当家人元英,聪明、美丽、坚强却不幸的容智,脆弱、敏感、爱哭的容美,还有阿馨、宝珠、芸姐姐、知成表哥、楷文等等,一个个栩栩如生,正是我所熟悉的上海人。这样的人物,不可能出现在别的地方,只能出现在上海。听到一句“咪豆”的亲切呼叫,看到容美记录下来的一个个家肴菜谱,我心中油然升起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小说里人物悲欢离合的辗转纠结也正是这几十年上海人的典型经历,家庭工厂,送去劳改,红白喜事,岁末家宴,里弄卖蛋,弄堂八卦,在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人物不生动也难。

唐颖这样回忆她在新加坡电视台工作时的经历,“剧本是开会讨论出来的,对剧本的要求是每十五分钟有个小高潮。因此,设置每段情节,监制在问编剧也在自问,观众会觉得有趣吗?”这种市场化、工业化到了极致的创作模式,虽然娱乐效果很好,但却失去了文学艺术的本来意义。所以,唐颖把创作《家肴》称为“从‘文艺’进入‘日常’”,用一个家长里短的故事来反映我们这个时代。

《家肴》的特色是,多数章节的开头是容美记录母亲和家人传给她的家肴食谱,用食谱带动和引发小说人物的故事。这些是几十年前凭票证购买食物年代的食谱,这些食谱来自不同的家庭成员,携带了叙述人的情绪和当年的场景,是非常个人化的记录。从小说结构来说,章节前的食谱成就了小说的形式感。食谱帮助我们发现小说隐而未述的主题,或者说是母题滋生的子题。在一切都被剥夺后,“吃”被放大了,放大到有了抽象的意义。在物质匮乏、政治运动频仍、灾难无常的现实中,仍然拥有日常生活的乐趣,是大城小民的抗压本能。人是容易苟安的,渐渐习惯了高压社会,勉力把他们当下生活过出滋味来。精心烹煮食物,还保留美味的感受,这便是人性顽强的一面。

唐颖

读完《家肴》,掩卷沉思。如今太多的作家痴迷于宏大叙事,动辄上下百年纵横千里,文笔汪洋恣肆,但读来却少有实货,空乏得很。反倒是唐颖这样实实在在地讲述一个家长里短的故事,更容易引起我们的共鸣和反思。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讲好家庭里发生在饮食上的故事,实在不亚于一部宏大的史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2019-1《收获》| 逝去的“帮主” ——倪匡谈金庸(上)
小说叙事结构如何变得饱满厚重
谈谈小说叙事的哲学性
13年写坏3台电脑
第六届郁达夫小说奖终评委成员评语
研讨汇 | 邵丽长篇小说《金枝(全本)》:“重建当代家族叙事,重现黄河儿女百年心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