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岛札记72:常书鸿、敦煌以及人生的幸福

2021年文澜读书岛第一个月的阅读主题是“传记”。在阅读分享了苏东坡这位杭州老市长的传记以后,我们又来阅读分享杭州的好儿子常书鸿的传记。认识这两位古代和现代的杭州名人,是杭州市民的必修课之一。

前天下午是文澜读书岛今年的第二期活动,分享叶文玲的《此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传》。在一个月前的文澜读书岛2020年终阅读分享会上,书友贾灿园热情洋溢地分享了阅读季羡林的散文《在敦煌》的体会。我们很多书友都去过敦煌,都像贾老师一样,为敦煌千佛洞展现的灿烂文化所迷醉。但是,敦煌对于中华文明,对于世界文化交流,究竟意味着什么?“敦煌守护神”常书鸿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一个杭州人,为什么为敦煌奉献了一生?从敦煌学的奠基人罗振玉、王国维,到敦煌学的著名学者常书鸿、姜亮夫、樊锦诗,为什么敦煌学与浙江有着这么紧密的联系?我们都不甚了了。于是,我就请来了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张涌泉和浙江大学历史系主任刘进宝教授为文澜读书岛的书友们作一次专题分享。

张涌泉和刘进宝教授先后担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是我国敦煌学研究的学科领头人,对敦煌学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他们借助这本《此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传》,分别介绍了敦煌学的由来以及与浙江的紧密联系,介绍了他们眼中的常书鸿。

张涌泉教授首先给书友看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敦煌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他和常书鸿先生的合影。他提到了《常书鸿传》中描写常书鸿与儿子嘉煌的那段对话:“敦煌学的创始人罗振玉、王国维,都是浙江人:罗出生上虞,王的故里在海宁。你看,爸爸的故乡浙江是多么美妙而不可思议!”张涌泉说,浙江和敦煌虽然相隔万水千山,然而珍贵的莫高窟壁画艺术和敦煌宝藏的发现,却把浙江学者和敦煌连在了一起。

他如数家珍地罗列了一串浙江籍或在浙江工作过的著名学者的名字:罗振玉、王国维、常书鸿、姜亮夫、史岩、蒋礼鸿、郭在贻、王伯敏、黄永武、项楚、樊锦诗等等。他告诉我们,敦煌学的发展史上留下了很多浙江人的印记:最早注意到敦煌文献的价值并吁请学部加以保护的是浙江籍学者罗振玉,最早对敦煌俗文学作品进行研究的是浙江籍学者王国维,敦煌艺术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长是浙江籍画家常书鸿,第一部对敦煌文献及艺术进行系统介绍的著作是长期在浙江工作的姜亮夫的《敦煌——伟大的文化宝藏》,第一部研究敦煌文献词语的著作是浙江籍学者蒋礼鸿的《敦煌变文字义通释》,最早成立的省级敦煌学会是浙江省敦煌学研究会,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第一个敦煌学研究中心是1994年成立的杭州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


张涌泉认为,之所以浙江和敦煌联系得这么紧密,主要是因为浙籍学人一代一代的传承。作为他的同学,我也完全认同。因为我们都曾受教于姜亮夫、蒋礼鸿、郭在贻、张金泉等敦煌学名师。

常书鸿1919年考入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电机科,这所学校是今天的浙江大学工学院的前身。他是浙江大学的校友,浙大85周年校庆时他还专门创作了油画《攀登珠穆朗玛峰》。姜亮夫先生虽是云南昭通人,但长期在杭州大学任教,是中国敦煌学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也是杭州大学敦煌学研究的开拓者。他和常书鸿一样,是在巴黎学习考古学看到流散的敦煌写卷时,激发了爱国热诚,放弃原来学业,转投敦煌学研究之路的。蒋礼鸿先生是浙江嘉兴人,生前在杭州大学任教,专攻语言文字研究。他的《敦煌变文字义通释》受到海内外学界的广泛赞誉,被称为“研究中国通俗小说的指路明灯”,“步入敦煌宝库的必读之书”。


在姜亮夫、蒋礼鸿先生的指导下,郭在贻、张金泉成为杭州大学敦煌学研究的第二代传人。郭在贻侧重于敦煌俗字、俗语词的辨析,张金泉侧重敦煌音韵和唐五代西北方音的研究,著述颇丰。如今,以张涌泉、刘进宝为代表的中青年敦煌学家已在浙江大学成长起来,并以他们自己的努力,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浙江在敦煌语言文字研究和敦煌文献校理研究方面的传统优势和领先地位,巩固了浙江作为海内外公认的敦煌学研究中心之一的地位。

最后,张涌泉展示了一张姜亮夫先生题词的照片。1990年,敦煌研究院召开国际会议,当时年近九十的姜老心向往之,专门给会议送了一幅字:“敦煌宝藏是全人类的同心结。”正是这些灿烂的敦煌宝藏,把敦煌和浙江联系在了一起。

刘进宝教授则从敦煌学的历史以及他所接触的常书鸿、樊锦诗等敦煌学学者的角度谈了自己的感受。他认为,浙江敦煌学的发展主要与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明清以来,以江浙为主的江南地区,一直是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文化的发展也相应比较发达。到现在,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和文科资深教授,也是以江浙地区居多。浙江敦煌学的发展,正是与明清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因为经济发展文化发达,所以浙江籍学者能够站在世界的前沿,敏锐地看到敦煌文献的重要性,投入到敦煌文献的整理研究中。这就是浙江敦煌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背景。

阅读分享会上还有两位特别的嘉宾,一位是来自浙江人民出版社的《此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传》的责任编辑余慧琴,一位是曾经拍摄过电视片《魂系敦煌》的杨芳菲。余慧琴介绍了这本《常书鸿传》的出版经过和她的编辑体会。杨芳菲介绍了她拍摄电视片《魂系敦煌》时与常书鸿的交往故事,讲述了在杭州把常书鸿和姜亮夫先生邀请到一起聚会的场景。

在阅读《常书鸿传》之后,我又读了《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其中樊锦诗的一段自白深深地感动了我。我把这段自白送给了所有现场的书友。我觉得,樊锦诗的这段自白完美地解释了常书鸿、樊锦诗这两位杭州人之所以把一生献给敦煌的原因。人生的幸福,就在人的本性要求他所做的事情里。常书鸿从巴黎奔向敦煌,樊锦诗从北大奔向敦煌,找到了他们这一辈子有意义地活着的理由,找到了促成他们所有爱好行为来源的那个根本性的力量。这就是人生幸福之所在,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止自己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

于是,我和书友恍然大悟。常书鸿也好,樊锦诗也好,值得我们效仿的,并不是去不去敦煌,而是他们的人生态度。真正的幸福,就是在自己心灵的召唤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那个自我。希望我们都能做得到。

(本文摄影:尹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敦煌学记》略记
千里河西寻丝路 (敦煌莫高窟篇)
这部戏演出了中国人的核心品格 | 朱恒夫
莫高窟真的会消失吗?
这位敦煌最美的女人告诉我们,什么才是心安
一千六百五十年之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