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艺术传承」——郝友友烙画作品鉴赏

Hao You You

郝友友: 1953年生于河北石家庄市,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河北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深圳烙画艺术家协会名誉会长,河北省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

  1989年于西安举办“郝友友现代烙画、国画山水展”。

  1995年于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郝友友现代烙画展”。

  1995年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美术星空”第23期播出“画家郝友友和他的烙画”专题片。

  1996年由中国文化部批准应邀赴美国纽约、洛杉矶、华盛顿等地举办“郝友友烙画展”并进行讲学。作品《女神》由美国建国博物馆收藏、作品《大瀑布》由美国尼亚加拉博物馆收藏、作品《加州风光》由美国移民博物馆收藏。

  1996年作品“总统法赫德”被沙特驻美大使馆收藏。

  1997年于日本东京举办“郝友友现代烙画展”。

  1997年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民间艺术家采风专栏播出“烙画艺术家郝友友”专题片。

  1998年作品《老院》获首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举办)

  1998年作品“初春”获河北省美展银奖。

  1998年于河北石家庄举办“郝友友现代烙画展”。

  2000年作品《老院》获第六届石家庄市文艺繁荣奖。

  2002年作品获石家庄市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美术书法摄影展银奖。  

  2002年获中国第二届书法艺术节银奖。(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举办)

  2002作品《暖冬》入选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美协举办)

  2003年获中国首届民间文物艺术品展金奖。(中国文物家协会)

  2004年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鉴宝”栏目“艺术品投资”《郝友友的烙画收藏故事》专题片。

  2004年获第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家最高奖“山花奖”。

  2004年获第三届中国国际民博会第二届中华(天津)民间艺术精品展“银奖”。(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天津文联举办)

  2005年作品《农家秋》获第六届中国民间艺术金奖。(中国文联、中国民协举办)

  2008年作品《瑞雪》获第九届“山花奖入围奖”,同时《瑞雪》获首届中国民间工艺精品博览会银奖;同年《初冬》首届中国民间工艺精品博览会铜奖。(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举办)

  2009年作品《黄土高坡》、《北京民居》被中国美术家协会收藏。

  2010年作品《初冬》入选“2010《民族百花奖》中国各民族美术作品展”。(中国美协主办)

  2012年作品《暖冬》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工艺品博览会金奖。

  2012年作品《高原秋色》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工艺美术金奖。

  2012年作品《初冬》获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举办“金凤凰”创新金奖。

  2012年河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河北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2012年作品《原上人家》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工笔山水展。

  2012年山东教育电视台拍、播郝友友烙画电视专题片《别样的画卷》。

  2013年作品《高原人家》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金奖。

  2013年作品《农家乐》四条屏获第十四届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博览会金奖。

  2013年作品《太行风情》获河北省文化厅举办的第二届和给省特色产品博览会金奖。

  2013年国家邮政局出版《中国烙画艺术大师郝友友》专集邮册、《中华文化名家艺术成就邮票卡纪念珍藏册郝友友专集》、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纪念珍藏邮册——郝友友专集》。

  2014年作品《农闲乐》四条屏获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2014年被河北省工艺美术协会授予“河北省工艺美术行业2013年度人物”称号

  2016年作品《山西民居》在第十二届(深圳)国际工艺美术精品展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2016年作品《秋韵》获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特等奖。

  2016年获“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称号。

  2016年出版《中国烙画艺术》画册(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郝友友著。

  2017年在石家庄举办郝友友现代烙画展。

作品散见于《美术大观》、《鉴赏收藏》、《中华书画》、《中国文房四宝》、《中国书画报》、《中国文化报》及《人民日报》海外版、美国《纽约时报》、《世界日报》等多种专刊,作品《农家院》系列八幅烙画作品作为中国网通电话卡图案。

作品展示

烙画又称烫画,古称“火针刺绣”,又叫“火笔画”,源于西汉,盛于东汉,广泛流传于民间,极具艺术魅力。最早的烙画艺人把铁针在油灯上烧红,在筷子、尺子、木梳等日用品上烙绘出各种图案作为装饰。交流电的出现使烙画工具由铁针升级为电烙铁,近些年更是换代为可以随意调温的电烙笔,从而使这一古老的创作方式具备了新的表现能力。过去是在木板、树皮、葫芦上烙绘,现代烙画大师尝试在宣纸、丝绢上烙画,从而对工匠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温度过高,手法过重,纸、绢会变焦;温度过低又烙不上痕迹。润色、烫刻、细描、烘晕、渲染等熨烫技巧灵活运用,通过控制熨烫温度,表现出黑、棕、茶、黄、白等色调,碳化程度的不同形成了画面的深浅、浓淡和虚实,凹凸不平的肌理变化具有一定的浮雕效果,线条粗细有致,画面简洁明快,美观大方,古朴典雅,清晰秀丽,绿色环保,永不褪色,别具一格,极具装饰和收藏价值。

郝友友是石家庄市井陉矿区人,自幼酷爱书画,曾先后在河北省陶瓷工业学校、山东艺术学院学习深造,具备了深厚的美术理论和绘画功底。一个同学曾经告诉他,清光绪三年,一个叫赵星三的河南南阳人在吸食鸦片、百无聊赖之时,用烧红的烟扦在烟杆上烙烫出一幅画,从而发明了烙画。喜欢深究的郝友友很不以为然,他按照故事所说,尝试用烧红的铁扦在烟袋杆上熨烫,用大烟枪在木板上熨烫,因为温度不够,且无法持久,无论如何也烫不出画来,由此表明这个传说非常值得商榷。郝友友认为烙画的发源地应在黑龙江一带。当年伐木工烧火取暖,无意中用烧红的铁棒在树桩上烙出了图画,经过进一步发展与完善,逐渐形成一个新的艺术门类。这从当年留存下来的橱柜、木椅上都有精美的烙画就可以提供佐证。几经磨难和探索,郝友友先生在艺术创作的继承与突破中获得了开创性的成就。

国画——油画——版画

传统烙画是以火代墨,利用高温使木材炭化留下烙痕,表现方式是继承国画的勾、勒、点、擦和白描、素描。郝友友先生不仅擅长国画,对油画也有诸多心得,对版画亦有所涉猎,这使得他的烙画作品既饱含中国画的鲜明特点——意境深邃、妙趣横生、品味优雅、格调清新、气韵生动、质朴传神,同时又有西方油画的特征——色彩绚丽、造型严谨、生动统一、结构均衡、空间宽阔、透视明朗,还有版画的优势——简洁明快、理性守正、循规蹈矩、立体感强、便于保存。他在把握烫烙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既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又具有丰富的想象空间;既保持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达到西洋画严谨的写实效果,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现代烙画不是西画换成烙画的表现,呈现出来的效果有着其特殊性和丰富性,既有油画的厚重,版画的肌理,又有着中国画的笔墨情趣,甚至还有刺绣的俊秀与精妙,汲取了西方和东方各种民间工艺不同的绘画表现,极尽其所欲表现独特的形式之美,凸显了现代烙画特有的张力,形成其独特的风格。它根植于民间,凝结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既受到大众的喜爱,又得到上层社会人士的青睐,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烙画作品是画家独立完成的原创性艺术,因其绘画技法复杂、语言风格独特并需要很深的绘画功底,所以不可能像中国传统烙画一样进行商业化规模生产,每件作品具有不可复制性,足以体现这门新兴艺术极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

材质——烙笔——画道

烙画大多是在色泽洁白、木质细腻、没有明显纹理、无疤痕、均匀一致的椴木板上创作的。山水、花鸟画所需的木板质量一般要求不严格,各种木板均可采用。人物肖像画或某些特定题材的作品时就要精心挑选合适的木板。如表现肤色比较粗黑的人物肖像,可选择质地略粗、色调沉着的木板;表现青年妇女或儿童肖像可选用质地细腻、色泽洁白的木板。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材料领域的革新,烙画施艺的材料已经由竹、木扩大到宣纸、丝绢、葫芦、贝壳等材质上,表现的形式和内容得以扩展与延伸。葫芦烙画是一个过度性的画种,它是利用葫芦特有的肌理感与熨烙技艺完美结合,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然而受到葫芦形状、大小、质地的局限,葫芦烙画难以呈现更加宏大、壮观的场面。

   烙画用烙笔替换了中国画的毛笔,为了获得更好的作画效果,郝友友先生不断改进烙画工具,拿画笔的他经常拿着铁锤敲敲打打来制作烙笔,一不小心砸到手指上,举着红肿的手指郝先生依然醉心于创作之中。完成一幅烙画作品需经过设计、构图、选料、拓稿、熨烙、修整、平磨、抛光、设色、装裱等步骤,要求创作者了解木板、宣纸、绢、布、亚麻等材料的特性,根据构图需要掌握烙笔的速度,控制烙笔的温度,把握烙笔的角度和压力,使用落、起、止、走、住、叠、圆、回、藏的运烙技巧进行创作,因“画”制宜地使用点烫、面烫、线烫、烘烫、间隔烫、特技烫、混烫、套色烙花、填彩烙花等多种技法。经渲染、着色后,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或略施淡彩,形成清新淡雅的风格;或重彩填色,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小至直径不足一厘米的佛珠,大到几米乃至几十米的长卷,烙画可以充分表现山水、工笔、写意、人物肖像、年画、书法、油画、抽象画等不同题材与风格。传统烙画如同用铅笔、钢笔去画素描,没有过多的技术含量。现代烙画则是有着自己独特的烙笔、技法和表现方式,换了工具无法施展专有技法,特种技法需要专用工具,丰富的国画颜料调不出现代烙画烙染出来的奇妙效果。

   有人说过去的烙画艺人是侧卧在床上进行烙画创作的,郝友友先生觉得这是以讹传讹。试想,一个人躺在床上,没有支撑,缺少了回旋与伸缩,如何能创作出工艺作品呢?烙画需要专注,需要全身心地投入,需要倾注毕生的心血。当郝友友先生作画时,他周围的一切仿佛都不存在了,蓝天映衬着他如同剪影般刚毅的身躯,尽管还打着治疗腰疾的6棵钢钉。烙铁在木板上皱擦点转,木材的焦香在光波中袅袅上升,静谧中似乎能听到烙画中母鸡、牛羊的叫声。动物的每一根毛发、建筑的每一片砖瓦都刻画得那么精细。独立枝头的小麻雀,漫步石碾旁的老母鸡,芭蕉叶下打着架的蛐蛐,还有正从枝头跳下的小松鼠,每一幅都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让人忍不住想伸手去感受一下烙画的触觉。山西、陕西、甘肃、河北等地独具特色的民居跃然眼前,土窑洞、大瓦房、石磨、马车……如此的古朴逼真,浑然天成,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据说在一次展览时,一位参观者呆呆地看着画面,不自觉伸出手去逗弄画中虫鸟,麻雀在他的撩拨中欢叫起来。展区里的所有人愣住了,片刻后才意识到这位参观者是一位口技艺人,大家在欢笑中再一次感受到郝友友先生的烙画那栩栩如生的魅力!

如此浓郁的生活气息,得益于每年他都会花20%左右的时间,深入到黄土高坡、青藏高原、东北黑土地等地考察、采风。行万里路,观、听、思、画,期间拍摄的照片,满满一柜子,光是羊的照片就好几本,不同角度、背景、颜色、大小、神态……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他去采风,被一处风景秀丽的民兵训练基地所吸引,当他画得如痴如醉时,忽然觉得后背有点凉,一回头,一杆枪顶在了脊梁上,人家以为他是“特务”,将他带到公安局后弄清楚他是画家才放了人……

色彩——装饰——背景

传统烙画是不上色的,烙出来的褐色与其他颜色碰撞都很不和谐。而绚丽多彩是人们追求美丽的心理使然,烙画也是一样,能否让色彩自然融入烙画之中呢?郝友友做了有益的尝试。一是色彩的和谐,设色单纯柔和,对比含蓄。二是照顾色彩冷暖的敛放、明暗的稳定、动静的协调、收放的搭配。三是以烙色为本,严格把握加色的尺度,惜色如金,七分烙三分染,拒绝大红大绿,颜色只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色和烙完美结合。让作品不失烙画的本色,把烙画从民间工艺带进了高雅的艺术殿堂。雅俗共赏,相得益彰。

郝友友先生也注意烙画的装饰性。画面构成的装饰性。均衡、对称、平面、规律等因素完美运用于构图。人物组合的装饰性。画中的人物形成一种规律性的动态组合,从而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装饰美感。线条组织的装饰性。有规律的竖向线条,同样加强了画面构成的装饰性美感。色彩构成的装饰性。用鲜艳浓重的纯原色(或接近原色)以及对比色匀净平涂,使画面单纯明快,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细节描写的装饰性。花瓣的轮廓、叶子的筋脉及鸟羽结构的有规律的勾勒描绘,充分体现出精微的装饰意味。图案花纹的装饰性。对画中花纹的表现并不考虑转折、重叠所形成的透视变化,而是以平面构成的装饰手段来处理,别有一番韵味。构图中的装饰感,还在于巧妙地分布画面大小各块的位置以及使画面节奏感更加明快的各种装饰元素。

   在背景处理上,郝先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选取素材要符合主题思想。背景是主题内容的补充部分,必须是有助于创造具有典型意义、典型环境、最能说明和延伸画面主题思想的内容。素材选取不当,会削弱主题的思想性。背景素材在使用量上要精练、纯化,并非多多益善,不要把与主题有关的素材都搬到画面中。布局要合理。背景一般是布置在画面主体的后面。在具体使用中,所选景物与主体衔接时也会延伸至其左右,甚至相互交织渗透,这时—定要注意画面结构上的主次关系。注意背景与主体在绘画诸因素上的对比关系,如色彩对比、黑白对比、强弱对比、虚实对比、繁简对比等等。注意背景在画面中的非主体的从属地位,以衬托主体为目的。用色彩衬托。俗话说:“红花还得绿叶配。”有了绿叶的衬托,才更显出花儿的美丽、红艳。背景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有象背景,一类是无象背景。所谓有象背景,是指主体以外的画面空间都由具体的物象组成。作为背景的物象可以是人、动植物,也可以是风景,它们在画面中与主体一起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无象背景与有象背景正好相反,主体形象之外的画面空间没有具体的形象,或用颜色平涂,或全白全黑,或用笔触及其他抽象效果作为衬托。在一幅作品中,部分用有象背景、部分用无象背景来衬托主体形象,同样可以达到非常好的艺术效果。

   郝友友的烙画讲究推让有度、轻重适中、虚实合理,浓淡结合,开合呼应,起收自然,笔止意延,意中见神,小中见大,静中见动,既符合自身审美要求的构图法则,又灵活运用横势、竖势、曲势、斜势、团势和放射势等布势规律,做到主宾有序、势质分明。用抽象的虚化处理强化性人与物的品质,以抒发浪漫主义情怀;以恰到好处的疏密、松紧避免沉闷、呆板、松弛和凌乱,来表现大自然的伟岸、壮观、雅逸与高远;以大小、长短、远近、高低、刚柔、动静、明暗、曲直、聚散的变化,以表现画面的鲜明对比,形象多样,妙趣横生;以不同分量的形体、色彩、结构、力度等造型的均衡,以求得庄重、严谨、平和、完美的艺术效果。利用物象的属性、力的走势、运动和视觉方向、物体的大小、繁简、有致,使构图富有变化。

  硕果——传承——愿景

    不懈的追求带来的是丰硕的成果。郝友友先生在1995年8月将自己创作的60幅作品带进了北京中国美术馆,馆长是我国著名的画家、中国美协副主席杨力舟先生,他全力促成在中国美术馆建馆以来举行第一次个人烙画展,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专门为他的烙画展题写了

   “郝友友现代烙画展”。1996年,郝先生应邀到美国举办个人作品巡展,将烙画艺术带到了世界舞台,他的多幅作品也被美国多个博物馆收藏。连当时的美国驻华大使也被他的作品所吸引,亲自来到石家庄拜访他,与他共同探讨绘画艺术。《总统法赫德》被沙特驻美大使馆收藏。1997年,《老院》获首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2003年,获中国首届民间文物艺术品展金奖。2004年,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鉴宝”栏目播出《郝友友的烙画收藏故事》专题片。同年获第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家最高奖“山花奖”。2012年,获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举办“金凤凰”创新金奖。同年获得河北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13年,国家邮政局出版《中国烙画艺术大师郝友友》专集邮册;2017年,获得中国工艺行业美术大师称号……

许多学生跟着郝先生学烙画,他的入室弟子共有28人,遍布全国各地,甚至还有外国弟子。许多人都已经成才,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到目前已经培养了8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其中,山东省3个,河南2个,内蒙古1个,河北2个,他们也开始带徒传承烙画技艺。对于经济困难的学生,郝先生是义务传授烙画绝技的。他将书籍或作品义卖的收入捐到贫困灾区。发起成立了中国烙画研究会,致力于对烙画的材料、工具、技法、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升烙画的艺术水平。

郝大师已年逾花甲,仍然每天坚持作画。他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一直画下去,让全世界各地都能看到我的作品,都知道烙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编者按】郝友友,1953年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河北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烙画研究会会长,中国烙画艺术家协会名誉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铁笔烙丹青

本刊记者

艺术成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郝友友烙画作品欣赏
郝友友烙画作品
艺术画欣赏13
这组图是否能勾起,北方的你那思乡之情?——郝友友作品!
看了一眼就把我吸引了……
看了一眼就把我吸引了!!!是谁这么有魅力?郝友友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