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闲言碎语(六十三)

如果能让西方资本主义哲学投降,便意味着世界哲学的统一,因为其他哲学都依附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而存在,一旦社会主义哲学战胜了资本主义哲学,其他哲学在社会主义哲学的强大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攻势下,也将不战而胜。

社会主义哲学能胜利吗?这个可以胜,因为哲学是革命性的,而革命的理念中国始终不缺,尤其官方主导的改革更是如此。只是中国官方对哲学管得过死,让中国哲学缺少了足够的自由性,没有人愿意做超前和前瞻思维,当然要导致中国哲学开拓性不足。

当然,如果这是基于韬光养晦的需要,也是可以说得通的。但果真如此吗?!

不管是不是如此,我一直在尝试论述的哲学普及化是哲学终极追求的应有之义,是内涵,不算超前性,但如果中国能在理论与实践上提前落实这样的部署,便是超前性的,这个可以与韬光养晦无关。所以,哲学常识化和普及化是社会主义哲学必须思考和落实的。

这里必须强调一下,不是所有的哲学家的革命精神都是最彻底的,感性的妥协在哲学家身上也必须得到体现。

落实哲学常识化和普及化是与曾经进步的资本主义哲学斗争的最佳策略,因为害怕革命,所以资本主义哲学早已经自然地走向保守,所以只有通过这样的斗争才能让资本主义哲学得到触动与净化,人类整体文明才能真正因积极竞争的拨乱反正而进步。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文明类型间的斗争,在实际上,比的还是对“哲学是什么”这一基本问题的回答。哲学是什么?从概念上始终得不到统一,就是因为人类所有类型的剥削阶级一贯守成的原因造成的,所以他们只能反复被革命,不然人类文明无法进步。今天,社会主义哲学必须通过追问“哲学到底是什么” 将资本主义哲学逼入死角,这是当仁不让的上上之策。

在哲学普及化之前,思考清楚“哲学到底是什么”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什么是哲学?哲学是道,是道的部分,不是整体。哲学既然是道,就与道一样是天地不仁的,是不分裂的。

现实的哲学为什么分裂了呢?那是因为现实的人的立场各有不同。这种立场的不同是基于物质上的分配关系的无奈而导致的,这是历史性的必然,所以政治经济学要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类文明就是这样演进的。

当然,人是可以通过思想觉悟消解掉来自物质分配上的心理落差的,这是人类智慧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政治经济学又有说“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人类文明也是这样演进的,只不过这种反作用的进度太慢而已。

人类文明发展至今,在文明发展方式要需要通过主动的哲学普及化来实现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速度上的嬗变。社会主义哲学必须最终实现这样的功用。

曾经的哲学之功用是这样的:具体人通过上述方法,实现由客观到主观,再由主观到客观地认识世界,进而实现思想觉悟,然后成功消解物质分配上的不满情绪,这就是一个成功的自学哲学的过程。

但这种成功实现的只是人的个体自觉,而哲学的终极目的要求实现的是人类的整体自觉,是为人类社会属性的整体回归,是人的社会属性的整体理性回归。

为什么要强调是理性回归呢?我们说,过去和现在之所以不能实现整体回归,那是因为人在变成人之后,只在原始社会初期实现了人类整体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完美统一,也就是大我意识与小我意识的完美统一,是为原始共产主义。但这种完美是基于感性的,而非理性的,人类的终极文明需要的是理性控制下的完美

但那时的整体人类生存状况堪忧,人类的自我认知更是有限,所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重低级化,需要人类自己两线提升之,于是在今天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均高度发达的情况下,人类需要让自己的社会属性实现高级文明下的理性回归。

要实现这样一种回归,需要战胜人类一贯的思想惰性。这种惰性形成于物质贫乏的过去——从那时起,人类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将两个文明发展到相对丰富的目标而服务,人类社会始终存在的阶级对立就是为了这个目标所付出的必然代价。

这个代价主要体现在不断更新的物质分配关系中,人类通过不停变换物质分配关系来实现曾经对被双重破坏的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双重修复,进而实现文明进步,也就是对人固有的大我意识与小我意识的双重修复与回归。

如今,人类整体文明已经到了整体修复的时候了,就是到了社会主义文明如何全面挤压资本主义文明的生存空间的时候了,最终目的就是让资本主义文明尽早主动投降。这个任务,必须由哲学来完成,才能显示出人类是真正文明的。

政治是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的,因为政治除了暴力就是妥协,从来不是文明真正最好的代表,所以哲学必须先行,哲学家必须要主动作为,尤其是社会主义哲学工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茅山的《上清人形符卷》《龙虎山三十六帅秘符》龙虎山,内部资料
长男入住各宫表现
鬼谷子七十二术(完整版)
他死于1529年,他的思想却传到了2022年
经典四书之《中庸》-【第三十二章原文与译文解读】
欣赏-现代-潘长宏诗-《癸卯新年》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