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把中国传统文化的自圆其说能力上升为哲学的整体性(十一)

回看人类发展历程,源自一贯局限的文明主观消极进步成本的支付过程就是一部曲折进步的人类历史——科学通过不断试错进步,人类文明一样是在不断重复的错误当中寻找可能正确的突围方向,至今无果。

因为始终没有标准答案,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人类历史皆由不同层次极端自以为是者之间的沟通不畅而起,并在循环往复的冲突后的妥协中写就,其中明灭可见的是,阶级、政治、所有制、生产关系等社会现象在矛盾从生的对抗中得以生灭换代。

有正确历史观的人都可以接受哲学普及将人类的政治生态终止于共产主义。没有正确历史观的人的立场一定相对狭隘很多,因而很容易继续在极端自以为是当中成为哲学与文明进步的共同阻力——人类文明进步从来是人自己的左手与右手互博,所以人必须通过哲学学会在自相矛盾中突围。

当今由中国政治所代表的社会主义政治类型日益稳固,这代表马克思主义理论形而下的生存环境的极大改善,这使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成立的前提——物质极大丰富——有了重新解读的可能:

首先,现代科技与市场可以轻易制造过剩的基础生活资料,说明局部的物质极大丰富已经形成,这为人类更大范围地克服集体性自相矛盾——传统哲学的误区——提供了临界突破的环境基础;

其次,在局部物质极大丰富的前提下,当不存在生存危机的社会主义中国同时又展现出带领全球奔向共同富裕的魄力时,基于人类整体文明进步必须的国际政治、经济一体化需求,从人的主观能动性角度,这意味着说服国际垄断资本放弃傲慢而向文明主动投降的可能,而我的哲学常识化和普及化理论探索恰好直接服务于这种可能——一旦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圆其说能力真的上升为西方哲学一直不曾具备的整体性,西方文明中心主义的傲慢与偏见当然会因轻易瓦解而迅速消失于无形,人类自此便可进入全面和谐发展时代,因为没人再会因盲从而纵容资本主义的虚伪。

反之,如果不能因哲学思想的主动突破而让中国政治和平地获取国际话语权,那么西方文明中心主义的傲慢与野蛮一旦失控,带来的将是必然的全球化灾难,所以中国在发展好经济之余,哲学的理论突破就是当务之急。哲学常识化与普及化理论架构恰好可以满足上述全部需求。

我认为,以中国政治为首的哲学理论突破首先要重新定位中国传统哲学的历史地位,因为此前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中国的经济建设都以实事求是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进行,并在随后的邓小平理论指导下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获得了经济实力保障下的全面复兴,如果我们要进一步取得国际话语权,就得另有一套新理论,像指导国内建设一样令人信服地指导全球化的政治、经济建设。

基于意识形态冲突的难以调和,诞生于西方世界的马克思主义因为完全不符合西方主流价值观而被彻底清除于西方政治体系,所以再强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去说服唯心主义思想依然占据主流的西方世界,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必须另辟蹊径地深挖确保我们获取胜利的其他思想根源的主体性,深挖其中可能蕴含的普世性,然后才能真正有效地触发人类文明的世界范围的主动融合。

中国传统道文化因为具有强大的知行合一指导功能,所以是唯一可以全面替代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的转向理论,这样的理论创新可以帮我们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脉相承中找到更多文化自信,当然也容易被其他文明所接受。

一提到道文化,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道家学派或道教,但我说的道文化除了包括这些之外,还包括产生道的概念的远古文化,更包括用中国文化重新解读的佛教文化,直到后来的“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最终一脉相承到知易行难的知行合一都算。

我的目的在于将这个一以贯之的道借助现代文明的力量上升为统摄哲学的那个概念,用道的全部精华弥补西方文明的所有内在自相矛盾处。因为道这个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核心,于我看,完全具备终极替代由日本人翻译的“哲学”所代表的源自西方一贯说不清、道不明的Philosphy,因为其原意是个动名词,不适合定义一种学科。仍延用哲学当然也可以,只是必须强调道文化所赋予的西方哲学不具备的整体性。

之前我的文章已经分析过了,如果我们的传统文化与文明如果没有独特的生命力,根本不可能在近现代的列强瓜分下有任何民族独立复兴的希望,所以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新中国的建立虽然得益于马克思主义的引进,但中华民族天下一家理念在帮我们打下根魂不散基础的同时,也确保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持续发展的全部基础。

对比没有我们这样根魂与基础的强大苏联,早已经被复辟好多年了,所以现在我们当然有必要重新定位中华传统文化天下一家理念,以发掘出更多可在世界范围推广的可行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文化的超越突破
卜宪群:“彼此契合”是“第二个结合”的前提
高懿德:颠覆传统,缔造未来的哲学家
中国传统文化对毛泽东的积极影响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活的灵魂”
田辰山在第三届世界文化论坛暨第二届中华文化分论坛发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