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华荀姓》-荀爽(公元128年—公元190年)颍川荀氏八龙堂老六

颍川荀氏八龙堂老六

荀爽(公元128年—公元190年)字慈明,一名荀谞。是东汉末著作家、经学家。在荀氏八龙中排行第六,他秉承乃父荀淑的风范,尤以文化见长。在幼年的时候,就十分好学,年龄十二,能通春秋、论语。当时太尉杜乔见过荀爽,惊异地说:“可为人师!”于是沉迷于经书的研讨,对周易之学有所闡发、有所著述。渐渐地贤名远播、才重天下。朝廷慕其学,屡次征调,拜他为官,他只是耽思书典,庆吊不行、征命不应,婉言谢绝。后来官至司空。

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太常官赵典举荐荀爽至孝廉,使他担任了皇帝身边的一个小官郎中。他利用这一机会,給昏庸君主汉桓帝上了一篇疏谏,陈述孝道、礼仪、道德的重要性,建议桓帝放出宫女,减轻百姓赋税,并指斥臣下违礼越权。其所陈对策曰:臣闻之于师曰:“汉为火德,火生于木,木盛于火,故其德为孝,其象在周易之离。”夫在地为火,在天为日。在天者用其精,在地者用其形。夏则火旺,其精在天,温暖之气,养生百木,是其孝也。冬时则废,其形在地,酷烈之气,焚烧山林,是其不孝也。故汉制使天下通孝经,选吏举孝廉。夫丧亲自尽,孝之终也。今之公卿及二千石,三年之丧,不得即去,殆非所以增崇孝道而克称火德者也。往者孝文劳谦,行过乎俭,故有遗诏以日易月。此当时之宜,不可贯之万世。古今之制虽有损益,而谅暗之礼未尝改移,以示天下莫移其亲。今公卿群僚皆政教所瞻,而父母之丧不得奔赴。夫仁义之行自上而始;敦厚之俗以应乎下。传曰:“丧祭之礼阙,则人臣之恩薄,背死望生者众矣。”曾子曰:“人未有自至者,必也亲丧乎!”春秋传曰:“上之所为,民之归也。”夫上所不为而民或为之,故加刑罚;若上之所为、民亦为之,又何诛焉?昔丞相翟方进,以自备宰相,而不敢逾制。至遭母忧,三十六日而除。夫失礼之源,自上而始。古者大丧三年不呼其门,所以崇国厚俗笃化之道也。事失宜正,过勿惮改。天下通丧,可如旧礼。

臣闻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有礼义。礼义备,则人知所厝矣。夫妇人伦之始,王化之端,故文王作易,上经首乾、坤,下精首咸、恒。孔子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夫妇之道,所谓顺也。尧典曰:“厘降二女于嬀汭,嫔于虞。”降者下也,嫔者妇也。言虽帝尧之女,下嫁于虞,犹屈体降下,勤修妇道。易曰:“帝乙归妹,以祉元吉。妇人谓嫁曰归,言汤以娶礼归其妹于诸侯也。春秋之义,王姬嫁齐,使鲁主之,不以天子之尊加于诸侯也。今汉承秦法,设尚主之仪,以妻制夫,以卑临尊,违乾坤之道,失阳唱之义。孔子曰:“昔圣人之作易也,仰则观象于天,府则察法于地,睹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今观法于天,则北极至尊,四星妃后。察法于地,则崑山象夫,卑泽象妻。睹鸟兽之文,鸟则雄者鸣赳,雌者顺服;兽则牡为倡导,牝乃相从。近取诸身,则乾为人首,坤为人腹。远取诸物,则木实属天,根荄属地。阳尊阴卑,盖乃天性。且诗初篇实有关雎;礼始冠、婚,先正夫妇。天地六经,其旨以一揆。宜改尚主之制,以称乾坤之性。遵法尧、汤,式是周、孔。合之天地而不谬,质之鬼神而不疑。人事如此,则嘉瑞降天,吉符出地,五韪咸备,各以其叙矣。

昔者圣人建天地之中而谓之礼,礼者,所以兴福祥之本,而止祸乱之源也。人能枉欲从礼者,则福归之;顺情废礼者,则祸归之。推祸福之所应,知兴废之所由来也。众礼之中,婚礼为首。故天子娶十二,天之数也;诸侯以下各有等差,事之降也。阳性纯而能施,阴体顺而能化,以礼济乐,节宣其气。故能丰子孙之祥,致老寿之福。及三代之季,淫而无节。瑶台、倾宫、陈妾数百。阳竭于上,阴隔于下。故周公之戒曰:“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唯耽乐之从,时亦罔或克寿。”是其明戒。后世之人,好福不务其本,恶祸不易其轨。传曰:“截趾适履,孰云其愚?何与斯人,追欲丧躯?”诚可痛也。臣窃闻后宫采女五六千人,从官侍使复去其外。冬夏衣服,朝夕禀粮,耗费缣帛,空竭府藏,征调增倍,十而税一,空赋不辜之民,以供无用之女,百姓穷困于外,阴阳隔塞于内。故感动和气,灾异屦臻。臣愚以为诸非礼聘未曾幸御者,一皆遣出,使成妃合。一曰通怨旷,和阴阳。二曰省财用,实府藏。三曰修礼制,缕眉寿。四曰配阳施,祈螽斯。五曰宽役赋,安黎民。此诚国家之弘利,天人之大福也。

夫寒热晦明,所以为岁,尊卑奢俭,所以为礼:故以晦明寒暑之气,尊卑侈约之礼为其节也。易曰:“天地节而四时成”,春秋传曰:“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孝经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尊卑之差,上下之制也。昔季氏八脩舞于庭,非有伤害困于人物,而孔子犹曰:“是可忍也,孰不可忍。”洪范曰:“唯辟作威,唯辟作福,唯辟玉食。”凡此三者,君所独行而臣不得同也。今臣僭君服,下食上珍,所谓害于而家,凶于而国者也。宜略依古礼尊卑之差,及董仲舒制度之别,严督有司,必行其命。此则禁乱善俗足用之要。

当时,正是士人和宦官之间发生流血对抗的前夜,荀爽明白,自己的言行一定会触怒桓帝及其身边的宦官,上疏之后,他就弃官而去。但这并不能避免宦官对他的迫害。第二年,党人事起,荀爽和其他著名士人一样,被禁锢终生,就是终生不得为官。此后十余年,荀爽隐匿海上,又南遁汉滨,从事著书立说的文化事业,遂称硕儒。后来,党禁解除,一些重要的官员曾多次聘请他担任自己的下属,其中袁绍的叔父司空袁逢也征有道,荐荀爽,但他都婉言而拒。在荀爽看来,世道如此黑暗,既然自己为官不能做到匡世救民,那还不如独善其身的好。直到董卓专权,荀爽遁无可遁,被迫应征,担任了一个中级官职。在上任途中,朝廷又任命他为相当于京师警备司令的光禄勋。没到三天,他又但任了最高级别的司空(与司徒、司马并称三公)。荀爽从一介平民做到司空,共用了九十五天,可谓火箭晋级。担任司空时,曾征调推荐过许多有才华的士人,并与王允等人密谋,准备除掉危害国家的权臣董卓。但是,他的才华没有来得及发挥,半年后,他病逝了,时年六十三。呜呼!荀慈明。

荀爽是一位极富感恩心态的人,对于世代官宦大族的司空袁逢,他多有赞赏,袁逢对他的器重与提拔,他没有忘记,虽然没有应征。及袁逢卒,荀爽为其制服三年,并对吊问丧疾之事,引据大义,正之经典。

大将军何进等亦与之亲善。

董卓欲徙都长安时,司徒杨彪、太尉黄琬等议不相同,卓有怒意。司空荀爽见董卓意愿难改,恐其残害杨彪等人,从容而言:“相国岂乐此迁徙耶!山东兵起,非一日可禁,故当迁以图之,此秦、汉之势也。”卓意稍解,杨公等人免祸。

《魏略》云:孙权称臣,斩送关羽。太子以书报知钟繇,繇答书曰:“臣同郡故司空荀爽言:'人当道情,爱我者一何可爱!憎我者一何可憎!’顾念孙权,了更妩媚。”太子又书曰:“得报,知喜南方。至于荀公之清淡,孙权之妩媚,执书调笑,不能离手。若权复黠,当斩以汝南许劭月旦之评,权优游二国,俯仰荀、许已足矣。”

《汉末名士录》云:“何颙奇太祖而知荀彧,后彧为尚书令,遣人迎叔父爽丧,使并置颙尸,而葬于爽冢旁。

荀爽著作,有《礼》、《易传》、《诗传》、《尚书正经》、《春秋条例》,又集汉事成败可为鉴戒者,谓之《汉语》。又作《公羊问》、《辨讖》并它所论述,题为《新书》。凡百余篇,今多所亡缺。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有《周易荀氏注》三卷;孙堂《汉魏二十一家易注》辑有荀爽《周易注》一卷;张惠言撰《周易荀氏九家义》对荀爽易学有所发展。

荀爽常羡慕李膺,曾往就谒,因为其御,归而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其情可观。及陈番免太尉,朝野属意于李膺时,荀爽担心李膺名高致祸,欲使其自然屈节,以全乱世,为其赠书,曰:“久废祸廷,不闻善诱,陟岵瞻望,唯日为岁。知以直道不容于时,悦山乐水,家于阳城。道近路夷,当即聘问,无状婴疾,关于所仰。倾间上帝震怒,贬黜鼎臣,人鬼同谋,以为天子贞观二五,利见大人不谓夷之初旦,明而未融,虹霓扬辉,弃和取同。方今天地气闭,大人休否,智者见险,投以远害。虽匮人望,内合私怨。想甚新然,不为恨也。愿怡神无事,偃息横门,任其飞沉,与时抑扬。”

史学家范晔评论说:荀爽、郑玄、申屠蟠,俱以儒行为处士,累征并谢病不诣。及董卓当朝,复备礼召之。蟠、玄竟不屈,以全其高。爽已黄发矣,独至焉,未十旬而取卿相。意者疑其乖趣舍,余窃商其情,以为,出处君子之大致也。平运则弘道以求志,陵夷则儒迹以匡时。荀公之急急自励,其儒迹乎?不然,何为违贞吉而履虎尾焉?观其逊言迁都之议,以救杨、黄之祸。及后潜图董氏,几振国命,所谓“大直若屈”道固逶迤也。当今之意乃为“曲线救国”矣。

《中华荀姓》-荀晓明整理

荀息   荀伯   荀首   荀罃   

荀偃   荀吴   荀瑶 

荀况(约公元前315年—约公元前235年)

《中华荀姓》-荀淑(公元83年—公元149年)

荀俭  荀绲  荀靖  荀焘

荀汪  荀爽  荀肃  荀旉

荀爽(公元128年—公元190年)

荀悦(公元148年—公元209年)

荀彧(公元163年—公元212年)

荀攸(公元157年—公元214年)

荀顗(?—公元274年)

荀粲

荀勖(?—公元289年)

荀藩(?—公元313年)

荀组(公元257年—公元322年)

荀崧(公元262年—公元328年)

荀羡(公元322年—公元359年)

荀伯玉(公元437年—公元483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荀爽传简述
後漢書   卷六十二 ? 列傳第五十二
曹操有4位女婿:除了汉献帝,另外三位分别是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官常典 第一百八十八卷
被曹操称为“谋主”的是谁?曾令曹丕下跪,去世后曹操痛哭流涕
合卺·婚嫁/风俗辞典|风俗,民俗,辞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