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80章: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第一部分:在一个遥远的无何有之乡,有一个小小的邦国,居民稀少;居民都拥有神奇的道思维,知道有形万物都是无形的道随缘所化,因此小邦居民具有以下五种德相:

居民有先进的装备,并不作功利用,这是小邦居民的第一德相;居民祭祀祖先,崇敬先人的祖灵,对生命看得很重,愿意过着平安的居家生活,不离开生长与生活的环境太远,这是小邦居民的第二德相;居民有先进的车舆,并不去乘坐,这是小邦居民的第三德相;居民有尖端的武器装备,并不是为了发动战争,这是小邦居民的第四德相;居民记事极其简单,如同结绳记事一样,因为他们没有纷争,没有法律诉讼文书,这是小邦居民的第五德相

居民的食物来自大自然的恩赐,瓜果蔬菜都如同甘露,即使一口清水也甘甜无比;居民酷爱传统服装,芰荷为衣,芙蓉为裳,每天都幸福满满;居民安住于自己的居所,有的住在茅屋,有的住在树上,有的住在洞穴,能遮风避雨就是最好的居所,能心心相印就是和美的生活;居民自古传下美好风俗,每当传统节日,村寨就是欢乐的海洋,居民盛装参加聚会,阿哥歌声嘹亮,阿妹舞姿翩翩,纯洁的情谊在山村流淌

邻邦离此并不遥远,鸡犬鸣叫清晰可闻,但小邦和邻邦居民老死不相往,只因修道者为证得清静正定,工夫还未到家,一旦入浊世就会受到染污,所以戒律严禁进入他乡,而邻邦是未修行的浊世,居民不堪忍受教化区的清静戒律,所以不愿进入清静地,于是二者老死不相往来

第二部分:教化区居民有五大德相,一是科技发达;二是慎终追远,父慈子孝,祭祀不辍;三是民用器具完备;四是武器先进;五是记事极为简单,没有法律诉讼;教化区无疑亲近自然,取自自然,返归自然的,同时又是幸福的,和美的,子孙繁衍无穷无尽的,而邻邦是非教化区,邻邦相望,暗示教化区和非教化区紧紧挨在一起,不离不弃,非一非二,二者又有清晰的分界,就是修行与不修行的分界,地理分界若有若无,心理分界不可混淆,教化区的小随缘显现,道“可名为小,可名为大”,大、小皆是假名,道的大小是神变的,一颗小小的种子可长成撑天大树,民少也是如此,一旦修到清静地,修行者就可入浊世广度有情,此时“大道氾兮”,遍及十方,此时邻邦和小邦就无二无别,“不相往来”的禁戒也就失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为什么说“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道德经》文言文新校注版第七十一章至第八十一章
【国学文化】君子十品六德
文化是教化人的即传道授业,德蓄才能道生,无德之人难入其门
《孟子》第104讲 【离娄章句下】(13)
论语第一句话到底错在哪里?(请看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