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种玉米

     五一劳动节这天,我们开始种玉米。今年种三十多亩玉米,买个小型的新机器,省时又省力,两个人差不多两天就种完了。现在的玉米密植,一拃远一苗,比原来稠多了。人工种可是愁人了。嘿嘿,我今天只跟在后面做检查工作。

  这让我回想起过去种玉米,那是一九七八年,我初中毕业参加劳动的第一个春天,也是第一次种玉米。因二组的组长家里有事,队里选我当代理组长。一个队分三个组。组长除了领工还包括:量地记工分、给播种质量把把关。种玉米划道道,用木头钉个十字架,一划三道,为了整齐距离相等,以画下的道道为标准。为了进度快做包工。妇女们为了多挣工分,起早贪黑抢着干,手快的一个人一天种三亩,我种不了,很吃力。弯下腰,一手拿小铲子一手放玉米籽儿。哎呀,弯腰把胯的可是熬人了。那年我连补助挣了二百四十个工,一个工分二毛钱。

  八十年代时,种玉米用地膜了。村里有位大爷,女婿是农科站的,他抱出一捆白地膜,先下种子再铺膜,苗出来抠烂地膜放苗,人们很好奇,但不大相信有什么奇迹。等出苗后发现,人家苗出得快,长得又好。到第二年,大多数人都在用了。播种也不用铲子改成点播器了。后来随着科技发展,工具更新更快了,点播器换成手推的小型机具,玉米种子倒在滚桶里推上走,效率非常高。小四轮车马力加大了。过去是用摇把启动,那年摇车的时候甩脱摇把子,差一点把我敲死。现在是马达。机器也全配套了。种玉米机器更省事了,铺地膜、播种子一次性。真的是减少了很大的劳动强度,也不用雇人了,说真话,雇一个人一天一百五,也种不了多少。提上一天点播器,黑夜胳膊和手疼得实在是招架不住,第二天还得继续。想想这四十多年来,农村还是发展挺快。

    玉米种子也不断更换,不知有多少个品种,一开始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反正就听见人们叫马牙玉米,还有白玉米,糖玉米。从巴单3号这个系列种子开始,每年有很多新品种上市,你都叫不上名来,反正年年更新年年换。原来播种要求行距二尺,株距一尺二,棒子大但产量低,亩产1000多斤。现在的密植产量高,有一种叫008的玉米,亩产2500斤。过去的玉米有岔苗,还蹲在地上撇,一步一步往前挪,累得不行。现在的玉米没有岔苗了,省工又省力。

    庄稼里头,最数玉米胃口大吃肥最多,也是最皮实又省事的适合大面积播种的作物。春天种进去,出苗后,四轮车带上机器连锄地带追肥一体化。然后,装上水桶式喷雾机一打除草剂,浇上三遍水,就等着收秋。想起那会儿用手掰玉米,哎呀,掰上几天手麻疼麻疼的,可费劲了。现在好了,玉米秸秆也不用手工割了,直接用机器打成捆子,拉回家喂牲口。

现在国家玉米用量很大,不仅做饲料离不开,还是加工食品和药品的好原料。反正玉米身上全是宝,我们每年种,每年都有好收益。(202151日记)

 (“蓝海新农”说农事儿8号作品)

   作者简介:周月娥,内蒙古五原县胜丰镇明丰村一社农民,著有《土坷垃日记》30万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庭种菜简明教程之大白菜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栽培技术规程--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春播花生常出现缺苗少苗的情况,做好4点保证出苗齐整
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
北纬47度以北一亩地年产值近万元的栽培模式(四)
半年打药十三次,农家子弟披露玉米和烟叶种植全过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