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慷慨悲歌的知青时代令人回味无穷

叙永文化精彩,尽在永宁古韵。敬请点击永宁古韵关注

慷慨悲歌的知青时代

/孙雪

知青,一个曾经响彻中华大地的名称,一个50后的代称,令共和国骄傲而又有些尴尬的名词,怎样去认识看待这段历史?应当说,作为历史,已经成为过去;作为现在,毕竟是热血青年谱写爱祖国的一页,一曲慷慨激昂的青春颂歌。

名思义,知青就应该是有知识的青年。而50后的我们,只是一群没有太多知识的毛孩子,一群转嫁社会矛盾被耽误的一代。上山下乡当知青,这是当年响应毛主席提出的号召,带着对祖国最诚挚的热爱,老三届知青们走进了广阔天地农村。这段刻骨铭心、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的经历,知青们谁也忘怀不了。

那是本该坐在教室里学知识的时光,我们插队落户到了农村锻炼。全国有1750多万知青提前步入生活,从一望无际的北大荒到孔雀开屏的云南西双版纳,从天山南北戈壁滩到海南岛之橡胶林场,从黄土高原到世界屋脊的西藏,到处都有知青们的身影。云南、新疆、内蒙古、东北、大凉山、边疆建设兵团,哪一处没有知青故事,哪一处没有知青脚痕?这些十五、六岁的少男少女们,远离家乡父母,来到完全陌生的环境中,独自砍柴、做饭、洗衣、做农活,独自一人生活,是怎样一种艰难困苦,怎样一种滋味,五味杂陈,言语难述。女知青们更困窘,更艰难。这些沉重的话题,历史的记忆,知青们都很难忘却。那些年月里,尝尽人生离苦悲忧,尝尽人生苦辣艰辛,苦涩的日子刀刻一样留在记忆里。

1978年,党中央及时调整政策,广大知青陆续返家回城。走上工作岗位的知青,由于读书太少,又怎能胜任岗位工作?大家不得不一边工作,一边拼命“恶补”文化知识。顾不上恋爱,顾不上伤感,强打起十二万分精神,每天既工作又学习,白天忙工作,晚上忙学习,恨不能一天时间当几天用。每个知青都没有喊累,也很知足,因为从1968年开始至1978年上山下乡结束,这十年的农村经历让知青们学会了坚强、忍耐、包容。同时与再不能回来,永远葬在第二故乡的同伴、与还留在农村不能回城的八十多万同伴相比,自已是太幸运了,哪还敢心存半点怨言、不竭尽全力去拼搏?

全国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们都是这样,根本没时间去治疗心灵的“伤口”,没时间去感叹人生,大家珍惜回城的机会,全心全意扑在工作上,建立家庭都大龄、马马虎虎“勉强凑合”,生孩子响应号召,“独生子女”一个。而今知青们老了,子女不在身边,有的老伴也去了,孤单一人,更有者子女夭亡,再无亲人.........。知青摊上的事太多,六零年摊上自然灾害饿肚子,少年摊上下乡上山到农村,工作没文化,建立家庭独生子女,还有下岗、老来失子、失伴等,除少数在高位,大多在底层。单位中年挑大梁,老来孤苦只一人。

不过也不必怨天尤人,亚健康的活着就已经是幸运。知足者常乐,好好享受生活,抓紧时间,不要这放不下,那舍不得,不要再等明天。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去圆年轻时没时间去圆的梦,不必和别人去攀比,只要记着善待身边所有的人,善待朋友,善待自已。别计较少时吃过多少苦,别计较青年工作有多累,别计较中年忙碌奔波,别叹息老来寂寞。没啥可抱怨的,尝遍苦辣甜酸的知青,“百毒不侵”。那些不堪的回忆巳经过去,未来也不必奢望太高。抓住眼下,别想太多。命运教会了我们,那些苦涩的往事也许是一种财富,让我们更懂得珍惜,更坚强地活着。

不要老年痴呆让人照顾,到处去走走看看,心胸开阔些,别离去时还留下许多遗憾!让命运的一切艰辛都随风消散,一切恩恩怨怨都随风消散,快快乐乐,开开心心,活出自已最后满意的人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树志】 知 青
后知青时代的学习
艰难时代,更多的是无奈:重读《人生》,忆青春年少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
原创 | 我要为“知青精神”颂赞
47年前,柴春泽说要扎根农村60年,后却犯错入狱,如今他怎样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