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光裕)永岸的盐运

永岸的盐运

                    文/赵光裕

(图片均来自网络)

叙永,古称永宁,是自有四川井盐以来,川盐进入云贵的主要集散地。为什么要选中叙永,这与叙永的地理位置、永宁河水系、产盐地自流井、贡井、五通桥有密切的关系。

     叙永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在县境内有个“鸡鸣三省”之称的地方。此地当公鸡司晨,三个省接壤之地都能听到,故曰“鸡鸣三省”。在叙永城区,步行不到一天可进入云南境内,两日之内可达贵州境内。

     自流井、贡井 (以下自流井、贡井称自贡市,于民国廿八年九月一日因盐设市,将荣县贡井,富顺自流井两产盐区合并为自贡市) 和五通桥是川盐的重要产地,而自贡、五通桥的盐可以进入沱江、再进入长江、由长江进入永宁河到达叙永。叙永有利的地理位置,便利的运输条件,且是成本低廉的水运,使之成为川盐进入云贵的主要集散地。邻近叙永的古蔺、古宋均无这些优越的条件。

     在我的记忆中,民国时在叙永设有盐务局。自秦以来我国历代对盐实施专卖政策,西汉桓宽根据“盐铁会议记录”整理的《盐铁论》则可见一斑。所以这盐务局不属于民国叙永县政府的建制,是上级盐务局设立的,专管永岸盐的调拨。地址在东大街,解放后城关镇及后来的叙永镇均在此办公。当时的盐务局下属有西盐仓,地址就是现在的西外盐业公司所在地。

(图片均来自网络)

永宁河自明朝洪武年间景川候曹震将江门峡拓宽、掘深之后便利了叙永通往泸州、重庆、宜宾、犍为、自贡乃至成都等地的航运。永宁河沿岸自上游新店子起有两河、叙永、双桥、天池、三块石、 江门、大洲驿、護国、渠坝、纳溪等多个水码头。直至五十年代,从永宁河口(纳溪)120吨运载量的大盐船可以上行到西外管驿嘴码头,然后用人力启运至西盐仓储存;80吨运载量的木船可航行至挂榜门码头,用人力启运至东门口一带盐仓(多为私人盐号);载重量20余吨的木船可航行至定水中学附近的水码头。这里有一条定水街,约有五十余户做小生意的商家开茶舘、卖常酒、冒儿头(米饭)。主要是做这些木船停在此码头,等待两河上游的土特产运来上船的船工的生意。

     那时从定水桥头上行至新店子,可通行民间称之谓“金银锭”的小木船,专事把两河以上的漆蜡、桐油、板栗、核桃等土特产运至定水码头上船,再转运下州(当时去泸州称下州)。

(图片均来自网络)

那么永岸的盐运(运进叙永和运出叙永)是用什么运输工具呢?川滇公路建成于1937年,之前自贡、犍为的盐均依赖木船运自叙永,当时叙永人称这种木船为大盐船。汽车在我的记忆中很少乃至没有运盐,因其川滇公路是抗日战争修建的,当时车辆少,汽油供应紧缺。且水运的运输成本低廉,当时的永宁河是千舟竞发,水上运输繁忙。这是川盐进入云贵集散地的“集”(运进)的运输工具(木船)。至于“散”(运出)则有以下几种运输方式:

(图片均来自网络)

一是人力板车和马拉板车。先谈人力板车,它的两个轮胎是利用汽车的废旧轮胎,经过补修,再利用。载重在两三吨,每车5人,一人拉中杠(相当于司机)向左向右全靠中杠支配,其余四人在车的左右两边,一边各两人,称为拉偏搭背。车备有缝制的棕垫,先把盐巴有序的堆放在车的平板上,再用棕垫覆盖,用棕绳捆好,即便有雨也打不湿。人力板车都是三、五辆结伴同行。爬坡时,互相合力把车拉上坡,这称为换中。别小看人力板车凡通公路的地方均能运达,直达贵阳等地。

    这人力板车还有组结系统,专为板车组织货源,譬如说,人力板车拉盐到了毕节,返空就不划算,如有回头货就是名符其实的事半功倍。当时叙永西外有板车队的驻地,就在今养路段。我读双二小(今之实小)有个同学叫罗伦才,他的爸爸就在板车队工作。马拉木板车运作方式只是用畜力之不同,其余与人力木板车亦然。

    二是驮马运盐。在云贵有一种运输组织称为“马帮”,一九五○年有一部反匪特电影《山间铃响马帮来》,由于洋、孫景璐主演,较详细的描述了马帮的生活。马帮一般是一个驯马人有两三匹甚至更多的驮马,结队成为马帮。这种驮马运盐时马背上固定一个驮垫,另有一个马鞍形的驮架,盐就捆在驮架上,一般每个驮架载250至300市斤。马帮在运行时往往是几匹马或上百匹马结伴运行,真可谓浩浩荡荡,蔚为壮观。领头的驮马,颈上带有一串铜铃,“叮铛”“叮铛”响个不停。这领头马一般身材高大,体力充沛,它走得快,就带动其它的驮马。有的马帮,还饲养一个猴子,马帮在行进中,他身轻如燕,在驮马的马背之间跳来跳去。当时听大人讲,马帮之所以要喂个猴,因猴是玉帝封的官一“弼马瘟”,喂个猴马帮的马少患或不患疾病。以上情景我见的次数太多了,因我小学曾读丹山小学,校址在今人民医院,马帮在西盐仓装上盐巴后出东门到滴水,东大街是必经之路,往往在上学或下学时都能够见到。

     三是人力揹运。这个工作最辛苦,一人一个揹架。先谈这个揹架,是用木制,下小上大,据说这样的揹架人揹起来更省力。此外还有配套的“拐扒子”是一件牛角弯形的木件,中间打榫装上一根圆木,圆木的尖端还配上铁件防滑。我见过正东滴水盐马古道,有许多指头大的坑,就是这拐扒子年复一年由这铁件打础留下的印记。揹盐人当时叙永人称他们为“夥背娃”,除此还有两件必备的防汗水和刮汗水的工具。一种汗勒子,是用绳索串上一些柔软的羊毛,把它系在额头,防止汗水流在眼睛里,影响视觉。二种是汗刮刮,是用竹青削成的竹片,用火烤软,弄成弯形,把脸上的汗水刮下来。当你看见这个动作得走远点,不然黟背娃的汗水会弄在你身上。夥背娃一般要负重两百多斤,夜宿晓行从叙永将盐巴揹到目的的。

(图片均来自网络)

行笔至此,永岸的盐运分为“集”和“散”。集是产盐地将盐巴运进叙永,散是将盐巴运到各地。集主要靠木船,散则是人力板车,马拉板车,马驮,人揹。

     当年这些运输方式,来来往往非常热闹。在叙永形成了为运盐而服务的多种行业,有为人力和马拉板车修车、补胎的修理店;有为驮马开设的马店,俗话说一马一夫,马到店后要用马草、饲料、饮水。马晚上不卧睡休息,马站在马槽后边吃马草饲料边休息;有为夥背娃晚上住宿开的的旅店,要供应简单的饭菜;各水码头为盐船停靠提供的服务也是多种多样。以上这些因永岸盐运形成的多种行业,为当时叙永经济发展促进不少。

(图片均来自网络)

朱自清先生抗战时曾来叙永,他曾游览叙永的“十里长街”也就是东外街、坪上街,他曾作文描述。那时这两条街有许多马店和旅店专为接待马帮和夥背娃。尽管服务层次低挡,但显出繁荣景象。

     万修刚先生曾在微信上问我,东外、坪上两街为何凋蔽?我是1952年到自贡读书的,当时永岸盐运繁忙,盐运和为它服务的行业可谓欣欣向荣。后来由于汽车运输的发展,对我在本文中所述的各类运输形式,都构成了威胁,最终被逐步替代。那么为马帮和夥背娃服务的东外、坪上两街的服务行业由萧条走向覆灭就必然了。现在这两条街基本无商业经营,而是典型的消费型街道。

     鉴此,今后城市发展,先以永宁大桥右边公路与坪上街衔接处向正南桥方向发展,与高速公路收费站连接,假以时日,道路两边自然会繁荣,绕城路即是例子。

The end

      主编 | 余显中 

      责编 | 万中华 

      编辑 | 陈言熔    李  爽

了解永宁历史

品味永宁文化

关注永宁古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曾国藩:一个家庭兴衰与否,就看这三个地方!
余生最好的活法:是摆正心态
钱与情,钱与命,钱与人(说得真准)
人生贵在:看得淡然,想得释然,活得坦然
人生六句话,胜读十年书
睡前原谅一切,醒来便是重生(看完醒悟)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