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湖北南漳县:整合力量 化解难题 系统推进茶叶产业发展

“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是省委、省政府的一项事关全局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活动的核心内容是“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通过各工作组的驻村工作,最终促进村级经济的和谐健康发展。根据南漳县“三万”活动办的安排,南漳县农业局工作组驻点在肖堰镇周湾、陈家榜和杜家沟村,三个村处于我县茶叶板块基地建设的中心区域,也是发展茶叶产业的核心村,因此农业局工作组围绕茶叶产业,开展了一系列调查研究工作,掌握了三个村茶叶生产现状,了解了制约产业发展的困难与问题,并为产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茶叶产业现状  

    周湾、陈家榜和杜家沟村隶属肖堰镇,处于我县岗地丘陵区与西南高山峡谷区的交界位置,共有1261户,3992人,其中青壮年劳力2936人。现有耕地面积8110亩,其中水田3732亩,旱地4378亩。  

    1、茶叶产业规模。三个村茶园面积一共6150亩,占总山场面积的28.4%,其中生产茶园4080亩,占茶园总面积的66.3%。2010年茶叶总产76750公斤,总产值880万元。2011年春季已生产茶叶27860公斤,实现产值390万元。  

    2、加工企业现状。三个村现有茶叶加工企业12家,其中大型龙头型加工企业1家,集体所有中型加工企业3家,农户家庭经营型加工企业8家。拥有智能化流水生产线2条,连续型加工设备20套,独立加工机械12台。由县委、县政府引进的重点龙头企业——湖北水镜茶业发展有限公司,是由宜昌三峡茶城有限责任公司投资3000万元成立的现代综合型茶叶企业,于2009年在周湾村建成了水镜茶叶科技园,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加工厂房面积7000平方米,装备智能化名优茶生产线两条,自动化茶叶包装流水生产线一条,具有日生产加工能力5000公斤,年生产能力达1000吨的规模。由周湾村集体所有的竹林沟茶场、陈家榜村集体所有的陈家榜茶场和肖堰镇政府所有的九里岗茶场均具备年产100吨的生产能力。  

    3、品牌建设成就。目前三个村现有知名品牌2个,其中由水镜茶叶公司开发的“水镜庄”品牌,产品包括水镜茗芽、水镜春毫、水镜云雾、水镜毛尖和水镜炒青系列五大类,产品远销武汉、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在2010年度襄樊市绿茶评比会上,水镜公司生产的“水镜茗芽”位列五佳,被评为大会推荐产品。由竹林沟茶场开发的“竹林沟”品牌,在我县也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在我县消费市场上供不应求。  

    4、合作组织状况。三个村现已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2个。由水镜公司牵头,发起成立的“南漳县香茗茶叶专业合作社”,现已网络7个茶叶专业村的1400户农民,茶园面积8000亩。由周湾村牵头,发起成立的“南漳县蓝云茶叶专业合作社”,网络周湾、陈家榜和杜家沟村茶农150户,茶园面积2200亩。合作社为社员提供以茶叶为主的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销售、科研等服务。组织社员改善茶叶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有效提高茶叶的产量与质量,从而实现增产增收。  

    二、好的做法与经验  

    为发展茶叶产业,无论从县委县政府到村两委的各级组织,还是各个职能部门和企业,都群策群力,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优秀的经验。  

    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是产业发展的组织保障  

    县委县政府在制订“十一五”发展规划时,将茶叶产业作为重点产业之一,确定了发展思路、区域规划,组织成立了茶叶产业化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茶叶产业的组织领导,加大对茶叶产业化建设实施的监督力度。并牵头组织政府各职能部门、镇区主管领导、茶叶生产企业、村两委班子等,建立茶叶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不定期研究解决茶叶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检查加快产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领导、协调茶叶产业的发展壮大  

    2、龙头企业强力拉动,是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龙头企业外联市场,内联基地农户,是引领产业发展的“火车头”,也是做大做强茶叶产业的必要条件。2009年,我县引进宜昌三峡茶城有限责任公司投资,注册了“湖北水镜茶业发展有限公司”,并兴建了水镜茶叶科技园,通过引进先进加工生产流水线,提高了茶叶加工质量,打响了“水镜庄”品牌,使我县茶叶产业有了质的飞跃。“三万”活动期间,水镜公司于4月2日开始向周边茶农收购鲜叶,开展加工,起始收购均价为80元/公斤,最高达到120元/公斤,茶农普遍反映鲜叶的收购价比往年高30%,比周边企业的收购价也要高10%以上。此举不仅为茶农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也间接促进了其他茶叶企业通过技术改进提高质量,有效提高了茶叶的整体档次,加快了茶叶市场的整合。  

    3、基层组织倾力付出,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  

    周湾、陈家榜和杜家沟3个村的领导集体,在茶叶产业发展过程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引领茶农建设高效标准茶园,开展标准化管理,为茶叶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010年,三个村在平旱地发展新茶园300亩,2011年再次新建茶园330亩,不仅将所有低产旱地改建为茶叶基地,而且将茶叶发展至水田和当家田,为实现茶叶高产高效打下基础。陈家榜村主任邱述志,自家仅有3亩多旱地在2010年即栽种茶叶,2011年又租种农户3亩水田,全部建设成高标准茶园;周湾村主任冷孝军,动员自己的亲戚朋友,2年累计新建高标准茶园32亩;杜家沟村书记蒋遵常,首先将自家仅剩的1.4亩水稻田发展为标准茶园,还通过多次诚恳的沟通说服,动员农户刘先宏一次性发展建设标准茶园10.6亩,成为全村今年发展茶叶的第一大户。如此种种,基层组织的干部为茶叶产业的发展倾力付出,做出的成绩有目共睹,有力推动了茶叶产业向高产、高效迈进。  

    4、政策资金倾斜支持,是产业发展的促进手段  

    国家对农业加大投入,是茶叶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肖堰镇委镇政府向上级汇报决定:对发展高标准茶园的农户,国家扶持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补贴等继续发放到户;农户发展高标准茶园所需的每亩900元茶苗款,由镇政府和企业联合补贴50%;农业、农发、交通、土地、林业、卫生、等部门也适当将建设项目向茶叶产业倾斜,为茶叶产区建设沟渠、硬化道路、平整土地、整饬山林、改善卫生等,各项帮扶措施极大地促进了产业的发展。  

    三、阻碍产业发展的困难与问题  

    几个月的走访与调查,我们既看到了茶叶产业发展的可喜局面,也发现掌握了很多困难和制约因素。  

    1、生产条件有所改善,但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仍然严峻。公路、沟渠、作业道、电力输送、厂区和厂房等基础设施在发展的过程中比以往改善很多,但断头路、土毛渠、烂泥道、弱压电、危差房问题还有很多。一是交通难,三个村原有的茶叶生产基地基本都在山上,基本没有通水泥硬化路,茶园的生产管理非常不便,其中甚至连杜家沟村村委会都没有通硬化公路,更遑论各条作业道;二是灌溉难,三个村的堰渠系统多建于70年代,淤积垮塌已致多口蓄水堰和灌溉渠报废,虽然农业局近年在当地修建了5公里的硬化渠道,清理了2口蓄水堰,但对于三个村近200口堰塘、100多公里沟渠无异于杯水车薪;三是用电难,三个村的行政范围比较广泛,输电线路距离长,末端电压低,一到茶叶生产季节,机械设备无法启动;四是厂房烂,三个村的3家集体所有加工企业,厂房都存在年久失修,近似危房的问题,并由此带来环境卫生条件较差,非常不利于开展清洁化茶叶加工。  

    2、产业规模大幅扩张,但科学管理不善的缺陷依然广泛。三个村近两年新建标准茶园630亩,使茶园总面积达到6150亩,产业规模较2009年增长了11.4%,但茶园的科学管理不到位,一是老茶园管理不够,荒弃茶园面积大,现有生产茶园4080亩,占茶园面积66.3%,还有1/3的面积荒草与茶叶并长,没有进行生产;二是新建茶园管理不科学,实用技术的应用不够,影响新茶园的快速见效和达到高产;三是生产茶园单产低、品质差,茶农传统只生产一季春茶,忽视夏秋茶生产,既浪费资源,也影响单产,调查农户年度亩产茶叶为20公斤左右,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可挖掘单产的潜力很大。  

    3、加工能力日益提高,但低档劣质廉价的产品还是主流。鲜叶加工成商品,其中的增值空间巨大,特别是质量好、档次高的名优茶,市场价格持续升高,市场效益显著,但三个村现有的加工企业对质量的要求不严,特别是以家庭作坊式经营的小加工厂,经营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生产的产品规格不一,质量不稳,品牌杂乱,既没有获得应得的经济收益,也留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对全县茶叶的整体形象还是冲击。  

    4、经济收入逐年增长,但企业农户之间的矛盾需要疏导。随着茶叶产品在市场上价格攀升,茶农的经济收入也水涨船高,也诱发了企业与农户间的矛盾,一是企业逐利经营,希望尽可能地以低价购得鲜叶,然后将产品高价售出,在收购环节不可避免地出现少量压级压价现象,特别在后期,鲜叶大量生产时,企业通过大幅度降低收购价格,调控企业产量,避免库存过多带来资金压力,导致茶农采叶后无处售,只能自己想办法加工销售;二是农户心里不平衡,认为鲜叶收购价格的涨幅远低于商品价格的涨幅,在当前人工成本暴涨的背景下,采茶的比较效益不增反降,理解出现偏差。由此带来企业与农户间的矛盾,势必影响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与困难,我们应整合力量,立足现有资源优势,以产业化开发、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为主攻方向,从以下   个方面化解难题,促进茶叶产业的和谐发展。  

    一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工作,协调解决各方面的问题与矛盾。树立将茶叶作为重点产业发展的坚定思路,确立发展的方向与目标,统筹考虑,协调解决局部与整体、部门与全局、个体与集体等方面的矛盾。  

    二是在政策与项目投入上更倾斜于茶叶产区建设。建议由县委县政府牵头,组织整合农业、农发、土地、林业、移民等国家投资项目,建立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与项目资金配套,集中使用,解决重点问题;建立并完善用于茶叶产区建设的长效机制,帮助茶叶产区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充分调动广大茶农和企业的积极性,努力增加茶叶产业投入。  

    三是健全科技指导服务、物化投入服务和合作组织服务体系。选配茶叶技术人员,组建茶产业技术专班,强化指导服务,在茶叶生产加工关键时期,组织对茶叶生产和茶叶制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种茶、制茶技术;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为手段,按照标准化、规范化要求构建县-镇-村现代物化服务体系,准确及时为茶农提供优质肥料、生物农药、病虫统防统治等物化服务;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构建县—镇—村三级联动的茶叶专业合作组织,村建茶叶专业合作社、镇建茶叶专业合作联社、县建茶叶专业合作总社,做好茶叶行业发展和市场营销的协调、服务工作,实现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衔接。  

    四是突出质量标准,建设“高香茶”整体品牌。围绕提升茶叶整体素质,建立健全质量标准体系,按照无公害、有机茶的产地环境标准、安全生产技术规程、加工制作规程以及包装运输质量标准,搞好生产、加工、销售;围绕提高茶园效益,抓好标准化生产示范场建设;围绕“高香茶”的主打品牌,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包装规格、统一对外宣传、统一监督管理的要求,对全县现有茶叶品牌进行整合,真正形成规模效益和品牌效益。  

    茶叶产业是我县的传统产业,也是一个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更是一个具备健康环保特色的朝阳产业,促进产业的发展需要全县各个职能部门群策群力,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支持配合,需要各级组织和干部以及广大茶农的不懈努力,希望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系统推进我县茶叶产业的发展,将茶叶产业真正建设成为我县农村、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甘肃康县两河镇:念好“茶”经,铺就乡村振兴产业致富路
贵州省湄潭县茶产业调研报告
云南省临沧市茶叶产业行业调研报告2007年
福州市茉莉花茶发展情况调查
安康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官方网站
因地制宜谋发展,广西打造千亿元茶产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