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梁河茶产业发展优势存在问题措施及对策

梁河茶产业发展优势存在问题措施及对策

(梁河县茶叶技术推广站  何声灿)

 

摘要:梁河种茶历史悠久,茶产业是梁河传统的优势产业。多年实践证明:茶产业依然是梁河山区和半山区具有较大增收潜力和区域性特色的支柱产业。通过认真、调查、探索、研究、实践、总结。现将梁河茶产业发展“十大”优势,“九大”问题,“八项”措施对策简介如下,仅供参考。

关键词:茶产业;优势;问题;措施;对策

一、茶产业发展优势

(一)历史优势:解放前,茶叶在县境内许多山区均有一定数量的零星种植,其中:2004年及2008年省州有关专家在小厂黑脑子、大厂荷花村、九保安乐、芒东小寨子、勐养白马头等地发现数株树围2.834.11的3001000年古茶树。同时根据茶树资源普查调查,县境内海拔1500以上的地区有大约30000余亩的古茶树及野生茶树。

1941年大厂街青年孙朝钦参加了李根源在腾冲举办的茶叶种植培训班并带回茶种在大厂种植2亩开始,1945年由原大厂设制局局长封伟德组织,从双江引进云南有性大叶种在大厂回龙寨种植8亩茶园,创建了梁河县境内的第一片茶园,并成了德宏州境内最早的丛栽密植茶园及其后来全州茶产业发展的起始母本茶园。当时封伟德还发表了《梁河设制局为禁绝雅片改种茶林告民众书》,从而,揭开了梁河“禁烟种茶”的历史始篇。

(二)自然生态环境优势:一是茶园海拔15002200米,年均气温17.8℃,年均降雨量为15001650毫米;二是茶园四周有茂密的森林,即使雨水直下,也不至于造成茶园地表径流,而且逐渐流到地面上,缓慢渗透到茶园土层中,保持了土壤湿度。三是茶园周围空气悬浮大量雾气,冬天早晨均有“寒雾”密布于茶园中,大大提高了空气湿度,空气湿度510月为8595%11月~4月为7585%,四是茶园地区昼夜温差大,当地茶农有“白天穿短衣,夜间穿棉袄”的习惯,由于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特别有利于氨基酸等含氮化合物的形成;五是种植遮荫树及多雾的生态茶园环境,空气中存在大量的散射质点,使太阳光线中的波长变短,增加了漫射光,特别是蓝紫光成份,有利茶树含氮化合物的形成和积累;六是茶园土壤多为高山黄壤区的酸性土,土层深厚,有效土层达1.0米以上,土壤PH4.56.5,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茶园小气候明显,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丰富而协调。生物与茶园之间构成了平衡的生态系统,有利于茶园茶树的生长发育;七是茶园远离城市,远离工厂,没有污染,特别是茶园以施农家肥及以草覆盖代肥,病虫发生少,茶叶无农药残留。茶园基本能达到无公害生态茶园及有机茶园建设标准,是优质茶园的最佳适宜区。

(三)种植社会基础和群众优势:全县2008年共有茶园面积5.2万亩,其中:投产面积3万亩,单产52公斤。总产量1600吨,产值4200万元,涉茶乡(镇)9个,40个行政村,15000余户,60000余人,户均茶叶收入2800元,人均茶叶收入700元。并涌现出了大厂、小厂、平山3个万亩茶乡,25个千亩茶村,在万亩茶乡和千亩茶村中,人均茶园面积达1亩以上,且在山区基本形成了村村寨寨种茶,家家户户能制茶的茶叶种植良好发展氛围,茶叶种植具有广泛的社会和群众基础。

(四)茶园基地优势:全县共有村办、校办、集体联营;密植速生丰产;良种无性茶;良种母本茶园;绿色食品茶园;高优生态茶园和有机茶园等百亩以上连片示范基地41个,面积5000余亩。对带动和辐射全县茶叶生产向高产、优质和高效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科技创新优势:县茶叶技术推广站在多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大胆试验、实践、探索和创新:一是引进良种无性茶繁育、试验、示范和推广种植面积达30000余亩,良种无性茶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57%;二是应用茶树嫁接新技术改良换种低产老茶园面积3000亩;三是引进通过国家、省级鉴定推广及地方选育良种建立了在德宏州境内面积最大,品种最为齐全良种母本茶园基地3个,面积315亩,为今后梁河乃至全州高优生态茶园建设提供种源保障打下了基础。同时,也为茶树品种资源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因库。

(六)科技体系及队伍优势:乡(镇)农科站上划农业局主管后,全县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设制了茶叶专职科技人员,使全县茶叶科技人员得到了充实,为茶产业发展提供了基层服务技术保障。同时,县茶叶技术推广站成立于1981年,隶属于县农业局主管的一个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全站共有在职人员13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有10人(含高级农艺师2人,农艺师5人,助师3人),高技工1人,中技工2人。县乡(镇)推广服务体系健全,技术势力雄厚,为全县茶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七)初精深厂(所)优势:全县共有精深加工茶厂(所)151个,其中:初制茶所143个,获得QS认证的精深加工企业8家,初精深加工厂(所)完全能满足全县茶叶生产需求。

(八)加工技术优势:梁河不仅种茶历史悠久,而且加工技术历史悠久,工艺独特。解放前1948年大厂回龙寨茶农就发明采取特殊加工工艺手工加工生产出了梁河“回龙磨锅茶”,在传统“回龙磨锅茶”加工工艺的基础上,通过多年探索实践和创新,采取手工工艺与现代机械加工工艺相结合生产出“回龙烘青绿茶”、“回龙炒青绿茶”、“回龙烘笼绿茶”及“回龙曲毫磨锅绿茶”等。梁河宜茶的自然生态环境种植及特殊的加工工艺是梁河回龙绿茶优异品质形成的两大技术优势。

(九)产品优势:多年来,在历代茶叶仁人智士的不断努力下,以回龙绿茶为主的产品开发得到快速健康发展,回龙绿茶在名特优新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方面,不但一度成为云南优质大宗茶叶产品的生产者和供给者,而且还首创性地开发了市场潜力大,前景看好和色香味独特,产品以板栗香型、清香型、回味甘醇、条索紧结、松曲、色泽明亮,汤色玉绿,滋味鲜爽为特色的梁河“回龙曲毫磨锅茶”和“梁河回思牌”特色优势产品,其中:梁河“回思牌”五大绿茶系列产品——回龙茶特级、回龙茶一级、回龙茶茗茶、回龙春曲茶、回龙春雪茶已通过中国绿色食品认证中心A级产品认证,并获得证书,梁河回龙绿茶“回思牌”产品2001年获云南省首届春茶交易会名优茶评比银奖;“回思牌”炒青绿茶荣获2001年第六届、2003年第七届消费者喜爱商品称号,“回思牌”商标获云南省著名商标。梁河回龙绿茶以内含物质丰富,品质优异荣为了德宏人馈赠佳宾的首选“礼品茶”,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十)市场优势:全县共有茶叶企业(公司)在昆明、广州、湖南、安徽、广西、四川、上海、西安等地设有茶叶专卖窗口15个,产品主要以绿茶、普洱茶、红茶等为主。茶叶产品以内质优异和色香味独特,深受消费者青睐,特别是中高档绿茶产品市场供不应求,价高畅销,好茶好价,优质价高的“质量效益型”市场机制基本形成。

二、存在问题

虽然梁河茶产业发展优势很多,但也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和制约因素。客观因素,全县茶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科技创新与应用,产品开发与流通相对滞后,制约了比较优势的发挥。主观因素:因传统的农业思维方式影响,仍主要以行政计划为手段推动茶产业的发展,不是完全或真正按自然和经济规律要求来扶持促进产业升级。小农经济意识严重,“等、靠、要”思维是制约全县茶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同时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优化发展的认识不足,重视不足,缺乏围绕市场调结构,扶持龙头建基地的整体规划和客观调控能力;虽有布局发展规划的,又缺乏引导实施的有效手段,跟不上市场和消费者的变化节奏,导致良好生态环境的特色优势产品不能充分体现,优势资源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具体表现在:

(一)茶园基础条件差,良种示范样板基地面积比例小。

全县上世纪7080年代的茶园有2.1万亩,占总面积的40%,已经老化;有相当一部分茶园,由于建园基础差,管理粗放,重采轻管等原因,单产低,效益不高;良种示范样板基地面积比例仅为10%左右,不仅导致了茶园产出水平低,而且缺乏有效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二)茶叶初加工设备陈旧,加工环境不够理想,场房简陋,特别是家庭作坊式的加工点,多数是加工与住宅合二为一,加工场地狭窄。加工机械设备大多数是7080年代陈旧落后的设备,自动化、信息化程度低,加工水平低,规模小,加工出来的产品质量不稳定,难以生产出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难以适应当前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优质“生态茶”及“有机茶”加工要求,急需改造更新。

(三)茶叶企业整体竞争力不强,茶叶深加工有待加强。企业底子薄,起点低,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不高,产业链不强,生产、加工、市场配套不够完善。新建的私营企业尚未完成原始资本积累,整体实力有待加强。在新产品开发和深加工方面与国内和省内的差距较大。深加工项目尚未起步,茶叶综合利用水平较低。

(四)茶叶产品开拓缺乏整体营销战略,品牌建设滞后。有些企业由于缺少专业营销人员,在市场开发上缺乏长远规划,茶叶终端消费,市场营销工作做得不够,品牌广告宣传投入少,推动力度不大。形成了梁河回龙绿茶一流的内在品质;二流的服务;三流的包装,四流的品牌,五流的价格局面。使得茶叶虽好,但市场占有率的知名品牌少,茶叶品牌建设函待加强。

(五)茶农组织化程度低,茶产业发展组织创新不够。梁河茶园大多是千家万户经营,茶园土地流转机制尚未很好推行,生产经营规模小,难以应对变幻莫测的大市场。

(六)虽有茶叶专项扶持资金投入和扶持,但力度还不够,加之由于地处边疆交通不便等原因,很难引进外地茶商到梁河来投资开发,从而影响了茶叶企业的融资和自我开发,制约了企业的做大做强。

(七)缺乏茶产业发展有效奖励机制,茶叶科技部门工作经费困难。茶叶技术推广是一项公益性事业,社会效益突出,经济效益不明显,县乡(镇)村从事茶产业发展缺乏有效奖励机制,工作经费严重不足,难以调动各级各相关部门工作积极性。特别是由于推广经费不足,致使科技人员“心有余力而力不足”的现象突出。而州内瑞丽、潞西、盈江每年茶叶工作推广经费财政预算列支每年达10万元以上。

(八)人员结构和素质不适宜。一是断层突出,知识老化,素质偏低;二是外出参观学习机会少,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应用速度慢;三是缺乏市场营销专业人才。

(九)体系自身建设不够,实力弱。由于机制的限制,多年来茶技部门科技队伍只注重常规公益性的推广工作,轻视自身建设,造成现在实力的薄弱,科技推广不够。

三、措施及对策

(一)政府引导,企业运作。

通过政府正确引导,理顺茶园权属关系,搞活土地流转机制,逐步使千家万亩的零星茶园,向有资金、有技术、有市场、有管理、有品牌的企业或个人集中。坚持“规模控制,适度发展”的原则,大力改善中低产茶园,加强培育一批优质、高产、高效的现代化茶叶示范园,不断提高茶叶生产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和科学化水平。

(二)科学规划,标准建园。

根据全县茶叶产业发展“641”目标,即到2012年,实“641”目标,即:茶园总面积6万亩,产茶4千吨,产值1亿元。在稳定现有茶园面积的前提下,按照生态茶园及有机茶园种植技术规程,调整茶叶种植区域结构,优化区域生产布局。坚持集中连片示范基地样板,突出重点,择优发展,加大对茶叶产业开发扶持力度,加快以茶树嫁接换种改良新技术、新成果等推广应用转化步伐和建设生态有机茶园基地,为全县茶叶加工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原料。

(三)加大招商引资,培育扶持龙头企业

进一步加大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力度,采取一手抓引进,一手抓培育的措施,以更大开放,更加灵活,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有实力,讲诚信,求真务实,从事茶叶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大企业,大公司、大集团到梁河县发展茶叶产业,带动全县茶叶产业规模化经营,促进产业升级。

1、鼓励对拥有注册商标,在本县建有基地,获得国内相关茶叶质量或质量体系认证,以经营名优茶为主,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以经营大宗茶为主,销售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和茶叶产业大户,实施重点扶持。

2、牢固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业和农户的观念,各级各部门都要关心龙头企业的发展和变化。各乡(镇)政府及县属职能部门要根据企业的需求,提供技术培训,咨询、法律等服务,帮助企业协调与农村、农户的关系。

3、县政府将茶叶招商引资纳入梁河县招商引资项目,建立梁河县茶叶招商项目库,划拨专项经费,做到有钱招商,有项目招商。对外商投资项目,要落实专人负责,做到项目建设投资产全程跟踪服务。

4、优先支持投资发展茶叶精深加工企业,充分利用梁河丰富的茶叶资源优势,开发梁河茶叶系列产品,改变梁河茶叶产品单一现状,提高茶叶生产综合效益。

5、组织龙头企业参加技术培训,考察学习、茶叶推介会、产品展销会和洽谈会等有利于茶业发展的各类茶事活动,协助龙头企业申请产业化项目和引进先进技术及人才。

6、对在梁河开发茶叶产业的企业,在税收方面,按照国家税收政策给予优惠。在征地用地、银行贷款,申请省州级龙头企业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7、工商、质监、税务等部门要做好服务工作,依法管理,维护好市场秩序和茶叶流通,为外来客商和本地茶商构建自由交易的良好市场环境。

(四)整合资源,提升加工制作水平

1、加大力度扶持和引进一批有规模、有潜力、上档次、市场竞争力强的茶叶生产加工企业,积极引进推广先进技术及机械设备,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提高茶叶生产加工水平和茶叶产品质量。同时择优扶持一批产品质量过硬的乡村茶场,帮助其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改进工艺,以此带动提高全县优质茶叶生产能力。坚持取缔加工条件差,管理粗放,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存在食品安全危害,造成资源浪费的乡村茶场,扭转茶叶市场无序竞争,抢夺原料,竞相压价的局面。

2、加快推进行业整合,合理配置茶资源。用优惠的政策吸引省内外茶叶企业到梁河茶叶企业改制重组,实行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促进中小茶叶企业向骨干企业、优势产品和品牌集中,形成集约化生产经营,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五)实施品牌战略,打造知名品牌占有市场

1、重点打造12个知名品牌,实行共用品牌为切入点,建立共用品牌市场准入标准,实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管理营销。采取媒体宣传、广告、举办研讨、洽谈会、推介会、聘请专家等方式,多层次、多渠道,广领域地加以宣传,提高梁河茶叶品牌的知名度。

2、制定梁河县无公害及有机茶叶生产加工技术规程,规范梁河茶叶市场管理,打击不正当竞争,杜绝假冒伪劣产品,逐步建设茶叶批发市场,积极推向省内外市场建设批发品牌专卖店,助推梁茶产业发展。

(六)保护古茶树,挖掘茶文化,开发茶旅游

梁河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境内具有较多的古茶树分布,这些古茶树是梁河悠久茶史的见证和“活化石”,它积累了丰富的茶文化资源,具有较大的科研价值、景观价值、文化价值。要高度重视,保护古茶树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开发,促进古茶资源的永续利用,提升梁河茶叶商业价值。

(七)强化科技措施,提高标准化生产

1、制定茶叶生产标准,根据国家QS认证标准,结合各种名优茶市场需求及其趋势,县农业局部门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积极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定期举办茶叶生产技术培训班,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普及生产、加工、销售知识,不断增强茶叶从业人员的茶叶生产标准化意识。

2、建立健全标准化体系。县农业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对茶叶标准化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设置标准化实施情况监督举报的电话、信箱、来访接待等通道,建立举报登记核实制,举报情况一经核实,实行对被举报者通报批评和处罚,对举报者予以奖励。

3、狠抓良种茶园基地的标准化建设。茶技站要加强茶叶技术指导、培训等各项服务工作,引导茶农建设一批成规模、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良种茶园,推进新茶园,改造低产老茶园以换种改植为主,做到集中连片改造。

4、加大茶园清洁标准化建设。加强农药市场监管力度,严禁销售使用国家的明令禁止在茶园中使用的农药,防止不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对茶园生态环境及茶叶的污染,实行源头控制和产区督查相结合,把好茶叶质量安全关。组织开展茶园清洁化技术宣传,培训活动,普及农业、物理、生物等茶叶综合防治技术及科学施肥技术。加强茶叶生产员工卫生知识培训,持证上岗,确保全县茶叶质量卫生安全。

(八)搞好协调服务,推进茶业快速发展

1、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发展。继续实行政府推动能人互动,龙头企业带头,市场牵头的发展方针。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茶叶产业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对茶叶生产的组织领导和市场引导,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合力,积极支持茶叶产业的发展。

2、建立茶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县财政统筹预算安排一定的茶叶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实施茶叶品种改良工程,茶叶示范基地建设,扶持龙头企业,加工厂更新改造,品牌创新、评比监管技术培训,茶叶标准化的制定和推广实施。

3、认真做好落实工作。各乡(镇)及有关部门要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认真落实有利于茶叶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切实解决茶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扎实推进全县茶叶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结束语

梁河茶产业发展有适宜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有悠久的种茶和加工历史;有广泛的社会和群众基础;有成熟的科技队伍和健全的服务推广体系;有通过绿色食品和有机茶认证的技术产品成果做支撑;有公司+科技+基地+协会+农户,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服务的优质回龙绿茶产品保障;有各级各部门的支持帮助;有梁河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梁河茶产业发展优势,突出名特优新种植和产品研发,加快科技创新、服务创新、体制创新、成果创新步伐。扬长避短,重点突破。梁河茶产业明天更美好,梁河葫芦丝之乡明天更美丽!

 

参考文献:

1、     中国茶叶

2、     云南茶文化

3、     梁河县“十一五”茶产业发展规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贵州省湄潭县茶产业调研报告
多措并举 再铸平阳黄汤新辉煌
【特约文章】英山县委书记郑光文:念好生态经 做好茶文章
预料之外的安化和安化黑茶
恭喜!梁河县荣登''2018中国茶业百强县''榜单
罗甸茶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