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普洱决策咨询网
思茅区委政研室
 
    针对目前思茅茶叶市场出现了价格下跌、市场低迷的局面,就如何科学认识、审时度势、坚定信心发展壮大茶产业,思茅区委政策研究室于近期深入龙生公司、倚象镇竜竜村、南屏镇整碗村及思茅镇坡脚村民小组等进行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思茅区茶产业发展现状
   (一)茶叶种植情况。截至2008年6月,全区茶叶种植面积达10.3万亩,其中投产面积8.5万亩,占总面积的82.5%;无性系茶园面积6.2万亩,占总面积的60.2%。推广种植云抗10号、云抗14号、雪芽100号、长叶白毫等10余个品种。通过认证的无公害茶园面积2000亩,有机茶园面积1.94万亩,有机茶园转换面积2.03万亩,绿色食品认证茶园面积2.45万亩。茶树林种植2006年完成13600亩,2007年完成20500亩,全区共完成34100亩。
   (二)茶叶企业发展情况。全区共有茶叶生产企业171家,其中通过QS认证的有37家(全市有79家),经工商注册登记的茶叶品牌有65个。外商投资的茶叶企业有3家(全市有8家),即云南龙生集团公司、思茅兴洋茶业公司、思茅高峰茶业公司。茶叶初制厂有74家,其中加工能力100吨以上的45家,500吨以上的4家;绿茶精制厂有13家,其中加工能力100吨以上的5家,500吨以上的4家;普洱茶加工厂有71家,其中加工能力100吨以上的18家,500吨以上的18家,1000吨以上的12家。全区共有茶店、茶行、茶庄、茶坊、茶堂、茶室、茶馆116家。
   (三)茶产业经济效益情况。截至2008年6月,全区共有茶农12718户32988人,茶农1-6月人均种茶收入1750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102元。加工企业收购鲜叶价格为:优质鲜叶每公斤10元,比上年下降15元;一般鲜叶每公斤5元,比上年下降10元。全区生产加工各种茶叶4326吨,实现总产值19323万元。
   (四)古茶树和野生茶树资源保护情况。全区在南屏、倚象、思茅、思茅港等乡(镇)的12个村有古茶树、野生茶树、50—100年的栽培型茶园19处,总面积4966亩,其中野生古茶树分为2个片区,面积2136亩;古茶树和古茶园分为8个片区,面积368亩;50—100年栽培型茶树主要分布在城区周围,品种为云南普洱大叶茶,面积2462亩。古茶树、野生茶树资源保护重点是菜阳河自然保护区和思茅港镇茨竹林村。
 
    二、思茅区茶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思茅区委、区政府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着力发展壮大茶产业,全区茶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产业化发展的良好基础,但由于茶产业刚刚起步,还存在着基地建设滞后,生产企业弱、散、小,品牌多、乱、杂,管理不到位,市场运作不规范等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地建设滞后,良种化、无公害化、有机化面积所占比例低。全区茶园种植面积10.3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面积6.2万亩,占60.2%;通过认证的无公害茶园面积2万亩,占19.4%;有机茶园面积1万亩,占10%。良种、无公害、有机茶园种植面积比例低。茶叶平均单产66.06公斤,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加工企业弱、散、小,茶叶品牌多、乱、杂。全区有茶叶生产企业171家,其中茶叶初制厂74家,加工能力500吨以上的4家,占5.4%;绿茶精制厂13家,加工能力500吨以上的4家,占30.8%,1000吨以上的1家,占7.7%;普洱茶加工厂71家,加工能力500吨以上的18家,占25.4%,1000吨以上的12家,占16.9%。经工商注册登记的茶叶品牌65个,品牌过多、过杂,知名品牌所占的份额较少。
   (三)品牌意识不够强,对产品标识重视不够。茶叶生产企业对“普洱茶”标准执行认识不到位,没有严格按标准标注生茶、熟茶、等级、生产日期等相关内容,许多企业仍然沿用“宫廷普洱”、“古树茶”、“马背沱茶”、“千年珍稀古茶树饼”等不规范标识。
   (四)科研基地薄弱,精深加工滞后。茶叶科研机构对茶叶的理论研究及科技研究远远滞后于产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对普洱茶发酵机理、品质形成机理以及内含物质成份、特征性物质、健康营养价值等,缺乏科学理论依据和定量、定性标准;产品大多数是初级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少,提质增效速度慢,与国内外差距大,综合利用率水平低。
   (五)茶农科技素质偏低,影响产品质量提升。全区农户种植茶叶55890亩,占总面积的57.8%。由于点多面广、分布零散,涉及村村寨寨、千家万户,茶农缺乏应有的技术、资金和物资保障,导致管理粗放、产量偏低、质量不稳定。尤其是部分农户盲目追求产量,乱施农药、化肥,导致茶叶农残留超标,销售市场萎缩直至滞销。
   (六)缺乏市场预警机制,企业自我保护能力弱。由于近两年普洱茶的火速升温导致市场竞争的“一涌而上”,出现了种种不规范经营行为。面对部分人员对普洱茶的恶意炒作,众多茶企业未能形成合力主动出击,整个行业还没有形成相互尊重、相互监督、团结统一、共谋发展的行风和共识。
   (七)茶资源保护力度不够。古茶树(园)、野生茶树资源,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景观价值、文化价值和产业提升价值。目前,抢采、盗采甚至盗卖古茶树等违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对我区古茶树(园)、野生茶树资源造成严重破坏,因此,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切实加强古茶树(园)、野生茶树资源保护迫在眉睫。
   (八)茶叶价格大幅回落,茶园出现抛荒现象。目前,受茶叶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很多茶叶加工企业提高了鲜叶入口质量标准门槛,导致价格大幅下跌,大部分茶农不划算采摘鲜叶,特别是要求“一芽一叶”的一级鲜叶,更是无茶农愿意采摘,大家在等待观望,茶园出现撂荒现象。
 
    三、加快思茅区茶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坚定不移发展思茅茶产业,以基地为基础,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为主线,以质量为保障,调整优化茶产业及创新产业结构,整合利用各种资源,以做强做大龙头企业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推进茶业产业化经营,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品牌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科学发展格局。
   (一)明确茶产业发展目标,加快推进现代茶园建设。通过3年的努力,到2010年,使思茅区建成现代茶园10万亩,其中无性系茶园达8万亩、占80%,通过认证无公害茶园面积达5万亩、占50%,有机茶园面积达2万亩、占20%。加大茶园小水窖建设力度,完善、配套水利设施,使茶园有效灌溉面积达3万亩,占30%。加强茶园改造管理,每年实施低产茶园改造4000亩。大力推广无公害、有机生产技术,严格控制化肥、农药施用,加快发展现代茶园。
   (二)扶优扶强,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坚持扶优扶强原则,引进和扶持一批实力强、潜力大、上档次,市场竞争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年生产500吨以上茶叶生产企业20家,1000吨以上茶叶生产企业10家,使其尽快做大做强,增强带动作用。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改变全区茶企业弱、小、散局面,整合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三)实施品牌战略,增强“普洱茶”竞争能力。思茅区现有经工商注册登记的茶叶品牌65个,品牌多、名牌少、竞争能力弱,必须实施品牌打造战略。一是下决心花大力气改变品牌“多、少、弱” 的状况。着力打造3—5个知名度高、市场前景看好的绿茶、普洱茶品牌,带动普洱茶产业加快发展壮大。二是强化普洱茶标准化生产、流通管理与品牌保护。按照统一生产管理、统一工艺流程、统一质量检测、统一产品包装、统一包装标识“五统一”要求,指导和督促茶叶生产、加工、流通企业严格执行普洱茶综合标准。三是充分发挥“普洱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作用,打击不正当竞争,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纯洁“普洱茶”品牌形象。四是加快茶叶生产企业QS认证步伐。茶叶企业必须牢固树立质量和品牌意识,严格按国家食品安全和QS认证制度的要求生产,提高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到2010年,全区年生产加工能力在500吨以上的茶叶企业必须全部通过QS认证,对加工规模小、卫生条件差、产品质量达不到要求的加工企业,必须采取整顿乃至取缔措施。
   (四)加强监管,整顿和规范茶叶市场秩序。认真开展清理整顿普洱茶市场秩序工作,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护“普洱茶”声誉。一是要加强质量标准管理。严格执行《普洱茶加工技术与管理规范》、《普洱茶原料标准》、《普洱茶综合标准》及国家有关茶叶质量标准,坚决取缔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无卫生许可证茶叶小加工厂。二是要规范农资市场。严格执行“茶叶可用”与“茶叶禁用”的农药分类管理规定,杜绝剧毒有害农药流入茶叶基地。三是要加强茶叶市场监管。坚决打击假冒伪劣、以次充好、虚假宣传、误导消费等不法行为,维护茶叶市场正常秩序。
   (五)加强古茶树(园)、野生茶树资源保护。坚持古茶树(园)、野生茶树资源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并重,认真组织实施好思茅区“十一五”期间茶叶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对现有古茶树(园)、野生茶树资源保护,严厉打击抢采、盗卖等不法行为。
   (六)加强茶叶实用技术推广和科技培训。一是要加大科技培训投入,培养一批名优茶种植加工能手,提高茶叶种植水平,确保茶叶产量和质量明显提升。二是加强茶叶基地研究和科研开发。开展专用茶新品种选育、无公害及有机茶生产技术、茶叶精深加工技术、贮藏保鲜技术、安全性评价技术和普洱茶发酵机理、品质形成机理、保健作用机理的科技攻关。三是开展茶艺师、茶叶加工技师、评茶师认证工作,提高从业者的素质。
   (七)大力弘扬茶文化,提升中国茶城形象和品牌。树立以茶文化助推茶产业发展的观念。一是要大力发展茶旅游,把茶旅游作为生态旅游重要组成部分。二是要把游茶园、看茶艺、品普洱茶、购普洱茶等活动有机结合,丰富旅游文化内涵。三是继续支持配合办好中国普洱茶节和国际茶叶学术交流等活动,扩大普洱茶和中国茶城的知名度。四是要把茶文化培育、茶特色的体现贯穿于城市的规划建设中,突出茶文化特征。五是继续建造一批有鲜明特色的茶城标志性建筑物。
   (八)建立市场预警机制,加大对茶产业发展的统筹管理力度。要从保护和发展茶产业、维护茶农的切身利益出发,尽快建立普洱茶预警机制,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和政策法规,为茶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区茶办要充分发挥对茶产业发展的管理职能,对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认真地分析研究,制定符合实际的茶产业发展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实现全区茶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针对茶叶市场低迷的状况,对茶叶生产企业采取收购原料贷款贴息,争取应收尽收,努力维护茶农和茶企业利益。
责任编辑:郭金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云南茶产业现状分析
普洱茶极简史
云南茶叶产地
普洱茶为什么会长虫        
普洱市
西双版纳茶区概述(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