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质量兴茶

论质量兴茶

 

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庞道沐

 

 

湖南茶业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2005年,湖南茶园面积118万亩,产茶10万吨,产值10亿元;以“君山银针”和“沙漠之舟”为主的茶叶出口2.5万吨,排名全国第二,创汇3400万美元;以“猴王”牌为主的花茶销售1万吨,列全国第一;以“湘益”牌为主的边销茶销售2.5万吨,列全国第一;实现行业收入20亿元,茶叶畅销,价格上扬,有机茶、名优绿茶、高级茯茶供不应求,首次实现了全行业赢利,步入了快速、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1990年以前,湖南茶叶以生产红茶和黑毛茶为主,红茶、黑茶、绿茶的比例为43.6:36.4:20。1990年开始大力发展名优茶,2004年全省名优茶产量6758吨,产值3.5亿元。1999年开始大力发展有机茶,全省有机茶和绿色食品认证单位21个,面积2.5万亩;无公害茶面积101万亩。2004年绿茶、红茶、黑茶之比为50:21.9:14。

“十一五”期间,湖南茶业的奋斗目标是:力争茶园面积达到140万亩,茶叶产量12万吨,出口茶叶4万吨,创汇1亿美元,实现行业收入50亿元,培育出100家具有行业竞争力和龙头带动和示范作用的优秀茶叶企业和重点茶叶村、镇,通过“建基地、创品牌、拓市场、强龙头”,做大、做优、做强湖南茶产业。

我们认为,搞好茶业开发,做大做强茶产业,实现茶农增收、财政增税,必须坚持“质量兴茶”,走以质取胜的路子。“质量兴茶”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增强质量意识是实现“质量兴茶”的关键。

历史的教训仍然值得警惕。100多年前,中国茶叶在世界市场上一直处于垄断地位,1896年,出口量占世界市场的90%。1900年、1913年印度、斯里兰卡先后超过中国红茶的出口量,1907年日本绿茶在美国市场首次超过中国。中国茶叶竞争力弱,质量是重要原因,华茶销美以绿茶、乌龙茶为主,而这二者恰好是作伪的重灾区。1877年,“徽洲、太平茶未见其佳”,皖南所制的“阴光茶”被认为是“毒茶”。为了达到增色貌似“优质茶”的目的,茶商制茶加入滑石粉、洋靛、白腊、颜料等。厦门乌龙茶本深受美国消费者欢迎,1860年代后,由于“品质低劣,买主对它的定价很低,日益被台湾乌龙所取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茶叶的内外销发展良好,茶叶质量不断提高。2005年,中国茶叶产量92万吨,出口28.7万吨,创汇4.85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中国茶叶要进一步开拓市场,必须树立“质量兴茶”的思想。为此,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开展质量宣传教育。

质量问题是个重大的战略问题。优质让企业兴旺发达,让国家繁荣富强;劣质使企业垮台,使国家遭殃。所以说,质量就是生命。我们知道,观念决定行动。质量靠人来生产和检测,最主要的是靠人的自觉性。要广泛宣传产品质量法和茶叶市场准入制度等各种法律法规,让中华茶人牢固树立“质量兴茶”的观念,让生产优质的茶叶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只有这样,中国茶叶才能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2、大力普及质量知识。

    只有质量观念是不够的,要实现“质量兴茶”,必须要普及质量知识,普及质量安全知识、感官质量知识和全面质量管理知识。

一是普及质量安全知识。质量安全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同时也为各国政府制订贸易壁垒提供了借口。我国政府已经逐步开展茶叶QS认证,包括生产许可证、强制检验和QS标志三项内容。实际上,质量安全是茶叶质量的国际通用标准,是保证人民身体健康的最低标准。当前,要结合无公害茶、绿色食品与有机茶认证与管理,迅速提高质量安全水平,确保茶叶质量安全。

二是普及感官质量知识。茶叶是一种饮料,茶叶质量的一个更重要的方面是感官质量。世界上知名茶叶品牌的感官质量都是出色且稳定的。中国名茶中,如君山银针、西湖龙井、碧螺春、铁观音都是以其独特的感官品质而出名的。事实上,中国的特种茶之所以在世界上所向披靡,正是因为具有独一无二的香味和口感。我们要更进一步提高感官质量,发挥优势,加强推广,让世界上更多的人能够品尝到如此美妙的中国茶叶。

三是普及全面质量管理知识。全面质量管理是按照最佳性价比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的质量开发、质量维持和质量提高活动构成一体的有效体系。全面质量管理,主要包括设计试制、生产制造、辅助过程、售后使用四个方面。在设计试制过程中,要做好市场调查,重视产品设计审查、工艺验证和试制鉴定,加强产品性价比的研究。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主要围绕人、机器、工具、原料、方法、测量手段、环境六个要素展开,通过严格执行生产工艺,实施清洁化生产;严格技术检验,进行质量分析,采取不同措施,进行工序质量控制。辅助过程包括物资供应、工具准备、设备检修、运输保管等技术条件。售后使用包括茶叶的贮藏保鲜和茶叶冲泡方法等。质量管理要求企业根据法律法规建立质量管理制度,实施从茶树种植到冲泡饮用的价值链全过程质量管理,严格岗位质量责任,加强质量考核与奖惩。

    3、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用制度和规范来约束人的行为是“质量兴茶”的根本。企业内部要建立质量制度和规范,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要搞好QS、HACCP、ISO9000等质量认证与监督管理工作,提高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度。

 

    二、优化基地布局是实现“质量兴茶”的基本保证。

“好茶叶是种出来的”,“高山云雾出好茶”,这两句话通俗地说明了优化基地布局的重要性。

    1、老基地要加快改造。

我国的老茶园基地占现有茶园的一半以上,大多是在1960年代前后建设的,当时建园基础差,现在茶树老化,产量产值低。我们要实行“淘汰一批,更新一批,换种一批”的政策,即对生态条件不佳的茶区,要全部淘汰;对生态条件较好,经济条件不允许的茶区,采取重修剪或台刈等更新政策;对生态条件与经济条件俱佳的茶区,全部换种为无性系良种。

    2、新基地要建成生态茶园。

在云雾多、漫射光多、昼夜温差大、土壤肥沃的生态条件下生长的茶叶品质较优。我国已经制定的茶叶优势区域带,为我们指明了选择茶叶新基地的方向。今后,我们发展新的茶叶基地,一定要注重将茶园建设在茶叶优势产区带内,尤其要注意发展山地优质茶园。

    3、要下大力治理环境污染。

对于经济较发达的茶区,在公路两旁和工厂1公里范围内不能建设新茶园,工厂污染物一定要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茶园规划时,要按标准建设好行道树和遮荫树,要建设防护林带,营造好的生态环境。

  

    三、质量安全是实现“质量兴茶”的难点。

质量兴茶是个巨大的难题,一是因为世界茶叶市场总体供过于求,国际市场茶叶价格不断下跌,行业赢利能力有限,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提高质量;二是茶产业整体素质不高,有调查显示,2003年年产值50万元以上的企业只占4.1%,一半以上的机械设备使用年限超过15年,其中23.8%是1980年代前购置的,2005年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两证齐全的企业只占22.73%;三是行业自律不够,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茶叶市场质量不容乐观,2005年,国家质检总局抽查结果表明,虽然市场总体质量较好,但是在被抽查的11家小型企业的13种产品中,合格率仅38.5%;四是市场监督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无论是技术监督部门,还是工商和商检部门都缺乏监督的有效手段,茶叶批发市场和茶叶加工小作坊的质量问题突出;五是欧盟与日本的贸易壁垒越来越高,2005年,欧盟茶叶农残标准从1999年的7种增加到189种,其中93.6%的农药标准都按仪器的最小检出量(LOD)来执行。2006年6月1日起日本实行的“肯定列表制度”制定了263种农药的残留标准。这可能直接导致我国茶叶对欧盟和日本茶叶出口的大幅度下降。

但是,只要我们不懈努力,还是能够有所作为的。例如,通过各国的努力,3年后,联合国粮农组织将颁布一个适用于全世界的茶叶通用性农残标准(general MRL in Tea),这对我国茶叶是一个巨大的福音。

    1、坚持科技攻关。

产品质量不好,根本问题是技术落后。解决这个问题,要靠推动技术进步,包括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围绕关键课题组织技术攻关,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广泛开展全面、全员、全程的质量管理活动。湖南茶业“十一五”期间科技攻关的主要目标,一是茶树无性系良种比率要达到50%以上,每年发展新良种茶园6万亩以上,面积达到75万亩,全面推广规范化栽培技术。二是引进自动化、食品化生产线,扩大贮藏保鲜设施,加快100个茶厂的改造,重点抓好年产300吨以上的初制茶厂和年产3000吨的精制茶厂改造。

    同时,要大力发展有机茶。有人提醒我们说,中国的有机茶可能是昙花一现。这充分说明了我国有机茶工作存在巨大的挑战。但是,我们一定要坚持发展有机茶不动摇,大力发展有机茶,这将是中国茶叶实现“质量兴茶”,开拓世界市场的一大法宝。

    2、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环境保护是实现茶业可持续发展,发展茶业循环经济的基础。在茶业上加强环境保护,一方面要搞好茶园的植树造林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另一方面要搞好茶厂的清洁化生产,达到清洁化排放,减少环境污染。

3、要大力提高茶厂的清洁化、自动化和食品化水平。(是否可以加一点?)

长期以来,我国的茶叶定位为“农副土特产品”,茶农所产的“初级茶叶产品”一直被消费者所接受。在产区,消费者直接向茶农购买名优茶的比例相当大,形成了一定的消费市场和消费习惯,对加工的要求以农副产品为标准。殊不知,其他农副产品在食用时,还会进行一系列的清洗和烹饪过程,而茶叶是用来直接用开水冲泡饮用的,因此,对茶叶的卫生要求不能沿用过去农副产品的标准,而应该按照食品企业的卫生标准来要求。

当前,在陈宗懋院士的倡导下,我国茶区的清洁化生产方兴未艾。茶厂的清洁化水平与国外茶叶行业相比,与我国的食品行业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食品工业的发展大体要经历5个阶段,即机械化、初级自动化、自动控制、数据化和高级自动化阶段(无人化阶段)。目前国内食品加工技术已处于第四阶段,国外茶叶加工已进人第三、第四阶段,如日本蒸青茶生产线和英国CTC生产线。而我国的制茶技术总体上仍处于第一阶段,个别单机或生产线处于第二阶段。

因此,我们下一步应该朝着自动化、食品化的水平迈进,不断提高茶厂的质量安全水平。

 

    四、坚持市场准入是实现“质量兴茶”的必由之路。

自2005年1月1日起,国家对茶叶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一方面,将规范我国茶叶市场,稳定和提高茶叶质量;另一方面,因为提高了进入茶叶加工领域的门槛,广大加工企业面临洗牌。这就需要我们具有巨大的决策智慧和勇气。

当前,市场准入工作遇到了一些难题,难以全面开展,主要是因为加工企业与QS认证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企业证照不齐,规模小、底子薄,检测设备落后,尤其是对推行QS认证缺乏足够的认识。要实行市场准入,政府、企业和职能部门要实行三方联动,才能有效地推行。

首先,政府要坚定推行QS认证工作不动摇,通过各种媒体,把握舆论导向,在全民中树立质量安全的观念,让全国人民都购买带有QS标志的产品。政府要制定“扶优惩劣”的具体政策。

其次,企业要深刻认识坚持市场准入是实现“质量兴茶”的必由之路。企业要自觉地搞好茶厂的标准化改造,强化卫生管理,重点控制关键环节,完善检验设备,确保能够达到QS认证的要求。同时,企业要结合品牌经营,把“质量兴茶”融入品牌建设中,让优质成为品牌无形资产的重要部分,让高质量成为品牌开拓市场的锐利武器。

第三,职能部门要根据当前的实际,实施分类准入与加强监管。国家质检总局不久前提出的“既要管好,又要便民”的分类处理工作原则,是解决茶叶加工企业市场准入的可行途径。质检部门要让大多数基本符合卫生要求的企业能够分类通过QS认证,鼓励企业不断升级,逐步提高企业的质量安全水平。同时,坚决淘汰一批达标无望的作坊式企业。二是市场监督。工商部门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督抽查力度,不断摸索和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市场监督办法。要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查处力度,保护知识产权,扶持名牌产品做大做强。海关要严格质量标准,对假冒产品一律不准出境,对相关人员要从重从严查处,不断提高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的美誉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茶叶清洁化生产技术
茶叶质量安全关键控制技术
→ 主题:云南省几家普洱茶著名品牌企业介绍[茶语清心]
实力引领未来丨理想生产基地大盘点
如果你想承包小叶种有机野茶园,来这里看看!
茶市快报:普洱茶的行业“内战”(全版) - ★昆明海王星BLOG★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