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云南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近几年来,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级各部门及广大企业和茶农的共同努力,我省茶叶生产迅速发展,加工企业不断壮大,茶叶的产量、质量和效益都显著提高。
 
  目前我省茶叶生产分布范围广,涉及农户多。全省129个县(市、区)中有110多个县(市、区)生产茶叶,其中茶园面积超万亩的县(市、区)有49个。茶区主要分布于滇西和滇西南,涉及茶产业的人口达1100多万,其中农业人口600多万。茶叶产业已成为我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2005年全省茶叶种植面积达297万亩,比“九五”末增加52万亩,增21%;投产面积251万亩,比“九五”末增加43万亩,增20.6%;茶叶总产量11.6万吨,比“九五”末增加3.66万吨,增长46%。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分别居全国第一位和第三位。整个茶叶产业综合产值达75亿元,其中农业产值26亿元,比“九五”末增加18.2亿元。
 
    近年来茶叶产业发展呈现出五个特点
 
  高产优质茶园面积大幅增加。目前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已达82.9万亩,比“九五”末增加74.2万亩,增长7.5倍;“十五”期间,共更新改造低产茶园36万亩,建设无公害茶园90万亩。
 
  普洱茶品牌效应更加突出。2005年生产普洱茶5.2万吨,占茶叶总产量的44.8%,超过绿茶和红茶的产量,位居第一,比“九五”末增加3.2倍,比2004年增160%。加工产值21亿元,占茶叶加工产值的58%,同比增14.5亿元,增2.2倍。
 
  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随着多种所有制成分进入茶叶产业,企业开始进行大幅度的技术改造,产品质量水平大幅度提升。按照食品生产企业QS标准要求新建的企业,严格按规范生产高质量产品。下关沱茶集团、龙生集团、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重点企业首批通过了国家食品生产企业QS认证,产量、质量进一步提高。此外,已有55家企业的近100个产品通过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认证。
 
  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增强。经过各级政府和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多年的努力,整个茶叶产业已逐步走向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路子,产业经营水平不断提高,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增强,生产效益得到进一步发挥。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已发展茶叶初制所(厂)4500多个,年加工能力在15万吨以上;发展茶叶精制厂500多个,年加工能力近10万吨;发展茶叶初精合一加工厂250个,年加工能力3.9万吨。2005年农民来自茶叶产业的纯收入增加了5.6亿元,茶农人均增收达93元。全省茶叶出口创汇1738万美元,比2000年增长39%,出口创汇金额在农产品中仅次于两烟、食用菌和蔬菜,居第四位。
 
  今年春茶生产势头良好。据我厅统计,春茶产量达4.5万吨,比去年同期增0.3万吨,增7.1%,产值11.3亿元,增1.8亿元,增18.9%。若下半年没有大的自然灾害,预计全年茶叶产量可达12.5万吨左右,比去年增0.9万吨,增7.8%,茶叶产业总产值88亿元左右,增13亿元。其中,农业产值31亿元,增5亿元;二、三产业产值57亿元,增8亿元。
 
    以普洱茶为主的加工企业迅速发展
 
  云南茶叶企业成立较早,尤其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茶叶产业的各个环节都形成了一大批市场主体,茶叶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普洱茶产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加工的企业数量迅速增加。“普洱茶热”的持续升温,进一步提高了“云茶”的社会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使普洱茶成为企业投资的热点,加工企业数量迅速扩大。目前,作为主产区的临沧、思茅、保山、版纳、大理、德宏和昆明七个州市,年加工能力在200吨以上的普洱茶加工企业达205家,加工能力达7万吨。其中,年加工量在2000吨以上的5家,1000-2000吨的14家,200-1000吨的186家。从区域分布来看,生产能力在200吨以上的,临沧市有28家,思茅市有48家,保山市有25家,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有72家,大理白族自治州有2家,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有5家,昆明市有25家。此外,全省年生产能力在200吨以下的小企业300余家,小作坊有近100家。
 
  加工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我省普洱茶加工龙头企业通过改建扩建,生产能力不断增强,有力地促进了普洱茶加工业规模化经营和质量水平的提高。龙润茶业集团通过整合企业、扩建生产线等措施,不断增加生产能力,到2008年,生产能力将达到2万吨;澜沧江啤酒集团在建成1800吨绿茶、1000吨红茶生产线的同时,还建成了年产1500吨普洱茶的生产线。在产品质量上,除55家企业的近100个产品通过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或无公害食品认证外,重点龙头企业今年内基本可以通过食品生产企业QS认证。
 
  加工的骨干型龙头初步形成。随着品牌效应的提高和企业实力的增强,加工企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形成了一批骨干型龙头企业。主要有以下10家:云南下关沱茶集团(产量6823吨,产值1.64亿元),勐海茶厂(产量2197吨,产值0.9亿元),云南滇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量2000吨,产值0.51亿元),云南龙生绿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产量5000吨,产值1亿元),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产量2800吨,产值0.8亿元),临沧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产量1000吨,产值0.46亿元),澜沧江啤酒企业集团茶业有限公司(产量300吨,产值0.18亿元),龙润茶业集团(产量2000吨,刚投产),腾冲清凉山茶厂(产量500吨,产值0.2亿元),潞西生态茶
厂(产量1000吨,产值0.35亿元)。这10家骨干型企业现有普洱茶年产量1.8万吨,占全省普洱茶产量的34.4%,产值6.04亿元。若通过改扩建,年产量可达10万吨,产值42亿元。
 
    云茶加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虽然普洱茶加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也还存在很多问题,与大规模、高水平的现代化龙头企业相比,差距还很大。
 
  与食品质量安全QS认证要求差距较大。今年7月1日起,国家将对包括茶叶在内的28类食品生产实行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即实施强制性的食品质量安全(QS)认证,并要求企业必须具备出厂检验能力。我省大部分普洱茶企业加工规模弱、小、散,产品品牌多、乱、杂,加工设备简陋、工艺落后、水平低下,生产管理不规范、标准化程度低,难以通过QS认证。
 
  企业加工与原料基地建设相互脱节。绝大部分加工企业没有自己的原料生产基地,完全靠收购毛茶来加工,不但原料基地建设乏力,而且产品质量难以保证。规模较大的企业原料供应不足、资金周转困难、缺乏竞争力的问题突出。去年这些骨干型企业实际生产普洱茶1.8万吨,不到年加工能力的一半。
 
  茶叶初加工建设严重滞后。我省大多数茶叶初制所(厂)设备陈旧落后,缺乏资金投入,还处于上世纪70-80年代水平,不少企业生产车间、加工设备陈旧,卫生条件差,科技含量低。另外,2000年以来,政府组织农民新建的52万亩高优生态茶园现已开始逐步投产,面临要新建一批茶厂,需要大量的建厂资金投入。
 
    促进云茶产业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建议
 
  为了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进一步做大做强云茶产业,将其培育为我省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柱产业,切实改变目前生产水平及加工效益低下,基础设施条件差,加工设备和技术陈旧落后,标准化生产程度不高的现状,力争到“十一五”末,全省茶叶种植面积稳定在350万亩,单产增加20公斤,达到66公斤,总产量达20万吨,综合产值由75亿元增加到150亿元(其中农业产值40亿元,工业产值60亿元,第三产业产值50亿元),建议采取以下八项政策措施:
 
  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把主产区茶园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全省水利化建设规划,安排专项资金,加大以小型水利工程和配套灌溉设施为主的茶园基础设施建设。把高产、优质、高效茶园建设纳入“五小”水利工程的建设计划。“十一五”期间建设有效灌溉高优茶园50万亩,每年投入5000万元,建设10万亩(每亩投入500元),建成后平均亩产达100公斤。
 
  把茶叶发展纳入集体林权改革和退耕还林范畴。把茶叶种植基地建设纳入集体林权改革和退耕还林项目综合考虑,把高稳产茶园建设作为植茶适宜区退耕还林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加以落实,将退耕种茶纳入退耕还林规划,并按规定给予粮食和经费补助。
 
  设立原料基地建设良种补助专项资金。要打破行政区域,按照经济区域建设基地,促进优势产业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同时紧紧围绕发展优质、高产、安全茶叶,重点抓好良种良法的推广,尤其是要加快低产茶园的改造和无公害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切实依靠科技来提高基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建议每年增加1000万元的原料基地建设良种补助专项资金,用于新建无性系良种高优茶园5万亩(每亩良种补助100元)和中低产茶园改造10万亩(每亩良种补助100元),重点是加工企业的原料基地建设。
 
  加大无公害茶叶建设和申报认证的力度。我省95%以上的茶园都能达到无公害茶叶的标准,但是,目前通过认证的茶园仅有60多万亩,只占总面积的21%。建议“十一五”期间每年增加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加强无公害茶叶建设和申报认证工作。每年通过认证无公害茶园40万亩,到2010年全省通过无公害认证的茶园达到260万亩以上,实现云南茶叶无公害化。
 
  重点扶持年产量在1000吨以上的龙头企业。建议对茶叶年实际产量达到1000吨、有自己的原料基地、建立起与茶农的利益联结机制,且实行标准化生产,通过国家QS认证的龙头企业,一是纳入省级龙头企业的范畴,享受有关优惠政策;二是对企业建立原料基地,实施技术改造,发展绿色及有机产品等进行补助;三是争取和协调银政合作资金给予贷款扶持。
 
  把茶叶企业的技术改造纳入工业技改计划。要加快茶叶初制所(厂)的设备更新速度,把茶叶初制所建设纳入乡镇企业建设统筹考虑。要把茶叶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纳入工业技改计划,充分利用技改资金,集中力量扶持一批产品质量过硬的初制所(厂)和加工企业,力争在5年内完成全省茶叶初制所(厂)的技术更新改造,切实提高优质原料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同时加快应用高科技手段步伐,积极开发袋泡茶、茶饮料、茶多酚等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我省茶叶附加值和竞争力,尽快改变以加工初级产品为主的格局。
 
  设立茶叶QS认证及标准制定专项资金。建议省级投入500万元,一是对省内工商注册的全部茶叶企业进行茶叶QS(食品安全)认证培训;二是建立云南省茶叶质量检测测试中心,争取国家认可委的批准,加挂农业部(昆明)茶叶质量检测测试中心的牌子,以保证中心的权威性;三是制定云南大叶种滇红茶和绿茶等茶类标准。
 
  安排专项经费推行茶叶品牌战略。通过标准化生产使整个茶叶生产向优质、安全方向发展,从产地环境保护、投入品使用指导和监管、加工安全监管和质量管理体系及产品认证等方面帮助和督促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和产业竞争力
,从而提升“云茶”的整体影响力和竞争力。当前尤其要做好“普洱茶”这一优势品牌的培育工作,通过尽快提升“普洱茶”的整体品质形象来带动全省茶叶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省级今后每年安排400万元,专门用作茶叶品牌宣传、展示活动,打造“云茶”形象,推动云茶走向国内、国际市场。(责任编辑 杨文江)[社会主义论坛第10期 2006年10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2020中国普洱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
云南茶叶种植面积达637万亩
2013年云南省茶产业发展情况
→ 主题:云南省几家普洱茶著名品牌企业介绍[茶语清心]
2015年云茶产业亮点大回放
云南茶叶产业近年来发展的主要特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