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晚清史上发生的6大事件,加速了大清灭亡!
一、1891年长江教案
二、1895年甲午战争
▲战斗中的淮军
1894年9月8日,《伦敦新闻画报》水彩画丝网印刷。
(原图说:中日战争——李鸿章的欧式重型火炮正在发射)甲午战争中,淮军成为陆地战场的主力部队,他们装备着新式的武器,但最后仍然无法逃脱战败的命运。
中日甲午战争,上海港
众所周知,中日甲午战争是日本挑起的。
朝鲜东学党起义
事发于1894年朝鲜爆发的东学党起义。起义军来势凶猛,朝鲜国王无力应对,被迫向宗主国中国求援,请求后者出兵镇压,清政府便派叶志超、聂士成率兵2500人入朝帮忙。
这是朝鲜和清朝两家的事情,本与日本毫不相干,但早想驱逐清朝在朝鲜势力的日本人野心骤然被点燃,借口保护侨民派遣日军进入朝鲜。
三、李鸿章出使欧洲
1896年3月27日(农历二月十四日),怀揣死志的李鸿章,从上海乘坐法国轮船,驶向茫茫未来。
虽说他在俄国落入陷阱,“老来失计亲豺虎”(黄遵宪诗),不过在德法英美所见所闻,诸如“泰西格物之功效,致力之材能”,使他发出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慨。
李鸿章觐见英国女王
李鸿章阁下在奥斯本行宫觐见英国女王,向女王陛下转达中国皇帝的问候。
作为清政府的全权大臣,李鸿章从法国乘船抵达英国后,觐见了维多利亚女王。画中的李鸿章戴着花镜,向坐在椅子上的女王表达来自中国的问候。
不幸的是,回归故土,他还得面对那一间破屋,重拾裱糊匠的手艺,直至五年之后,为他的祖国耗尽最后一滴血泪。
他的死不瞑目,对比塔列朗的寿终正寝,正呈现了二人命运的最大差别,这可以归结为国运,换作《文明的变迁》书中惯用的说法,叫文明的进度。
四、义和团起义
中国事件,受中国正规军保护的外国人
五、八国联军侵华
日俄战争的俄国炮兵
1904年4月2日,《伦敦新闻画报》水彩画丝网印刷。(原图说:冰面超载了——大炮和炮队都掉进了冰水里)为争夺中国辽东半岛的利益,1904年日俄两国在中国的土地上开战。
当时欧美国家都站在日本一方,这张插画描绘了俄国军队在中国境内遭遇的挫折。
八国联军准备斩杀这些可怜的老百姓
老百姓在帮八国联军攻城
洋人坐在龙椅上照相,旁边的中国人呆呆的看着,不知所措
老百姓在看洋人杀自己的同胞,旁边很多人面无表情,像看了个热闹
八国联军进北京城
八国联军在抢掠妇女,很多妇女吓的不知所措
老百姓的苦难生活与慈禧太后骄奢淫逸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说到底,这场战争的罪魁祸首还是慈禧太后
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背负了4.5亿两白银的债务,老百姓水深火热,生不如死
可怜的老百姓觉得有口粥喝已经是天大的幸运了
六、慈禧太后,光绪出殡
清太后和皇帝驾崩,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的遗体在长寿宫。
最后光绪皇帝被软禁,他的政治生涯就此结束,想干实事很好,但要把握尺度和时机,对时机和解决方式简单错误的判断,结果把自己搭了进去。
来源:历史真相揭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共和:八国联军要求处死慈禧,赔偿10亿两银,看李鸿章舌战群儒!
甲午战争爆发的时候,光绪皇帝为什么是主战派?
1896年,73岁的李鸿章访问德国后,为何会仰天长叹?
甲午战争中方惨败无法告人的隐情
八国联军侵华时,李鸿章、袁世凯等为何要中立,战后为何还能自保
晚清四大罪臣:如果慈禧杀了他们,甲午海战必胜,八国联军难入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