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圣医学解奥集·《金匮悬解》注·卷三 【外感杂病】中风历节 九章

中风历节之病,皆内伤湿寒,而外感风邪者也。湿寒流关节而伤筋骨,则病历节;湿寒浸脏腑而淫经络,则病中风。风为阳邪,其伤在上;湿为阴邪,其伤在下。中风未常不病足,然究竟足轻而手重;历节则全在足而不在手。盖中风之家,阳虚湿旺,上下表里,无处不伤,故手足皆病。历节之家,中上二焦,犹可支持,寒湿独甚于下,故足病而手无恙也。

中风之病,仲景未尝立法,然苓桂术甘、茯苓四逆、八味肾气之方,皆中风必须之法。即有上热烦躁之证,而中下湿寒,则无不悉同。上部稍清,即宜大用温燥,不可久服阴药也。

先生此处释文示其大略而已。《四圣心源》:“中风之证,因于土湿;土湿之故,原于水寒。寒水侮土,土败不能行气于四肢,一当七情内伤,八风外袭,则病中风。[1]但是,由于“肝藏血而左升,肺藏气而右降。气分偏虚,则病于右;血分偏虚,则病于左。”左右用药稍有不同。因此,先生在“中下寒,加干姜、附子”的根本思路上,示桂枝乌苓汤(桂枝芍药甘草首乌茯苓砂仁)以治左半偏枯;示黄芪姜苓汤(黄芪人参甘草茯苓半夏生姜)以治右半偏枯。

中风一病,自古说法五花八门。晚清以来,王清任先生的补阳还五汤受到广泛重视。《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称:“若遇脉之虚而无力者,用其方原可见效。若其脉象实而有力,其人脑中多患充血,而复用黄芪之温而升补者,以助其血愈上行,必至凶危立见”。这个说法是有见地的。如果右路阳气不降而壅塞于上,此时再用“黄芪之温而升补”,确有大祸。但是,“黄芪之温而升补”者,是炙黄芪。而补阳还五汤用的是生黄芪[2],且量大。这种生用、重用的用法,有敛降之功,只要不是痰瘀堵塞过重,是有作用的。当然,痰瘀堵塞过重,若无去痰降逆之药,左路怎么升阳都无效果,并且还可能生大祸。

顺带说说王先生原方。如果是右路壅塞不重之左半偏枯,原方改用炙黄芪,效果当更好。左为阳升而右为阴降,指望用一张药方通治左右不同之偏枯是不现实的。此外,王先生在补阳还五汤方后称“若服此方愈后,药不可断,或隔三五日吃一付,或七八日吃一付,不吃恐将来得气厥之症。”这个说法是有自知之明的。但是,该方无法取得根本性作用的原因,王先生自己尚不清楚。实际上,原因在于补阳还五汤并非治本之法。中风之病,病本在中下湿寒。燥土暖水而达木才是标本兼治。

从临床情况看,各种病症,以黄元御先生之法为据,疗效往往比较理想。曾治一病七八年之中风,三剂药起其萎软下垂之颈;又曾用中成药桂枝茯苓丸+大山楂丸+理中丸治痛风,二日去其六七成之疾。用药皆宗黄元御先生之法。

中风、历节病相关内容可参《四圣心源·杂病解下》的《中风根原》《历节根原》。

中风 三章

中风一

    【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风之为病,或中于左,或中于右,手足偏枯,是谓半身不遂。

    其初先觉麻木,麻木者,气滞而不行也。肺主气,而血中之温气,实为肺气之根。右麻者,肺气之不行。左麻者,肝气之不行。麻之极,则为木。气郁于经络之中,阻滞不运,冲于汗孔,簌簌靡宁,状如乱针微刺之象,是谓之麻。久而气闭不通,肌肉顽废,痛痒无觉,是谓之木。

    《灵枢·决气》: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物之润泽,莫过于气。筋膜之柔而不枯者,气以煦之,血以濡之也。血随气动,气梗则血瘀;气血双阻,筋膜失养,一被外风乘袭,而内风感应,则病偏枯。内风者,厥阴风木之气也。气郁而血凝,血凝而木郁。风伤卫气,遏逼营血,木气愈郁;木郁生风,津液耗伤,筋膜焦缩,故病偏枯。其在经络,未尝非燥;而在脏腑,则全是湿。缘湿土壅满,肺金不得降敛,故气阻而生麻;肝木不得升达,故血郁而生风。而土湿之由,全因肾水之寒。水寒土湿,此金木堙郁之原也。

    若或但一臂不遂者,此为痹,非风也。痹者,风寒湿三者,合而痹其血脉也。若脉微而数,则中风使然矣。

    风因虚中,是以脉微。风动而不息,是以脉数。风随八节,而居八方,冬至在北,夏至在南,春分在东,秋分在西,立春东北,立夏东南,立秋西南,立冬西北。《灵枢·九宫八风》: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从其冲后来,为虚风,伤人者也,主杀,主害,故圣人避风如避矢石焉。其有三虚,而偏中于风邪,则为击仆偏枯矣。《岁露论》: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时之和,因为贼风所伤,是谓三虚。

    中风二

    【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抟,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泄,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喎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即吐涎。】

    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抟,则邪在皮肤,而病中风。盖紧者营血之寒,浮者营血之虚。肝木藏血而胎君火;火者,血中温气之所化也。温气不足,故营血虚寒,而脉见浮紧。血虚寒盛,则木郁风动,是以脉浮。

    络脉空虚,一被外风感袭,则内风郁发,而为贼邪。贼邪不得外泄,或入于左,或入于右,随其正气之偏虚而中之,无一定也。邪气之所在,气留而血归之,气血去而正归邪,则邪气反缓,而正气即急。正气紧急,而引其邪气,则邪处之筋长,正处之筋短,鼻口僻而不遂。《素问·缪刺论》:邪中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是也。

    邪气浅在于络,即肌肤痹着而不仁。邪气次在于经,即身体迟重而不胜。邪气内入于腑,则胃土上逆,浊气熏蒸,化生痰涎,堵塞心窍,即昏愤不能识人。邪气内入于脏,则脾土下陷,筋脉紧急,牵引舌本,即蹇涩不能言语。太阴脾脉,上连舌本。脾败不以摄涎,即口角涎流。腑邪必归于胃,脏邪必归于脾,以胃败而后邪侵于腑,脾败而后邪侵于脏也。中风之病,由于土湿,土湿则木郁而风动。以风木而贼湿土,胃逆则神迷,脾陷则言拙,是皆中气之败也。

    中风三

    【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营缓则为血亡,卫缓则为中风。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心气不足,邪气入中,即胸满而短气。】

    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气血之寒,缓则为营卫之虚。营缓则为里虚而亡血,卫缓则为表虚而中风。邪气中于经络,风以泄之,而卫气愈敛,闭遏营血,不得外达,则身痒而生瘾疹。痒者,气欲行而血不行也。血郁为热,发于汗孔之外,则成红斑。卫气外敛,不能透发,斑点隐见于皮肤之内,是为瘾疹。营气幽郁,不得畅泄,是以身痒。若心气不足,邪气乘虚而入中,壅遏宗气,则胸膈胀满而短气不舒也。

历节 六章

历节一

    【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痛,黄汗出,故曰历节。】

    寸口脉沉而弱,肾主骨而脉沉,故沉即主骨,肝主筋而脉弱,故弱即主筋。沉即为肾,骨属于肾也。弱即为肝,筋属于肝也。此缘汗出而入水中,如使水伤心气,则水邪随脉而注筋骨。以心主脉也。筋骨既伤,则历节作痛,以诸筋皆属于骨节,而湿邪传流于关节也。湿蒸皮毛,黄汗乃出,缘脾主肌肉,其色为黄;湿渍肌肉,木气不达;木主五色,入土化黄也。

    历节二

    【趺阳脉浮而滑,滑则谷气实,浮则自汗出。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抟,即疼痛如掣。】

趺阳脉浮而滑,滑则阳盛而谷气实,浮则气蒸而自汗出。少阴脉浮而弱,弱则为营血之不足,浮则为风邪之外中。风邪与血虚相合,即筋骨疼痛如掣。趺阳,胃脉;少阴,肾脉。肾水温升,则生肝木而化营血;水寒不能生木,是以血虚。血中温气,实胎君火;血虚则温气不足,最易感召阴邪。水冷血寒,郁格阳明,胃气不得下行,故谷气蒸泄,自汗常出。水湿之邪,入于汗孔,流注关节之中,内与肝肾之寒,合伤筋骨;复得风邪外闭,寒湿郁发,即筋骨掣痛,而病历节。水暖血温,不作此病也。

开体表之闭,温肝肾之寒,去经脏之湿,行经络之气,是历节病正治之法。参下文桂枝芍药知母汤。

    历节三

    【盛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疼,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也。】

    肥盛之人,营卫本盛旺,忽而脉候涩小,短气自汗,历节疼痛,不可伸屈,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感袭皮毛所致。风性疏泄,故自汗出;风泄而卫闭,故脉涩小。经脉闭塞,肺气不得下达,故气道短促。《素问》:饮酒中风,则为漏风。以酒行经络,血蒸汗出,益以风邪疏泄,自汗常流,是为漏风。汗孔不阖,水湿易入,此历节伤痛之根也。

    历节四

    【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曰泄;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名曰枯。枯泄相抟,名曰断泄。营气不通,卫不独行;营卫俱微,三焦无所仰;四属断绝,身体羸瘦,独足肿大,黄汗出,胫冷;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

肝主筋,其味酸;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弱不振,其名曰泄。肾主骨,其味咸;味咸则伤骨,骨伤则痿软不坚,其名曰枯。枯泄相合,筋骨俱病,名曰断泄,言其真气断绝于内而疏泄于外也。筋骨者,营卫之所滋养。营虚血涩,经脉不通,则卫气不能独行。营卫俱微,无以充灌三焦;三焦无所仰赖,以致四肢失秉,断绝不通,身体羸瘦,独足肿大,黄汗出而胫自冷;假令发热,便是历节也。黄汗之病,两胫自冷,以其内热不能外发也(热郁于内,故外冷。但黄汗之病并非全见外冷。后文“水气二”:“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历节之病,两胫发热,以其内寒郁格阳气也(内寒格热于外,故外热。指“两胫”之热)。

此条涉及黄汗与历节的区分。实际上,历节亦有黄汗的症状。如“历节一”:“……历节痛,黄汗出,故曰历节。”但黄汗之病却不是历节之病。

黄汗病是“无内寒”之证。其“”表现为营血之热或木郁之热。《长沙药解·黄芪·黄芪芍药桂酒汤》:“以汗出入水……卫气不行,遏其营血,郁而为热。……芍药、苦酒,泻营热而清风木也。”又“水气五”释文:“黄汗者,土湿木郁,而生下热。”(详参后文,卷十“水气”。)

历节病是“有内寒”之证。其“热”亦表现为营血之热或木郁之热《四圣心源·杂病解下·历节根原》:“凡腿上诸病,虽或木郁而生下热,然热在经络,不在骨髓……”但是,该病主要是有内寒。如《四圣心源》该章示:“……其骨髓之内,则是湿寒。”下文“历节六”治用乌头汤亦可见内寒《四圣心源》该章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法治历节病,并示:“一切膝风、脚气诸证,不外此法。临证审其内寒外热之轻重,随证治之可也。

    历节五

    【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湿伤关节,则生疼痛;营卫不行,则肌肉瘦削;浊阴阻格,阳不下根,则生眩晕;气不降敛,则苦短促;胃气上逆,则欲呕吐。桂枝芍药知母汤,术、甘,培土以敌阴邪;附子暖水而驱寒湿;知母、生姜,清肺而降浊气;芍、桂、麻、防,通经而开痹塞也。(《四圣心源·杂病解下·历节根原》:“术、甘培土,麻、桂通经,知母、芍药,泻热而清风,防风、附子,去湿而温寒。”)

    ◎桂枝芍药知母汤三

    桂枝四两 芍药三两 麻黄二两 防风四两 甘草二两 白术二两 生姜五两 知母四两 附子二两,炮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历节风证,《四圣心源·杂病解下·历节根原》示:“其经络之中,则是湿热;其骨髓之内,则是湿寒。”因此,桂、麻通经而泻湿,芍药息风清经热,附子暖水驱寒湿,均为要药。方用生姜五两以降浊,亦要药。先生并示:“若其病剧,不能捷效,加黄芪以行经络,乌头以驱湿寒,无有不愈。”即桂枝芍药知母汤与乌头汤(下条)合用。此亦示人《金匮》原方,宜随证加减,不可拘泥胶执也。知母功在清肺除烦,治其“温温欲吐”之证。但知母“甚败脾胃而泻大肠”(《长沙药解·知母》),以浙贝母或百合、天花粉代之,似更善;并可加茯苓去湿,防己行经去湿,人参补中气。

桂枝芍药知母汤法,可治历节病而见黄汗症状者,不可治黄汗病(黄汗病治法参“水气二十九”之黄芪芍药桂酒汤和“水气三十”之桂枝加黄芪汤)。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引文(魏):“案历节,即痹论所谓行痹痛痹之类。后世呼为痛风。

    历节六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湿寒伤其筋骨,则疼痛不可屈伸(一般表现为痛处寒重)。乌头汤,甘草、芍药,培土而滋肝(《长沙药解·乌头》释:“芍药清肝”。依理,应即“息肝风”之意。症见“不可屈伸”,乃风燥之象);黄芪、麻黄,通经而泻湿(《长沙药解·乌头》:“黄芪行其卫气,麻黄通其经脉。”其中麻黄之用,近于俗谓之“开经隧”之意。此用,《伤寒》《金匮》不多见);乌头开痹而逐寒也。

    ◎乌头汤四

    乌头五枚,㕮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半,出乌头;甘草三两,炙;芍药三两 黄芪三两 麻黄三两

    上五味,㕮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煎中重煎之,服七合。不知,尽服之。亦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㕮,音府,嚼也。

附方

    ◎《千金》矾石汤一   治脚气冲心。

    矾石二两

    上一味,以浆水一斗五升,煎三五沸,浸脚良。

    ◎崔氏八味丸二  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方在消渴。

按:中风之病,仲景未尝立方,其证与八味甚合。崔氏以之治历节脚气,若以治中风,则妙甚矣。

此处先生虽称八味丸“若以治中风,则妙甚”。实际上,该方含地黄一药,其性“滋润寒凉,最滑大便”“至于内伤吐衄……以及种种外热烦蒸……久服地黄,无有不死。[3]此意,先生于卷十“水气”卷首语中亦强调,称以“加减八味之法”治水气之病,“轻者偶服可愈;重病而久服之,以湿土而得地黄,未有不死者。”先生并称:“八味之方,制于仲景。使其可以治水,仲景何以不用,而待下士加减乎!”简言之,以地黄施于土湿之病,即便不是水气之病,亦宜慎之又慎。




[1] 《四圣心源·卷七·杂病解下·中风根原》。此段注文引文均出于该章。笔者注。

[2] 王清任先生出生于1768年,1790年前后开始悬壶,其时黄元御先生已去世30余年,但《四圣心源》等著作尚未大行于世,补阳还五汤用黄芪与黄芪姜苓汤用黄芪(均生用),二者应当没有继承衍生关系。笔者注。

[3] 此处及本段前文引文,未言出处者,均出自《长沙药解·地黄》。笔者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匮要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感悟与思考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金匮悬解卷三 黄元御医学大全
金匮要略注(6)中风历节病
经方辨治痹证四则 作者:毛德西
倪海厦博士讲金匮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