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圣医学解丝集·四圣心源解丝·杂病解(下)·黄疸根原

黄疸根原

    黄疸者,土湿而感风邪也。(黄疸与湿病大同小异。前章《湿病根原》:“湿病者,太阴湿旺而感风寒也。”)太阴湿土主令,(此处似缺“黄疸之证”四字。)以阳明戊土之燥,亦化而为太阴之湿。设使皮毛通畅,湿气淫蒸,犹得外泄。一感风邪,卫气闭阖,湿淫不得外达;(“一感风邪,卫气闭阖”几个字的意思有点转折。风性疏泄,本来不应该是“卫气闭阖”。但是,风性泄而气性闭,风愈泄而气愈闭,最终因为风泄的力度不如气闭的力度大,因此,出现了“卫气闭阖”的结局。这实际上就是太阳中风大青龙汤证的表证机理。《伤寒悬解·太阳三十二》:“太阳中风,脉紧身痛,寒热无汗,脉证悉同伤寒。此卫阳素旺,气闭而血不能泄也。”而之所以称黄疸是“感风邪”,第一,因该证有时也是有汗的。如后文硝黄栀子汤所治,即“汗出腹满”之证。说明并非寒邪束表。第二,因其“感风邪”,是以营中热盛;营热盛发,是以多传戊土而为胃热。脾湿胃热,是以黄疸多见湿热之证。第三,“风邪”感在足少阳风木之经,是以少阳不降;少阳不降,则厥阴不升;厥阴不升,是以下克己土;乙木之热传于己土,是又黄疸湿热之因。)脾土堙郁,遏其肝木;肝脾双陷,水谷不消;谷气瘀浊,化而为热;瘀热前行,下流膀胱;小便闭涩,水道不利;膀胱瘀热,下无泄路;熏蒸淫泆,传于周身,于是黄疸成焉。

    其病起于湿土,而成于风木。以黄为土色,而色司于木,木邪传于湿土,则见黄色也。(正常的“土色”之“黄”,与邪气之“黄”,是不一样的。拿中国人的“黄皮肤”,与黄疸病人的“黄皮肤”相比;或者正常人小便微黄的颜色,与小便淋涩的黄赤之色相比,就可以有清晰的认识。其他脏腑之色亦同此理。)或伤于饮食,或伤于酒色,病因不同,总由于阳衰而土湿。湿在上者,阳郁而为湿热;湿在下者,阴郁而为湿寒。乙木下陷而阳遏阴分,亦化为湿热;甲木上逆而阴旺阳分,(阴旺于阳分。)亦化为湿寒。视其本气之衰旺,无一定也。(这也是《六气解·六气从化》所讲的实力论。)

    其游溢于经络,则散之于汗孔;其停瘀于膀胱,则泄之于水道。近在胸膈,则涌吐其腐败;远在肠胃,则推荡其陈宿。酌其温凉寒热,四路涤清,则证有变状而邪无遁所,凡诸疸病,莫不应手消除也。

谷疸

    谷入于胃,脾阳消磨,蒸其精液,化为肺气。肺气宣扬,外发皮毛而为汗,内渗膀胱而为溺。汗溺输泄,土不伤湿;而木气发达,则疸病不作。(木气之所以不达,一般是因外感风邪;甲木不降,是以乙木不达。《长沙药解·茵陈蒿》:“……水窍不开,淫溢经络,郁蒸而发黄色”,“水窍不开”仍然是木气不达。但是,木气不达,除了外感风邪,素体血热者,也可以是肝脾郁陷互为因果而产生的影响。)阳衰土湿,水谷消迟,谷精堙郁,不能化气,陈腐壅遏,阻滞脾土;木气遏陷,土木郁蒸,则病黄疸。

    中气不运,升降失职。脾陷则大便滑溏;胃逆则上脘痞闷,浊气熏蒸,恶心欲吐,恶闻谷气。食则中气愈郁,头眩心烦。此当扩清其菀陈,除旧而布新也。

酒疸

    酒醴之性,湿热之媒。其濡润之质,入于脏腑,则生下湿;辛烈之气,腾于经络,则生上热。汗溺流通,湿气下泄而热气上达,可以不病。汗溺闭塞,湿热遏瘀,乃成疸病。(“汗溺闭塞”,往往也是因为外感风邪而卫气闭束。)

    其性嗜热饮者,则濡润之下伤差少,而辛烈之上伤颇重;其性嗜冷饮者,则辛烈之上伤有限,而湿寒之下伤为多。至于醉后发渴,凉饮茶汤,寒湿伤脾者,不可胜数,未可以湿热概论也。

色疸

    肾主蛰藏,相火之下秘而不泄者,肾藏之也。精去则火泄而水寒;寒水泛滥,浸淫脾土;脾阳颓败,则湿动而寒生。故好色之家,久而火泄水寒,土湿阳亏,多病虚劳,必然之理也。水土寒湿,不能生长木气;乙木遏陷,则生下热。土木合邪,传于膀胱,此疸病所由生也。(一般来讲,“土木合邪,传于膀胱”,是溲黄而已,未必疸病也。其发为疸病者,往往是前文所称的“一感风邪,卫气闭阖,湿淫不得外达”的缘故。)

    其湿热在于肝胆,湿寒在于脾肾。(色疸之病,通常并无脾胃之湿热,肾中更是只有寒水之气。《金匮要略》谓之“女劳黑疸”,用硝矾散施治。先生于《长沙药解·硝石》中示:“硝石咸寒之性,直达下脘……腐败扫除,正气清通。继以补中养火之剂……”是后续尚需“补中养火”也,非硝矾散可奏全功也。)人知其阴精之失亡,而不知其相火之败泄,重以滋阴助湿之品,败其脾肾微阳,是以十病九死,不可活也。

    【甘草茵陈汤】

    茵陈三钱 栀子三钱 大黄三钱 甘草三钱,生

    煎大半杯,热服。

    治谷疸腹满尿涩者。

服后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甘草茵陈汤,《伤寒论》茵陈蒿汤加生甘草。生甘草可增强清热之功。但先生之用,似乎以其甘缓之性,略起培土之用。顾护脾胃之意也。年轻体壮者可不加。

    【茵陈五苓散】

    白术 桂枝 猪苓 茯苓 泽泻

    等分,为散,每用五钱,调茵陈蒿末一两,空腹米饮和服一汤匙,日三服。多饮热汤,取汗。

治日暮寒热者。

茵陈五苓散,所治之“日暮寒热”者,因于前章《湿病根原》所讲的“午后申前,时临未支,湿邪旺盛”。参前章注文。

    【硝黄栀子汤】

    大黄四钱 芒硝三钱 栀子三钱

    煎大半杯,热服。

治汗出腹满者。

硝黄栀子汤,治脾胃湿热而膀胱瘀热之证。涤荡之剂。后续尚宜用药调理。

    【栀子大黄汤】

    栀子三钱 香豉三钱 大黄三钱 枳实三钱

    煎一杯,热分三服。

治酒疸心中懊憹热疼,恶心欲吐者。

栀子大黄汤,清泻中上郁热之剂。依理可加重剂栝楼实。

    【元滑苓甘散】

    元明粉 滑石 甘草 茯苓

    等分,为末,大麦粥汁和服一汤匙,日三服。

    治色疸额黑身黄者。

服后病从大小便去,尿黄粪黑,是其候也。

元滑苓甘散,参前章《湿病根原》注文。色疸用元滑苓甘散,似可易元明粉为白茅根,或栝楼实,或桑白皮,并加桂枝升肝脾、加丹皮以助滑石和桂枝。恐桂枝助热者,易桂枝为连翘,或木通,或豆黄卷,或广郁金,或川楝子。药后若症状消减,亦宜如《长沙药解·硝石》所示:“继以补中养火之剂”。

    色疸,日晡发热恶寒,膀胱急,小便利,大便黑溏,五心热,腹胀满,身黄,额黑。此水土瘀浊之证,宜泻水去湿,通其二便。仲景用硝矾散,硝石清热,矾石去湿。此变而为滑石、元明粉,亦即硝矾之意。用者酌量而通融之,不可拘泥。(明示不可执方。即便是《伤寒》《金匮》之方也不可执。法有定法,而方无定方。)

    黄疸之家,脾肾湿寒,无内热者,当用姜、附、茵陈,不可误服硝黄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疸根原
黄疸,土湿而感风邪
四圣心源-杂病解-25-123疸
《金匮悬解》 > 卷十二·内伤杂病 黄疸 二十三章
《医宗金鉴》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六
【《金匮要略》 白话版】15 黄疸病脉证并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