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血缘价值

陈圳煜

前几天,有位朋友向我说了一件事,说是北京某著名大学有几名高材生,毕业前去一位九十多岁的学术界老泰斗家聆听最后的教诲。聊着聊着,有一个人问:“人应该怎么活着才有价值?”这时,老泰斗勃然大怒,手里的拐杖顿得“咚咚”响,粗着脖子说,“不知道”,并指着他骂道:“没出息!什么不好问,偏问这个没有一点意义的?!……”

由不得我们怀疑,这位老泰斗一定是一位满腹经纶、学贯古今的人。但是,他的这个回答却是差得太远了。这个问题并非没有意义。人在解决了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存条件之后,自然而然会关心精神层面的问题。复旦大学俞吾金教授有一段话:“人虽然是追求实际利益的,但是在人心的深处潜藏着一种追求神秘的、形上学的冲动,或许是在这个意义上,黑格尔把人称为形而上学的动物。”这一点,近代西方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他的“需要层次说”当中也有反映。对于意识层面尤其是“人生价值”的思考,可以说是古今中外,人同此心。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海子在风华正茂、才华横溢的时候自杀,就是因为在这个问题上寻求不到答案。对于海子的自杀,辽宁著名教授孟繁华有过一段评述:“海子以他的自杀,提醒我们,生是需要理由的。当诗人经过痛苦的追索,仍旧寻找不到生存的确凿的理由时,这一切便转化为死的理由。而一旦我们对生的理由开始质疑并且无法判定既成生命秩序和生存状态具有自明性的时候,我们的个体生命的生存危机便开始了。”并且,他说到:“当这个世界不再为我们的生存提供充分的目的和意义的时候,一切都变成了对荒诞的生存能容忍到何种程度的问题。那么,我们是选择苟且偷生还是选择绝望中的抗争……”

人是需要点精神上的东西的。而最要紧的是精神支柱。人生价值的问题,恰恰就是这根精神支柱最基础的一个环节。

再来说说老泰斗的“不知道”。既然是学术界老泰斗,不可能不了解古人对“人生价值”的阐述,更不可能不了解近代国学大师冯友兰的《人生哲学》。但是,他仍然说“不知道”。这样的回答,是不是表明了他思想认识上的复杂性?可以想象,他心里最根本的原因其实只有一个,就是说,他认为,以往所有的答案,都不具真正的说服力,都不能说明问题;与其引用一个没有说服力的答案,不如干脆说“不知道”。

1999年,我在香港昂船洲军营任宣传干事。在当时组织“人生观”、“价值观”的政治思想教育中,“人活着的价值”、“人为什么活着”、“人活着的理由”这些不同措辞的提法,反映了官兵关于“人生价值”具有共同指向性的疑问。香港驻军的官兵,普遍文化学识比较深、思想层次比较高、思维界面比较广,如何根据已有的资料把这个问题解答好,讲得贴近实际,富有说服力,于我是个极大的考验。而实际上,当时现成的资料,连我自己都说服不了。

巴金说:“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与”。其他很多伟人名人也有类似的观点。不过,这些观点都不是我们授课的权威依据。当时比较典型、比较常用、比较权威的观点来自传统的课本《思想政治》。而《思想政治》的观点,与那些让老泰斗看过了仍然说“不知道”的,也即中国传统的诸多观点有着极深的渊源。关于“人生价值”,这本书核心的观点是:“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在这个基础上,还有其他的重要表述,比如:“……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尤其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全面提高个人的素质……”历次讲授这个内容,授课者都不过是根据这些观点,加上自己的体会抑扬顿挫地去发挥。大致上,最后都只能给人留下“剑走偏锋”、“避实就虚”、“隔靴搔痒”的感觉。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感觉呢?因为有很多疑问无法得到令人信服的解释。比如,“人是不是只有对社会有贡献才有价值?”、“是不是每个人都对社会有贡献?”、“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对社会做出贡献?”、“如果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对社会做出贡献,那么是不是表明有些人的一生是没有价值的?”;还有,“社会能给每个人都提供'一定的’、有利于人实现价值的'客观条件’吗?”、“假如社会能够提供,每个人都能及时把握机会'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而'全面提高个人的素质’,最终对社会做出贡献吗?”……

我多次把这些传统的观点放到很多山区农村孩子身上来验证。山区农村的孩子纯朴可爱,刻苦耐劳。但是,这些孩童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他们中的很多人一辈子都将圈系在农村。有一首诗歌把他们的成人生活作了形象的描述:他们“目光望的离不了杂草茅屋/脚步迈的走不出贫瘠困顿/脑子里的弯弯绕的绕不开空虚无聊/充实着每一个夜晚”的是“女人/纸牌/一点点红红的高粱酒”……我在想,如果他们拿了一辈子锄头,只是为了他自己一日三餐,或者为了他一家的生存温饱,他算是对社会做出贡献了吗?他们一生,也许一次也没有真正地、自觉地捧过书本,他们能够“把握机会”去“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吗?如果说,一个人保证了他自己的吃饭生存,或者保证了他一家的温饱生活,是维系了家庭这么个社会细胞的稳定,同时也就是维系了社会的稳定,从而体现出他对社会的价值的话,这样的解释无疑绕的弯子多了点,解释牵强了点。但是,除了这样的解释,用传统的观点,对于这些在农村劳作养活他自己或自己一家的人,怎么才能找到他们的“人生价值”呢?

如果有的五六岁、七八岁的孩子在他们来不及学会生活的技能之前不幸夭折,他们极其短暂的一生是不是因为没有对社会做出贡献而没有任何价值呢?如果他们当中有的人不幸因故成了聋哑人残疾人,并且不能像张海迪一样为伟大祖国做出贡献的时候,他们是不是没有人生价值呢?如果是一个植物人呢?……

“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事实上是不是这样?理论上应不应该是这样?

一位知名作家说他曾经听一位旅美画家谈过,画家的父亲忍痛离开可爱的孩子和亲爱的妻子父母,背乡离井到国外的餐厅里当侍者。为了赚取小费,这位父亲曾经趴在地上吃剩饭。为了家乡的父母妻儿,他牺牲了自己的尊严。作家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流了眼泪,说:“我一点也不会瞧不起这位父亲,反而觉得他太伟大了——生命最尊贵的意义原来正在这里:为别人活着,活到忘记自己痛苦的地步。这别人即使只是自己的家人,也总比只为自己活着好得多。”我有些同感。可以说,这位父亲最起码从生存的角度体现了他对他家人的价值。同样,一个辛苦劳作的人,即使为的只是他自己一家人,于他家庭的其他成员来说,他是有价值的。一个不能为社会做任何事情的三岁孩童,因他的存在,给他的父母带来了快乐、幸福,那么,这个三岁的孩童,于他父母来说,也是有价值的。即便是一个残疾人,一个植物人,他不会为家庭做出任何事情,甚至只给家庭生活带来负担,但是,他的父母、家人会巴不得他早点死掉吗?会千方百计找借口抛弃他、憎恨他吗?不会。因为,于他家人来说,他的活着,能够给家人带来满足感,完整感。从这样的角度来说,他也是有价值的。

就算是一个去世的家人,有时在活的人想来,都有一种欣慰感、充实感,甚至有的会成为活着的人不断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通常提到的“化悲痛为力量”、“化思念为力量”、“化期望为力量”就是这种作用。先人遗留下来的这些感觉、动力、作用,是一种非亲非故的其他人不可代替的价值。

一个人,因他的存在或者曾经存在,而给家人带来幸福感、快乐感、满足感或完整感的价值,我把它称为“血缘价值”(夫妻关系可勉强归在此处,也可归入“社会价值”来分析)。印度哲学家奥修曾经说过:“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如果没有了你,存在将会缺少一些东西而且将会永远保持缺少一些东西,它将永远不会充满……这整个巨大的存在需要你……”这段话,可以作为“血缘价值”最好的注脚!可以说,一个人除非生来孤独或是众叛亲离,否则,都有人生价值!事实上是这样!理论上也应该是这样!

有位朋友问我:“一个贪官,贪污了很多钱送他孩子出国留学,后来东窗事发,锒铛入狱,这个人有没有价值?”我说,有。从“血缘价值”的角度来分析,是有的。可以作一下想象,作为这个贪官的妻子、儿女,她们会不会希望他被处以死刑,或者早点死掉?我想,她们期望的,应该是他早点改过自新,刑满释放,重新团聚,共享天伦。这样的期望,正是此位贪官维系在家中亲人身上的“血缘价值”的体现!

需要明确的是,确立“血缘价值”的观点,不是排斥“社会价值”,也不是简单等同于“人生价值”。正如“人生价值”不等同于“社会价值”一样。完整地说,“人生价值”包含“血缘价值”和“社会价值”,而“血缘价值”只是一种基本的表现形式。在实际的人生道路上,一个人,当他能够独立解决自身的生存条件之后,他应该力求创造“社会价值”,在实现“血缘价值”和“社会价值”高度统一的情况下,实现“人生价值”的整体化,而不应该让“人生”这朵艳丽的鲜花,结出仅仅是“血缘价值”这种逊色的果。

将人生的目标确定为“追求'健康的快乐人生’”,并在条件允许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做一些'利于家人、利于身边人、利于整个社会’的事。”我想,这就是现代的环境中,一种易于追求、朴实而又厚重的价值实现境界了!

汶川大地震后,很多人向我们展现了实现人生价值另一种极具震撼力的方式。

有一位叫蒋敏的年轻女警察,她的奶奶、外婆、妈妈、女儿,都在地震之后永远地离开了她。当时,她两岁的女儿还正在睡觉。面对残酷的生离死别,她放弃了和丈夫一起回北川寻找家人,并且抛去个人安危,投身到抗震救灾中,一直坚持了五昼夜,直至昏倒在工作岗位上。四川灾情最重的乡镇之一--青川县石坝乡的党委书记舒云,在地震之后,奋力带领全乡干部群众抗震救灾,坚持与受灾群众在一起,而家中父母从身受重伤,到去世,再到下葬,他都来不及看一眼。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舒云在忠孝难以两全时,选择了以对乡亲们的忠诚来告慰亲人的在天之灵。……

对于他们,我们应该给予崇高的敬意。他们在实现“血缘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上,采取了一种更高层次的方式。他们的“血缘价值”在乡亲们、在更多的人身上得到了感人肺腑的升华!

当今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化,人的智商也得到了极大提高,对于“人生价值”这种问题,想必不需花费太多心思就可以轻易得出答案了。或者,今天的很多年轻人,可以通过遥感技术领受某老泰斗的真传,坚定了“这个问题没价值”、“不需思考”的信念,而能够坦坦荡荡优哉游哉地活着了。但是,在我心里,还是固执地认为,人应该首先寻求人生价值的答案,也就是说,人必须首先解决“人生观”、“价值观”这种根本问题,才不至于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摇摆跌倒。

也许,我真的过时了!!

              根据2002年《轻轻的你为亲亲的“她”而来》重新整理

2008年7月20日星期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人生价值,如何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
如何实现人生价值观?
初中道德与法治《服务社会》教案
高三政治哲学原理方法论整理
人生价值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