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第23条

(桂麻各半证一太阳二十八: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人不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23】【辨203】)

先生释文示:“如疟状者,营阴卫阳之相争,阳郁于内则发热,阴郁于外则恶寒。盖风寒双感,营卫俱伤,寒伤营则营欲泄,风伤卫则卫欲闭。……”

此证,《伤寒说意》释为:“……若脉浮而紧,面热身痒,是阳为阴郁,欲发而未能也。……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证虽风寒两感,但脉见浮紧,究是伤寒之脉,故先生言“阳为阴郁”。“阴”者,寒也。“阳”者,左路升达之阳气也。肝脾不能从左路上达,血脉郁阻,故身痒。“面热”者,外有寒闭,内有肝郁,右路阳气不敛而胆胃之气浮越在上也。用桂麻各半汤者,麻黄汤中,无芍药可清营郁之热也;用枣者,需滋其发汗之化源也;生姜兼具解表、降逆、播宣经络之用,于外感之证,亦大有其用。(桂麻各半汤可认为是麻黄汤加味。即加芍药清营热,加姜枣滋中焦。因其人“阴阳俱虚”也。)

桂麻各半汤证是风寒两感证,与单纯中风之桂枝汤证、单纯伤寒之麻黄汤证不同。但是,外感风寒之病,除此三者,仍有其他发病证型。如《四圣心源》之“伤风”。

先生所称之“伤风”,病机乃“中虚而外感”[1]。但此之“外感”,所“感”者,却非仅是“风”。如该节称:“……一被风寒,闭其皮毛……”是即伤于风寒也,非仅伤于风也。此于“齁喘根原”看得更清楚。虽言“齁喘者,即伤风之重者也。”[2]但是,先生在“紫苏姜苓汤”方后,却称“若皮毛闭束,表邪不解,则加麻黄。”是即“表有寒邪,宜加麻黄开表”之意也。

但是,《四圣心源》之“伤风”“齁喘”,虽先生称之为“被(披)风寒”,却不是《伤寒论》之风寒两感证;实际上亦非伤于风,而是伤于寒的轻证。因此,即便是齁喘之“紫苏姜苓汤”,方意无非是在调中焦基础上,麻、苏开表,陈、杏开壅理气,姜、夏降逆。可认为是麻黄汤的炙甘草拓展为炙甘草、砂仁、茯苓,桂枝升阳达郁部分为干姜代劳,杏仁拓展为陈、杏和姜、夏,而麻黄则易为苏或拓展为麻、苏。即便加石膏,亦仅是清肺热,而不用桂枝汤中至关重要之芍药。可见,《伤寒论》中风“营郁血热”之证,是不在《四圣心源》之“伤风”“齁喘”证叙述范围内的。因此吾称此二者仅是伤寒轻证。只缘患者相对于《伤寒论》之患者,素有中虚土湿之不足,故先生于《四圣心源》举此治法。

总的来说,《四圣心源》之治法,对今人更具针对性。



[1] 《四圣心源·卷七·杂病解下·伤风根原》。

[2] 《四圣心源·卷七·杂病解下·齁喘根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密《伤寒论》
方剂讲稿 | 香苏散
桂枝 ---
桂枝汤与麻黄汤的区别
麻黄系方剂(8)大青龙汤
说说感冒辨治的学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