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运六气定义的依据(主运 主气)【原创 修订版】
——“五运六气”定义的依据是什么?
可从多角度考察。
第一,从干支去考察。这是最简单、最直接的角度。“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这是“五运”这个概念的一个表达角度,即描述五大行星的“五运”。《素问·天元纪大论》的白纸黑字,毋庸置疑的。但是,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探讨——
其一,这个描述五大行星的“五运”是“客运”,还是“主运”,还是既指“客运”又指“主运”?首先,身兼两职是不可能的,它只能是其中一个。其次,从“'主’静'客’动”的原则来讲,具有“一年一变迁,五年一轮回”的“'动’属性”的它,必然只能是“客运”(详参下文)。
其二,既然描述五大行星的“五运”是“客运”,那么跟它对应的“主运”的主角是谁?前述“甲”“己”“乙”“庚”等,是“天干”。而“天干记日,地支记月。”《后汉书·律历上》引《月令章句》:“大桡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1]“甲乙以名日”,即“记日”[2],那么,这些用十天干表示的“客运”(“甲己之岁,土运统之”等)对应的“主运”,其主角必然是“日”(即太阳;不是一天两天的“日子”的“日”,查“甲者,言万物剖符甲而出也”等“十干”的含义即可明白)。推之,“子午之上,少阴主之”这些用十二地支表示的“六气”(客气)对应的“主气”,其主角必然是“月”(这个“月”,是以月亮为主的“日月地系统”,简称“月地系统”,有时直接称之为“地”[3])。
有人认为,“作子丑以名月”的“”不是指月亮,也不是指朔望月,是指阳历月。这个说法从某种角度讲有一定道理。但是,在远古时代,古人发明十二地支的目的,恰恰是用来“记月亮”的。这是简单的推断就可以做出结论的中国古人认识天地事物的基本规律(参后文专条)。
古天文学专家路辉先生在其《无极之镜》中称:“日月地的运行演化在理论上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日地系统,一种是日月地系统。前者演化出太极与阴阳(两仪)、四象、先后天八卦、河图、天干等,后者演化出洛书、地支、六十四卦等。[4]“天干与地支的关系就是上古十月太阳历与十二朔望月历的关系,所以二者之间不能是简单的对应关系,而是在同一极坐标系下不同历法体系下的相互融合与完善的关系。天干与十月太阳历法及五星五行有关,365天,称为岁;地支与月球12朔望月有关,354天,称为年。[5]“河图描述日地之间的阴阳五行关系,而洛书描述的是日地月之间的阴阳五行关系。无论日地系还是日月地系,其基本观察点都是地球。但日地系表达的是太阳对地球的力学效应,而日月地系表达的是月球对地球的力学效应,只不过月球对地球的力场中又传递了太阳的能量而已(例如月球照射地球的光是反射太阳光等),所以也可以说洛书是表达地月系的关系图。[6]上文可见天干与“日地系统”、地支与“月地系统”的固定对应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其衍生、演变,是有根据、有脉络的,是“一以贯之”的;同类概念是有内在必然联系的;并且,衍生概念或同类概念,通常是不会交叉横跳,充当“叛徒”“逆贼”的上述引文,充分体现了这一规律。
第二,从历法去考察。其一是阴阳合历。《无极之镜》:“中国古历是典型的阴阳合历,平均历月长度为朔望月,平均历年长度为回归年。历月以月相圆缺为测望对象,历年则以晷影长度为划分标准。[7]“阳历”分“五运”,“阴历”分“六气”。“阳”指太阳,“阴”指太阴(月亮)。一个“运”73天,“五运”共365天[8]。365天是太阳一个回归年的日数(较为准确是365.25天),主体是太阳。一个“气”60天[9],“六气”共360天。360天是月亮在一个太阳回归年中12个朔望月的日数[10]。一个朔望月约30天(较为准确是29.53天),主体是月亮,是在一个太阳回归年周期中去考察的月亮。
其二是甲子历。如《五运六气天文历法基础知识》:“天度用的是一年为 365日的历法,气数用的是一年为360日的60甲子历法。这60 甲子历法就是五运六气的历法,即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表示的历法。十天干表示'其生五’的五运,十二地支表示'其气三’的三阴三阳。[11]结合上节所述的“天干记日,地支记月”,可见“五运”体现的是日地关系[12],“六气”体现的是月地关系(日月地关系)。一岁365日和一年360日的调谐,古人用“过年”[13]的方法去处理。
第三,从特定名词去考察。首先是“岁运”。“岁运”一词见于《素问·气交变大论》[14]。“岁运”也叫“中运”“大运”,表示五大行星在五个太阳回归年(俗称“年”)周期以及在一个太阳回归年中五个季节的运动规律。“岁”指的是太阳的一个回归年,365日。《素问·六节脏象论》:“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15]称“岁运”而不称“年运”[16],可见“岁”字后面的这个“运”是从回归年着眼的,是针对太阳的,主要表示太阳“一岁”视运动周期中五星的“运”。这个“岁运”,决定了“主运”的“初运”的“太过”“不及”亦决定了一年之中“客运”的次序和它们的“太过”“不及”,并且作为“客运”,直接加临于每一年“五运”的第一个运(初运)的“主运”之上之所以可以直接叠加,是因为两者针对的,都是“日地系统”,是同一个坐标系。
其次是“司天”。“司天”主上半年的“客气”;同时,它还作为“三气”的“客气”,直接叠加到“三气”的“主气”之上。跟“岁运”同理,之所以可以直接叠加,是因为两者针对的,都是“月地系统”,是同一个坐标系。所谓“司天主上半年[17],其实指的是太阳从南回归线运行到北回归线的6个朔望月。这6个朔望月分为三个“气”,从“六气”的“主气”来看,就是“木-火”之气(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即“生、长”之气。“本乎天者亲上[18],因此,主管这个“生、长”的“主气”时段的气,称为“司天”之气。“司”就是“管”。“司天”确定之后,“客气”的初气和“在泉”之气可经推算而得。“在泉”之气,对应的是下半年“主气”的“土-金-水”之气(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即“化、收、藏”之气,是太阳从北回归线运行到南回归线的6个朔望月[19]。
第四,从古贤论述去考察。《素问·六节脏象论》:“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故其生五,其气三……”文中的“”,黄元御先生释为:“阴阳以升降而化五行[20],而“阴阳者,天气也。[21]《六节脏象论》:“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这个“化五行”的,作为“五运”[22]主体的“天气”,可能是月亮之气吗?或者,可能是日月合气吗?又,《六节脏象论》:“帝曰:五运之始,如环无端,其太过不及何如?岐伯曰:五气更立,各有所胜,盛虚之变,此其常也。……帝曰:何谓所胜?岐伯曰: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得五行时之胜,各以气命其脏。”这个体现为“”“”“长夏”“”“”的“五运”的主体,可能是月亮之气吗?或者,可能是日月合气吗?
答案是否定的。造成地球“春”“夏”“长夏”“秋”“冬”的“五运”(五季、主运)气候变化的主体是太阳。这个是基本常识。《素问·六节脏象论》的“天气”,指的是太阳之气。《素问·生气通天论》:“天运当以日光明”,不是“月光明”或“日月合明”。《汉书·魏相传》:“天地变化必由阴阳,阴阳之分以日为纪。”这些论述,都说明天地的主体是太阳,“天气”是太阳之气[23]。而“日月合气”用“五运六气”的“六气”的“主气”来表示。“六气”的“主气”就是专门反映在太阳之气的基础上的,月亮给地球带来的影响,即为了反映日月叠加之气而创设的概念(参后文专条)。
第五,从对地球影响的大小去考察。“五运”对地球的影响小于“六气”对地球的影响,就是因为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小于月亮对地球的影响的缘故(参后文专条)。
第六,从“五运”“六气”概念产生的理论过程去考察(参后文专条)。
种种角度表明,“五运”(主运)是对应太阳的概念,“六气”(主气)是对应月亮的概念,因此,可简称为“主运记日,主气记月”。
[1]《任应秋运气学说六讲》第16页。
[2]《无极之镜》第181页:“在先秦时期及其以前……而十天干在先秦时期并不称作十干,而是称作十日……”
[3]《无极之镜》第304页:“……其实月球与地球是一体的,统称地月系。因为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即月球是地球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无极之镜》第79页。
[5]《无极之镜》第181页。
[6]《无极之镜》第212页;又176页:“十天干经交合之后……将河图五行之体化为天干五行之用,即五运。”182页:“……而五运就来源于十天干的五合……”又,《任应秋运气学说六讲》第29页:“甲子的天干,主要是主五运的盛衰,《素问·五运行大论》所谓五气主岁,首甲定运,义即指此。甲子的地支,主要是司六气的变化,《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所谓六化六变,胜复淫治的道理,就要从地支上来推求。”既然地支“司六气的变化”,而地支是记月的,那么“六气”的主角不正是月亮么?后者这个表述,距离笔者本文揭示谜底的这个定义只有一步之遥了,实在可惜。笔者注。
[7]《无极之镜》第49页。
[8]《任应秋运气学说六讲》第50页:“每一步运,各主七十三日零五刻。”一运实际大于73日。笔者注。
[9]《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谓步者,六十度而有奇。”“步”即“气”,每一气实际上是六十日又八十七刻半,即“六气”同样按365日计算。但这个计算方法,既不是最初的,又不是俗称的。如原文,“六十度而有奇”,一般不突出这个“奇”的度数。笔者注。
[10]《五运六气天文历法基础知识》第74页:“日为乾,地为坤,故把月绕日所行的216 称为乾之策,把月绕地所行的 144 数称为坤之策,合之就是一年 360 天之数。故《系辞传》说:'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当期之日。’一年360天,正是《内经》'三百六十日法也’。”这里的360天,是“月绕日”和“月绕地”,总之,主角就是“月”。又,《素问悬解·六元正纪大论》:“司天在上,司地在下。天地一年之数,起于上而终于下。……六气之位既明,则气月可知,三候一气,两气一月。一年六气,一气两月。所谓天地之气数也。”一般的理解都是“一年六气,一气两月”,“两月”即2个朔望月。如《无极之镜》第91页:“……其中回归年周期中又包涵了 12个月周期”。笔者注。
[11]《五运六气天文历法基础知识》第79页。又第184页:“五运六气60 甲子历,是一种一年 360 天的历法。”不过,由于东汉以前没有甲子纪年(参《任应秋运气学说六讲》第31页),而“岁运”“司天”是根据年份的干支来推算的,因此,似乎可以有两个结论:第一,上古的阴阳历,纯粹只是记录太阳和月亮,并不具备体现五星规律的作用。第二,用甲子纪年的五运六气理论,产生于东汉以后。笔者注。
[12]“五运”的本义参后文专条。笔者注。
[13]《五运六气天文历法基础知识》第184页:“五运六气60 甲子历,是一种一年 360 天的历法。而一回归年是 365.25 天,古人是如何处理这 5.25 天的呢?是通过休息过年的方法来处理的。”第186页:“……(圆盘半径等于冬至日日影长度)还需要等待 2.625 天,日影才能达到冬至日的日影长度,所以古人就把这等待的 2天(2.625 天去小数,只取整数)作为冬至的过年日,叫作小年。同样的道理,当太阳由南回归线往北运动时,圆盘旋转到180度时,也须要等待夏至'日中天影’的时刻,即太阳到达北回归线上。在 5.25天的过年日中,小年用去2天,余3.25天,古人也取整数3天作为夏至的过大年日。所余0.25天,四年后赶为1天,故规定四年一闰,小年过年日四年加1天为3天。”
[14]《素问·气交变大论》:“……岁运太过,则运星北越;运气相得,则各行以道。故岁运太过,畏星失色而兼其母,不及则色兼其所不胜。”
[15]《五运六气天文历法基础知识》第174-175页:“《内经》有岁和年之分。岁,用回归年,即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长度为 365.25 日。《内经》 以太阳两次连续过冬至点的时间间隔为一岁。”“年,一般指从正月朔 (初一) 到下一年正月朔称一年,长度是354日,闰年长384日。……《内经》是以太阳两次连续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为一年。”
[16]虽然“岁”和“年”的内涵,一般来讲是不同的,但古代在两者的使用上,有时也较随意。任应秋先生引胡厚宣《殷代年岁称谓考》文,称:“殷代自盘庚迁都以后,早期称年为年、为岁、为春、为秋。至晚期始称为祀,亦以事纪年。”(《任应秋运气学说六讲》第31页)。
[17]《素问悬解·五常政大论》。
[18]《易·乾》。
[19]《无极之镜》第181页:“天干与地支的关系就是上古十月太阳历与十二朔望月历的关系,所以二者之间不能是简单的对应关系,而是在同一极坐标系下不同历法体系下的相互融合与完善的关系。天干与十月太阳历法及五星五行有关,365天,称为岁;地支与月球12朔望月有关,354天,称为年。”又,《五运六气天文历法基础知识》第126页:“为什么《国语》以'天六地五’为'常数’呢?'地五’好理解,那么'天六’呢?古人看到太阳从南回归线冬至运行到北回归线夏至的夏半年用了六个朔望月;太阳从北回归线夏至运行到南回归线冬至的冬半年也用了六个朔望月,所以古人总结出天道是以'天六’为'常数’。”
[20]《素问悬解·六节脏象论》。
[21]《素问悬解·六节脏象论》。
[22]《类经·运气类》:“自阴阳以化五行,而万物之生莫不由之,故曰其生五。……夫生五气三者,即运五气六之义。”
[23]《五运六气天文历法基础知识》第77页:“阴阳概念来源于日月运动,而月亮不会发光,所以阴阳概念真正来源于太阳运动。”这个观点也可以参考。笔者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运气学说的起源相关论述
求其至也
品味医道之卌九:开启术数之门的钥匙
(18)黄帝内经顺时养生·时与气的关系
《黄帝内经》中的天文学知识
地理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