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寻求意义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

本文编译自《Eternalised: In Pursuit of Meaning 》(永恒:追寻意义),原文作者佚名。全文6000字,建议收藏。


'人不能忍受无意义的人生。'(卡尔-荣格,BBC《面对面》,1959年)

人生苦短,世事艰难。我们需要一个生存的意义来支撑生活。为了这个意义,人们愿意承受苦痛和牺牲。

'懂得为何而活的人,可以承受各种如何而活。'(尼采,《偶像的黄昏》,《格言与箭》)

有意义支撑的人,可以克服和面对生活中的麻烦,不然就难免会陷入空虚。

荣格认为:我们必须去最黑暗的地方寻找意义。因为在那里,你可以找到闪亮的东西。在黑暗中能闪亮的,肯定是真正的光。他写道:

'西方神哲学的一大特点是用理想的概念填满有意识的头脑,而不是与阴影和黑暗世界相对抗。一个人不是通过想象光明的形象而豁然开朗,而是通过使黑暗变得有意识。然而,后一方案令人不快,因此不受欢迎。'(卡尔-荣格,《炼金术研究》)

为了找到生命的意义,荣格告诉我们要让内心的黑暗变得有意识,这才是个体化的真正任务。接纳我们内心的阴影,才能赋予人完整的人格。要实现生命的深刻意义,意味着我们必须穿过黑暗,走到尽头的光明。

'据说,没有一棵树能长到天堂,除非它的根伸到地狱。'(卡尔-荣格,《自我现象学的研究》)

荣格写道,西方和东方对生命的意义有不同的看法:

'对西方人来说,静默宇宙的无意义令人无法忍受,他必须设想它有意义。相反,东方人不做这种设想,他自己便体现了这种意义。西方人觉得有必要来完成世界的意义,而东方人则努力实现人自身的意义,把世界和存在从自己身上剥离出来(佛)。我想说,两者都是对的。西方人似乎主要是外向的,东方人主要是内向的。前者预想意义,认为它存在于客体中;而后者则在自己身上感受意义。但意义既在内部也在外部。'(卡尔-荣格,《回忆、梦想、反思》。)

什么是生命的意义?

那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可能很有欺骗性。我们不能把它看作是一个静态的关系,可以通过简单的答案来实现。

很难想出某个单一说法,能在瞬间让你的生命变得有意义。然而,人们可以将方向更有意义地对准自己的目标。寻找意义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塑造自己的过程,要让自己沉浸在现实中,也让现实沉浸在自己身上。

虽然 '有意义的人生'这个词被普遍使用,但它没有明确的定义。然而,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重新定义:'在什么情况下,一个人会感到他的生命是有意义的?'

当一个人说他在生命中寻求意义时,他就在积极地致力于某种生命意义的理念。这些理念为他审视人生提供了框架或目标。于是,他会决心实现这些理念,从中体会到完整、关联或重要性。

有意义的生活可以定义为积极人生观,是个人相信他正在实现某个生活框架或目标,使其感到自己的人生富有价值。

我们将探讨发展积极生活观的不同方法。

积极人生观(有意义的人生)的发展

第一种方法是哲学模式,即积极人生观只能从对生命内在意义的承诺和满足中发展出来。这种意义可以来自上帝(宗教模式)、来自存在(存在模式)、来自人类(人文模式),或来自生命(自我超越模式)。他们都假设生命只有一个真正的意义。

然而,这种提法的真实性很难确定。生命的意义完全可以有几种,即第二种方法:相对主义模式,它指出对任何信仰体系的承诺都可以作为发展积极人生观的框架。因此,这种模式将重点从个人信仰体系的性质,转移到强调他对信仰体系的承诺。

哲学模式提出,信仰的内容是积极人生观的决定因素;而相对主义模式只提出,信仰过程本身就是积极人生观的决定因素。虽然大多数哲学家可能会否认有单一的生命意义,但他们在面对这个问题时,还是通过试图阐释一些单一的概念框架来理解生命的意义。

因此,相对主义的观点要优于哲学的观点。各种各样的信仰体系(道教、基督教、存在主义等),都能使个人在其中发展出生命意义,但它们不能被还原为一个基本体系。相对主义提倡对所有信仰体系的宽容,因此也能包容所有的哲学模式;它不鼓励抽象地讨论哪种信仰体系“最终”更好,而是强调每个人都有责任找到自己的信仰。

发展积极人生观的第三种方式是通过心理学模式。大多数当代心理学将个人发展解释为:通过个人与社会环境的互动,来解决内在需要的功能或发展层级。比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在个人接受“成长”需求和通过发展“自我实现”来获取“生命验证”和“高峰体验”之前,某些需求必须得到满足。

自尊,即人对自我价值的体验,是一种主观信念,对形成积极人生观至关重要。自尊连接着人的自我形象(我们看待自己身体的方式、我们的社会角色和个性特征)和目睹自己走向理想自我的进程。所有这些都构成了一个人的自我概念,即对自己是谁的认识。

婴儿时期,我们关注自我形象(这是从与父母的关系中发展而来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青春期,我们也开始关注自尊。因此,生命意义似乎是后发的,常被调侃为大学生常年关注的问题,被强调为中老年又要面对的人生课题。

一个人必须通过发展自尊,来成功地解决与自我概念相关的需求阶段,然后才能发展出积极的人生观。自尊被认为是积极人生观的必要但不充分的先决条件。

然而,积极人生观似乎并不是社会性的,而是与个人对自己人生目标的特异性评估密切相关。

自尊与社会现象(包括与人相处的舒适度、寻找伴侣、性表现等)之间有很高的相关性,而积极人生观评价则与个人生活目标(对职业选择的满意度、职业表现等)高度相关。

第四种寻找意义的方式是交易模式,即以某些需求或目标来评估个人,这些需求和目标要通过某些社会角色来实现,体现着占据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所期望的行为模式。

积极人生观的发展取决于在价值观、目标、需求和角色等方面,个人与他所处的社会结构(包括亚文化或更广泛的社会运动)是否匹配。

第五种也是最后一种方式是现象学方法。现象学是对意识的性质和结构的研究。前面的模式阐明了个人目标的决定因素和实现目标的进度,而现象学模型则被视为评估这种进度的框架。

一个人可以将他目前的位置与他最终的人生目标相对比,人生观的积极程度体现于他正在取得的进度,以及目前位置与过去位置的比较。

综上所述,不存在“真正”或“最终”的生命意义。要有一个积极的人生观,我们已经看到:

相对主义模式强调寻找意义是个人的信仰,而不是信仰的内容;相对主义还允许我们去比较几个哲学观点,而不是去接受单一的“真正”的生命意义。心理学的观点强调自尊是必要的前提条件;交易模式提出个人与社会要在价值、目标、需求、角色之间寻求和谐;现象学的方法让我们可以描绘出一种框架,借其评价走向有意义生活的进度。

在不完美的世界中寻找意义

《在不完美的世界中寻找意义》是艾度-兰道(Iddo Landau)所著,他发现:许多在生命中找不到意义的人都过于完美主义,他们只把伟大的人和伟大的成就作为使生命有意义的东西。

他们仰望自己崇拜的人,这有助于形成理想自我,可用来帮助真实自我发展其潜力。然而,许多人不相信他们有一个理想自我,或者认为自己可能永远不会实现。由此,真实自我变成了被轻视的自我,他们被自己的负面情绪所淹没,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这种举棋不定导致朝向任何目标的努力都成为一项不可能的、可笑的任务。

人们的标准总是太高。一个作家可能认为他不是莎士比亚,于是便绝望,因不能达到某种艺术高度而认为生命毫无意义。而兰道强调非完美主义,他写道:为拥有一个有意义的生活,

'一个人必须有足够数量有足够价值的追求。'(艾度-兰道,《在不完美的世界中寻找意义》)

生命的意义主要是关于价值。当然,有些价值是负面的,如给别人带来痛苦、违法、被人操纵等等。虽然人们可能会从中找到价值,然而,这并不是有意义的生命。

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找到意义,如寻求快乐、关系、工作等等。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喜欢的事情和有意义的事情并不协调。我们可能喜欢聚会、玩耍、变得更富有等等,并由此获得快乐。但当一个人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最终会厌倦它,并对这种重复感到厌烦。我们可能喜欢做很多事情,但最终仍有一种空虚感。

这是因为我们所做的和认为有意义的许多事情,实际上并没有给我们带来成长的价值,而只带来短暂的快乐。

富人和名人也会自杀,尽管他们已经满足了拥有金钱和社会声望的需求。他们也有心理和成长的需要,如爱和自我实现。缺乏这些可能会使他们感到生存的绝望,因为这些才是一个人成长和进步的根本。

在《忏悔》中,列夫-托尔斯泰写到了他与中年危机的斗争。托尔斯泰是他那个时代最受赞誉的作家之一,但他觉得这并不是给他带来足够价值的东西,他写道:

'如果上帝不存在,既然死亡不可避免,那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列夫-托尔斯泰,《忏悔》)

关注那些赋予我们生命意义和价值的东西,通常会挑战我们的根本存在,获得深刻性。但这需要做出牺牲,而且是痛苦的。尼采写道:

'只有巨大的痛苦才是精神的最终解放者......我怀疑这种痛苦会让我们变得更好;但我知道,它让我们更加深刻。'(尼采,《快乐的科学》)

尼采认为,人之伟大可以使我们生命变得有意义,它比人之快乐更令人向往。使人得以成就伟大的,是克服自身必然性痛苦的能力。

我们可以从工作、创造、成就、关系、慷慨等方面找到深刻的意义。此类能给人带来意义的事情,多多益善。

无意义的生活:虚无主义的危险

如果一个人找不到生命的意义,就有可能陷入存在的虚无主义,即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没有价值,生命无足轻重且不可改变,自己没有更高的目标需要努力实现。既然找不到任何意义,便会放弃,称生命没有意义。

但是,任何相信生命可以毫无意义的人也会接受价值的重要性。因此,当人们说“生命无意义”时,他们是在叙述自己人生中没有找到深刻意义的悲哀。

一个更合适的说法是,“我正在努力寻找生命的意义”或“对我来说有意义的东西现在没有意义了,我怎样才能找到生命的新意义?”这些都是人们深深挣扎的真实问题,许多所谓的虚无主义者其实是陷入了寻找生命深刻意义的绝望之中。

当我们经历存在主义危机时,无意义感也会发生。此时,我们开始直面死亡,重新审视生命,反思迄今为止所做事情的意义、目的或价值,并追问自己这一切是否有任何意义。

有些人甚至认为,当仰望宇宙并看到人类及其行为的微不足道时,便感到生命没有意义。在人类范围内,某些事情很重要,但在宇宙中我们什么都不是。

然而,期望成为宇宙中心极其不现实,这只是人的人类中心主义妄想。不过,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超越与更高的存在建立关系,赋予我们自己“宇宙意义”。

还有人认为,生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我们不断受到随机天体事件的威胁,这些事件会导致大规模的灭绝,地球最终会被太阳吞噬,目前的技术使用或气候变化的影响给人类存在构成了极大威胁,人类曾经创造的一切都会走到尽头:历史、宗教、哲学、语言,等等。如果人类不能成为多行星物种,一切都会消失在虚空之中。

虽然这些可能是事实,但如果只去考虑所有最坏的情况,人们会疯掉。虚妄之说没有止境,对人类福祉毫无帮助,它只会让我们对生存有个阴暗的看法。

对生命的肯定,以及生命自带的意义

斯多葛派会给我们以下建议:暂停片刻,将注意力放在你能控制的、而不是你无法控制的事情上。如果事情不在自己控制范围内,你不应该去撞墙。与其寻求一切如你所愿地发生,不如希望一切如实发生。这样,你的生活就会顺利。这就是amor fati,热爱自己的命运。

尼采也有同样的想法:

'我不想指责;我甚至不想指责那些指责者。转头将是我唯一的否定。总而言之,某天我希望只做一个说'是’的人。'(尼采,《快乐的科学》)

因此,我们不应该猜测那些无法预见和无法控制的事情,而应该专注于如何使我们的生命尽可能地有意义。

马丁-海德格尔对生命的意义采取了不同的观点。他告诉我们,生命只有在有意义的情况下才是可理解的,而意义从我们普通的日常存在中诞生。我们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文化和家庭背景中被抛入这个世界,我们把自己当作“存在”于这个世界,我们总是从开始就与这个世界打交道。

意义不是存在的附加物,我们被嵌入在意义之中,而且没有任何出路可以逃离充满意义的生命。我们总是指向某种存在,并不断地参与到所关心的任务中去;人之为人的本质,或所谓Dasein(“在此”),就是其存在。我们从开始就注定会成为普通日常性的结构,这种结构决定了我们的背景意义和可理解性。

维克多-弗兰克尔:意义追求

维克多-弗兰克尔在纳粹集中营里被关三年,1946年获释后,写下《人对意义的探寻》。书的成功和广泛被关注,象征着“现代的大规模神经症”,弗兰克尔称其为“对意义的无声呐喊”。

那些以生命中某种意义为导向的囚犯更有可能活下去 - 他们向往未来,等待见到他们的家人或帮助其他囚犯活下去。即使经历着集中营可怕的心理和身体折磨,许多人仍然保留了精神自由的残余。

'生命的意义因人而异,因日而异,因时而异。因此,重要的不是生命的一般意义,而是一个人在特定时刻的具体意义。笼统地提问生命意义,相当于向一个国际象棋冠军请教:告诉我,大师,世界上最好的一步棋是什么?'(维克多-弗兰克尔,《人对意义的探寻》)

弗兰克尔创立了意义疗法,在该学派中,对生命意义的寻求是人类最基本的关注。

'在某些方面,当痛苦找到意义的时候,它就不再是痛苦了。'(维克多-弗兰克尔,《人对意义的探寻》)

要想精神健全,人必须不断地为一个有价值的目标而奋斗和努力。带着“无意义感”的人存在于他所说的 '生存真空 '中。

弗兰克尔列举了三种经常导致生存危机的体验,即所谓的悲剧三项:内疚、痛苦或死亡。他认为,所有人在生命中的某个时刻都会遇到悲剧三项。

在他的时代,许多人认为这是一种精神疾病,医生们把病人的生存绝望埋在一堆镇静药物之下。然而,弗兰克尔强调,人对生命价值的担忧是一种存在主义的苦恼,这与精神疾病不同。

一个生活糟糕且毫无意义的人不可能通过药物治疗得到改善,另一方面,一个生活看似美好但却感到悲哀的人却可能会从药物治疗中受益。

与动物相反,人不只是遵循自己的本能,他可以为其他目的忍受饥饿。与前人相比,今天的人没有被传统和普世价值告诉他应该做什么。其结果是,许多人不知道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生活,所以他们陷入了顺从主义(做别人做的事)或极权主义(做别人告诉他们该做的事)。

弗兰克尔给我们提供了三种寻找生命意义的方式:(一)通过创作作品或做某件事(获取成就感),(二)通过体验某种东西(如艺术、音乐或文化)和遇到某个人(主要是遇到爱,这不仅包括性,还包括体验某个人的非常独特之处),以及(三)通过对不可避免的痛苦所采取的态度。

人不应该问别人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而是必须认识到,被问的应该是他自己。责任是人类生存的本质。

'活着,就如你已重生,就如你前生所做,和你即将要做的一样,都是错误的!'(维克多-弗兰克尔,《人对意义的探寻》)

2023.2.1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类最根本的内在力量:赋予生命以意义
阅读札记/《思维的囚徒》:活出生命的意义
3条建议,想让你从此不再迷茫
如何找到人生的动力——维克多·弗兰克尔《活出生命的意义》
“都已功成名就,我为什么突然不想活?”
《生命的探问:弗兰克尔谈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在奥斯维辛是没有新闻的,从死人堆里走出的弗兰克尔靠的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