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明、自发秩序、利他利己与自由市场:一个本学理论综合

引子:本学是由云非先生提出的一套跨领域的内容庞大的哲学理论体系,本文尝试借助哈耶克提出的“自发秩序”全面而系统地阐述本学理论,用一万余字的篇幅,系统梳理本学核心观点和关键论断,为大家带来一场思想盛宴。本文除系统阐述本学逻辑和解读相关理论内容外,还加入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这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本学,也能帮助大家更好理解人类社会的运作规律以及内在逻辑,站在高维看世界。

 
一、利他利己:人类社会的自发秩序
 
 1.自发秩序与基因密码 
 
让我们来思考一下我们这个世界是如何运转的。从天体运行到生物的进化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这其中是否存在一些规律或秩序可循?许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正是基于此建立起来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哈耶克曾提出了三种秩序,基本上概括了所有的秩序形态,并很好解释了人类社会的运作规律。
 
哈耶克将秩序分为三类:第一种是纯自然的自生秩序,即独立于人的计划与人的行动之外的自然秩序;第二种是理性设计的人造秩序,即由人的计划或设想建构的计划秩序;第三种是人之行为但非人的设计的社会自生秩序,即独立于人的计划外、在人的行动作用下偶然生成的自发秩序。
 
哈耶克认为,自发秩序是一种通过无数个体之间相互作用和协调,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秩序。这种秩序不是通过强制或中央规划而产生的,而是由个体在遵循一定规则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利益和需求进行决策所产生的。在他看来,自发秩序更加符合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能够更好地适应变化和创新。实际上自发秩序可以理解为自然秩序在理性人行动上的延伸,人类从生物进化开始,利他利己的统一性便根植在自然秩序之中,属于生物演化的自然法则和规律,“利他利己本是一体”的原则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不断延续和发展,成为了人类文明自发秩序形成的基础。

 
虽然文明社会需要强制力和组织结构来维持秩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自发秩序已经消失或者被替代。相反,文明社会中的自发秩序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它们可能基于共同的价值观、信任、合作和互惠关系等因素,而不仅仅是个人的利益驱动。文明确实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自发秩序的形成和发挥作用。随着文明的发展,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些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利他利己本是一体”的自发秩序,它促使人们在交换和合作中实现共同利益。
 
在这个过程中,遵循“利他利己本是一体”的原则,有助于减少社会冲突,促进协作和交流。这种原则在道德伦理、法律制度等领域的普及,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加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而这样的社会环境正是哈耶克所强调的自发秩序的基础。
 
在非智慧阶段,自发秩序主要是基于信任、合作和互惠等关系形成的,人们依靠自发的规则来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而在文明社会中,随着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增加,自发秩序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可以基于共同的道德价值观、法律制度、契约文化等形成。在文明社会中,公权力和政府的存在使得社会秩序维护更具有系统性和全局性,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少自发秩序的试错成本。在文明社会中,自发秩序不仅存在于个人之间的交往中,还可以表现为商业交易、社区建设和文化传承等方面。而与此相比,在文明前的社会中,自发秩序通常局限于小规模的群体或部落内部。

良好的人类社会自发秩序的形成就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利他利己本是一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相互协作、交换和竞争等方式来实现自我利益和共同利益的平衡,并逐渐形成了各种规范、习惯和制度,使得社会能够有条不紊地运转。
 
“利他利己本是一体”的原则与哈耶克的自发秩序理论相辅相成。在自发秩序的形成过程中,个体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会关注他人的利益和福祉。这种基于“利他利己本是一体”的行为有助于实现社会资源的高效配置和整体福祉的提高。正如哈耶克所强调的,市场经济体系下的价格机制就是一种典型的自发秩序,通过价格信号的传递,生产者和消费者能够根据自身需求和利益进行决策,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社会总体利益的最大化。

 
又如,在自由市场经济中,企业家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赚取利润;同时,他们也需要关注员工的福利和社会责任,以维护自身的声誉和长期利益。消费者则在追求自身需求的同时,通过购买力和市场反馈来影响企业的行为,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人是繁殖本体,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永续繁殖依赖于自发秩序。“利他利己本是一体”的内在规律蕴含在“生存,繁殖、关爱、奉献”四大基因密码中,这是云非先生为我们找到的自发秩序内核。通过四大基因密码的辩证,我们可以更好揭示“利他利己本是一体”的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
 
 2.自发秩序的破坏与纠正 

文明带来的影响并不是单一的,而包括积极的一面以及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在于人类恰当运用理性最大限度保障和追求利他利己的统一,进而促进了以“利他利己本是一体”为原则的自发秩序形成和发展。比如一些由自发秩序形成的制度和规范(如法律、道德等)对于调和利他利己关系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通过理性计划模仿、传承和改进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对自发秩序进行了扩展。而文明本身亦是自发秩序的产物。
 
消极的一面在于人类会背离利他利己统一性的要求,让私欲(包括个人的私欲以阶层的私欲)凌驾于本欲(特指利他与利己欲望融合的那部分欲望,这也是人类的初心)之上,进而人为地违背“利他利己本是一体”原则,破坏了自发秩序。毫无节制的大规模计划秩序和人类文明以来权力的固化和滥用即为此例。单纯的计划秩序,也在一定程度上摧毁了自发秩序赖以依赖的自由环境和发展空间,从而带来低效,甚至造成人为灾难。

 
比如在市场经济中,政府最初的作用是为了维护经济秩序、保障公平竞争以及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然而,当政府权力被滥用或垄断时,市场经济的自发秩序也会受到破坏。政府干预可能导致市场失灵,扭曲资源分配,进而影响经济的有效运作。
 
自发秩序的纠正和回归,需要通过理性的作为来实现,总的来说,即通过恰当利他利己约束条件下的自由个体以及适当的群体理性来实现,也可以说,通过恰当的制度创设和理性作为,来为每个个体提供恰当利他利己约束条件下充分的自由,自由的理性的个体通过行为而非设计形成良性的自发秩序。即便必要的计划秩序也必须以自发秩序为基础,并必须服务于自发秩序,遵循“利他利己本是一体”原则,服务永续繁殖目标。
 
 3.从自发秩序理解本学八句 
 
本学八句:“繁殖本体无善无恶,利他利己本是一体。生存繁殖永续是道,关爱奉献实为共赢。智慧发展始有善恶,民主法治致力平等。智能优选科技加成,生命自由平等共生。”
 
本学八句前四句总结了自发秩序与利他利以及四大基因密码之间的关系,后四句强调了如何通过理性的“利他利己本是一体”社会制度和运行模式构建来对自发秩序的破坏进行纠正,保障自发秩序更好形成和发挥作用。
 
在智慧阶段之前,初萌状态下人类社会不存在计划秩序,而始终遵循着由自然秩序延续而来的自发秩序,这种自发秩序的形成带有偶然性,但却始终追求和实践“利他利己本是一体”的原则,自发秩序得到充分发展,并由此诞生出人类社会最初的制度、风俗、规范等,文明由此而生。但进入智慧阶段以及文明以后,随着权力、阶层以及社会化的固化,越来越多的计划秩序代替和阻碍了自发秩序,其本质的表现为利他利己的失衡,个体的自由也因此受到了限制。当个体自由受到限制,自发秩序也就被破坏了,因为自发秩序依赖于自由个体之行动。
 
对此,我们可以通过民主、法治、科技和智能优选手段来纠正计划秩序对自发秩序的破坏。其中,民主法治提供“利他利己本是一体”原则的制度保障,规范利己欲望表达划定利他欲望界限,限制和约束权力,民主法治之下人人为平等自由之个体;科技反映了人类探索和利用自然秩序的能力,丰富生存繁殖资源,消除对生存环境以及不确定因素的恐惧;智能优选则在于利用科技智能尽可能取代人为的计划的社会管理,通过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让其遵循“利他利己本是一体”原则,服务于自发秩序和人类社会的永续繁殖。所谓平等共生就是一个基于“利他利己本是一体”自发秩序的社会状态。
 
二、产品与交易构成的世界
 
 1.市场的价值与意义 
 
市场为自发秩序提供了最显著的验证和观察样本,因为除市场外,我们很难直观地感受到自发秩序的存在。市场的本质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交易场所,而是由交易规则和信息所构成的一个集合,如亚当斯密描述的那样“一只看不见的手”。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欲望不断地与他人发生交易,这是基于本欲的使然,无法完全抑制。即便在最森严的计划体制中,市场交易依然存在,市场规律和规则也依然有效,而计划体制中所有的教训反倒印证了“利他利己本是一体”自发秩序的重要性。
 
市场是孕育自发秩序的种子,人类社会的自发秩序就是从第一笔交易开始的,市场形成的那刻,自发秩序便开始发挥作用。自发秩序首先从市场肇始,而后向其他领域扩展。也因此人类社会的自发秩序所遵循的最根本最底层的原则就是市场原则,或者说交易原则。在自由交易中,博弈的结果总是趋向于追求“利他利己本是一体”的双赢,这是自发秩序的必然,由基因密码内含的利他利己统一性决定,是自然秩序在自发秩序中的理性延续。

 
前面我们谈到,社会化对自发秩序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如政府对市场过多的干预会阻碍市场经济的自发秩序发挥作用,此外扭曲的价值观会对人们的利他利己决策造成不良影响……诸如此类。当自发秩序遭受破坏,往往意味着社会的自由度受到削弱,而较低的自由度又进一步阻碍了自发秩序的形成和发挥作用,此时计划秩序甚至大规模代替自发秩序,一个个社会领域陆续沦陷,在固化甚至禁锢的社会中,利他利己走向失衡。
 
市场保留着最后的自发秩序种子,只要还存在交易,哪怕是偷偷摸摸的私下的相对自由的交易,自发秩序的种子便依然存续。甚至在一片死寂之中,只要有一丁点松动,自发秩序的火种也仍将重新点燃并随时窥伺燎原之机。
 
因此,市场既是自发秩序最大的发挥作用的容器,也是自发秩序的催产房和避难所。人们常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其更本质的作用只是为了强调市场的价值,以及它在自发秩序中扮演的作用。
 
 2.一切都是产品、一切都是交易 
 
自发秩序是人之行动而非人设计的产物,秩序不是对个人而言,而是为了规范群体中人与人之间的行为的,其中最基本的行为便是交易,围绕生存繁殖资源而产生的交易。所以,自发秩序可以认为是自由交易的产物。人类文明所有的成就均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第一笔交易,它可能是某位远古祖先用采集的果子向邻居交换一块兽肉。
 
人类文明便是从类似“果子=兽肉”这样的一个简单的公式萌芽的,到后来通过不断地广泛的交易,这个公式里又加入了更多的元素,有时甚至不必是事物,比如社会契约论所描述的权利的让渡产生公权力和政府,完全可用“让渡权利=公权力”这样一个交易等式来描述。而通过这种演绎,自发秩序拓展到了政治生活领域,而不仅仅局限在经济或市场领域。

 
交易催生自发秩序,自发秩序又催生出各种各样的有形或无形的事物。有形的事物包括人类社会不断丰富的琳琅满目的物质,无形的事物则包括道德、法律、宗教、婚姻、文化、制度等。这些都是交易的产物,或者本身就是一种交易。因此,“一切都是产品,一切都是交易”,而这些有形或无形的事物,都可以纳入产品范畴。文明是最大的一个产品,是由产品和交易所构成的集合。
 
在基于“利他利己本是一体”的自发秩序中,自由交易遵循“公平、信用、效率”三大原则,在一个有序的健全的社会中,其他所有社会化制度应服务于此三大原则。
 
首先是公平原则。交易双方必须是平等的,交易必须是自由的,是自愿的,包括不强迫他人的利他,以及不妨碍他人的利己。公平原则需要良好的社会机制来维系。其次是信用原则。交易对价达成,双方便形成了契约关系,这种契约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信用就是双方对交易对价的认同和允诺。还有一个原则是效率原则。在交易过程中,尤其是在信用界定和对价寻觅和匹配过程中,会产生交易费用,交易的效率原则意味着,我们必须不断优化交易流程,最大程度降低交易费用和交易成本,从而加快交易的速度和频率。效率原则同时也意味着资源的有效配置。
 
“一切都是产品,一切都是交易”,“公平、信用、效率”就是一切社会化事物产生之初心,是“道”,是“一”。所谓文明,就是不断追求并保障公平、信用、效率,交易的这三个基本原则同样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现代企业、国家和社会制度存在的目的,也是为了追求和保障交易的公平、信用和效率。
 
三、文明迭代中的“天机”
 
 1.文明的维度 
 
云非本学将文明划分为两个维度,即:农耕文明和科技文明。二者的区别并不在于表面上的生产方式的不同,其根本在于经济模型的差异。在本学中“经济模型”是一个特定的概念,与一般意义上的经济模型或经济模式有所区别。经济模型的核心是交易模型,包括社会广泛的生产模式、交易规则、资源配置方式以及人与人之间共处方式。也就是说,经济模型虽然立足和围绕经济生活,但并不仅仅局限于此,它是对整个社会结构状况的综合反映。经济模型决定了社会运作的底层逻辑,农耕文明和科技文明的差异是社会运作底层逻辑的差异,所以我们将其称为文明的两个维度。
 
科技文明是较农耕文明更高维的文明形态,从农耕文明到科技文明体现的是文明的升维迭代。“利他利己本是一体”的自发秩序可以为我们区分农耕文明和科技文明提供帮助。科技文明较之农耕文明在对“利他利己本是一体”自发秩序的影响上存在根本性差异。
 
农耕文明伴随着计划秩序的滥觞和不断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自发秩序受到了不良影响。农耕文明当然也有一些优秀的辉煌成就,但它无法实现社会发展的螺旋上升,很多农耕文明发展到极致的国家和社会都陷入到兴衰更替的停滞状态。比如古代中国,毫无疑问是农耕文明的巅峰,而早在秦汉时代其社会结构便已经成熟,所以后人有“两千年秦制”的说法,可是中国并没有因为制度的早熟而实现文明的稳步进阶和升维,反而陷入“马尔萨斯陷阱”以及“恶性朝代更替”的怪圈中,并最终落后于世界,导致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国耻和屈辱。

 
社会发展的螺旋上升不是计划秩序造就的结果,而只能依赖于自发秩序。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真正起到可持续的积极作用的不是完全依附于权力的计划秩序,而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自发秩序。虽然农耕文明的很多制度安排也是自发秩序的产物,但在农耕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偏离“利他利己本是一体”原则的人为的设计尤其是人为的制度固化阻碍了自发秩序的发展,或者说农耕文明的经济模型阻碍了自发秩序发挥作用,社会因此丧失了迭代的能力。
 
科技文明则很好的避免和解决了这个问题,即科技文明的经济模型能很好地服务和推动自发秩序发挥作用,进而实现社会发展的螺旋上升。很多人将人类社会在科技文明诸多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归功于科技,即科技发展为人类社会更好发展提供了最根本的助力。但其实,从本质上来看,科技发展需要归功于科技文明经济模型的作用。不论是工业革命还是科技革命,都需要依赖于一定的社会土壤,比如如果没有英国的自由市场经济、专业化大分工、金融市场和专利保护,第一次工业革命会不会发生都存在问题。
 
 2.科技文明的底层逻辑 
 
描述科技文明的底层逻辑,其实就是描述科技文明的经济模型,即在科技文明社会遵循怎样的交易规则,而这种交易规则又是如何促进科技文明发展的。“一切都是产品,一切都是交易”,交易规则反映了社会运作的一般性规则。
 
表象上自由市场、私产保护、民主法治、科技创新、自由交易和竞争构成了维系社会良性运作的基础,这其中科技创新是其他制度安排导致的。但我们需要明白,不论是自由市场、私产保护,还是民主法治、自由交易和竞争,其根本要解决的是社会的利他利己调和问题,即在最大限度激发和保障利己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制度安排来调和利他和利己的冲突。科技文明的底层逻辑可以归纳为利他利己相统一的原则,也即“利他利己本是一体”的原则。这不是一种新的发明,而是一种回归,对人类作为繁殖本体的初心的回归,对“生存、繁殖、关爱、奉献”四大基因密码内涵规律的回归,同时也是对自由的实现和回归。
 
这些回归并不是用计划秩序代替自发秩序,恰恰相反,是用合理的制度安排为自发秩序发挥作用提供保障。在这个基础上,自发秩序能实现不断发展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经济模型亦得到不断优化,从而实现社会发展的螺旋上升,走出农耕文明泥淖,服务于人类永续繁殖。

 
除了文明的两个维度,云非先生在本学中又提出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内陆收缩型文明和海洋扩张型文明。这两种文明都是从农耕文明这个维度发轫的。内陆收缩型文明的象征形象是马,内陆收缩型文明追求的是占有和分配。海洋扩张型文明的象征形象是船,它追求的是交易和创新。内陆收缩型文明不转型的话,会自然地深陷到集权体制的围城文化之中,使得其经济模型永远无法实现实质上的迭代,所以永远在农耕文明阶段徘徊,在历史的大循环中不断消耗掉,即便表面和器物上与科技文明无异,但实质上依然是农耕文明。
 
海洋扩张型文明则在交易和创新的过程中,不断探索着经济模型的边界,最终诞生出近现代科学、现代商业,以及被我们称为“西方文明”的现代文明。也由此,科技文明诞生。可以说,没有海洋扩张型文明就不会有科技文明。而且,只有通过走海洋扩张型文明之路,才能顺利实现农耕文明到科技文明的迭代。走海洋扩张型文明之路,就是要不断创新,不断优化和迭代经济模型;就是要不断以效率、信用和公平的原则去进行交易,通过公平交易的方式去解决矛盾和冲突,寻求共赢。
 
 3.大格局下的认知迭代 
 
本学文明分期理论,并不仅仅是以大历史的视角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层次逻辑,对于普通人而言,它更是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认知方式,通过洞悉文明迭代规律,让我们得以用大格局的视角看待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本学文明分期理论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第一性原理,对具体社会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和价值。
 
文明的二维划分法是一个非常简单而又实用的模型,犹如“奥卡姆剃刀”,能帮助我们更为迅速地抓住本质,从而更加有效地理解和看待文明冲突,通过运用和分析甚至可以预测当下重大历史事件的走向,同时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和把握机遇。这不是历史决定论,而是文明演化和迭代的基本法则。这种法则并非人为臆想和杜撰的,它有其源远流长的基因,从人类生物演化的自然秩序一直延续到人类社会的自发秩序。
 
在文明二维划分法的基础上,本学又将科技文明划分为四个阶段:机械文明、电子文明、智能文明和太空文明。这四个阶段表面上是以科技的形态为区分,但实际上具体的科技形态只是作为显在的表征存在,四个阶段主要的差异还是在经济模型,只是它们之间的差异尚处在同一维度,从机械文明到太空文明的迭代路径体现的是在科技文明这一同一文明维度的社会进化和升级。


比如智能文明和太空文明阶段较之前面两个文明阶段,它们的经济模型底层是相似的,除了产业模型的差异,更为显著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金融模式、所有制制度和社会管理模式上。比如基于去中心化数字货币的未来金融与机械文明和电子文明时代的以主权信用货币为核心的传统金融就存在很大差异,而未来的共有制制度和智能优选的社会管理模式同样是对以往社会运作方式的彻底升级。
 
科技文明升级依然遵循我们在阐述文明二维划分法时提出的基本规律和原则,基本主线就是追求更加有效和极致的社会利他利己融合,让自发秩序更好地发挥作用,我们离自由王国越来越近,不论是对个体还是对整个社会而言。
 
 
四、等共生:通往自由之路

 1.何谓自由? 
 
本学八句的最后一句有言:“生命自由平等共生”。生命权和自由权是一种天然的权利(或者说自然权利),是天赋的人权。从一定程度上讲,生命权包含在自由权之中,对自由权和自由的探讨是我们认识社会发展和进行社会实践的基础。
 
作为一种天赋的人权,自由权的合理性来源于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社会是自发秩序的产物,而自由是自发秩序形成的基础,良性的自发秩序的形成依赖于个人充分的自由。在人类开始社会化逐渐形成人类社会的那刻,自由是最根本的条件,也因此自由权是最根本的自然权利之一。触发自发秩序并导致社会形成的那种自由的状态反映的便是人类千百万年生物演化所形成的自然秩序,这决定了自由是利己的又是利他的,是利他利己的天然融合,这也同样由基因密码决定。

 
人类追求永续繁殖的过程也是追求自由的过程。自由不是放肆,不是毫无约束,不是为所欲为,自由是一种平衡状态,是在约束条件下所实现的有条件有限度的自由。这里的约束条件除了指一些自然存在的客观的限制,更多指代维系一个社会自发秩序良性运作的规范性保障。这些规范性保障是一些基于规则而非基于人的制度安排,其中最重要的是市场竞争、自由交易和私产保护等制度安排,它们能有效地调和利他利己关系,在充分保障利己需求的同时,规范好与之对应的利他要求,进而促进自发秩序的形成。
 
自由所面对的约束条件是一个变量、是不断发生变化的,所以自由并不是一个固化的状态,而是一个变量。但构成自由的内核和其遵循的逻辑不会改变,在合理的约束条件下,做到利他利己融合,做到“利他利己本是一体”,做到“不妨害他人的利己,不强迫他人的利他”便是自由。这里所说的“合理的约束条件”,对应上文提到的“维系一个社会自发秩序良性运作的规范性保障和制度安排”,这些可以归纳为“法”。每个社会阶段或时期,甚至于每一个不同的情境,都存在维系自发秩序发挥作用的约束条件范畴,超出或未达到这个范畴的约束条件都会对自由造成破坏,此时的自由并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2.企业家精神与企业的天责 
 
本学将科技文明社会又称为企业家社会,其目的并不是为了否认政府的作用,而在于揭示科技文明区别于农耕文明的运作逻辑。农耕文明维系社会运作的主导力量是公共权力,而维系科技文明社会运作的主导力量则是自由交易,前者以集权国家和政府为代表,后者以现代企业和自由市场为代表。科技文明时代是属于企业家的时代,企业家的光环不在于他们所拥有的权力,而在于他们对企业家精神的实践。
 
企业家精神可以总结为冒险、创新和奋斗,企业家实践企业家精神、创办和管理企业,其根本驱动力并非来自崇高的宗教伦理和社会道德,他们是通过不断地拓宽利他边界、做大利他来实现更好更大的利己。他们的影响永远与市场联系在一起,由市场而非权力为其打分。
 
现代企业是遵循和维护“公平、信用、效率”交易原则的中坚力量,在追求不断“公平、信用、效率”的过程中逐渐分解和取代了政府的一部分职能,由农耕文明发展起来的全能的大政府逐渐进化为物业服务型政府,最终政府将与物业公司无二异。而企业则越来越多参与到社会建设和管理之中,比如很多原本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现代私营企业也能很好解决,又如大型线上社区和未来的去中心化数字货币也主要由现代私营企业集群来参与建设和管理,甚至堪比乃至超越线下的元宇宙也将主要由现代私营企业集群主导。

 
科技文明时代,市场成为连接一切的桥梁,而现代企业是其中枢。企业不是一个静态的实体,而是一种资源配置机制,企业的实质是现金到现金的过程。企业运作遵循市场逻辑,企业通过参与市场竞争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提升社会福祉的同时,获得价值回报。企业壮大和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更大的利己,更大的利他,更好的利己”的实践过程。
 
市场以“公平、信用、效率”为准绳评价和筛选企业,企业唯有通过不断创新、优化企业价值链,为社会提供极致的产品和服务,才能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云非先生总结出“现代企业十二句”:“共有制度、利他理念、独特品牌、创新产品;精细工艺、极致服务、学习团队、科学管理;共同奋斗、公平分享、家人文化、共生体系”。“现代企业十二句”各句皆有其旨,又浑然一体,以共有制为现代企业底层架构和基础设施,把科技文明转型、利他利己逻辑、产品交易观、企业经营观、组织管理观、利益分享观融通在平等共生的文化生态中,是企业“三迭代”的实践指南。
 
 3.本学使命 
 
本学是一种改变思想的思想,是一种哲学。本学是人生哲学和社会哲学,也是一种企业哲学。所谓企业哲学,是企业文化的内核。企业哲学决定了企业的价值观和经营管理理念,并最终会体现在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中。
 
对普通人而言,本学首先提供了思想的利器,让我们在纷杂的社会中避免“一叶障目”,保持思想独立,以更有效更本质的方式看清事物真相。除此之外本学还提供了全新的伦理规范,让我们更好地把握利己的尺度,调和利他利己关系,规范自身行为,拥抱自由生活。
 
对企业而言,本学提供了一整套认识社会发展趋势的顶层哲学,使得企业能够站在文明迭代的大格局视野进行规划、设计和决策,做到顺势而为,甚至驭势而为。另外,本学重新定位了现代企业的地位,并将现代企业和企业家纳入到科技文明发展的中枢之中,这为企业经营实践、企业发展及企业参与和主导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对社会而言,本学从哲学角度提供了构建平等共生社会的实践路径,它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但又跳出固有的意识形态束缚,从人类千百万年演化以及上万年文明发展的大历史视角,借助简单的模型构架起全新的社会哲学和历史哲学,为解决一些棘手的现实问题提供了思路。

 
作为一种个人和社会实践的理论,本学有其自身使命,我们把它概括为:“立本学之心,弘科技之光,采众家之长,开智慧之途,创平等共生之未来!”
 
“立本学之心”,心要正,要从常识出发,要从利他利己融为一体出发,要用本学的思维去立心正心,祛除社会化带来的蒙蔽和污垢,回归蕴含在基因密码之中的人作为繁殖本体的初心。“弘科技之光”,弄懂文明发展和科技文明运作逻辑和规律,全力拥抱科技文明时代。
 
“采众家之长”,时刻保持好奇心以及对知识的饥渴,广泛学习和借鉴一切优秀的思想和成果,不断完善对本学的认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因为不论是对本学理论还是我们的思想认知而言,都需要不断精进和修炼。
 
“开智慧之途”,对个人而言通过深研本学和广泛而深入的社会实践和企业实践,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融会贯通,获得大智慧,由“真人——伟人——大人”的进阶路径不断完善自我,收获真正的自由。对企业运作和健全社会构建而言,通过本学实践,为人类社会探索出智慧发展的合理路径(如民主法治、智能优选等),遵循市场规则和交易原则,构建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以及满足自发秩序要求的经济社会模型,为实现人类永续繁殖提供基础。
 
“创平等共生之未来”,平等共生就是社会化环境下人类实现永续繁殖的具体社会状态。“平等”强调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共生”则强调人与人相处以及社会运作的基本状态,因此理想社会状态可以描述为“平等”关系下的“共生”状态。“平等共生”等同于自由,平等共生的社会就是人类梦想的自由王国。
 
“立本学之心,弘科技之光,采众家之长,开智慧之途,创平等共生之未来”。这句箴言所传递的是本学人的理想和信念,也应成为每一个致力于构建健全的平等社会的有志之士共同的信念。

新界說

纯骨架 无鸡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哈耶克的自由秩序解读
历史主义与希特勒德国
赵松波:这个时代,要懂“一生二世”
农业文化遗产
T34:你要的是在确定性的规则下使劲!
哈耶克福利国家危机观评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