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阿苏|心理咨询道与术二十五:认知层面(下)

认知层面(下)

认知疗法需要把底层的情绪,情结,创伤这些东西慢慢地能够修复之后,然后再慢慢地重建人格再到重建认知的这一部分的时候才会有用

如果没有触碰到底层的情结啊,只在认知层面去解决问题,它往往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预后不良

认知疗法存在的问题:

1

咨询关系的不平等性

认知疗法如果他画一副图的话,是这样,这是一个人,这是一个人,也就是说在咨询关系当中,他是一个大人和小人吧,或者一个高人和一个低人,就是认识疗法他实际上不是建立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上的,他有点像建立在学生---老师的基础上,或者说是孩子—大人的基础上,因为他必须得有一个是高有一个是低,而且他一定要能够找出你的不好的地方,找出你的这些不合理的价值和信念的地方所在。(若航,其实不是的,用认知疗法的比较多,因为行为疗法使用起来会比较难一些,所以认知疗法用得比较多,哦,你说老师啊,就是说咨询当中会比较多。)

所以呢,咨询关系它实际上是不平等的,这种不平等性,它导致在咨询关系当中,它会形成一个压抑,长久下去来访者的屈辱感会越来越强,它会产生一个什么感受呢?我凭什么要听你的?或者说你凭什么都是对的?实际上这种关系长久以往下去,他会产生一种很强烈的压抑,刚开始他会认为你说的是对的,但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往下之后,来访者越来越从咨询师身上体会到挫败感。就是来访者在咨询师身上体会以的是挫败感,因为他不停地跟你辩论,最后都是你赢啊。

大家有没有下过棋,或者打过牌啊,就是说,如果你跟人下棋或打牌,你每打一把都是输,每打一把都是输,每下一盘都是输,最后你还想跟这个人下吗?有几种可能性,第一种:妈的,我再也不下棋了,第二种:我再也不跟这个人下了,第三种:我回去努力地看书找人教我,然后最后来打败你。因为人体会到了挫败感之后实际上更多的是,要不就是自我否定,要不就是我过来复仇,反正就是这么几种方式,当然可能还有更高层面的人输赢不重要,反正下棋最重要,往往这种人就很厉害了。所以认知疗法他所产生的这种咨询关系的不平等啊,实际上他有隐性的,这个来访者的屈辱感会越来越强,到最后他实际上就会放大招,这种大招啊实际上对咨询关系他最终实际上是一个损害。

同时认知疗法作用的机制在于,正是因为这种咨询关系的不平等啊,所以它起作用的机制在于:低下的那方变成了听话的孩子,不利于疗效的(没听清楚),实际上他不思考了,他的这种不思考啊,是在于他对于某些东西进行遵守之后,他听话,他去做,所以疗效就产生的,但是这实际上变成一种遵守和服从,他从心理层面实际上是没有长大的,他是个孩子,他所变化的是外在的可能一些行为啊,方式啊,但事实上认知疗法产生的作用—他造成更大的后果是,把这些人固着在了听话的孩子层面。

怎么讲呢?就比如说一个人他不适应社会,荣格曾经说过,每个时代的人都会有每个时代特定的神经症,他为什么不适应社会呢?他就认为这个社会可能是一个吃人的社会,是一个统治的社会,是一个把人物化和固化的社会,所以他不愿意融入这个社会。但是,比如说我用认知疗法,比如说,哎呀,人就是要这样,就怎么样怎么样,最后他就觉得,哦是对的哦,那他就融入了这个社会,他变成了一个好的工人,变成了一个好的员工,诸如此类的。所以呢,他可能就变成了一个听话的孩子了。但是你觉得他那个想法真的是不对的吗?他先前的那些想法,只是可能这些想法让他活不下去,但是到底哪个是对的呢?当你自动变成了一个听话的孩子的时候,很多时候他就自然而然你就可以好好地活下去了。哎,其实有的时候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因为这种咨询关系的不平等性,他实际上只是重演了原生家庭的教育模式,或者学校教育的模式,或者社会的统治模式,这些就是认知疗法能够起作用的原因啦。

所以这种统治模式的存在实际上也是认知疗法能够起作用的原因,实际上也是为什么咨询师会选择认知疗法的原因,其实咨询师他为什么要选择认知疗法他实际上首先需要的就是这种权威感,就是这种力量感,就是这种权力感,就是这种强大感,所以这种感觉呢,实际上也是咨询师从原有的一种弱小地位他翻身成了一种强大地位,所以他又用这个方式来重复他原来自己所受到的那一切,所以在咨询当中他的这种不平等实际上是适应了两个人的心理游戏模式。就是适应了来访者和咨询师的心理游戏模式。其实这个模式实际上有点像SM,一个攻一个受,一个主动一个被动,一个强一个弱,其实这种心理模式,我们可以给他叫一个名字,实际上就是心理SM,这就是认知疗法的这种内在的结构。

实际上认知行为疗法他不会对每个人有用的。比如说有些人,他特别的强悍,他往往会跟咨询师有很强烈的冲突,冲突之后呢,他往往就不来了,但是往往能够接受认识疗法的人,他往往都是低层他比较愿意相信和听众权威的话的孩子。嗯,所以啊,这种咨询关系的不平等性,也是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呢,但是我们很多人为什么会选择认知疗法,其实就是在呈现我们的自恋呢。好这是认知疗法的第一个方面。

2

认知疗法的暴力性

怎么说呢?这个世界上有人不是说吗,这个世界上实际上最难的事情就是第一个是改变你的想法,第二个就是把别人口袋里的钱拿出来,啥啥啥。实际上我觉得拿出你口袋里的钱比较容易,但是你要改变人的想法特别难。

其实认知疗法就是要改变人的想法,嗯 ,改变这两个字,其实就是暴力的象征,其实现在我会听到很多词都会有这种感觉,比如说教育啊,修理啊,干掉啊,其实很多词语都能体会到他的那种暴力性所在,比如我对你好啊,都是有这种暴力性的存在。

认知疗法其实他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人的想法,其实用简单的语言来讲就是改变人的想法,但是这种改变真的有很强的暴力性的,因为首先你要让一个人改变他的想法,其实在很多时候,他一定要先攻击他,攻击他原有模式的缺陷,让他认识到。然后呢,再否定原有的东西。这又是一个暴力的,然后再抛弃原有的东西,这又是一个暴力,然后再重建新的东西。实际从,一二三四,都是暴力的,实际上是说,认知疗法他都是建立在暴力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他对自己的那种思想认知啊,都相对来说是比较残忍的,就是认知疗法他不温柔。也许使用认知疗法的咨询师让你感觉到温柔,但是如果他是依认知疗法是导向的,不管这个咨询师有多温柔,实际上咨询过程中他都不温柔,正是因为认知疗法的这种暴力性他实际上也会导致这种对抗性的存在,其实咨询关系的不平等啊,他会是隐性的对抗,但是认知疗法的暴力性他是显性的对抗。就是压抑导致的隐性对抗,认知疗法的暴力性他会产生显性对抗。

当一个孩子被暴力影响的时候,他实际上会跟你对抗的,有的时候不管你是诱惑也好,勾引也好,或者是强迫也好,实际上孩子都会反抗的。因为这一方面我们家妞妞就很明显,有的时候她要是生气了 ,你要是去哄她,以前要是用其它东西去转移他的注意力啊,有的时候去凶她,凶倒是不会凶她,假设你要去凶她,那她的反应会更大,但是你会发现这种家长想去改变孩子的行为,想要去改变孩子的方式,实际上改变这个词就是有暴力的。

我们凭什么可以去改变别人,因为当我们要去改变他的时候,实际上就代表我们的优越感。比如说要改变,其实就代表优越感,自恋,我比你强,等等等等这些东西。所以认知疗法这方面的暴力性,他实施起来,看起来好像我们没有用行为疗法去伤害他的肉体啊,或者是限制他的肉体,但是认知疗法实际上是攻击他的精神,否定他的原有的一切东西。实际上认知疗法对所谓的强迫症最没有用。因为没有什么比较好的词去说这个东西,我也只好用这个词吧,就是“强迫症”打个引号的强迫症,因为“强迫症”他有一套非常严密的逻辑体系,往往在这套逻辑体系里面咨询师往往都是会打败仗的。就是他刚捕获“强迫症”的这种像艺术一般精美的强大的攻守一体的防御机制下,所以认知疗法往往会在强迫症面前甘败下风。

因为他会发现原来这个人是自己观念的一个更权威的专家。然后这个咨询师完全对他来讲就是刀枪不入。

3

认知疗法的不彻底性

这个认知疗法的不彻底性像啥呢?我举个例子,比如说你有一个肿瘤,然后认知疗法他是开刀去切那个肿瘤,因为认知疗法的核心是非理性认知,非理性认知,他实际上是跟更深的底层的潜意识是挂钩的,所以认知疗法就等于是拿把手术刀去割那个肿瘤,他把那个肿瘤割掉了,他实际上割得不彻底,他还留了那个尾巴在那个地方,他底下的那个病灶还在,也就是认知疗法的不彻底性,因为他的肿瘤没有割干净知道不?因为他底层还有更深的东西在影响他。所以他把肿瘤割掉了,但是他的病灶还在。

所以这个认知疗法的不彻底性就是因为非理性认知牵扯得太深,可以说水太深,不好混呐。就是因为这个非理性认知牵扯在这个更深的这个个体潜意识底下的,所以他一刀切下去的时候,不管在认知层面怎么样变怎么样变,但事实上他的非理性认知底层情结的那些东西啊,是衍生出来这些非理性认知的,所以非理性认知改变了,实际上你没有改变底下那个更深的东西,所以你把他切掉之后,所以你改变他的非理性认知之后,实际上他是不彻底的,因为他没有触及到人格层面的东西,就是认知疗法的核心只是认知重建,没有涉及到人格层面的东西。所以这就遗留下了很大的问题,有的时候经过了认知疗法之后啊,来访者跟咨询师的交流辩论当中,他形成了一个更强大的防御机制,他有的时候虽然听从了咨询师的话,他把那个自己的所谓的非理性认知啊他改变了,但是呢他实际上学到了这种方法。实际上这个有点像啥,他不停地跟苏格拉底辩论,然后呢他辩输了,但是我的辩论水平实际上上去了,可能苏格拉底挂了之后,可能别人就辩不赢我了,所以这个来访者甚至会把认知疗法学到的这个东西拿到生活当中,比如说学校里,家庭里面,亲密关系里面,把所有的人都打败了。这个很麻烦呢,因为他本来从这个低位,他逆袭成了一个高人。其实又把咨询关系重演了一遍,因为我们童年的时候就是在这样一个模式里出现的,所以为什么童话里面经常会出现巫婆啊,巨人啊,猛兽啊,妖怪啊这些东西,实际上全部都是父母这些强大者的表现,所以我们找了那个认知疗法的这个咨询师实际上又重演了这一幕,然后呢,我们又变成了这个特别喜欢去辩论,然后把人家都打败,哎呀,好爽!但事实上底下的那个核心的情结并没有解决。唉,所以呢,这也是一种罪过啊。

4

理性和逻辑解决不了所有问题

理性和逻辑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因为没有绝对的真理,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吧,认知疗法啊他必须得与时俱进,为什么这么讲呢?比如说,我们现在把我们国家随便挑几个阶段哈,比如在文革的时候,可能在那个时候你的认知疗法他绝对跟我们现在的认知疗法不一样,然后呢,再到八十年代,那个时候比如说大家都觉得铁饭碗啊,就是最好的,你比如说想要去做生意啊,或搞什么,那你这是不务正业。然后到了九十年代,国企改革,然后这个铁饭碗全部一个个被砸烂了,那个时候可能大家哎呀—像刘欢所唱的那个歌叫什么?心若在,梦就在啊,从头再来。所以你会发现这个认知他是会变的,可能现在是这样,可能过个三五年,比如现在的网络流行语言可能一年一换甚至还不用一年一换,可能几个月一换,是啊,(我一般唱歌靠吼嘛。)所以你会发现这个 认知变得很快的,甚至有的时候,比如说我们上学有时候,有一阵计算机热吧,好多人都去报计算机系,然后后来计算机不热了,然后可能又变成其它的热了,我们刚开始读心理学的时候,心理学完全就是个冷门,但是可能你会发现过了十多年之后,啊,心理学变成了一个特别热闹的东西,

所以你会发现这些认知啊,逻辑啊,理性层面的东西他实际上是会变的。但是这种变化我们就不知道什么东西真的就是对的吗?或者那个时候报纸上说的全是这个东西,这个东西是对的,但是你会发现过了二十年,五十年之后,去看,那完全就是一个错误的东西,所以呢 ,这个认知疗法实际上最后你不能确定哪个东西是对的哪个东西是错的,所以这句话是荣格说的,为什么我刚开始把这句话写在上面,我就是去找这句话去了知道不?

我们完全手足无措地踏上生命的后半程,普通大学把年轻人引入知识世界,什么学校能让四十几岁的人啊为未来生活作好准备,没有这所学校,我们完全无备地踏入后半生,更糟的是,我们假定现实和理想会一如既往地效忠我们,但是实际上我们不能依照生命之晨来度过生命的午后,因为晨时的伟大会变成傍晚的琐碎,而晨时的真理会在黄昏变为谎言。其实读到这一段话有时候会觉得很悲凉。

我们小时候爸妈跟我们说,你要努力读书,长大成人之后啊,就可以怎么样怎么样,最后你发现很讽刺的是,我们小时候那些小伙伴他不努力读书,初中也没有考上,高中也没有考上,大学也没有考上,然后呢,我们可能有很多同学就考上了大学,研究生,博士,然后最后,等我们大学,或研究生,或博士毕业了之后,发现那个原来没读过书的同学,可能变成富翁了,或者是什么什么样的人物了,最后发现,哦?妈的,我出来工作都找不到,然后妈妈说,你要使劲地读书,啊读书之后会怎么样,最后发现,妈的谎言,最后变成待业青年,甚至变成北京的蚁族,变成北漂,甚至最后连老婆都找不到,或者嫁不出去。好,唉,所以呢,你说这个理性认知真的是对的吗?所以后来,为什么会出现存在主义,就是跟这个有关系知道不?存在主义他四大命题啊,他就是跟这个东西是完全对抗的,他的四大基本例题:死亡,自由,孤独,无 意义。

你会发现没有哪一条可以通过认知疗法来对抗,你说死亡是好的?还是死亡是不好的?你说人要追求自由还是不要追求自由,你说我们到底是要忍受孤独,还是要脱离孤独走入人际关系,我们到底是要面对无意义,还是创造有意义?所以往往人有的时候青年人就会限入自我同一感的危机,中年人可能就会限入到中年危机,老年人可能就会进入到老年虚无,死亡焦虑。所以很多时候呢,这些东西并不是认知疗法能解决的东西,因为他没有一个真正的,理性的东西作为一个标准,而且这个标准很多时候,你会发现很多时代一变,三五年一变,最后本来是专家所 说的话,最后变成砖家。教授所说的话,变成了叫兽。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到底要相信谁,或者咨询师说的是对的吗?或者这种坚持是对的吗?甚至有的人会说,哎呀你这是不是在催眠我啊?诸如此类的。所以这也就是认知疗法的一个很大的问题的缺陷。

但是不是完全否认认知疗法,而是,如果我们没有去解除或者了解他底层的原因,我们单纯去讲这个东西实际上是没有用的,因为认知疗法他有的时候实际上还是在隔靴搔痒,如果我们说行为疗法是在隔山打牛啊,认知疗法他更靠近一些,他像隔靴搔痒。就是行为疗法就像隔山打牛,因为行为要透过情绪啊,认知啊,个体潜意识啊,他这个叫隔山打牛,因为认知呢,他实际上已经超过了行为的情绪,他只隔一层了,所以他叫隔靴搔痒,但是隔靴搔痒真的能止痒吗?还是不行,有的还是得伸手去抓啊,但是伸手去抓也不行,有的时候会越抓越痒,所以要抓烂了,痛得要死,最后才不抓了,所以这不是办法。

所以呢,认知疗法他实际上呢,他要有作用一般是把底层的情绪,情结,创伤这些东西,把它慢慢地能够修复之后,然后再慢慢地重建人格再到重建认知的这一部分的时候,他有的时候才会有用,但是我们如果没有触碰到底层的情结啊,只在认知层面去解决问题,他往往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预后不良吧,但是他的这个预后不良比行为疗法相对来说还是好一点,嗯,这就是认知疗法方面的一些问题。

我们下周周一,我不知道我回来了没有,下周一因为是清明吧,我不知道我回来了没有。如果我回来了话,可能就会讲,如果我没有回来的话,可能就会停一次,下周可能会进入个体潜意识层面的分享,那个可能会多讲几次吧,估计会多讲几次,因为那里面的内容更多一 些,好的,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理咨询的八大经典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治疗严重心理问题
别说你了解CBT,艾利斯有话对你说……
理性行为疗法(四-1)-中国心理咨询网
【认知13】理性情绪角色技术:明白道理,还要接受道理
你若安好,我便嫉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