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请求」的艺术,以及什么是真正的「社交」

这篇文章源于去年4月在“得到”APP上听的《请求的艺术》这本书,后来就一直想写写「请求」这件事。

过去一年,经历了职业转换,从一个财务转身成为销售,见了很多人,越来越体会到一点:

很多人在生活中得不到资源和支持,可能正是因为不懂得“请求”,不懂得“回报”,不懂得“建立连接”,以及不懂得“价值互换”。

1、《请求的艺术》

先说说这本书。

作者叫阿曼达·帕尔默,是美国一个小有名气的歌手。她曾经在众筹网站上给自己还没开始动工的专辑众筹,向人们发出一份请求,结果居然筹到120万美元(800万人民币左右),这是很多一线明星都做不到的。

于是,后来TED请她做了一次演讲,题目就是“请求的艺术”。这次演讲最终成为2013年播放量最高的TED演讲之一,这也是《请求的艺术》这本书的缘起。

我自己是个比较“爱面子”的人,也总是“怕麻烦别人”。比如上学的时候,遇到不会做的题,就不愿意请教别人,结果总是花更多时间自己偷偷“死磕”。一直到工作以后,还是这样。

我们为什么不愿意请求别人呢?

这本书提出,可能有三个主要原因:没面子,不想示弱,以及觉得自己配不上。

我自己就是典型的前两种。而这本书给我最重要的启发,就是:

请求的本质是发起协作,请求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必需的;请求本身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因为请求是交换,是给予和接受并存的;我们想要坦然地向人们提出请求,坦然地接受人们的帮助,最关键的是要学会信任。”

也就是:每一份请求,都意味着将来的一份回报。

2、我的尝试

去年听到这段话时,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于是我决定做一件事:找出「个人成长之行」公众号最热心的几位读者,问问他们公众号里最喜欢的是哪篇文章,以及是否可以分享在自己的朋友圈?

那时公众号的订阅人数大概才两三千,我非常希望能把文章分享给更多的人。

这对我来说是个挺大的心理突破,因为在此之前,我从来不刻意“推广”;我从来没做过这种事,而且觉得是件挺“掉份”的事。

但那天转念一想:有很多朋友都说,从我的文章里得到了很多启发,那为什么不把有价值的东西分享给更多人呢?

于是我问了十几个小伙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爽快地答应了。

结果,这十几个小伙伴的分享,带来了一连串新的连接。现在回头看,这居然成了公众号人数增长的一个重要小节点。我也因此认识了很多有趣的小伙伴。

比如,一个远在新西兰的小伙伴通过这次分享找到了我。她告诉我,自己和家人刚到新西兰,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从我的文章里得到了很多能量。

你看,一次请求,最终带来了很多原本没想到的价值。

3、什么是真正的「社交」?

这件事给我带来很多启发。

说一个小细节:那次所有热心帮我分享了的小伙伴,我都在微信里给他们标了个小备注。我心里暗暗说:如果他们有一天来请我帮忙,我一定尽力回报。

当时这位新西兰的小伙伴,也主动把我的文章分享在了朋友圈。半年多以后,她在工作签申请上遇到困难,于是我主动找到她,给她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

你看,这就是请求的双向性,其实每一份请求都意味着一份潜在的回报。这同时也引出一个问题:

什么是真正的社交?

我的答案:能为彼此带来价值的社交,才是真正的社交。

你付出的价值会被别人记住。如果对方是一个懂得社交规则、懂得回报的人,Ta就会倾向于在未来回报你。

可能有人会问:难道我们“交朋友”要这么功利吗,社交就一定要想着“回报”吗?

我的答案:当然不要只奔着“功利”去社交。但是,没有价值的社交,只有一方付出、而另一方不懂得回报的社交,注定难以长久。

4、做小宝藏,别做死胡同

《请求的艺术》里提到的“请求双向性”,也让我在工作上受益颇多。

我以前没在北京工作过,去年直接来北京MetLife。很多人问我,你是怎么开拓出这么多客户的呢?

答案是:我的很多客户,都来源于已有客户的转介绍。

因为我知道自己能给客户带来价值,所以我也会像当初请求小伙伴们分享文章一样,向每个客户发出一份小请求——希望他们能把更多身边的人介绍给我。

说实话,放在以前,这对我来说绝对是个很“没面子”的事。但如今,正是懂得“请求”,给我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资源。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

有些人,你会觉得他们就像个小宝藏,你认识了他们会得到越来越多的资源(这里手动@艺馨,冲哥,妮萍,粟畅,哲哥,婉莹,关博,潭清等一众小伙伴),因为他们非常懂得分享和建立连接的价值。

但不得不说,我也遇到过一些特殊情况:

有些人,他们并不懂得请求的价值,不明白请求其实意味着回报。所以当你向他们提出一份请求时,他们会各种躲躲闪闪,唯恐避之不及。

有些人,他们有太多“防备心”,好像出自本能地认为这个世界到处都是坑,别人都想着“赚他的钱”。所以当你提出请求时,他们好像本能一样地拒绝。

有些人,平时嘴上说多么多么感谢你,从你这里得到了多少多少帮助;但当需要Ta付出一点点的时候,就开始变得抠抠搜搜。

而有些人,你会发现像一个死胡同,走到Ta这里就终结了,不再有什么新的可能性。

你可能在生活中会看到,一些人在人生中总是不断得到贵人相助,总是能获得资源支持,总是能连接起新的可能性;而一些人,却常常是无法获得资源和助力。

都是有原因的。

5、把价值提供给懂得回报的人

记得之前辉哥在文章里说过,大概意思是他作为一个写作者,更喜欢那些乐于点赞、乐于“赞赏”、经常互动的读者。其实这是件很好理解的事情。

我相信每一个写作者都有同感。

看一个人是不是真的看重你,很简单的衡量标准:是否能够为你付出时间,或者金钱。

但每当一提到“回报”时,有些人就会跳出来说:做人怎么能这么功利呢?

注意了,这就是我们说的“伸手党”。

只有他索取是天经地义的,轮到他回报时别人就是“功利”。

还记得前面说的吗?请求本身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而能够发出合理请求,并建立价值社交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懂得回报。

所以关于社交,想说的最后一点就是:把价值提供给懂得回报的人,忽略那些伸手党。

想起之前有人问我,为什么「知识星球」里的一些内容,发在朋友圈时要付费查看?答案很简单:因为星球是付费社群,更多价值理应提供给付费用户。

所以之前有人想进知识星球,托朋友来问:可不可以申请一个免费的?

你看,于我而言,这就是不值得建立社交的伸手党。

因为我见过很多类似的事情,所以也就格外提醒自己:要懂得付出,懂得回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真正聪明的人,往往很少交朋友
为什么别人不理你——功利社交
帮助你的人,不要请他吃饭,以下这3种感谢方式更靠谱
下旬!12星座重要转折点出现了
人际关系潜规则,自己没有用,别想有人脉
连接你和Ta之间情感的桥梁:联系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