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现在孩子“打不得骂不得”是教育的进步而非是老师的哀鸣

惩罚是阻止某种行为的再次发生

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惩罚学生(体罚、羞辱、训斥)的目的都是因为孩子犯了错误,而这种错误家长和老师都不希望其再次发生。按照行为主义心理学,当学生犯了错误及时惩罚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我们需要知道我们惩罚的目的是不让当下的错误再次发生,所以家长和老师需要告知孩子错在哪里。

但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惩罚只是阻止某种错误发生,并不意味着孩子一定会选择正确的行为。这一点有点拗口,对于一些不明白"否命题"的人来说,理解上可能会异常困难。人的行为非常复杂,当孩子被家长或者老师惩罚之后,他们也要思考如何才能不挨打,孩子如何归因这次挨打或者惩罚是非常重要的,可是某种行为的"否"是具有多样性的,我们很难判断孩子会选择哪一种"否"。我们以学生不做作业为例来分析惩罚的作用。

不赞成惩罚不做作业的孩子

根据一些调查(原来文章中谈及过,有兴趣可以查找),作业问题是惩罚孩子最多的,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对于不做作业的孩子特别头疼,甚至这次教育惩戒规则中专门提及到对屡次不做作业的学生可以加以惩戒(本人觉得这个规定是非常业余的),我想几乎所有的老师和家长遇到这种小孩子使出浑身解数也没有办法,其中当然也包括"打"、"训斥"等严厉的惩罚。

为何小孩子不怕打不怕骂就是怕写作业呢?这似乎违反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按说只要严厉惩罚小孩子就可以阻止这些错误继续发生了,可是为何打骂等惩罚无法阻止学生不做作业呢?

下面我们进行一个初中二年级就应该会的但是绝大多数家长甚至老师都不会的一个分析:"不做作业"的"否"。

老师和家长的惩罚确实可以阻止学生"不做作业"的现象的发生。学生肯定会去"做"作业,当然对于学生的理解仅仅是阻止下次惩罚的应对,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学生都会"做作业",当然家长和老师应该心领神会学生的这种"做"事实上就是"抄袭"。家长和老师的丰富经验,很容易发现小孩子拙劣的作弊手法,免不了小孩子获得得又是一次"惩罚"。为了避免惩罚,小孩子已经意识到惩罚的原因是"不交作业"和"抄袭被发现","不交作业"这种行为很容易阻止,"抄袭作业被发现"想阻止会变得非常困难。家长和老师应该对小孩子们几乎把所有的智力都集中到"抄袭"上的赞叹,往往会认为小孩子只需要把用到"抄袭"和"应对老师、家长"上的智力的"十分之一"用到作业上,根本就不可能发生"不做作业"的现象。

可惜的是,小孩子的努力在家长和老师的惩罚之下,大都用在了如何应对下次惩罚的降临。当然,对于更加聪明的家长和老师来说,小孩子的任何的作弊行为都无法摆脱下次"惩罚"。稍微懂一点心理学的人,应该意识到长期的惩罚必然带来孩子的"习得性无助"。这个时候,小孩子发现自己不管如何"努力"(抄袭)都无法避免惩罚,只好"躺平"任人宰割了。这类学生就是我们老师口中的"屡教不改"的学生。或许说"屡教不改"有些不合适,应该叫做"屡不改"。

或许我们已经发现了,简单粗暴的惩罚,并不能让孩子学会任何的"知识",只能让孩子去应对惩罚,也就是说,惩罚的后果是不可预料的。也不排除有孩子被惩罚之后知耻而后勇努力学习能够自己独立写作业,但是这种情况是非常罕见的。除非是这位学生不交作业的原因是因为贪玩忘记写作业了。也就是说,对于学业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惩罚不交作业的结果注定是一个悲剧。如果简单地打骂能够让孩子学会知识的话,估计所有的老师都可以下课了,毕竟街上的地痞流氓更擅长打和骂。

严厉的惩罚往往带来不可预料的结果

谈及此处,我们应该意识到,惩罚只对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有一定效果,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来说不仅仅没有用反而有害。

现实中,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往往不会惩罚学习成绩好的孩子的某次作业不做,往往惩罚那些不会做作业的孩子。

老师和家长往往会问:对于这些"屡教不改"的孩子应该怎么办呢?本人想说的是,你确定是"屡教"而不是"屡打"?作为老师你真的"教"你的学生了?作为家长你真的会"教"你的孩子?把"打"当作"教"不可取,把"自己的思考"灌入孩子的大脑也不是"教"。

什么是教?这不是本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空我们再谈什么是"教",这篇文章主要是告诉老师和家长"惩罚"对于复杂行为来说其后果往往是不可预料的,从概率的角度来说,惩罚往往会带来更多不好的结果。

激励性惩罚也是有教育价值的

当然对于一些非常明确的行为激励性惩罚也是非常有用的。比如说一些速记、运动等比赛,最后一名可以惩罚唱歌或者其他。这种规则清楚、自发的约定性惩罚往往会有非常强的激励行为。但是惩罚不宜过重,否则就会出现逃避惩罚的造假现象。这种惩罚和奖励往往要把教育行为分解成非常明确的目标才可以。当然这部分内容可以看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如果我们的老师无法把学生学习的过程分解成目标非常明确的可操作性的行为的话,建议最好不要采用惩罚作为教育的辅助形式。

另外,有些读者不要再说也没用告诉你们怎么教孩子。毕竟一个合格的教育者需要很长时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当你想一篇文章就学会如何教好一个孩子的时候,可以想象你的这个想法是多么天真和幼稚?教育充满了艺术,充满了创造性,值得每一个教育者终身学习。以后本人也不会回答这种幼稚的问题了,想明白道理可以按照文章内容去检索。


作者:虹野

编辑:虹野

图片:来自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一道题抄写30遍,无效作业害惨了中下游孩子!家长很生气
家长应认清学前期孩子的说谎行为-360新闻搜索
儿童注意力 (2012-02-23 21:10:22)
对多动症儿童要减少惩罚
情化后进生
“戒尺”来了!教育部首次明确教育惩戒权 老师呼吁细则出台 国内要闻 烟台新闻网 胶东在线 国家批准的重点新闻网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