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河胜景第一历史名楼是哪座楼?

今天我们学习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首诗。可能大家没有想到的是,这首诗是描写鹳雀楼的千古佳作。在学习之前,我们先了解下鹳雀楼。

鹳雀楼是四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

       四大名楼都是靠历史上大文豪们的诗作而闻名于世的,叫做楼以诗名。象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出名;岳阳楼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不朽;黄鹤楼因崔灏、李白而名扬天下。而鹳雀楼自建成以来,因为楼体壮观,结构奇巧,风景秀丽。一千多年中,鹳雀楼一直是供游人登高极目山河,放歌抒怀的胜地。成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激励着我们炎黄子孙。尤其是唐朝时期,有很多的诗人都在楼上留下了诗句。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王之涣的这首《登鹳雀楼》。鹳雀楼就是因为这首诗而名留千古。

鹳雀楼是黄河文化的标志性建筑

        鹳雀楼坐落在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郊的黄河岸边。她在古蒲州城的西南方向。鹳雀楼的东南方向是山西省有名的中条山。滚滚黄河从她的西边由北向南奔腾而去。西南方向几十公里外就是有名的西岳华山。在四大名楼中,只有鹳雀楼在黄河边。其他三座楼都是在长江流域。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我们的华夏文明最初就发源在黄河流域。从这层意思上说,鹳雀楼虽然没有其他三座楼有名,但是她的历史文化地位是很重要的。那鹳雀楼是谁建的呢?

鹳雀楼是南北朝时期西魏的军事了望台

        在南北朝时期,北周有个有名的权臣,叫做宇文护。他是个将军,官名叫大冢宰。他把持着北周的政权,就连皇帝也要听他的。宇文护为了能够发现前来侵犯的敌人,就在黄河岸边的高地上,建造了一个三层高的了望阁。为了突出这个了望阁的高,取名叫做“云栖楼”。楼建成以后,经常有鹳雀栖息在楼上,所以又称为“鹳雀楼”。关于宇文护为什么要建立鹳雀楼,还有一个说法,就是宇文护的母亲在战乱的时候,流落到了北周的敌对政权北齐手里。而宇文护是个非常孝敬的人。他写给母亲的信,情真意切,字字滴泪,感人肺腑。被称为北周时期最好的文章。这就是有名的《报母书》。所以很多人认为,宇文护建鹳雀楼也是为了登上鹳雀楼去遥望北齐,寄托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这一句是描写在鹳雀楼上看到的景色。其中,“白日依山尽”写的是远景,是诗人登上鹳雀楼远望看到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的是近景,是鹳雀楼边的黄河奔涌而去的景象。由远到近是诗歌惯用的写作方法。那这里的山到底是哪所山的?历来都认为是鹳雀楼边的中条山。因为鹳雀楼就在中条山附近,人们去登鹳雀楼,自然也就光顾了风景秀美的中条山。所以中条山是唐朝时期有名的山。大文豪韩语曾经写过一首很有名的小诗来描写中条山。原文是“条山苍,河水黄。浪波沄沄去,松柏在山冈”。但是近来有人提出异议:说中条山在鹳雀楼的东南方,站在楼上看日落,不可能是中条山。应该是鹳雀楼西南方远处的西岳华山。到底是哪所山呢?大家可以去研究研究。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如果想要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这两句写诗人心中所想。这也是诗歌惯用的写作方法,前面两句写景色,后面两句借景抒怀。“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那就是要“更上一层楼”。这里的“千里”和“一层”,都是虚数,用来表达更远和更高。“欲穷”和“更上”两个词中则包含了诗人的希望和憧憬。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表达了诗人向上进取的精神和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乾訸书苑          每日不同

周一    易经      周二    孟子

       周三    列子      周四    儿童蒙学

周五    诗词天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诗鉴赏辞典》第五十六首《登鹳雀楼》(王之涣)
《登鹳雀楼》王之涣
书法新作·隶书·鹳雀楼长联(中华名胜古迹长联系列12)
《登鹳雀楼》故址、诗意散考——经典名篇故地新考之四
跟大头爸爸学古诗 | 登鹳雀楼
一首《登鹳雀楼》,凭什么让王之涣跑赢时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