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是当“人才”?还是当“蠢才”?

生活中有这样一个现象:在朋友圈里面,人缘最不好的往往是两种人:一种是能力特别突出的,大家都会排挤他;一种是能力特别弱的,大家都会欺负他。在事业单位里面也是一样,能力特别强和能力特别弱的两种人最容易被边缘化。什么好事都轮不到他们,一旦有下岗的指标,就是这两种人最先被淘汰出局。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呢?应该怎样来规避这种风险呢?我们来看一下先哲大贤庄子的观点。

有一次庄子去爬山,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动手砍伐。庄子问他们是什么原因,他们说:“这棵树没有什么用处。”庄子总结:“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庄子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高兴,叫童仆杀鹅款待他。童仆问主人:“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那只不能叫的。”

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日遇见山中的大树,因为不成材而能终享天年;如今主人的鹅,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掉。先生你将怎样对待呢?”庄子笑道:“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

庄子继续说:“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没有赞誉也就没有诋毁。因为处于大众之间,所以可以像龙一样腾飞,也可以像蛇一样蜇伏;可以进取也可以退缩;一切以顺和作为度量,优游自得地生活在外物之中。能够役使外物,却不被外物所役使;怎么会受到外物的拘束和劳累呢?人类的传习,就不是这样的。有聚合也就有离析;有成功也就有毁败;棱角锐利就会受到挫折;尊显就会受到倾覆;有为就会受到亏损;贤能就会受到谋算;而无能也会受到欺侮;怎么可以偏滞于某一方面呢?”

这是庄子很有名的处世哲学。在庄子看来,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处世不易,世事多患,很难找到一条万全之路。无论是材与不材,都是十分危险的,山木不成材所以保全了自己,鹅不能鸣却被杀。所以庄子最终下了个结论:不做有用的“人才”,也不做无用的“蠢才”,凡事要归于“道德之乡”,也就是顺其自然。

“道德之乡”其实就是“中庸之道”。在一个集体里面,一个集体的道德就是整个集体的自然体现。一个人的能力要符合集体的需求和层次才算是顺其自然。“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能力太强就会招来大家的嫉妒,从而受到排挤;相反能力太弱则就像森林里面的苔藓一样,不但会处于最底层,而且会被人们践踏和欺负。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随众:不做最强的,也不做最弱的;不激进也不保守;不先进也不落后;不高调也不消沉。凡事中规中矩,顺应大势,服从大局,保持中立才是完美的处世之道。


乾訸书苑          每日不同

周一    易经    周二    儒家

      周三    道家    周四    儿童蒙学

周五    诗词天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曾仕强:人才也需要经营吗?!
庄子一席话,诠释了材与非材的大道理,让人回味无穷
似是而非
百家争鸣:无用之用,无为而为
木雁之间
庄子:不与别人比,好好活自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