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质本篆籀——沈桂林书法创作的三个阶段(第一百一十五期)

三品寻美丨质本篆籀——沈桂林书法创作的三个阶段

上一期我们聊到了关于颜体的美,也见识到了沈老师临摹的作品。请沈老师以临摹的作品跟我们分享一下在笔法上是怎么表现出颜体的美的呢?

沈桂林作品

好。首先颜真卿的作品大概可以这么理解,有一句古话是这样讲的:习颜先学篆。就是颜真卿的线条里面所包含的篆籀之气。把这个篆籀线用到颜体行书里面去,更能够表现那种力量、那种遒劲的线条,特别是使转上面。

颜真卿《争座位帖》

就是以篆籀线绞转缠绵、好像毛笔不离纸的这种感觉,我们在表现这个线条、笔法的时候,毛和纸之间的这种粘力、拉力,好像墨水不是墨水,是胶水,毛在纸上拉不动的感觉,而且是连绵不绝得在里面旋转和滚动、搅动,就是那种感觉。

颜真卿《祭侄文稿》

讲到颜真卿笔法,其实讲到一个笔法的时候,笔法不是单独存在的。讲到笔法就一定要涉及到结构、结体,讲到结体就一定要往下延伸到章法。所以任何笔法都绝对不是单独存在的。

颜真卿《祭侄文稿》

有这种笔法,就一定固定有这种结构,它是一脉相承的、是连起来的。就是怎么样的用笔就一定会延伸到怎么样的结构;什么样的结构,它的章法就怎么样的一个体系下来,所以它是连成一片的。

所以就单独的笔法来讲,我们还是只能够一点一点去学它单个的、比如说点竖撇捺,颜柳里面也有、行书里面也有简单的就是说从细处、点画里面也可以分解出来。

但是它是行书,不像楷书,楷书每一笔画都是起、行、收,都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东西。但行书不是,虽然有很多地方是断的,但很多地方断了之后还是连的,叫笔断意连,也叫形断意连、韵连,是连在一起的。

看着它到这里是没有了,但是通过下一笔起笔的角度,就能够体现出这个笔法是连绵不绝的,是左右上下、里面翻滚绞转,力量是整个包裹在里面的。

所以他很多行书的起笔都是逆入的,把锋裹起来,收笔是稳稳的在那里往回顶,把力量往回收回去。就像我们看到的水,水流冲下来的时候,碰到一个石头抵回去的那种感觉。

就是他收笔的时候,到那里戛然而止咔嚓往回一顶,力量都躲在里面。所以我们写颜真卿的时候,不像王羲之那个笔法那么美,明显看得到他怎样切、起笔、转,从哪里翻再转、再怎么呈现。

王羲之作品

所以我们单独去写、讲究他笔法的时候,一定要跟整体的法度、笔法联系起来。它的结构和章法,一定是形成一个整体的。一定要看到他这个笔画结束之后,跟另外一笔之间这种形断意连的关系。

沈老师把颜体的笔法描述的是相当的形象且具体。我听到过一句话: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这句话是来自元代大书家赵孟頫的。沈老师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呢?

好。这句话是元代大书家赵孟頫在《兰亭十三跋》一段话里面的一句。前面两句是“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

点画生结构、点画决定结构,其实跟我们组装机械零件是一样的。零件是一个个这样子的,但是最后可以组装成另外的,可以把它放大、夸张,可以变形。

从现代人(书法)变形的角度来讲,是比较夸张比较大的。按照黄金分割的定律,在结构上面,我认为王羲之在倚侧、疏密和变化空间里面是表现的最好的。

王羲之作品

我们尽量的按照书本上里“中庸之道”“中和之美”这种风格,保持在四六左右的这种结构就比较合理了。如果取三七或者二八这个空间分布,就有点夸张、有点大了。但现在很多书家在写结构的时候,就故意取大,别人看起来更加有点跳的感觉,就是在展厅可能更加能吸人眼球的这么一种味道,故意夸张了。

其实我觉得有一点过了,我觉得最好的应该是保留在四六这种黄金分割、包括长短、疏密或者变形,在这么一个角度是比较好的。


书法艺术与普通实用书写区别在于书法因笔法的原理法则不变而代代相传,成为一种中国特有的艺术。

这种书法艺术的结体、形态,因人和时代的不同而不断变化创新、相传。沈老师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对这句话的理解一定是非常深刻的。

除了临摹颜真卿的作品之外,沈老师也有许多拥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品,可以在这里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好,谢谢。写了这么多年的颜体,真正的学颜体是从04年开始的,就正儿八经踏入临摹颜体,到现在已经将近20年了。确实体会很深。临摹是一辈子的事。作为一个书法家也好,还是做一个书法爱好者也好,你喜欢书法、喜欢哪一本帖,就一定要临一辈子。

沈桂林临摹作品《祭侄文稿》

每临一遍,它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临摹它就是学习它,学习它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用它,把它变为我自己的。学会了直接拿过来的,这是最初级的,刚开始创作的第一境界,叫集字创作。直接把它搬过来叫集字创作。

当写到一定的程度,帖上的字没有了,也能够通过帖上的字或者说帖上的感觉,把它打散,重新组装成我需要的字。比如说《祭侄文稿》,一共才234个字,对创作来讲远远不够,我们经常用的字可能有5000到6000字,100个字里面肯定有七八十、八九十个字帖是没有的。

沈桂林临摹作品《祭侄文稿

只有深入到帖里面去、走进帖的世界里面,学会它的用笔和结构,形成一种书写习惯,然后把这种书写习惯延伸为我创造新字体的一种习惯,.这是第二种境界,叫依托创作。第一个是集字,直接拿过来用;第二个就是依托,就是把帖上的字慢慢化解,形成自己的书写习惯。哪怕字帖上没有,也知道通过里面笔法、手已经形成一种肌肉记忆,无形中就自然而然的、按照颜真卿的笔法和字法把它创造出来了。

沈桂林作品

这是第二种境界。对于一个书家来讲,最大的一个梦想,100年来也没有几个人能实现,这是第三种境界,是什么呢?按照这个书法的线条来讲,叫线性。如果临摹他的线临得像,是第一种、初级阶段,叫线形,把它的形状写下,叫线形;第二种叫线质,就是把这个线写的像,而且还有力量,那么这个这个线质就到了。

第一步是线形到了,第二步是线质到了,那么第三步就是线性。这是一个高度,一个非常高的高度。能达到这种高度的人都是一个时代的大书家。但是一百年也出不了几个。只能说是我们书法追求的最高的一个梦想和追求。

苏东坡《寒食帖》

比如说苏东坡是把它写倚侧,把圆线扁成方侧;黄庭坚是把它拉长,把字形拉长,左上面往右、下面往左这样侧,然后长线的时候形成波动,来弱化它的僵硬、呆;还有一些书家比如说舒同,是把它写得更圆更干净;

黄庭坚《松风阁诗》局部

还有清代写楷书的一些书家,把它写的更加规范、馆阁,很多写得很雄强的。我后面书法的一些特点是主要是以篆籀线为主,把它写的干净、文雅有书卷气。我现在是尽量的少连、多断,但是断的中间注意韵和气的连贯性,就是我想往这上面先走一段试一下。

沈桂林作品

所以我这几年的作品大部分是以长锋纯羊毫为主,表现中锋力量的篆籀线的同时,把它的形状拉长,平压在上面走一段,现在是这种风格的作品比较多一点。因为我觉得书法的最高境界,还是要往文气、雅气、拙气这方面来找。

“用笔千古不易”在沈桂林老师的作品中是完美体现的。在不变中求万变,加之自己对书法的独到理解,写出了一番新气象。感谢沈老师的分享。《三品寻美》我们下次再见。

好,再见,谢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沈桂林用三句话,揭秘颜体“篆籀笔法”秘诀!
颜真卿行书集字作品,外拓圆浑的笔法只有颜体才能做到
一日一帖---颜真卿《诗品三首》
楷书四大家是谁? 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书法作品欣赏
【名家】中国古代楷书四大家
清代 何绍基《为西汀二兄书东坡语行书八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